理论研究

文物撷英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文物撷英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九期
[ 作者:王十] 来源: [ ]

   聊借画图怡倦眼, 只研朱墨作春山。

 

 

无穷的远方

无数的人们

星空下的大千世界

人类的生活

这一切

都与文学有关

 

 

捌拾壹《江南民间情歌集》

 

 

1929年9月,光华书局初版。

《江南民间情歌集》是一本民歌选集,收录锡邑情歌46首。其中最为常见的一首是:“栀子花开来六瓣头,养媳妇并亲今夜头,日长遥遥正难过,推开纱窗望日头。”

该书封面由糜文焕设计,他用裸女形象表达对作品主题的揭示。既提示了情歌中蕴涵的宝贵的反叛精神,也表达了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呼吸的文化情怀。

 


 

 

捌拾贰《归去来兮》

 

 

1943年2月,重庆作家书屋初版。

《归去来兮》为老舍所著的五幕话剧,原名《新罕默列特》,初版本无序跋。初载1942年6月10日至29日《新蜀报》。剧本描写香港陷落前后,商人乔绅在抗战中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昧着良心大发战争财,对大儿子为国牺牲也无动于衷,并丧尽天良地虐待盘剥利用自己的朋友、儿女、妻子,最终众叛亲离。剧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抗战中知识分子有热情而缺乏勇气、有思想而缺乏行动的弱点,号召人民用勇敢血性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

《归去来兮》封面简约大方,封面和扉页印“当代文学丛书”,书名由老舍自题。7条红色竖线装饰封面,不同的疏密,错落有致。

 


 

 

捌拾叁《过去的生命》

 

 

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

《过去的生命》是周作人的唯一一本新诗集,收录新诗26首,小品文2篇,为“周作人自编文集”系列之一,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多,写女人,写小孩,写朋友,写自己,展开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也有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诗歌或天真清新,或婉转悲悯,十分感人。

封面以白色衬底,黑底白纹的长方形图案位于上方中间。根据作者在“序言”中的介绍,该图案的作者为库普卡,题目为《生命》。画中用抽象的线条描绘了花与叶,象征着过去、生机和希望,暗示着这本书蕴含着作者对生命、生活的思考。

 


 

 

捌拾肆《海底梦》

 

 

1932年8月初版,此为上海新中国书局1933年1月再版。

巴金的中篇小说《海底梦》写于1932年3月,原载1932年5月至7月《现代》第1卷第1期至第3期。同年8月上海新中国书局初版发行。1936年1月,巴金“收回来改版重印,自己曾仔细地校过一遍”,交开明书店初版发行,1958年3月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巴金文集》第1卷时改用现名。

封面上下半部分装饰以竖条形的对称图案,是几条平行的红白色块相间而成,仿佛托举着标题“海底梦”、作者和出版方,封面上还印有“新中国文艺丛书”的字样。上海新中国书局发行的多本图书都采用此类型封面,或为“新中国文艺丛书”的系列封面。

 


 

 

捌拾伍《寒夜》

 

 

1947年3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初版。

《寒夜》是巴金1946年底创作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1947年出版,是巴金最为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作品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聚焦小知识分子汪文宣一家的悲剧,描写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破裂,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出了痛苦的呼声。在艺术上达到了作者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

该书为“晨光文学丛书”系列之一。初版图书扉页有两页,一为丛书名扉页,一为书名扉页,正文366页,另有5页后记。作为“晨光文学丛书”,《寒夜》的封面设计与该丛书的其他分册相似,色彩浓烈,构图有序:右上方为“晨光文学丛书”字样和晨光版出版物特有的鸡鸣标记,左侧系书名和作者名,右下方为一幅图,画的是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伫立于大雪纷飞的街头,极为传神。

 


 

 

捌拾陆《河内一郎》

 

 

1938年7月汉口生活书店初版。

丁玲的三幕话剧《河内一郎》是一部以独特角度反映抗日战争生活的剧作,是西北战地服务团图书之一。曾受到茅盾先生的好评,称它是“坚强我们的信心的作品”。

这本书的右上角用一个褐色的方块分割出配图区域,两个人物形象前后交错着呈现在此处:前面是一个日寇形象,黑恶阴暗,后方则是一个手中握枪、随时准备战斗的战士形象,点出此作内涵。

 


 

 

捌拾柒《荷花淀》 

 

 

1947年4月海洋书屋初版。

《荷花淀》1945年5月15日最初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描写了白洋淀地区普通民众的抗日活动。与同时期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不同,在《荷花淀》里找不到烈火狂飙式的宏大战争场面。在孙犁的笔下,荷花淀洋溢着独特的风景美、淳朴的劳动美和战争中的人性美,美如画卷的白洋淀和顽强乐观的雁翎队,赋予了文章清新、明快的写作风格。

该书封面用红字写明题目和作者,非常醒目;正中央双鱼和祥云的图案,展现出荷花淀独特的风景美。

 


 

 

捌拾捌《黑字二十八》

 

 

1940年3月,重庆正中书局初版。

《黑字二十八》是曹禺、宋之的合撰的四幕话剧,国立戏剧学校“战时戏剧丛书”之四。该剧写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全民总动员”的号召下,进行的一场反汉奸、反间谍的斗争。“黑字二十八”是日本间谍的代号,本剧最后以抓获“黑字二十八”告终,故名。

封面整体以绿与淡黄搭配,上半部分的画作有版画风格,描绘了炮弹横飞,有人倒地,有人奋起反抗的图景,体现出鲜明的动员全民服役抗战的主题。

 


 

 

捌拾玖《黑土》

 

 

1939年10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黑土》这篇短文记述一个身在异国的俄国人通过自己带来家乡的黑土思念家乡的故事。作品充满深情地回忆与朋友在南国生活的一些片段,抒发对故土和友人的怀念,表示有一天“也会响应他们的呼唤,再到那里去”。

为呼应主题,封面用一束花的形象装点,既隐喻了作为花朵,只有在故乡的“黑土”中才能茁壮成长,也代表了对落叶归根的渴望。书封周围用黑色花纹装饰,简洁大气。

 


 

 

玖拾《红烛》

 

 

1923年9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

《红烛》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初版本收诗歌62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103首。此书内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这本书的封面十分简洁,四周用深蓝色描出框线,中间用红色的竖排文字醒目展现题目。“红烛”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富含象征意义:红烛的火光穿透黑暗,象征着知识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以及在黑暗时代为人们带来希望和启迪的作用;也通过红烛燃烧的过程隐喻社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希望能够借此唤醒民众,投身到改变社会、推动进步的行动之中;更是代表着诗人对社会、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理想和追求不惜自我牺牲的决心。

 


 

 

“民国书衣100品”书籍装帧设计展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0日至2024年4月28日10:00-19:00

展览地点:北京嘉德艺术中心B1层

 

 

相关链接:

新文学的装帧艺术 永不消逝的魅力

新展预告 | 书籍装帧设计展——民国书衣100品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一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二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三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四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五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六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七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八期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