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题目:文学创作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文学症候式分析
演 讲 者:蓝棣之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演讲时间:2000年8月6日
舒乙:今天人来得比较踊跃,我感到非常高兴和非常荣幸,我热烈地欢迎大家。
蓝棣之先生是教授、博导,他今天讲的题目是文学创作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副标题是文学症候式分析。另外他刚才跟我说他今天要跟大家讲徐志摩和林徽因。看样子是愿意听这个,文学症候式分析怎么回事儿,我也不知道。
非常高兴今天这样一个礼拜天,在这里跟大家愉快地度过一个上午。刚才舒乙馆长他讲的这个题目是这样的,最初商量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开始提了一个,我说讲讲我的那本书吧,去年出了一本叫《文学的症候式分析》。当时副馆长吴福辉同志说,你这个题目可能太深了,能不能再提一个题目,我和舒乙同志商量,由我们来定一个题目。然后我就说你看看,因为叫症候分析主要讲小说。他说能不能提出一个诗歌的题目。后来我说你说什么题目比较热吧,他说不是刚刚放了《人间四月天》的电视连续剧吗?你讲讲这个好不好。那我说,可以呀,提出了两个题目,两个题目之后呢,我就想,看他的样子他们肯定会让我讲那个“人间四月天”,而且我也在做准备,尤其是昨天我写了一些杂记也是这方面的。刚才进门的时候我就问了问舒乙馆长,我说我今天讲什么题目啊。他说你不是讲症候式分析吗?所以这样有点岔开了,好在大家并不清楚症候式分析到底是什么内容,而且好像大家很愿意听一听关于徐志摩、林徽因这一方面的一些情况。所以我想,我还是从文学的症候式分析说起,然后讲到诗歌好不好,主要是这样一个逻辑吧。
文学的症候分析,是我自己10多年来做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一种批评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这个方法里面所说的症候呢,指的就是弗洛伊德,奥地利的德国心理分析学者弗洛伊德所讲的精神病的症候。什么是精神病症候呢?你的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和你的梦,换句话说,梦就是一个精神病的症候。通过分析你的梦呢,就可以分析你的精神病的症状。所以这样的话,从分析学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它是对生活的反映,但文学作品它是人的精神的产物,既然是精神的产物,我们就可以对文学作品做精神的分析。
这种精神分析在我自己是怎么做的呢,就是说在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里面,我们一定会看到很多反常的,很多疑团,很多的悖逆的这样一些东西。所以弗洛伊德讲了,一个艺术作品也好,一个长篇小说也好,上边总是布满了很多疑团。我就是从这些疑团下手开始进入作品,然后分析这个作品,这样就能对作品有一些新的解释。而且从这些疑团也可以分析作家精神上的问题,所以我们很多作家,我想今天在场听讲的听众里边很少有写作很多的作家,但我们常常会听见作家这样说,我好长时间以来就像得了一种精神病。但是我写作之后呢,我的精神又好了,我就愉快了,我就快乐了,就把精神的那种东西缓解了。所以写作一方面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他是要教育人民,要塑造人的灵魂,同时对自己来说常常是精神抑郁和压抑的这么一种表现。所以这种精神的分析,这种症候的分析常常能够对作品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比较深的一种解释。那么我说的这种症候呢,刚才舒乙同志讲的,又是无意识的。无意识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知道的,作家自己都不知道的。
作家为什么要写作,他有的地方知道,有的地方不知道,有的是他过了多少年之后才知道。这种无意识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不太愿意承认它,但实际上它也是存在的。大家知道西方学者马尔库塞,法兰克福学派一个著名的学者,他甚至用症候分析的方法,分析马克思,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分析马克思1848年以前的很多著作。他发现马克思的这些著作里面在很多问题上沉默了,或者有了很多疏漏或者有了断裂。那么从马克思这种沉默、这种疏漏、这种断裂就分析出了马克思未来的理论的框架,这非常了不起。
再来看法国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他曾经拒绝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呢,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作品叫《文字生涯》,在这个《文字生涯》里头他追述,“我的一生为什么写了这么多的作品,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推动我写这些东西”。就是这本书写完以后,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虽说一个作家他创作的动机他可以明确,但他的动因就不明确。比如说我们在座的听众今天来听这样一个讲座,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动机,有的是很明确的,说夏天太热了,去文学馆里乘乘凉吧。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动机,说乘乘凉也比在哪儿打游戏机好嘛。但是他可能还有更深的动机,有的年龄比较大的一些同志,他可能童年时候有过某一些文学的梦想,或者有某些情感的问题。青年在生活里头,他可能会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构成他听讲座的潜在的一种动因。但他自己不是很清楚,但这种东西旁边的人有时候能看出来。但他自己呢,多年以后他也能够分析出来。所以这样一种文学的分析,常常就是从一个作品的疑团,就是不正常的地方,我们看他的作品本来可以这么写,可是他写成另外的样子了,这样来进入的。
我讲这种情况,因为过去我们文学里面讲的比较少,我们听众一定觉得有问题,说既然一个作家他都不明白他要写什么,那么这个作品到底要干什么呢?但是我们的的确确看到很多作品的作者就是不知道他在写什么。比如说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曹禺大家都知道,长期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是个剧作家,也是我们清华大学外语系的毕业生。他的第一个剧本叫《雷雨》,《雷雨》写成的时候,他当时还在清华大学念书,本科生,还没毕业。写完这本书之后,这本书当时被巴金看到了,非常欣赏,说他是一个大作家,不是一个小作家,所以给他出版了。出版的两年之中,经过种种人各种各样的分析,但是曹禺的确不知道他要想写什么,而各种各样的批评家,对剧本的含义和他故事的核心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到了两年之后,他看了很多评论之后,结果他只知道其中的一个评论。他说,好了,我现在追认这个就是我作品所表现的东西。所以曹禺经常说,作家他有心,但他的心是什么,他的确不知道。他只知道讲故事,讲对话,讲场面,至于这里面有什么主题,那是批评家的事情。所以作家讲故事,而批评家分析他的主题,是这样的。
全球来说,最伟大的一个作家可能要算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之后再伟大的作家就可能是歌德了,那么歌德的一个伟大的作品叫作《浮士德》,最早是郭沫若同志翻译的。但是《浮士德》讲什么东西,真的不明白。郭沫若说他翻译《浮士德》的时候,他就好像是掉进了原始森林,根本就走不出来。这个故事里面虽然有一个故事线索,但是里面讲的是整个的歌德一生的体验。里面太错综太复杂了。既然这样,批评家和研究人员不能找到一个好的解释,当时就问歌德说,歌德先生,请问你的《浮士德》到底它要表现什么意思,它要表现什么主题,会表现什么思想。这个时候歌德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说我哪儿知道啊,要是我知道就好了,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样的东西。
所以这里面,刚才舒乙馆长在开始的时候他说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就是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产生一个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作品分析起来,就非常的复杂。我说了这些之后呢,举一个小说里面的例子,再说说这种症候的批评。比如我们在座的朋友都比较熟悉的,是中国最有学问的人钱钟书先生写的小说叫《围城》。《围城》这样一个作品,前两年演电视剧的时候,我想很风行,而且这个作品在海外是非常引起注意的。关于这个作品他到底写什么问题,到底怎么来看这个问题,有很多的研究。但是在这里头很少有人对这个作品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首先提第一个问题,《围城》是什么意思呢?《围城》就是说一个婚姻是一个围城,没有进去的人想冲进去,进去的人又想冲出来。这样来说婚姻肯定不是个好东西,婚姻只是对于没有进去的人是好东西,对于进去过的人就不是好东西。钱钟书的作品里面,假如这是个中心思想的话,我们马上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说,钱钟书先生他自己当时已经结婚几年了。写这个作品的时候钱先生34岁到36岁,整整两年。他已经结婚几年了,他已经在“围城”之内了。那我们就请问钱先生写这个作品他是不是想从他的婚姻里面冲出来,或者是简单来说,钱先生他是不是对他的夫人、对他的婚姻很不满意了,他要写一个作品来攻击他的太太,批评他的太太。是不是这样,当然有可能这样认为。
但是接着又可以出来一个问题,就是写这个东西的时候,他的太太并不在很远的地方,每天就跟他睡在一个床上。而且每天钱先生写500字,他每天晚上都交500字给杨绛君看。他夫人杨绛君现在还在呢。就是说一个男作家写《围城》,简单地说,写他的夫人不太好,但是他却在他夫人的严密的监视之下。他怎么能够完成这个东西,他怎么能够,用什么才能完成这个东西,使杨绛君接受这个东西,而不认为他在写她。这又是我们提出的一个非常反常的东西。另外,作品里面,我想我们大家读过《围城》的或看过电视连续剧的,一定会有一个问题,这个作品里面所有的人物,钱先生都是用讽刺的笔调来描写的,都是讽刺挖苦,都有所批评。但是惟独这里面有个人叫唐晓芙,却写得非常好,而且没有讽刺和批评。这个东西我们中国人不太注意了,我们读书就读过去就完了,可是西方的记者就非常非常的敏感,抓住这种症候式的问题。
钱钟书先生1979年访问美国,一个中国最高层的师资代表团访问美国的时候,美国的记者在各种场合就追着他问,“钱先生,你的《围城》里面唐晓芙为什么你不批评她”。钱先生说,“作品里面有的作家赞成她,有的作家不赞成她,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个就过去了。又换了另外一个场合,记者又问他,“为什么唐晓芙这个人她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她的故事不能贯穿到底”。钱先生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的人淡出了,有的人淡入了,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钱先生上飞机之前,记者还追着问他,“能不能说说你跟唐晓芙的更深的关系”。钱先生最后说,“难道你非要我承认唐晓芙是我的梦中情人,你才高兴吗?”记者就一哄而散了。
后来杨绛君在1985年的时候写了一本书叫《写〈围城〉的钱钟书》,就写得非常有意思。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她其中就说,钱钟书你说婚姻是“围城”,“围城”这东西也要写两个人非常相爱,爱得没有办法。而他们两个人结婚了,最后闹翻了,这时候你说婚姻是“围城”,这还说得过去。可是现在你说婚姻是“围城”的人,是方鸿渐和赵辛楣这两个失恋的男人他们在互相安慰的时候,他们在说,婚姻是“围城”,你这算什么呀,你这不算“围城”。所以杨绛君提的这个非常重要,钱先生涉及到唐晓芙这个问题,等于他自己,由于唐晓芙的淡出,钱先生又把《围城》的主题给颠覆了,恰恰没有充分说明婚姻是“围城”。钱先生这个书最多只能充分地说明不幸的婚姻,不是有真正爱的婚姻是“围城”。它并不能说明真正的爱的婚姻是“围城”,没有真爱的婚姻、不幸的婚姻是“围城”,就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这根本也没什么意思,谁都知道嘛。
大家要知道,两个相爱的人到最后他的婚姻会出问题,这个是大家所关心的。所以杨绛先生和钱先生几十年之后还提到这个很尖锐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钱先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现在这样一种症候我们能够得到一种什么解释呢?我觉得很简单的解释就是说,唐晓芙的故事就是钱先生的夫人在恋爱之前的故事,方鸿渐后来娶的那个老婆叫孙柔嘉,孙柔嘉的故事基本上就是钱先生在结婚后他的夫人的故事。那么他就安慰他的夫人,他说,“你看,唐晓芙就是你嘛,我写的唐晓芙就是你嘛,至于孙柔嘉,一定不是你,是我在西南联大教书的时候碰见的一个女人,但是其中也用了一点你的故事,你不要在意,没关系的”。这样就把杨绛君哄过去了。但是杨绛君始终对这样一个女子心里面永远都会有,就像钱钟书他为什么写这个。能看见这个东西的人,我想很少,我们常常碰到一些西方的学者,或者日本的学者,很多人都说钱先生的《围城》没有什么意思,都是开一些玩笑,卖弄知识,讽刺,挖苦,说它没什么意义。
这样就出来一个问题,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到底是一个智慧很高的学者训道的一个著作呢,还是他自己的忏悔录或自述传呢?看了这个以后,我觉得《围城》其实是一个饱含自己的感情的著作,但这里边并不是说杨绛先生一定就不优秀。我们可以推测,杨绛先生刚刚跟钱先生结婚的时候,也可能会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非常平凡,自己打算比较多的女性。杨绛先生看见孙柔嘉之后,知道钱先生不高兴这样的女人,就会想假如我要跟钱先生比较好地生活,我应该跟孙柔嘉划清界线,这样他就会爱我很久。那我想假如杨绛君早这样想,这样来推动,使她成为一个中国的现在来说非常著名的学者,比较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我想这个故事应该这样来解释。但是我觉得一个文学批评家,当然在中国只有我这样提出来了,我也不是在钱先生死了以后才这样说,我的文章在钱先生死之前就写出来了。也并不是说涉及到他们的隐私,这个是说,一个作家没有自己深刻的一种感情的原因,他很难用这么两年的时间来写一个作品。他到底要做什么?如果他卖弄知识,他可以写理论著作,而且他是现在中国最有学问的学者,但是他被看中的是他的创作。钱先生认为他的创作比他的学问更重要。所以这样来看,这个书里面有钱先生很多的、生命的、感情的、血泪的体验在里头。
我想这样来看就会比较有意思了,但是在长期的教书的过程里面,从我自己来说,很早很早就读过钱先生的《围城》,但没有引起什么注意。后来是在一次考试的时候,在清华大学教我们的学生,我们学生都是从理工科考来的。大家知道,上高中的时候都喜欢理工科,没多少文学作品,后来在清华大学上文学系,就是为使大家读很多的作品,规定大家必须要读30部现代文学作品。但是又无法考察他们,到底是不是读过这部作品的原著,还是读的故事提要。所以我的考试题就是说,你写三句这个作品里的原话。那很多人就写不出来,对付老师就写不出来。但是能够写出《围城》的原话的学生非常奇怪,有好几个学生写的不是钱钟书《围城》里开玩笑的话,而是就写方鸿渐在被唐晓芙拒绝之后,下楼来,正在下大雨,在街上雨水淋在他身上,他像狗一样的把身上的雨水抖掉,就写这种感伤的。学生把这部分挑出来以后,说这是我最感动的东西,就让人们想这里面难道没有钱钟书先生的感情吗?而且这个里头唐晓芙和方鸿渐绝交的时候是这样跟他说的,说我要的男人是从来没有爱过女人的男人,他是一个空白,他是最干净的,他在那儿等着我。那么你是什么东西,你方鸿渐又爱过我的表姐,你在船上又跟什么人鬼混,你根本没真的爱我。一顿骂完,骂够了,推他下去。下去以后唐晓芙在楼上,看见他在雨中淋。她还是爱他的,她说只要再过一分钟,她就会把他叫上来。但这个时候方鸿渐他一步步走了。这样一个偶然机会,他们错过了。就这么一个东西,学生的感觉其实就从这儿开始。恰恰这种地方,其实有钱先生非常深的这种感情的投射,我觉得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只有钱先生他自身体验的话,那我想他很难写这样成功的作品。
但是现在一般很难这样来看一个作品,就是说,看他的成就,他成就的原因。所以我就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一种症候的分析,它是能够从根本上对一个作家的作品进行解剖的。我们通常说你这个作品写的不好,最客观、最公正的也是最重要的批评就是说,你这是无病呻吟。说明文学作品就应该是有病呻吟,最好的作品就是有病呻吟。我们所说的畅销书,一会儿就写几十本的书,为什么写得不好,比如像原来我们看见的这些所谓的畅销小说,西方的也好,中国的也好,也包括我们最近很热销的,我斗胆的在这儿说两句吧,大伙不要把我暗杀了哦,包括前些年我们非常热烈传诵的诗歌,汪国真的诗歌,包括我们现在大家狠传的棉棉和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呀这些东西,并不是说这些东西写了性啊,写了不健康的思想,中央要禁止它们。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纯粹是没有自己真实的体验,并没有自己的真正的精神的地方,而他们是看准了我们的读者很喜欢看这种黄色的、色情的东西。这很容易写的,一个女人写她长得很漂亮很容易嘛,任何一个女孩都可以照几张漂亮的照片来作为封面贴在这儿嘛。然后写她爱了两个男人,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外国的,一个行一个不行,终归可以写成书嘛。
汪国真在很多场合讲过,我们的很多人包括大学生、中学生疯狂地爱,但他那个作品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就在于它是无病呻吟嘛。就是他自己没什么感觉,但是把诗歌写得非常美。所以我是特别特别不满意我们的中学,我们的大学,这种文学教育,我们不能判断什么是优秀的。随便写点东西就把你哄过去了。所以有一次,我在一个会上问汪国真,这些诗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后来有一个人他说,那时我和汪国真在出版社工作的时候我们两个桌子面对面地坐着,他在对面,我在这面,翻着一本西方大师的格言选,这样来写诗。这边是大师的格言,这边就一句句写下来了,真的非常快,一会儿就可以写20多首,这是没有问题的。有一次什么朗诵会,我听见汪国真的朗诵:远方,是遥远的!啊!远方,远方是神秘的!啊!远方,远方是远的!这不是废话嘛,可不就是嘛,全是在这儿远方了一下子,对吧!
我记得有一次,大概在清华大学,是1991年,1992年,我走进课堂,因为我每年上半年在清华大学跟理工科学生开一门课叫“现代诗与现代人生”。选课的300个学生都是理工科的大学生。我走进教室,在前排坐着的一个男生,站起来,个子非常高,问这学期大家愿意听什么。老师,我们愿意听汪国真的诗。我非常地生气,我说那好吧,这学期我讲课的宗旨就是,为什么汪国真的诗不是优秀的,就讲这个。后来,我当场说有没有同学今天带了汪国真的诗来。下边正好有一位同学带来了一份在全国发行量最广的《文汇报》,登出了一个专栏,整个的第4版,全是汪国真的。其中就有三首汪国真的原诗,然后有些关于他的评论,说他好啊,还有书店老板做的一些广告。
后来我就说,好了,我们来分析一下汪国真的诗吧。第一首就叫作《感谢》,我觉得很多人都会很了解这首《感谢》的,《感谢》这首诗的原文我不太记得了,但是我大概意思不会记错的,就是说:我问你要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的大海,于是我感谢。然后说:我问你要一朵比如说玉兰花,你却给了我整个的春天,我感谢,然后……。反正吧一直推下去,他一共写了五段,五段都是。从我们理工科的学生说都是可以用公式X、Y来代进去的,X、Y代进去,代进去就是说,反正我问你要X,你却给了我Y,于是我感谢。那么这个X是局部的,Y呢是全局性的,这样的话呢问题就很多了。我问你要一个亿的人民币,你就把国家的整个银行都给了我,那于是我感谢。我今天只是跟你交交朋友,但你却马上就要嫁给我,于是我感谢。那这样来说就永远没有完,这个诗是做不完的,这个诗用不着五段嘛,一段就可以了。
首先这个诗歌在艺术上没有前进,然后它是有毒的,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占便宜的思想,后来记得清华文学社的同学说,蓝老师这是你讲课以来最精彩的一次。我想其实就是这样的,真的没有多大内涵。这也是我想说的,就是没有一种症候的东西,它都不是人在做,就是我们大可以不必去看那些不认真的东西。我想优秀的作品一定是作家的自述传、血泪书和忏悔录,所以我不太相信畅销书,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时间这样的有限,有一个电影里面有一个人,他说,你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小说家。那个人说,小说家就是听到别人的故事,把它写成书再去赚别人的钱的这种人嘛,就是干这事儿的。他说,这事儿多不好啊,其实世界上优秀的小说家都是写自己的血泪,自己的体验,把自己作为体验写出来,拯救自己,也告诉人民,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我想是这样的。这是我在这个之前,把症候的这个批评和它这种方法稍微解释一下,然后呢,不完全是按症候来分析徐志摩的故事和他的诗歌创作。但是我想一定差不多也是这样一种的分析方法。
下面我讲到的这个话题,本来我今天准备的也是这样一个话题,就是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诗歌创作,看他们的爱情观。本来给老吴报的是这么个题目,现在我就这个题目讲一讲,因为刚才大家还说愿意听听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我们在座的朋友,大家都看过台湾和我们合拍的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是都看过吗?看过的多不多,看过的很少。但是知道徐志摩的人多不多,我不知道我们今天的听众的知识层面和知识结构。《人间四月天》是台湾一个著名女作家写的一个剧本,写的是,用我们中国的观众最不地道的、最不怀好意的话来说,写的就是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我们甚至会简化说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那很多人听到以后就说,这个徐志摩真幸福啊,他有三个女人。这样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非常误导的。
但是今天我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我想徐志摩是我们中国新诗,中国“五四”以后新诗史上最重要的几个诗人里面的一个。另外他先后爱过的三个女人的确很不平常。这个《人间四月天》我们在场的朋友都没看过,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这种生活可能比较隔膜,因为,比如说去比较《渴望》。《渴望》写的是北京街头的故事,《过把瘾就死》这种东西写的相对来说是知识分子上层的一些故事。但是徐志摩是世界上有影响的一个诗人,而他的爱情故事呢,在中国可以说是,现在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仍然是这样的热,非常奇怪。而且这个片子先在台湾播,播了以后的反应非常大,所以台湾的很多青年人,在网络上都说“许我一个未来”吧。演这其中三个女主角的一个是伊能静,是一个歌星,演徐志摩的妻子。她演的这个妻子在天津拍戏的时候就说,我们现代人要得到爱情真是太容易了,非常的容易。但是也非常容易很快就过去了,非常容易就厌倦了。她说,可是不管得到多少爱情,我们现在没有徐志摩这样的人了。她说我很愿意做。因为伊能静30岁了,她没有结婚。她说,我作为一个女性,我也愿意整日子都听见有人在我耳边说,亲爱的,我爱你!亲爱的,我爱你!亲爱的,我爱你!她说只要听就够了,可是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爱情了。所以她说,她每次饱含着感情地演这个剧嘛。
一个现代的歌星,她说每次要进拍摄现场的时候,她都要哭够了,把眼泪流尽了,然后才进入现场拍摄,要不然现场这个戏就拍不下来。所以她演得很投入。那么,这个演徐志摩的、演张幼仪的几个演员都是很强档的了,都是当今的很红的影星,演了下来整个反应我不知道,但是我听一些朋友说,给我的感觉是,这个故事是这样:故事是说徐志摩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他是一个出生于大的商人家庭,非常有钱的人的家庭的这样一个诗人。他的父亲有钱到什么程度呢,他父亲在中国是盐商,经营买卖的。盐商现在国家是专营的,因为盐交给了个人,国家肯定会有很多问题。大家知道《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林黛玉的父亲是做什么的,林黛玉的父亲就是盐商,皇帝给他做盐的生意。所以徐志摩的父亲非常的有钱,他把徐志摩送到美国去读金融学的时候,说我可以用黄金给你铺路,你只要学好了回来,继承家产就可以了。
徐志摩是一个非常有感情、非常有才华、非常有钱的,对爱情又非常真挚的,真挚到了没有办法真挚的一个诗人,这就是徐志摩。但是这个徐志摩过去我们党的领导人比如瞿秋白,还有比如鲁迅,他们不太喜欢。所以过去很少给徐志摩很高评价,倒是在台湾方面能给他很高的评价。后来好些了。
徐志摩的婚姻呢,他在16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包办婚姻,给他娶了一个年龄跟他相当的女性叫作张幼仪。张家在官场、在政治方面、在学术方面、在财权方面都是很无比有钱的家庭。徐志摩的父亲只是有钱,对方是有官僚背景的,所以徐志摩的爸爸(徐志摩是独子)是希望通过这个婚姻高攀一些他所没有的东西。包办婚姻做成了。结婚以后,把他送到美国去读书,但他在美国看见美国的文明对人类是不利的。他认为过度的文明,在这种社会下成长的人是不正常的,所以他一定不要学经济学,他要学人文科学,要学哲学。他渡过大西洋来到英国,向英国哲学家罗素学哲学。但是到了英国,到剑桥之后,罗素因为他是思想特别开放,罗素的书,像《婚姻的革命》这样的书,在中国现在我想我们大家要找来看了,我们还是会非常震惊。我敢说现在都是超前的,时间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了。
罗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哲学家,当时被英国的剑桥大学开除了,就是因为他讲的东西太惊世骇俗了。他是这样一个人。徐志摩没有找到他之后,就没有去上课,每天就在剑桥玩、喝茶、骑自行车、聊天,做这样一些事情,没有正式在英学习。这个时候,在英国,1920年的时候,他有一个朋友去伦敦,这个朋友曾经做过北洋军阀的司法部长,后来辞职之后去欧洲考察,带着他一个16岁的女儿叫林徽因,就是今天我们着重讲到的一个女性,是中国非常特殊的一位女性。徽就是国徽的徽,因就是因为的因。林徽因这个词也是来自《诗经》,从《诗经》里面取出来的。林徽因是什么人呢,我们从后面说过去,林徽因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就是后来的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夫人,是这样一种关系。梁思成是我们清华大学的教授,是梁启超的二公子。梁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世家。
当时在剑桥的时候,在剑桥大学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时候,徐志摩是24岁,当时林徽因16岁。他们怎么恋爱的,情况我们不太清楚。当时林徽因在英国一个学校里面学英文,给她爸爸做英文的翻译。她爸爸也讲得很好的英文,不过她爸爸是学日语的。我们可以推测,当时林徽因16岁。大家都知道16岁的女孩子,又见过世面,现在任何传记都找不着这样的材料,就是推测林徽因大概就是在徐志摩这样一种追求之下,据说徐志摩是一个这样的人,非常有魅力,同时又富有幽默感,为人又很真诚的这样一个人,但又无比的虔诚。就没有问题了。他就热烈地追林徽因,而林徽因是他的朋友的女儿,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推测,林徽因这样告诉他,说你现在还有老婆,我怎么爱你呢?那首先要跟你的老婆离婚之后,我可以考虑嫁给你。假设是这样的,要不然的话,徐志摩就转瞬之间回去,他夫人正在德国留学,转瞬之间他就跟她离婚。他夫人当时正在生第二个孩子,不能离婚,就拖了一段时间。我顺便说徐志摩的第一个孩子,现在是在联合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工作,国内开徐志摩的会他几乎没回来过。这样的话,拖了一段时间之后,徐志摩还是跟他的夫人离婚了,离了婚之后回过头来追林徽因,林徽因已经变了,这时候她已经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关系比较密切了。而且在1922年的时候,他们双双地去美国读建筑,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现在在美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大学。我们清华的毕业生很多都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当时他们两个人在一起。
林徽因在英国的时候,她的房东就是个女建筑师。那个时候她就立下了要学建筑的志向。那么她就跟梁思成一起去了,而且他们两家是很门当户对的,他们就一起去宾西法尼亚大学读书了。梁思成是学建筑,而当时在美国,女孩子还不可以学建筑,就是因为建筑当时跟土木结构是在一起的,是一个很艰苦的事情,一个女孩子做不了。现在我们清华大学的建筑学院和土木工程结构学院是分开的,建筑学院是专门画图样的,学美学呀,学诗歌呀,画图像,结果很多学生都是建筑系的。而土木结构是要算,一点一点的算,这个力学能不能支撑它,水泥柱浇灌怎么浇灌,钢筋用多少。所以当时女孩子学不了这个,她是学了美术系。
那么林徽因她们当时是这样在美国读书,这边徐志摩追不上林徽因之后,转过来他追一个人叫作陆小曼,陆小曼是刚才我说的歌星,伊能静演的这个角色。陆小曼当时年龄比林徽因大2岁,是北京(当时是叫北平)的——北平这个地方社交场合最打眼的——一个上层的社交场合非常出尽风头的这样一个女性,她懂几门外语,出身名门。另外,她会画画,特别是舞跳得特别好,现在根据资料描述,她能够画非常好的画。解放以后陈毅还去看过她的画展,在上海的时候。据当时描述说陆小曼的一双眼睛有摄人魂魄的一种魅力,我们不太能看出来就是了。这个人当时已经结婚,她虽然才20岁左右,但她已经结婚几年了。当时的女孩子差不多都是16岁左右结婚。她的丈夫是王赓,王赓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是艾森豪威尔的同班同学。但他回来以后在东北作张作霖的参谋长,所以这个陆小曼有一个非常好的婚姻。但是陆小曼不满意她的丈夫工作太忙了,她愿意爱一个诗人,最终她要求离婚。这个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回来的王赓非常开通,他出身于南方的一个偏僻农村,他去美国受教育,对上层社会里面这种附庸风雅的事情不是很懂。他是很简单的一种美国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不爱我了,我们可以分手。但是当时陆小曼的妈妈说,如果你要离婚,我们全家就死在你的面前。说丢尽我们的面子。但是这个时候她跟徐志摩的热恋已经热的没有办法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拖了很久,他们终于离婚了,又结婚了。但是结婚之后,他们仍然不幸福,所以大家看《人间四月天》里边的大量镜头,都是写陆小曼结婚以后吸毒,因为她有病,我们今天叫海洛因,就是鸦片呀这些东西。他们的爱情化为泡影,最后非常不幸,非常不幸。转过来他又来爱林徽因,林徽因她们从美国读书毕业之后,拿到学位之后,她们去张学良办的东北大学做教授,建筑系的教授。
后来呢,跟日本的关系紧张之后他们又回到北京来,在清华大学工作,是在这个时候,徐志摩又继续地,可以说是差不多是另外一种方式,来爱林徽因。是这样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把很多人都牵进来了。比如说第一次婚姻要离婚,徐志摩使他的父亲特别难堪,他父亲就提了特别苛刻的条件,你要离婚,张幼仪是没有过错的,你如果要跟她离婚,首先我要把张幼仪收为我的养女,而且把整个家庭的财产全部交给张幼仪。徐志摩的爸爸做了这么决定性的一步。还说,你要结婚,一定要找胡适作你们的主婚人,要找梁启超作为你们的证婚人。他们在婚礼上,梁启超当面训斥徐志摩,说你这样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说这样一种根本就是很不道德的婚姻,你们两个都是过来人,然后希望你们不要再做过来人了。说得徐志摩面红耳赤,说老师今天是我的婚礼主婚人,你不要再说了等等。这故事是无比曲折的故事,尤其是这故事里面充满了很多的诗歌,就在这个过程里面写了很多的诗。所以这个故事变得在学术界的上层,我想是这样的一个圈子里头,非常的富有一种传奇性,一种阐释性,我想是这样一个情况。
因为我不能知道我们在场的听众到底对这个故事了解到什么程度,这是从徐志摩的角度来说。那么这三个女性呢,就是后来他第一个夫人,离婚之后她在德国读书,读到了徐志摩跟陆小曼结婚之后,回到了北京来工作。因为他们结婚之后他们就去上海了,父母指定他们要去南方生活,所以这个时候她就回来了。张幼仪最后还成了一个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企业家,相当于金融企业家,这样的非常成才的一个人。这个人很晚很晚都没有再结婚,到了大概都是50多岁以后,她的兄弟姐妹再三地劝她,说你这门婚姻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你还不再结婚吗?好像有一个短暂的婚姻,但很快就结束了。所以今天我们很多观众看了《人间四月天》之后,我想我们很多同情都在张幼仪身上。大家认为演得最好的是张幼仪,说她太像一个寡妇的样子了,说她太引人同情了,我们这边反应我不是太清楚,我听说是这样的。
徐志摩是怎样结束的呢?徐志摩是在他36岁的时候坐飞机失事了,他死掉了,所以悲剧就比较多了。回过头来呢,我来说一下林徽因的情况。刚才我说林徽因是这样一个女性,在这儿读书,但是林徽因的感情生活是我们的有些人也会有兴趣的。她在剑桥和徐志摩有这么一段生活,她回来呢又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有过这么一段生活,而且和他结婚了。最后呢,在她30来岁的时候,她又有一个她在感情上比较倾心的一个人,是北京大学的一个著名教授,叫金岳霖,跟金岳霖也有比较多的感情联系。而且我们知道金岳霖也非常地爱林徽因,而且他因为这段爱情呢终身都没有结婚。金岳霖不是什么一般的教授,是一个在欧洲留学,是中国现代哲学和逻辑学的开拓者,非常著名的教授。估计他是1983、1984年去世的,在去世的前些年,每一年他的生日都是我们党的政治局委员胡乔木给他亲自过生日的。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却终生没有结婚。什么原因?简单地大家可以这样认为,就是因为他爱上了林徽因。所以这种爱,今天我们听起来简直是根本就不能够想象,而且林徽因在这个问题上坦率地说也没有办法。
现在我们根据梁思成先生后来的夫人的一本书回忆,她这样讲,她说,大概就在林徽因30来岁的时候,有一次她的丈夫梁思成出差回来,林徽因在门口哭哭啼啼地告诉他说,现在我遇见了一件很大的苦恼,苦恼就是我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梁思成心想,你是我的老婆对吧,你怎么能跟我说你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而且我好像不是你的丈夫,而是你的哥哥似的。但是当时梁思成态度很简单,梁思成说让我想一想,今晚上让我想想,明天早晨告诉你我的态度。第二天早晨,梁思成告诉林徽因说,如果金岳霖他真的爱你,我可以退出来。然后林徽因再把梁思成这个态度告诉金岳霖,金岳霖说,那看来梁思成是很爱你的,我不能够伤害你,我不能伤害梁思成的感情,我不能够这样做。所以他也就没有考虑跟林徽因结婚的问题。
这样来说,他们长期的,金岳霖和梁思成一家就永远的永远的保持一种非常亲密的友谊,常常是一幢房子里头,林徽因她们一家住里边的四合院,金岳霖住外面的这个四合院。现在有很多材料都做了这样的描述。林徽因1955年去世了,梁思成先生1977年才去世,现在金岳霖还是跟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先生生活在一起。
因为今天是一个文学的讲座嘛,总是要讲到一些文学的文本,讲到一些作品,今天我就从几首诗开始好不好。因为我们明白这些背景之后,就可以来看他们这些诗歌,他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要讲到的就是林徽因有一首诗叫《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也就是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的题目。编剧讲《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诗,但是梁从诫先生,就是林徽因的儿子,公开地答记者问,多次强调说这首诗他们根本就是胡说,这首诗是写给我的,当时我们很小,我们才几岁,写给我们孩子和写给林徽因的丈夫我的爸爸梁思成的,根本就不是写给徐志摩的。所以就构成了极大的争论。
而且梁从诫先生认为这个连续剧写得不好,说他们歪曲了徐志摩的形象,说徐志摩根本就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是个有伟大的抱负、追求的人,说他跟我母亲是有感情,但这种感情是非常纯洁的,被他们歪曲成徐志摩完全是一个花花公子,一天到晚就知道谈恋爱的人,也歪曲了我母亲对他的感情。我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她根本不可能爱一个比她大八九岁的有妇之夫,因为我的母亲差不多都可以叫徐志摩叔叔了,她怎么会爱他呢。这个说法就比较多了。这里面就涉及到这样一些诗歌了,所以我举的这个诗歌作品呢,我们看第一首就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么到底是写给她的儿子和丈夫的呢,还是写给她的情人徐志摩的,我们大家可以听一听。这个我觉得凭感觉大家能够听得出来。标题叫作: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1934年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雾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
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
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
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就这样一首诗。大家听清楚了吗?大家听的直感是写给徐志摩的,还是写给她的儿子,还是她的情人呢?写给情人的请举手我看看,那么很多人都认为是写给情人的。认为她是写给儿子的有多少人呢?我看见的,总的来说认为是写给情人的比较多。我简单的一个想法是,写给儿子的诗歌她会比较直截了当,会比较明白,而且多半是一些教诲的话,对他的希望,对他的训诫。我们很多人都有写给自己孩子的诗。既然出现了解释上的分歧,差不多就说明不是写给儿子的了。
第二个就是这里面,林徽因的诗歌里面,写给她的弟弟的。她弟弟是空军的驾驶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她说是写给她的弟弟的,还写给她姐姐的,都非常明确。而这个地方,凡是不明确的地方,其实不明确就是一种症候。所以朦胧就是一种症候,就是在学校,也有很多学生,他们写的诗我都看不懂,包括现在的学生,也是,给我写的诗我都看不懂。但是后来有的小孩儿把他临走的时候,爱上班里的一个女生了,那么他把写给这个女生看的诗给我看,我惟一能够看懂的就是这个。因为他必须明白,如果不明白达不到作用。这个诗其实也是这样的,应该怎么解释呢?
这个诗实际上是她在徐志摩去世3周年的时候写的。我想徐志摩死了之后,最悲痛的是林徽因,要是林徽因不出现在英国的剑桥,徐志摩不一定会那样着急地和他的妻子离婚。还有他之所以从上海到北京来。那天为什么飞机失事呢?因为那天搭乘的是邮政飞机,是装邮件的。为什么要搭邮政飞机呢?是因为他没有这么多钱,因为他父亲把他的钱都交给他的原配夫人去管了,又因为邮政飞机的驾驶员喜欢徐志摩,他把飞机交给副驾驶了,结果是飞机在山东在泰山触礁死的。可是他为什么到北京来呢?就是为了那天要出席林徽因在一个礼堂的一个关于建筑艺术的报告会,这样没能出席,然后传来了飞机失事,林徽因非常悲痛。林徽因在每一年都有悼念徐志摩的文字,但是开始那两年是非常悲痛。
还有一首诗永远解不开,其实也是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我们清华大学原来的系主任朱自清先生还特别讲过这首诗。大家听一听就可以对照了,这首诗也是悼念徐志摩的一首诗叫《别丢掉》。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那么她是说同样的,“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的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我们设想这个地方是香山,香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他们常常去的地方。徐志摩死了之后,林徽因到了香山,看见了同样的灯火,同样的明月,这一把感情就不要丢掉了。但她同样也没有写出什么东西来,我们只能根据她发表的时间和这种语气来推测。这样的话,我想3年过去了,林徽因她不能总在悲痛之中,她愿意把徐志摩想得比较好,他的死是一种美,他的人生是一种美,这样对大家都是一种好处。这个东西从哪些地方可说是写给她的儿子的呢,因为这边雪化后,那片鹅黄,鹅黄可以想象成北京的黄色的迎春花。春天一来的时候就开放了,雪刚刚化了,就是这个。迎春花可以象征一个人的童年,可以象征一个孩子。还有她说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像这些词可以解释成这样的,但是这里面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就是第三段,说“那轻、那娉婷/你是/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这样一句,就表现了意象。我们很难想象她是写一个孩子的,就是百花做的一个花环,戴在你的头上,然后每天晚上的月圆。这种东西不像写给孩子的,比较灰色、比较荒诞的一种东西。所以我就倾向于这个诗可以说是写给徐志摩的。这里头林徽因也不妨包涵一些别的因素,因为她毕竟没写得这么明确,但是我想把它做这样的解释是可以的,这是林徽因的这一首。另外既然已经说到林徽因了,我就把林徽因的另外的几首再说一下。
那么《八月的忧愁》分析起来呢,应该是她写给——就是后来非常爱她的情人——金岳霖先生的。这个东西,怎么能够这样考证啊?今天我们这样来讲,有什么作为根据呢?大家都知道,金岳霖先生是1895年出生的,到了1983年的时候他已经多少岁了,已经80多快90岁了。这个时候我们看见有一个很详细的报道,就是讲当时编《林徽因诗选》的人去看已经老得没法再老的整天在沙发上打瞌睡的老人,跟他访问,请他谈林徽因的时候,说请你随便谈谈林徽因,谈谈印象。他突然就兴奋起来,本来他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了。据说是这样的,人老了之后,他只记得他早年的事情,后来的事情反而不记得了。但一把林徽因的照片给他看了以后,他就抓住照片不放了,说你们把照片送我吧。后来他们说这个照片是好不容易找来的,我们回头放大了给你,你不用担心。老人就比较安静了,然后就说请你说说对林徽因的印象。然后他说林徽因这个人非常特别,我总是觉得她在忙啊,总是在写什么诗没写出来,他顺便就说了一句诗,“黄水塘里面白的鸭子啊”。他说了这么一句,他说这个诗可能没写出来吧,后来他就往下面翻,因为拜访的两个人真是有心啊,林徽因的诗是很少的,他们把林徽因的诗全部用很大的纸,写成比核桃还要大的字,一个个写出来,一篇篇翻给他看。后来翻到了《八月的忧愁》的时候,金岳霖就叫起来了,哦,《八月的忧愁》她写出来了。然后他把这诗一行一行地读下来,特别有意思,这个人。
当然这是一个批评家想,到底为什么他老了,跟林徽因这么多的交往,就记住了这么两个词儿,黄的水塘。那么这首诗能不能够跟金先生有很深的关系呢?所以我说这首诗也能讲吧,另外就是,金岳霖先生是非常慎重的。后来他们就采访他三次,最后一次问他,能不能给我们的这个书写个序言,就是《林徽因文集》。让他想了好久,访问他的人描述说,这个时候他的眼睛里面经过了一个世纪的风云,最后他说我不能够说,我在生前不可能当面对林徽因说的话,也不可能对别人说。所以说她既然都已经死了,这些话我就永远的都不会再说了。说完了之后,他就永远地低下了头,然后不再说话了。这个访问的结果,可以说惟一的结果就是林徽因《八月的忧愁》这首诗,我们看看这首诗能不能和金岳霖有特别深的关系。
《八月的忧愁》是1936年夏天写的,这个时候林徽因32岁。林徽因是1904年出生的,要用我们现在计算属相和西方计算星座的办法算的话,是属龙的,双子星座。假如说我们大家认为星座还有些道理的话,那徐志摩他是属于魔羯座的,跟双子星座是完全的没有缘。所以我们看书上解释说,双子座的人看爱情根本就是露水,过去就过去了,而魔羯座的人是一定要把这个东西追到的,他希望他爱的人天天都想他,而双子星座的人恰恰需要自由,恰恰希望他天天都不想她。林徽因写《八月的忧愁》的时候已经32岁。这诗更短了,比刚才更短了。
八月的忧愁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
一大棵树荫下照着井,又像是心。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
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垅,土墙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这样一首诗我们看起来写的都是农村的景象,这个意象首先来说,黄的水塘里面白的鸭子在游着,然后是高粱在八月的时候已经是长得很高了,高过头,比人高了。然后说田里面是一条窄的路,“跳动的心怎样安插,/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所以这个地方一边是在写田里的这条窄路,同时也就写诗人本人她面前的一条路,也是非常窄的,在这个很窄的路面前,不知道怎样安插我的心。诗歌从写景一下就切入了作者自己的心情,她所面临的感情的问题。然后说“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就是今天天气特别晴朗,因为昨天刚刚下过雨,然后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那么太阳投影过来,留下一片阴影。“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这个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放羊的人已经回家来了,转过村庄。这里面是一个重要的句子,“一大棵树荫下照着井,又像是心”,说这个地方有一个树枝,树下是一口井。阴影呢,笼罩着这个水井。她说,可是我的心就跟水井是一样的,我的心情被一种东西沉重地压着,被一种阴影笼罩着,一大棵树荫下照着就像是心。“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这个地方已经从八月的这个时间讲到了人的年龄,就从季节来说,很多人讲夏天讲秋天,但从夏天到秋天的这个过渡没人讲过,那么从人的年龄来说,可以讲青年,讲中年。但一个人在从青年到中年的过渡的这个时候,比如像林徽因,32岁这个时候的女人遇到了感情问题怎么办,很少有人讲过。所以她说“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但我望着田垅(田垅就是田梗),土墙上的瓜/”农家人的人家,长了很多瓜,瓜爬到土墙上了。我望着田垅土墙上的瓜,“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现在我们假设说,她有个梦想,这个瓜是比喻她的梦想,田垅是比喻她目前的生活,她就像田垅跟土墙上的瓜之间找不着联系。我不知道应该把眼前的这种生活,这种感情的危机和我的理想怎么连接起来。所以我想,这样一首诗,假如不是经过金岳霖的,这种记忆的提示,很难知道她在写什么,我们会非常平常地把它看过去了。但实际上是写的一个32岁的女性,她在这时候面临这样的一个男人,这样地爱她,宠她,在这个时候,她的一种情绪。这个是《八月的忧愁》。
另外就是林徽因的诗歌里面,有一首《一串疯话》,我想这个诗是我们爱情诗里面写得相当好的一首了。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先生说,他最爱的、最喜欢的林徽因的全部诗歌里面就是这一首《一串疯话》。林徽因是1954年去世的,到了文化革命1972年,大概林徽因去世20年的时候,梁思成先生和他的清华大学一个建筑系的资料员林洙结婚了。结婚之后,引起清华大学一片哗然,说林徽因又漂亮又有才,精通多门的外语,你林洙又不漂亮,又没有什么才华,又没有什么学历,什么都不是,你怎么能跟梁思成先生结婚,你怎么能够,你没准儿用什么办法把梁先生骗了。跟梁先生结婚后,林洙面临极大的压力,一定要写一本书把这事儿说清楚。但她也不能专门写这个书,所以她的书叫作《巨匠的困惑》,或者叫作《建筑大师梁思成》。但其中把她带进去了。
有意思的是,她特别详细地写了梁思成先生追求她的过程,她说梁先生有一次,我在他家里给他收拾屋子,收拾了一个图纸,因为他是绘图的。她说梁就拿出林徽因的诗来,说你看这是林徽因的诗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首,叫作《一串疯话》。所以我就特别喜欢最后的两句,最后两句就是:“忘掉腼腆,我定要转过脸来,/把一串疯话全说在你的面前!”梁先生说最喜欢这两句,说现在呢,我把林徽因的两句诗送给你,并说现在我也要忘掉腼腆了,把我的一串爱你的疯话说给你。林洙就说,于是他交给我一张申请书,他的意思就是爱我,梁先生的原信是很长的一封信,今天这个材料我没带来。但是我们大家分析这个信肯定是真的,毕竟有梁先生的手迹在那儿,林洙很难杜撰这封信。这封信写得非常恳切,意思就是说,你这个月来帮我清理东西,你看见我生活非常寂寞。然后就说多年来,我对你的印象。最后说到我对你表白这种爱的话,这是最后一次了。如果这次不行,就永远都不可能有了,那么我现在就表白了我这种爱情。讲了这些东西,那前面倒没有讲什么别的东西,反正里面也有洙你怎么样,洙你怎么样,大概这样。洙是三点水一个朱德的朱,朱红色的朱,所以林洙就说,我看这封信的时候梁先生在我的旁边,他自始至终盯着我看,看完以后他就说,洙你同意了,你没有反对,你没有拒绝什么。然后她说,这个时候我觉得很难拒绝他,就永远地投进了梁先生的怀抱。
我们从诗歌的角度来说呢,就说《一串疯话》,也是30多岁的一个女诗人,她是经历了很多人的求爱,按理说林徽因是最有资格写爱情诗的。不仅我们看见的明明显显的这几个男人,几个中国非常优秀的男人爱着她,而且她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念书的时候,有很多的美国男人追她。但是最后还是梁思成,梁思成第一确实很优秀;第二梁思成非常的有耐心,常常他在楼下等她,林徽因化妆半小时不会下来;第三个梁思成他们的兄弟姐妹特别多,都在美国,所以这些兄弟姐妹、表姐帮助她,林徽因很难逃脱这个范围。但是林徽因对爱的体验很深,那么经过这么深体验的一个女诗人,她却很少直接写那种很露骨的,或者今天我们写的这种含了很多性的这种爱情诗,一点都没有,非常的干净,非常的高雅。所以我们看她这个诗很难为情说到感情的时候,她总是说这是疯话。
在读这个诗之前,我们简单地说一下,其实我觉得爱情语言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只要两个人说的那种最投入的爱情的话,只要你不是假话,说得非常深了,非常投入了,在第三者听来就一定是非常恶心的,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我记得我们第一次“严打”的时候,有一次处理过一个人,那个人后来有没有被枪毙我忘了。他就是很简单地犯了一个什么事情呢,就是他的朋友结婚,他把录音机放在他们床下了,第二天早晨他把录音机拿来放给他们听,当场那个女孩儿就自杀了。太听不得了那个东西。所以说爱的语言其实都是疯话,这个里头你怎么写都写不好。但林徽因能把这些处理得非常好,可以说在西方诗歌和中国诗歌之间,找到了一种非常含蓄但又非常高雅的一种处理方式,来处理感情。
刚才我说了,一定比,起码比汪国真的诗写得好,这个是《一串疯话》。说:“好比这树丁香,几枝山红杏”。这是两个比喻,一个丁香,一个是杏子,红杏。“好比这树丁香,几枝山红杏,/相信我的心里留着有一串话,/绕着许多叶子,青青的沉静,/风露日夜,只盼五月来开开花!/如果你是五月,八百里为我吹开/蓝空上霞彩,那样子来了春天,/忘掉腼腆,我定要转过脸来,/把一串疯话全说在你的面前!”
听起来是很简单的一首诗,但这个诗呢,她其实用了一些简单的但又非常不简单的比喻。她其实是说,任何一个女孩子她在青春期的时候,看去都像一棵丁香树或者一棵红杏树,她一定会开出丁香花来的。她一定会开出丁香这么香、这么纯的花,一定会开出像红杏这么灿烂的、这么红的、夺目的花来的。但是现在她没有,现在你看见的还是绕着许多青青的叶子,非常沉静的,相信我的心里一定都有一串话。每个女孩心里一定都有几串爱情的、热烈的、纯洁的花,现在没开出来,反而是绕着许多叶子青青的沉静。她说风露日夜,日夜的接受风、接受露,她盼望着五月来的时候,它们可以开花。她说如果你是五月,如果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一个白马王子,对吧?八百里为我吹开蓝空上的霞彩。好像你是五月的风吗?从八百里遥远的地方,吹开了我在天空上的霞彩。这种霞彩可以解释说,是一个少女,她这种少女时代所带来的那种忧郁,少女自己解不开的一种忧郁。她说如果你能够吹开我这种心理上的忧郁,那么我的春天就来到了,生命的春天就来到了。所以她这个时候说,才会没有我的矜持了。“忘掉腼腆,我定要转过脸来,/把一串疯话全说在你的面前!”能够等到说疯话的时候,已经是这样一种解除掉了自己矜持的时候。所以这样一个比喻,我想把一人,把一个少女从沉静的少女时代向爱的时代转换。我想这写得非常精彩。
那么林徽因自己讲过一个故事,她跟梁思成恋爱的时候,就在现在我们的太庙,她跟梁思成,那个时候林徽因大概十七、八岁,梁思成21岁。他们两个一起去太庙玩,进了门之后,梁思成就消失了,林徽因自己还是非常矜持的,少女的尊严啊。但是找不到梁思成到处叫,结果梁思成已经爬到很高的树枝上去叫她了。她说她这种行为,很早地很快地就能够解除一个少女的矜持。
但是徐志摩无论怎么做都始终没有能够解除这种矜持。所以现在,我在一篇文章里面说,林徽因用三个时间来比喻她所爱的三个男人,徐志摩叫做“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徐志摩是四月。那么梁思成呢?是五月。金岳霖是八月,金岳霖年龄也是最大的。八月是什么样子?金岳霖在林徽因生活中给她理智,宠她,但是给她引导,使林徽因的感情走向一种理性的道路。徐志摩是教她写诗,但是林徽因最终选择的时候,还是选择了梁思成。所以很多人问,说林徽因这个女人太不地道了,说她的情感在徐志摩跟金岳霖,但她的婚姻、她的生活却在梁思成。其实我觉得那么一个女性她这样选择,其实是很自然的。我想任何一个女性在面临自己婚姻的时候,非常的自然。但是,当然她们的婚姻是非常的反传统的,像徐志摩这样一种对待婚姻的方式,基本上是西方的,所以林徽因经常说嘛,说她是双重文化所抚养起来的人,不仅有中国的传统的文化,而且有西方的文化。但在西方文化熏陶之后,她又是一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深的人。所以她在处理自己婚姻的时候,很多因素是传统的文化,在处理她的感情的时候,那么她是西方的文化方式。
所以在我们清华的课堂上,我们的男生说,我决不愿意做这三个男人里面任何一个,说我觉得非常可悲。但是很多女生就说,林徽因一点责任都没有,说她不让他们去追求,他们还是会去追求的。所以说讲了这样的三个年龄,就讲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婚姻,是不是重复到给钱钟书先生“围城”锁起来,是不是这个东西带有点普遍性?就是说我们的婚姻和我们的爱情总是有一点点矛盾——婚姻跟爱情。那么很多人愿意把婚姻跟爱情处理在一起,处理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婚姻出现问题;有的人愿意把婚姻跟爱情区别开处理,一些人是爱情,一些人是婚姻。那我不知道这种问题现在怎么处理,我们讲到徐志摩的故事的时候很多听众就会说,那你讲讲现在的现代婚姻怎么样?现代的人怎么办?常常有这样一些问题。
那么我们读两首徐志摩的诗。徐志摩最著名的一首诗是《再别康桥》。康桥就是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地方。如果不了解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我们没有办法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但是一般的人都不会这样去追究,所以我把《再别康桥》这首诗读一下。我想我不用分析吧,大家会。《再别康桥》,这是1928年徐志摩写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个康桥就是英国的剑桥,徐志摩当时翻译成康桥是康乐的桥,因为剑这个声音,可以翻译成康桥也可以翻译成剑桥,这是写的康河,就是剑桥那条河。
这个诗过去我们是批评的。我记得著名诗人臧克家同志曾批评过下面的两句诗,我读到这儿,“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中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本来是爱情诗,可当时我们臧克家同志在一次访谈里,他说这个就是徐志摩帝国主义买办洋奴的嘴脸写照。当时中国正在发生“五卅”的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牺牲,可是徐志摩这个洋奴他愿意在英国帝国主义的首都的河里做一条水草。这个诗其实不是写于1925年而是写于1918年。我们这样的误会是非常非常多的,就像我们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跟大革命有什么关系?大革命失败了,朱自清不高兴。真是太岂有此理,讲的太远了。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出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般人都不会追究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但这首诗实际上表现了非常苦涩的感觉,那种感情。我只能沉默,我寻梦但是我不能高歌,我只能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如果徐志摩是个胜利者,他肯定不会这样,所以这个实际上写的是徐志摩要比较潇洒地来面对他那一段苦涩的感情,这里讲的寻梦,实际讲的是当年跟林徽因在剑桥划船的时候。而且还有林徽因一首诗可以印证一下。林徽因正式开始写诗是1931年,她自己是做建筑的。1931年她得了肺结核病,在西山的双清别墅养病,就是现在香山的毛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住的那个别墅。徐志摩去看她,在这儿开始学写诗。她最早写出来的一、两首诗里面的一首叫做《那一晚》。这一晚上就是徐志摩《再别康桥》所讲的他要寻梦的那一晚上。而且这首诗恰恰林徽因是用笔名发表的,她没用自己的真名,所以这一晚,《再别康桥》是可以印证的。
下面是林徽因的这首诗,说“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到如今我还记得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前面写那一晚上,另外呢下面写那一天,希望有这样一天:“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那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那一天你要看到凌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读这首诗,我们知道林徽因对徐志摩表达的感情其实已是很多了。男人听到这样一些句子,他肯定不会不为所动的。林徽因当时已经结婚,已经生了孩子,已经有了梁思成这样的丈夫,从美国回来了,可她说:“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就是我是没有光明的,“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这是写剑桥的那个晚上,他们分手的那个晚上,所以你徐志摩能够忘掉这一晚上吗?等于是这样来问的。所以我们这样来看就能把《再别康桥》这首非常有名的诗解开,但一般的人不会这样来问的。这是一首。
另外一首诗呢,就是《偶然》。梁从诫先生说:我妈妈跟我们说《偶然》这首诗是徐志摩写给她的。梁从诫在有次答记者问的时候说,《人间四月天》不是我妈妈写的,但是我妈妈可以确定的呢,徐志摩诗歌里一首《偶然》是写给我妈妈的。现在我把这个诗读一下,“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顺便说,就是琼瑶的小说很多都是从徐志摩的诗歌里面找到灵感,还不仅是琼瑶,香港还有一个作家叫什么,也写的相当好的,叫亦舒。亦舒也是一样的。如果海外的台湾人和香港人,跟大陆的人在飞机上相遇了,那么他正好坐在我飞机座位旁边,大家谈徐志摩就能够谈通。他说我读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或者我读过徐志摩的《偶然》。那么我读过琼瑶的什么作品,大家就能够相通了,就沟通了。现在大家当然谈什么炒股票什么的可以相通的,MBA什么的都可以沟通啊。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也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就《偶然》,有个香港教授曾经说,他在香港开闻一多和徐志摩课的时候,当时一个香港的女生说读了《偶然》这首诗以后,使她从感情的危机里解脱出来,使她免于自杀。她说一个人过分投入感情的时候,读了《偶然》之后就会清醒一些。就是这样一首诗,我理解是林徽因在跟徐志摩分手的时候给他讲的话,说你不要太念我了,就把我们的相逢当成是偶然。这个声音一定不是发自徐志摩内心的声音,相反是他把林徽因跟他说的话,组织一下就可以成为一个诗,利用这个诗,也可以缓解自己的那种情绪。所以这起到一种很潇洒的面对生活的作用。
我再读一遍,这首诗很简单。《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也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想徐志摩的诗,大家会比较熟悉,都会读的比较多。但他的诗涉猎面比较广,这是我取的他的两首爱情诗加上《再别康桥》、《偶然》,主要是这两首。我想举例子举到这儿吧。这是举了这些诗歌,说到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诗,又说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那我想有这样简单的一个感想,我希望说,梁从诫先生的告诫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爱情它是非常严肃的,也是非常神圣和崇高的,但是爱情决不是一切。我觉得在这点上,徐志摩也好,林徽因也好,金岳霖也好,他们都非常明白,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为这个社会服务,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对社会做出自己的杰出的贡献。我看到我们好多青年,在青年时代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我想就特别说明,梁从诫说专门一个爱情故事,好像生活就是爱情,生活不是这样的。相反,爱情一定要在你的奋斗过程中,才显得有意义,不然爱情没有意义,非常苍白,非常贫乏。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他们的婚姻,他们的爱情是反传统的,但他们又不是那种嬉皮式的和那种下流的。我想这里头有非常大的区别。要是过去的话,我们的爱比较多,但我们的性比较少,男性、女性的性欲望比较少,常常是爱压着性。我们天天讲爱,但是我们没有性,人也觉得非常压抑。我们现在呢?完全是性反过来压着爱了,我们已经没有爱情了。现在我们整天看着诗歌里面都是欲望和性,这种情况对人的成长其实并不理想,嬉皮式的生活。看我这样的年龄,我们看见的很多,所以我讲到爱情嘛,不要讲偏了。
第三点,我想,对爱情一定要有一种比较严肃的追求,非常严肃的态度,但是我觉得在现代生活里面过分地相信爱情,会有很多问题。所以我常常讲到我的一个简单的想法,告诉我们的男孩子要严肃地对待爱情,要忠实于爱情。但是告诉我们的女孩子和女性不要相信爱情,一个女性只有从不相信爱情出发才能去建立自己的爱情。一个相信爱情的人,一定找不到爱情,而且最后一定碰得头破血流。
我一个朋友,我们系的徐葆耕教授,他经常讲,我们的学生进校来第一次训话都讲,你们一定要热爱诗歌,但是千万不要去爱诗人。他真的这样讲,但这个地方讲的诗人呢,并不是写出好诗的人,而是诗人的性格。诗人的性格常常是热情的对吧,这没有问题,真诚的也没有问题,但常常是偏执的,意气用事的,太个性的,太自我的,说过头话的。常常是这样。所以很多写优秀诗的诗人其实并不一定是诗人的性格,主要是诗人的性格不是太好。我觉得一个最没有诗人的性格而又写出优秀的诗歌,最好他写出诗歌那会儿他是诗人,他写完诗又是平常人。但是现在很多人写不了优秀的诗歌,他任何时候都是诗人。
我最后说两句话就是我自己,我在清华大学,我们校长、校书记常常说,蓝棣之同志是我们的诗人。这其实在他们印象里头,诗人都是常常很冲动,常常说过头话。所以我们校领导进行“三讲”的时候,我们系里要推选代表评他们的“三讲”,他们一定不会叫我去的。因为他叫我去肯定会说过头话的。但是他们承认,诗人比较真诚,是比较真实的,但常常也会有些个性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那不把“三讲”讲乱了吗?所以常常我这样说,我不是诗人,我是研究诗歌的,除了写歌颂周恩来和毛主席的诗歌以外,我没有写过个人的诗歌。但是他仍然不信,人家说你是个诗人,我想从理工科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文人真是有问题。我每个上半年,都要把我们在首都的中国最重要的年轻诗人请到清华园朗诵,朗诵完了第二次问我们的同学,说诗人是什么样的人?他说诗人真是很自由很自在,但是他们真的很偏颇。看来我们一般的女生的确很喜欢诗歌,但是爱诗人很危险。所以我自己说,要是我自己改造好了,那我就把自己改造的不像诗人而写出优秀的诗歌来。
剩下的时间请大家提出一些问题。
答:其实我原来分析《骆驼祥子》的时候还做了些症候的分析。我们报社的记者还把我的这种采访拿去问舒乙,说蓝棣之教授这样说的,你同意吗?说我不同意嘛,但是他可以说自己的嘛。舒乙刚才说到了香山梁启超的墓,我特别要补充一点。因为我们清华,梁思成特别重要,梁启超晚年也在清华工作了7年,清华的四大道士。而梁思成对清华也比较重要,我们很注意他。这样呢,梁家在香山上有一个墓园,这个墓园埋了梁启超和梁启超的夫人。另外就特别有意思,大家看那个墓的话,还有一个梁启超的小妾。这个小妾的命运特别值得关心,就是因为,梁启超先生一共有十二个孩子,后面八个孩子都是梁思成叫做“娘”的这个人生的。这个“娘”非常的优秀,非常非常的优秀。如果没有这个女的,梁启超不可能有这些成就。而梁思成本人,是他的妈妈生的,他管李夫人叫妈妈,而叫这个女的叫娘,但是这个娘太优秀了。所以他们一定要在这个墓的旁边专门另做了一个墓,说明她的身份。但是大家看不出名堂来。实际上,梁思成说,我是李夫人生的,但是我爱我的娘。说我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我娘的教育。而他娘是个文盲。那么只是梁启超亡命日本的时候,她才跟着去,很快就学会了日文。她是李夫人带来的丫环,李夫人出身一个贵族的家庭,是礼部尚书的小妹妹,是礼部尚书在阅卷的时候,阅这个八股文考试,阅这个会试的时候,见梁启超很有才华,然后把他的小妹妹介绍给他。李夫人特别骄横,非常厉害,带个丫环来之后,后来丫环爱上了梁启超,爱上之后在17岁的时候她就怀孕了。这个时候梁启超又害怕他的妻子,把她送到澳门去生孩子。然后请李夫人的哥哥出来调解。李夫人同意她回来,所以每次我去香山看这个墓我觉得,很动人的,想起梁启超,想起梁思成说他成长的过程。
答: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讲症候分析,对症候批评作一个解释,就是说一个文学作品里面有两个故事,可以说任何一个文学作品,任何一个小说,我们看来是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的下面还有一个故事。上面这个故事是作家有意要描述的,下面那个故事呢,作家不自觉的,他不知道。但是我们看完之后,我们可分析出来。所以可以说,任何小说都是两个故事,大概是这样,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那么从作家来说,如果有意的他要象征、他要影射,那么这是上面的故事。无意是他自己不明白这个,无意之间流露出来,那就是下面这个故事。这两个,有的是下面这个故事加深了上面的故事,有的是下面的故事跟上面的故事打架,下面的故事把上面的故事颠覆了,这是两层故事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想症候批评,主要是批,主要是评价故事下面的故事,寻找下面的故事,然后分析这个故事和上面故事之间的关系。刚才那个女同学讲的这个潜动机和显动机,她不太清楚。但是文学作品在自己不清楚的时候创作出来,总的来讲,任何文学作品总是社会意识形态,总是知道大体上要做什么。像曹禺,他说,第一个他要写像繁漪这样的人。第二个他要写周朴园这样的人。然后曹禺写剧本呢,是从第三幕写起,他并不是从第一幕,到第四幕。然后再回来写第二幕,最后写第一幕。任何一首诗也不先写第一句话,可能中间先写几句话,然后再回过头去写。所以这些东西,有些对不上。曹禺这个作品他连年龄都对不上,他说女主角侍萍三十晚上,30年前抱着孩子跳水,结果这个孩子才28岁。那时我们当面问曹禺,说你这个跳水的孩子起码有31岁了,他怎么才有28岁,明显的对不上嘛。曹禺先生当面回答我们,他说我这个是文学不是数学。其实他这个意思其实可以解释,他要说他31岁,显得年龄比较大,可是在说跳河的时候,他又不能说他在28年前跳河,又太啰嗦了,所以他只能说一个大概的数字,这个不能用数学去算的。他对这个看法的回答比较荒谬,但却是比较真实的。
关于症候批评我想主要是这样。如果说影射的,那还是有意识的,但是政治的东西是无意识的。西方有学者专门讲政治无意识,就是政治上有很多无意识,我们不知不觉地喜欢它。比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现在我们都很喜欢它,可《倾城之恋》这个东西,她写日本人的轰炸成全了他们的爱情。那么——这样的东西——她对日本的侵略战争持的是什么态度?她知道这样来写日本人就能接受,她就能在日本占领的时候红起来,但她又不是有意要这样做的。所以它是种无意识的东西。但是他在很深的地方有一点这种东西,所以我想把这个区别一下。这个同学提的很有意思,他说真正的大作家写文谨慎,能用无意识分析吗?就是说谨慎并不能掩盖自己的无意识,像茅盾的《子夜》,他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写的小说,但是他当时参加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那么《子夜》写民族资本家不行吗?但实际上很多人看这个小说,根本不是沿着茅盾的这个路子去看的,而是看出来茅盾写了个英雄的悲剧,一个英雄生不逢时的悲剧。这个潜台词就是茅盾自己。所以在照顾他这个需要时,茅盾把他自己不自觉地就写进去了,而他自己自觉是要参加当时关于社会性质的论战。
鲁迅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什么都能够看清的人,连无意识都能看清楚的人,但是在有些作品里头,他看不清楚自己嘛。像他那个《离婚》,那么写一个人的婚外恋嘛。可当时鲁迅自己就婚外恋嘛,所以他就把他自己很不自觉地写进去了。很多人他写完这些东西以后,拿出来吓了一跳。像艾青在1954年写了一首诗叫《礁石》,一个浪又一个浪无休止的扑来,但是它都在这个礁石面前碰的粉碎。他在智利写的,写完之后他自己都吓了一跳,啊,写这种东西,他不敢发表,一直等到1956年好不容易“大鸣大放”的春天来的时候,他把它发表了。刚刚发表就被抓住嘛,说你这个教授完全是个人主义的,顽固的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行为,你这想阻挡社会主义的行船浩浩荡荡地前进。他一点都没办法答辩,他只能说:“是、是、是,我是有这个意思。”一个浪又一个浪,就是批评他的人嘛。但他不是有意的,他是看见聂鲁达在智利海边的礁石上,就产生了这个想法。他解释不了他的意思,但是旁边的人非常会解释,马上给他解释,他也没办法。所以他再谨慎,他也不能够完美,否则怎么能有批阅十载,增删数次呢。迷团反常,不能是作者有意的嘛?有意的迷团就不是我们症候分析里面的迷团了,他故意布下的这种迷魂阵,这种东西是哄小孩的,没有什么意思。
对《再别康桥》这首诗,有许多人有不同的理解,我曾经问过著名朗诵家濮存昕,他讲他的理解是徐志摩在玩弄词藻的一种表现。就是这样,如果他不理解,他就会看成是玩弄词藻,但是在玩弄词藻这个里面,刚才我说了有徐志摩的沉默、徐志摩的寻梦、徐志摩的苦涩。不能这样简单地讲,当然濮存昕他是不是这样讲,我不太知道。我没有直接跟濮存昕在一起工作过,我是跟他的父亲经常在一起参加各种评奖。
答:你说如果能作出好诗,而又没有诗人的性格,是最佳状态。可是如果一个诗人没有孩子般的天真纯洁,固执的心,怎么能有敏锐的触觉。如果一个很成熟的人,没有世界与周围的冲突,又怎能写出有力量的作品。这难道不是一个悖论吗?真的很悖的。在写诗的人里头,我知道北京有个诗人叫简宁,他的诗写得真得很漂亮。我作诗歌批评,我看了数以千计的古今中外的诗。简宁是空政的专业作家,真得很漂亮,不是词藻的漂亮,不知哪来的一种才华、风格。但他的脾气,他朋友们描述,当然在老师面前他不能够有什么脾气了,但他的脾气真的不好。朋友们跟他在一起吃饭、交朋友非常难过,但就因为他诗写得好原谅他。他的夫人跟他离婚,第一次离婚他不离,他把一个手指砍了。他夫人过了几年还要离。他夫人江平,我问她你为什么还要离,她说跟诗人在一起生活太累了,不仅他累,我也非常累。她说诗人就是把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搅得非常复杂和非常累的人。
但是他的诗歌真的很美啊,这个有点悖论。但是我想能不能够,有些人调节得比较好,比如历史上李白、杜甫,杜甫这么伟大的诗人,也是很多诗人的个性。郭沫若批评他们的很多缺点,就是他的诗歌里面有些矫情的东西,有很多做秀的东西。诗人的确有很多问题,但是我想我们年轻诗人里头还是有相当多的,他们的性格比较好的。这个同学的问题是很深的,我说的诗人的基本特点是天真和真诚。如果能保存这样,又去掉那种过分偏颇和过分的自我个性,这是可以做到的。我想天真和真诚用不着我们去改掉他,艾青原来说过一个句话,写诗歌有什么困难呢?你只要用天真的眼睛和正直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就能写出好诗来。这个是要保留的,而保留这个克服一些不必要的个性和缺点,就是把自我要多拿掉一些,甚至服从于客观的,大家的共同的价值。可以做到的。我们现在一些诗人可以做的。
答:《关于神经症与艺术家的心态分析》这个书我没看过,但是我知道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艺术家常常精神上是有问题的。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大家看凡高,现在有些科学家、艺术家、文学评论家,都是从文学评论的,从文学的角度、艺术的角度来评价的。现在我们很多科学家介入进来,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文学里面的问题,比如我们说爱情,我爱你了,我陷入爱情了,我非常爱你了。科学家说这个不可信。有的科学家用抽血的方法,在你陷入爱情的时候,把你的血抽出来化验,那血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你说爱情的时候最好把你的血浆抽出来,抽出来化验才知道你是真爱还是假爱。另外,最近有人研究,一个艺术家他在得精神病时,他看世界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所以凡高他画的那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看起来就这样的。他们做了很多实验,在正常人里面注射一些什么东西,他眼睛看色彩就不一样了,所以他创造出不同的色彩。他们吸这个海洛因什么东西,他吸了海洛因,这个世界就变了。科学家正在从他们的角度研究艺术,我相信这个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大家知道现在美国有一种交叉的研究,就是人文科学的人研究科学史,学科学的人研究人文科学,把这些东西解剖开了。比如说像达·芬奇画那个蒙娜丽莎,她为什么会有那样神密的微笑,有几十种解释,最近一种,蒙娜丽莎这个女人经常晚上磨牙齿,她经常的牙齿是咬在一起的,所以她的微笑是神秘的。这是个医生的解释。说达·芬奇的妈妈就是这样的,也有这种解释方式。这可以交叉解释,比较有意思。
答:最后问题就是顾城、谢烨、英儿感情纠葛,最后怎么发展成杀妻案?顾城,我们很熟悉他。顾城这个小孩,刚刚写诗就很熟悉他。我觉得这个里头顾城太敏感、又太自我,顾城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差。谢烨从前就像个妈妈那样地照顾他,而顾城又幻想两个女人都在他身边,希望她们两个女人互相团结,不要吵架。他就像古代的帝王那样,有个皇后,有个妃子,她们都能团结。你们两个怎么不能团结?
所以我说诗人的主观是非常厉害的,诗人太主观了,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不能客观地想一想,谢烨怎么办?谢烨的办法非常简单,为了要摆脱顾城,她就把英儿从大陆关系办过去。办过去之后,让英儿代替她,她然后离开。就连这样都不成的时候,最后导致这样一个结局。当然我认为这个事情的起始,就是因为诗人有些过分的主观,太不符合生活的,太不符合现实的一些想象,所以造成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但英儿也比较有头脑,所以后来刘湛秋——《诗刊》前主编,发表声明,英儿是他的情人嘛。《英儿》这个小说里面,写顾城第一次跟其有性关系的时候,他觉得英儿怎么这样容易就开放了,她好像跟别的男人之间有过什么关系。被诗人的敏感和痛苦交在一起,造成了这样一个东西。我觉得平常人是能够体谅别人的,而诗人只有自己,我是最伟大的,我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因为他们通常说,我们的朦胧诗里面有两个是十分突出的,一个是北岛,一个是顾城。顾城是超现实主义,而北岛是真正的朦胧,西方的现代主义。所以顾城的头脑特别膨胀,也特别富于想象,造成了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