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讯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馆讯速递
李健吾文学资料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
  来源: [ ]

10月23日上午,著名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李健吾先生之女李维音、李维明作为家属代表,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签订了捐赠协议,正式将李健吾文学资料及生前使用过的家具全部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以此来告慰父亲遗愿,薪火相传文学精神。

 

入藏仪式

 

李健吾(1906.8-1982.11),笔名刘西渭,山西运城人。从小喜欢戏剧和文学,中学时与同学蹇先艾等创办曦社及文学刊物《爝火》,并开始发表作品。1930年他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次年赴法国留学研究福楼拜、莫里哀等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李健吾才华横溢,建树卓越,17岁就写下了曾被鲁迅高度认可的小说——《终条山的传说》,他的《福楼拜评传》堪称天才之作;他翻译的《包法利夫人》虽已时隔几十年,至今依然是后人难以超越的经典;他的散文《雨中登泰山》更是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语文课本中的诵读名篇。

 

在捐赠仪式上,李健吾长女李维音饱含深情地讲述了父亲和巴金的深厚感情。李健吾在得知巴金倡议建立一座文学资料馆之后,就去信给巴金说:“巴金兄,你的建议很好,中国应该有个文献馆。”因为这一句话,李健吾的子女一直深深支持着父亲的决定,支持着巴金伯伯倡议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从2007年开始就陆续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了大量手稿、书信、藏书和李健吾生前使用的家具。

 

李健吾的三女儿李维明表示,父亲离世已40年零11个月,今天的捐赠仪式及书房的落成,应该是作为子女告慰父亲的最佳形式。她非常感谢中国现代文学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料的重视、收集与保存,感谢中国现代文学馆以还原作家书房的形式向观众宣传文学,并代表全家向文学馆深致感谢!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刘晖主任发言,以李健吾的《福楼拜评传》为例,重申李健吾作为批评家思想的精妙,直觉的领悟,理论的适度,“体现了‘科学与诗’的结合,个人与世界的互相渗透,风格的明晰与美的表达”,以此发言来向文学前辈表达怀念和敬意。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刘晖主任发言

 

捐赠仪式现场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同志表示,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作协主管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国内最早、世界上最大的文学类博物馆,是中国作协和文学界的宝库和窗口。李健吾文学资料的入藏和李健吾书房的落成,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馆藏,中国现代文学馆一定不负家属的嘱托和期望,一定会把这些珍贵的文学宝藏保管好、研究好、展示好。中国现代文学馆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的历史文化使命,切实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努力打造人气活跃的文学现场、让人敬重的文学阵地、数字赋能文学的靓丽窗口,向留给我们丰厚文学资源的前辈们致敬,向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致敬。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致辞

 

参加捐赠仪式的还有李健吾外孙、外孙女等亲属,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晓冬、张霖教授以及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编目部同志。捐赠仪式后,大家一同参观了新落成的李健吾书房。

 

参观李健吾书房后合影留念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