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文物撷英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文物撷英
寻觅 | 马识途先生与《清江壮歌》
[ 作者:王雪] 来源: [ ]

1960年5月,在北京工业学院的校园里,著名作家马识途与一位陌生的年轻女子会面了,这位名叫吴翠兰的女子就是他失散多年亦寻觅多年的女儿,眼前的女儿跟她二十多年前为革命牺牲的母亲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清秀的脸庞透着不屈的坚韧,失而复得的激动和隔空的怀念让马识途泪流满面,久久不能平静。事后,马识途在众人的鼓励下决定将他们的故事写下来,以此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先烈的敬重。

 

1960年马识途找到失散二十年的长女吴翠兰后父女在天安门前合影

 

1962年暑假吴翠兰(后排中)从北京回成都时全家的合影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掀起了新一轮反共浪潮,对南方各地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围剿,当时马识途在湖北鄂西抗日根据地担任特委副书记,他的妻子刘蕙馨是特委的妇女部长。那时整个鄂西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刘蕙馨不顾自己有孕在身,忙于疏散和转移特委人员,直到分娩前夕才住进医院,产下了一个女孩。不料,鄂西特委秘书长郑新民被捕后叛变,供出了刘蕙馨住院分娩的信息。

 

国民党的特务们如获至宝,像恶狼一般扑向医院,但他们却扑了个空。原来,刘蕙馨已在特务们到来之前出院。狡猾奸诈的特务们就在医院附近设伏,通过跟踪因为受伤前来取药的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找到了刘蕙馨的藏身之所,将两人连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抓捕。

 

为了获得鄂西特委机关的秘密,以及特委跟上级组织的联系,特务们在刘蕙馨身上用尽了酷刑。但他们的如意算盘逐一落空——血肉之躯的刘蕙馨好似钢铁浇铸的一般,咬碎满口牙齿也只字未吐。

 

在狱中刘蕙馨不仅未向反动势力屈服,反而积极领导狱中的革命斗争,她先是组织并成立了党支部,后又率领狱友通过绝食的方式来要求监狱改善待遇,还设法将叛徒的名单送达我党在重庆的南方局。

 

眼看酷刑和高官厚禄的引诱失败,黔驴技穷的反动派于1941年11月17日,在湖北恩施北郊的长沙田,将何功伟、刘蕙馨秘密杀害。

 

马识途的妻子刘蕙馨烈士

 

刘蕙馨牺牲后,随她入狱不到一岁的女儿下落不明,马识途不断打听寻找女儿的下落,直到1960年,在湖北省公安部门的帮助下,终于传来了女儿的消息,原来当时她被一对工人夫妇收养,并从恩施带去了武汉。

 

所有的寻觅化成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所有的情愫从马识途心间流出,流注于笔端,一部70多万字的小说《清江壮歌》,承载着马识途对亲人、对战友的哀思,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烈士何功伟和刘蕙馨。

 

小说完稿后先是在《四川文学》和《成都晚报》上连载,后于1966年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引起了巨大轰动。小说呈现出的英雄史诗般的故事,感动了清江两岸的人民,感动了那一时期的华夏儿女。

 

后来,马识途将寄托了自己的无限情感、保存了几十年的《清江壮歌》手稿捐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这或许是另一种“寻觅”——让观众与读者朋友们从中寻觅到革命成功的真谛:先烈们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

 

(感谢马万梅女士对本文的指导)

 

2011年刘蕙馨烈士牺牲70周年,马识途携长女吴翠兰、外孙女安海涛、外孙女婿任文北及重外孙女安家莹摄于湖北恩施烈士就义处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