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讯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馆讯速递
鼓励学人深入时代现场,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在上海揭晓
[ 作者:许旸] 来源:文汇app [ ]

 

“这是一份饱含前辈期许的荣誉,激励更多青年学人直面社会发展命题,以更精准有力的文学评论切入时代现场。”7日,第十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仪式暨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学术论坛在世纪出版园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如是寄语。

由中国现代文学馆设立于2003年的“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每年评选一次,意在弘扬唐弢的学术精神,鼓励年龄45岁以下青年学者的现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起,上海文艺出版社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合办该奖项,承办颁奖仪式和系列学术活动,支持中国青年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的成长。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加入协办,评委代表、该院院长吴俊期待,身处高校中的文学研究的传统生产力,经由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的转化,发展成为文学研究的新质生产力。

本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共有五篇论文获奖。“理想中的文学研究应是具有想象力和可读性的,带着研究者本真的口音、语气与修辞,通往一种身体在场的剧场效果。”获奖代表白惠元自勉道,希望能“给新时代的观众带来深切的情动体验”。

颁奖词指出,徐刚《“本真性”写作与“自我”的诞生——重读刘震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说》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对刘震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展开分析,锚定作家成长转折以及本真性绽放、自我诞生的文学时刻。通过重新发现和揭示一个典型案例,勾勒作家捕捉“时代”与“世界”的路径,从而抵达对一个时代的文学的把握。论文切中肯綮,富有学理深度。

王秀涛《知识建国:对新中国成立前后新华书店出版物的考察》融通当代文学史料学、思想史、文学史等视域与方法,从当代文艺方向确立的角度,精辟摘选新中国成立前后新华书店书籍出版与传播等方面的史料,展示其参与构建人民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生产过程,揭示了当代知识秩序以及知识生产的特有方式。

白惠元《向心地理:大国时代的“故宫形象学”》总揽新世纪以来中国人以故宫为地理中心想象世界的多种文化实践,对故宫形象的五个面向及其文化构造做出总体性、鸟瞰式的分析,视野开阔,引证广博,使文化研究的方法获得了新的在地性与时代性。

曾攀《汉语书写、海洋景观与美学精神——论新南方写作兼及文学的地方路径》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阐释“新南方写作”的经验与新变,揭示出中国新时代文学中地方性叙事的新探索与新形态,强调其既突破单一的地方性路径,又以广阔的界域书写建构中国与世界的紧密关联,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理论前瞻性。

李哲《从“立人”到“吃人”:鲁迅与新文学伦理意志的发生》在鲁迅研究中独辟蹊径,旧题新作,从“立人”和“吃人”的正反关系出发,阐释了鲁迅弃置以“复古”为核心的民族革命立场,更换人类学知识,瓦解了晚清生发的“诗性野蛮”图景,由此引申并论述新文学伦理意志向度。

唐弢少年时来到上海,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作,并结识鲁迅。作为唐弢的文学起点,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在上海颁发,亦是对曾在沪工作生活30余年的唐弢最好的纪念。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表示,上海参与合办该奖,正是“更主动深入关注国内文学动态的作为”,“既是青年文学研究评论成果的年度检阅,也是新时代学术方阵更大舞台的全新启航”。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