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讯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馆讯速递
《王瑶画传》在京发布:“魏晋风度与五四精神——王瑶和他的世界”专题展开幕
[ 作者:罗建森] 来源:《文艺报》2024年5月8日1版 [ ]


活动现场

 

5月7日是我国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王瑶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追怀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要贡献,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北京大学校史馆、档案馆、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王瑶画传》新书发布会暨“魏晋风度与五四精神——王瑶和他的世界”专题展开幕仪式于当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出席并致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温儒敏,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王瑶画传》编著者陈平原等王瑶学生代表,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总编辑汲传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北京大学校史馆馆长、档案馆馆长余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等主承办方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季剑青、张丽华、袁一丹等《王瑶画传》执笔人以及30余位学界代表、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参加活动。活动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主持。

 

李敬泽致辞

 

李敬泽在致辞中表示,王瑶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对后世学人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今天许多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志业的研究者,都在领受着他的恩惠。王瑶对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相关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此次活动,既是为了表达对先生风度和精神的深切追思和怀念,也是为了激励新时代的研究者们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把现代文学学科的研究建设继续推向新境界。

 

 

任羽中、杨立华、汲传波、贺桂梅、刘勇先后致辞。大家谈到,王瑶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科基础,向同辈及后辈学人展现了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他不仅关注现代文学,还将古典文学研究与之贯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路径。王瑶的文学史研究独树一帜,他将文学与历史相结合,兼顾理论与实践,注重文学的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范式。王瑶的学术精神及其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追求,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李敬泽、任羽中、王军、杨立华、陈平原、夏红卫共同为《王瑶画传》揭幕。

 

专家发言环节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主持,乐黛云、严家炎、王得后、凌宇等专家学者及王瑶夫人杜琇视频发言,钱理群、温儒敏、陈平原现场发言,共同回顾王瑶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大家认为,王瑶的学术研究既重视传统,又面向现代,对后辈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王瑶早期专注于学术研究,成就显著,晚年则更多投身于学术组织建设和学生培养,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实事求是、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气,敏锐的学术思维和对时代变化的密切关注,体现了魏晋风度与现代学术精神的结合,对后人而言是宝贵的财富和精神指引。

 

 

据介绍,作为“文研馆·大先生”丛书的第一种,《王瑶画传》已于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了250多幅图片,涵盖王瑶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手稿、著作、藏书等。“魏晋风度与五四精神——王瑶和他的世界”专题展以王瑶生平为线索,围绕其重要著作和代表性事件,陈列照片、手稿、书信、录音、影像、实物、藏书等展品150余件,分为“含苞脱颖”“南渡北归”“燕园纪历”“润花著果”四部分,分别展示其早年经历、战时经历、从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新时期以前的现代文学研究经历及新时期以来主持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经历。引子部分以王瑶书斋“竟日居”为题,展示了台灯、钢笔、眼镜、打火机、烟斗、剔花石烟缸等王瑶旧物。展览将持续至8月7日。(摄影:冯海文)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