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文学沙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文学沙龙
愿如风有信 | 当代沙特文学:多元创新 打破“东方情调”
[ 作者:李羚溪] 来源:中国作家网 [ ]

“青春诗会”是中国诗歌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是青年诗人亮相的舞台与成长的摇篮。《诗刊》社从1980年起,已成功举办了39届“青春诗会”,吸纳了570多位优秀青年诗人参加,每届诗会推出的诗人和诗歌,都引起文坛广泛的关注。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为以诗歌为媒介传递青春的诗意,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家协会将于7月18日至24日在杭州和北京两地举办“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来自金砖成员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等国的诗人们,将与中国诗人一道,青春同行,歌咏言志。

开幕式上,将以诗歌朗诵、情境表演、声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金砖成员国的历史文化和诗意之美。十国诗人将围绕诗歌创作等相关话题,展开“青春诗会”学术对话。活动期间,各国诗人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还将举行金砖国家青春诗人手稿捐赠仪式,让诗歌见证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和诗人间的情谊!

“愿如风有信”,“诗人兴会更无前”,我们期盼“以诗之名”的“国际青春诗会”,必将是一场如约而至的青春盛会。从即日起,中国作家网将陆续推出介绍参会各国文学和诗歌创作情况的文章,邀请您一起,在各国文学之林来一次青春漫游。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博士生

李羚溪

 

近年来,沙特文学发展势头强劲,外受全球化浪潮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内因其文化活动和文学创作的限制逐渐放开、领导人的日益重视,从而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当代沙特文学在社会发展与文化融合中的创新成就,反映出沙特文坛的独特风貌、深刻演变和繁荣发展。

 

现实主义:从传统到创新的蜕变

现实主义流派在当代沙特文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并且经历着从传统现实主义到创新型现实主义小说的蜕变。一批年轻作家近年来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不仅关注政治、家庭、两性、现代化、身份认同等问题,还大量触及沙特社会的敏感主题如个体存在、宗教和性等,呼吁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现实的关注。

这些作家不仅深植于现实主义的创作土壤,而且创新使用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展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和冲突。这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使作品内容更加深刻,也使沙特的现实主义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这些现实主义作品探讨了沙特快速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性别不平等、宗教极端主义和政治压制,等等。这些作品不仅为沙特社会提供了自我审视的镜鉴,体现了其文化内涵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也向国际读者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多维的沙特形象,使之成为理解和探讨沙特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丰富了沙特的文学景观,为世界文学贡献了独特的声音和视角。

 

阿卜杜胡·哈勒《喷射火星》

 

阿卜杜胡·哈勒作为当代沙特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度。其代表作《喷射火星》于2010年获得了阿拉伯小说布克奖,这是阿拉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沙特作家。此外,哈勒还于2012年获得了利雅得最佳小说奖。时任沙特新闻文化大臣阿卜杜·阿齐兹·胡贾曾赞誉哈勒为“沙特文学大使”,这一评价不仅突显了哈勒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上的贡献,也足见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则直接将目光投向热点事件。图尔基·哈迈德与阿卜杜拉·萨比特,分别于2005、2006年出版取材于“9·11”事件的小说,二者均选取劫机者视角展开叙述,对其心理展开剖析,探讨个体身份和文化冲突等敏感问题,在阿拉伯乃至国际社会都引发了关于恐怖主义、宗教和文化认同等一系列重要话题的对话。

 

魔幻现实主义:为探讨社会问题提供新表达

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拉丁美洲,在沙特文学中的引入相对较晚,但因其新颖而自由的表现手法,受到大批作家和读者的青睐。虽起步较晚,但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已开始显现出独特的地位和影响。这一流派以其对现实和超自然元素的融合而闻名,作家以超现实的方式,为探讨社会、文化和宗教问题提供了新的表达,从而突破现实主义的界限。结合沙特现实情况,或许它流行的一大原因正是作家试图找到一种既能表达深刻社会文化批评,又能绕开直接冲突和审查的文学手段。这种文学形式使得沙特作家在现实框架内引入幻想元素,将现实与奇幻相结合,从而对现实进行扩展和深化;而超自然元素的引入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能够反映作家对文化、政治或心理主题的深入探讨。沙特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主要聚焦于探讨家族变迁、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以及现代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等方面。

 

拉嘉·阿丽姆《鸽子项圈》 

 

女作家拉嘉·阿丽姆是沙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经常将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与现代生活的冲突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反映现实社会的复杂性,让读者自行领会其中隐喻。其代表作、获得阿拉伯布克奖的小说《鸽子项圈》,以麦加这座宗教圣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麦加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书中不仅有对传统伊斯兰文化的深刻洞察,还巧妙地使用魔幻现实主义元素,来增强叙事的多维度,使得复杂的社会议题和人物心理得到更加生动的展示。

 

新历史主义:历史的再呈现和多样性

在沙特当代文学中,新历史主义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该流派作家试图重新解读和书写历史,革新历史叙述与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表达现代沙特社会多元化和复杂性。此外,新历史主义通过重新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提供了与过去不同的视角,作家以此挑战官方叙述,提出新的文化和社会见解。

当代沙特文学中,新历史主义有如下突出特征:一是历史的再呈现:作家通常不以官方或传统的历史叙述为唯一或权威的解释,而是试图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和呈现历史事件,揭示被忽视或被边缘化的声音。二是文化的相对性和主观性: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文化的多样性,认为历史是由个人、集体和文化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构建的叙述。三是作者善于审视历史细节之处,通过新颖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呈现属于沙特、乃至阿拉伯世界中未知或被遗忘的景象,以加深读者与跨越岁月长河之事件间的联系。

 

乌迈麦·赫米斯《白鹭游历玛瑙城》

 

此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马格布勒·阿勒维和乌迈麦·赫米斯,前者凭短篇小说《征兵总动员》入围2020年阿拉伯布克奖长名单和2021年谢赫扎耶德图书奖长名单,小说叙述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大阿拉伯起义期间动荡的历史,将个体经历和群像交织,展现出群众战乱之苦、作者思乡之情以及阿拉伯民族抵抗侵略的坚强意志。乌迈麦·赫米斯作为沙特著名女性作家,不落女性写作主题刻板狭窄之俗套,其代表作《白鹭游历玛瑙城》展现出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从遥远漫长的文化苦旅,到各个历史之都的见闻与变迁;从对不同国家不同朝代思想与哲学问题的思辨,到对书籍自始至终的挚爱,堪称新历史主义领域的上乘之作。

 

女性主义:反抗“东方情调” ,创新写作手法

21世纪的沙特女性主义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女作家在沙特文坛虽崛起较晚,但却俨然成为一股蓬勃向上、不容小觑的力量:2006年沙特共出版了小说42部,其中20部为女性创作,如此局面在其他阿拉伯国家实属罕见。

2011年,拉嘉·阿丽姆凭借小说《鸽子项圈》荣获阿拉伯布克奖,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2015年拉嘉·撒尼阿的《利雅得姑娘》一出版就引起广泛关注,先后译成世界上多种主要语言,深受沙特和世界读者的欢迎。这本书也激励着一大批女性作家的创作热情。随后,乌迈麦·赫米斯凭小说《白鹭游历玛瑙城》获得第二十三届马哈福兹文学奖,并入围第十二届阿拉伯布克奖长名单。2023年,法蒂玛·阿卜杜勒·哈米德凭代表作《更高的地平线》入围第十六届阿拉伯布克奖短名单。2024年,拉嘉·阿丽姆凭其新作《疯狂》再次入围阿拉伯布克奖短名单。

 

拉嘉·撒尼阿《利雅得姑娘》

 

沙特的女性主义写作,尤其是青年女作家,确有值得一提的亮点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沙特女性作家致力于实现从私人视域到宏大叙事、从守旧到创新的转变,主题选取不再紧紧围绕婚姻、家庭、伴侣与子女等琐事,而是将视野投向了更恢弘的世界;二是她们致力于对“东方情调”的反抗,尤其在沙特这样一个对女性有着根深蒂固刻板印象的国度——似乎一提到沙特妇女,浮现眼前的便是黑袍与面纱——而沙特女性作家正致力于打破那些用面纱黑袍、奇闻秘史、香艳古怪等元素粗暴加工而成的“东方情调”,在击碎西方传统阅读期待时,提供了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更符合当代阿拉伯女性追求的、去性别化的阅读体验;三是她们始终进行着写作手法上的创新与实验,其笔下的世界千人千面、各有特色,而非统一的刻板印象、以“同一张脸”出现在读者面前,善用象征和隐喻也是其创新和实验的一大亮点,通过新奇的意象传达出深层立意,运用性别互换等手法进一步彰显女性主义,也深受读者认可和喜爱。

可以说,当代沙特女作家们正以毫不逊色于男性作家的作品和表现,创造出沙特文学发展的新局面。而女性文学的繁荣,不论是对沙特,还是整个海湾、乃至阿拉伯社会的妇女解放无疑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诗歌:题材与形式的自由宽泛

诗歌被誉为“阿拉伯人的史册”,在沙特的发展也值得关注。当代沙特逐渐开放的文化环境促进了诗歌创作在体裁、题材和表现形式上的推陈出新。主要有三大方面格外值得关注。

首先是题材更加宽泛。当代沙特诗歌创作中较常见题材除社会和政治批评外,科技与现代生活、环境与自然等题材也受到诗人们的关注。

随着社会更加开放,诗人们开始大胆地探讨政治压迫、女权、宗教自由等话题。这些主题在过去的沙特可能被视为禁忌,但现在被广泛讨论。譬如沙特女诗人希莎‧希拉勒凭借其代表作《法特瓦的混沌》,在一档阿拉伯世界顶级电视诗歌比赛——“百万元诗人”决赛中拔得头筹、获得广泛关注。她在诗中批评极端宗教法令、伊斯兰极端主义以及对女性的压迫,引起强烈国际反响,她也成为首位获得这一赛事冠军的女性。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下,诗人们既肯定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变革,也反思随之而来的一些弊端。此外他们也关注到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如何对生活和情感产生影响。这一领域代表人物是艾哈迈德·阿尔·穆拉,他在多部诗作中,都探讨了数字时代对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的影响,通过诗歌反思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情感连接。此外,阿什詹·辛迪的诗歌也多涉及现代科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聚焦现代生活中科技如何塑造人际关系,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瞬间,反映出科技对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

 

穆罕默德·萨拜提

 

随着沙特提出“2030愿景”“国家环境战略”“中东绿色倡议”等聚焦环境的战略和规划,沙特诗人也开始积极在作品中反映这一主题,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意义。譬如穆罕默德·萨拜提在他的诗作《驼队与雨的流浪》中,探讨了沙漠自然环境的独特美和其脆弱性。他的诗歌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其次是流派的创新。沙特诗人对形式和流派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自由诗和实验诗歌、视觉诗歌与混合媒体以及口语诗等方面。

纵观当代沙特文坛,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使用自由诗形式,通过断行、意象堆砌等手法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譬如娜玛·伊斯梅尔·纳瓦布,她凭借代表作《绽放》成为首位在沙特图书馆举办诗集签名会的沙特女诗人,这部诗集中的诗歌以自由诗的形式呈现,用丰富创新的手法探讨了女性在沙特社会中的角色和挑战。

近年来,一些沙特诗人开始探索图文结合的表现方式,利用视觉艺术(如摄影、绘画)与诗歌结合,探索视觉和文字如何相互作用来传达更深层的情感表达、创造更多层次的阅读体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艾哈迈德·马特尔,这位沙特知名视觉艺术家曾应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委托,创作了《丝绸之路》画作赠与中国,以象征沙特与中国的深厚关系。虽然更广为人知的是他的视觉艺术作品,但他也长期致力于在作品中融合诗歌元素,探讨科技、宗教和现代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他的作品正是诗歌与媒体现代化融合的典范。

在沙特阿拉伯,口语诗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诗歌形式,它侧重于使用口语化的日常语言和对话,突出自然韵律,使诗歌更接近民众,更易于理解,同时进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情感表达。在沙特诗坛,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阿里·杜迈尼,代表作为《沉寂》。

三是女诗人的活跃与突出。如上文所述,在沙特文坛,女性表现丝毫不逊色于男性,诗坛更是如此,可以说,当今的沙特诗坛,女诗人不仅早已展示出存在感,更实现了超越,达到了创造新局、引领诗歌发展的新阶段。

世界范围内,有七位沙特女诗人入选了阿拉伯世界百位女诗人精英名单,亦被冠以“七星”的称号,她们是:萨尔塔娜·阿尔·赛迪里、法蒂玛·阿尔·库尔尼、苏瑞雅·阿尔·阿里德、胡达·阿尔·达格福克、阿什詹·辛迪、卡迪查·阿尔·奥马里、卡迪查·阿尔·萨班。此外,还有五位沙特女诗人因其在诗歌领域的突出才能在国内外屡获表彰,包括:“吉达之声”苏瑞雅·卡贝尔、法蒂玛·阿尔·库尔尼、西哈姆·阿尔·阿里希、福兹雅·阿布·哈立德、布西娜·阿尔·耶迪姆。由于篇幅限制,还有很多优秀女诗人无法一一列举。但可以看出,在诗歌这个传统领域,即便是在沙特这个新崛起的文学国度,女诗人及其作品依旧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总体来看,当代沙特文学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文化环境中展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和蓬勃的生命力。沙特当代作家通过不同流派、不同视角,不仅描绘了社会的复杂面貌、反映了深层次的文化自省和批判精神,也为阿拉伯乃至全球文学景观贡献了独特的声音和视角。展望未来,随着更多的文化开放和创新实践,沙特文学必将继续在世界文学舞台发光发热,成为全球文化对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