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文学沙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文学沙龙
诗以传情:琼瑶小说中的诗歌创作(一)
  来源: [ ]

琼瑶的小说大多书写纯真的爱情,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她出生书香门第,自幼习读古今中西文学经典,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其小说语言典雅清秀、绮丽婉约,极具东方韵味。她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学习中国古典小说写作手法,例如,模仿《红楼梦》用诗歌增强作品艺术性的方式,在自己的作品中插入诗、词、歌词,用诗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诗传情,以诗会意,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

 

 

 

《窗外》是作家琼瑶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初版于1963年9月。小说讲述了江雁容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一段人生经历,细腻温厚的古典气息和古诗词的使用,渲染了朦胧的氛围,描摹出人物百转千回的矛盾心态。通过刻画江雁容伴随凄凉爱情故事的悲剧人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以下为《窗外》中的部分古诗词及解读。

 

 

 

 

 

PART.01

人生悲怆

 

人生悲怆,世态炎凉,前程又茫茫。

滴滴珠泪,缕缕柔肠,更无限凄惶。

满斟绿醑,暂赴醉乡,莫道我痴狂。

今日欢笑,明日忧伤,世事本无常!

 

题解:

《窗外》是琼瑶的成名作,书中百分之七十的内容可以说源自作者自己的生活。

 

高三女生江雁容娇小羸弱,多愁善感,富于幻想。父母不了解少女的心,又有些偏爱弟弟妹妹,这使她的自尊心受到挫伤,在家里时时感到压抑。她以素有的文学才华,通过作文、写日记倾诉着苦闷与忧伤,因而有“人生悲怆,世态炎凉,前程又茫茫”之句。语文教师康南从她的作文中看到了她心灵上那层无形的负荷,认为她是一个“奇异的女孩”。当康南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解古典诗词时,只有她能心领神会,诗、文沟通了师生间的感情。

 

雁容因此影响了学业,父母对康南进行起诉,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她处在极度的痛苦之中,甚至选择吃安眠药自杀,幸亏及早发现没有造成大祸。康南到偏远山区去任教。后来,雁容在父母的包办下,嫁给了李立维。婚后,李立维总疑惑她忘不掉康南,而她也确实常常望着窗外思念她的“老师”。为此夫妻间常闹矛盾。后来她去寻找康南。可是五年的时间已使康南变成了一个又病又脏,又老又糊涂,整天烂醉如泥,人事不知的废人。康南只是她爱的理想,她呼唤着“我的康南!”而离去,可谓“今日欢笑,明日忧伤,世事本无常”。

 

这首歌是江雁容与她的同学周雅安共同谱写的。表达了少女对人生的慨叹,也似乎是江雁容命运的写照。

 

PART.02

忆王孙

飞花带泪扑寒窗,

夜雨凄迷风乍狂,

寂寞深闺恨更长。

太凄凉,

梦绕魂牵枉断肠!

 

题解:

一天晚上,雁容做完功课,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但她了无睡意,于是想起白天发生的一件事。她去康南那补交作文本,当她正要跨出门时,康南伸手挡在门上,因为她感冒了,老师让她吃一片APC(解热止毒片)。她边想边收拾书包,有两片茶花瓣从书中落了下来,那是当初爱它的清香和心形的样子而夹进书中的。她把玩着花瓣,忽然心中充满了难言的情愫,提起笔来,在每一片花瓣上题了一首词,第一阕就是这首《忆王孙》。

 

第二天,当康南批改作业时,花瓣从江雁容的笔记本中飘落。他注意着上面的字迹。这时江雁容来要花瓣了,康南把花瓣送到她面前,她却没有伸手去拿,而是凝视着老师的脸。康南让江雁容离开他的房间,雁容望着窗外的雨滴,心绪浮动。

 

PART.03

窗外

望望青天高高,

我愿变只小鸟,

扑扑翅膀飞去,

飞向云里瞧瞧!

题解:

江雁容考试过后来到康南的房间,他们畅谈着未来的生活。交谈中,江雁容走到窗子前,望着外面的几枝竹子发呆,又抬头看看窗外的蓝天,和那飘浮着的白云。她从小就喜欢注视窗外,一直到现在,对窗外还有许多遐想。她说:“你看,窗子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辽阔,那外面有我的梦,我的幻想。你知道,一切‘人’,和人的‘事’,都属于窗子里的,窗外只有美好和自然,在窗外的世界里,是没有忧愁,没有烦恼的。”于是她轻轻地哼起一首儿歌《窗外》,康南告诉她;“你的所谓‘窗外’,只是个虚无缥缈的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江雁容说她始终在追求着这个境界。康南说:“你可能永远找不到这境界。”但江雁容说:“我会永远守着窗子,望着窗外。”

 

2024年9月26日起,中国现代文学馆精心策划“沧海桑田心如故——琼瑶文学回顾展”,欢迎各位读者与观众朋友前来观展。让我们相约在这个诗意盎然的季节,共同感受那份真挚与美好。

 

以诗传情,彩笔画梦;沧海桑田,唯情咏驻。

 

展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C座二层三号展厅

展览时间:2024年9月26日至11月3日

梦幻打卡点与众多精致文创礼物等你遇见

 

 

诗词正文及题解参考

高志茹:《琼瑶的诗 作品中的诗词集锦》,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