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客座研究员(第一批)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研究方阵 > 客座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第一批)
杨庆祥
  来源: [ ]

杨庆祥,男,1980年生。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研究。在《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有专著《“重写”的限度——重写文学史的想象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曾获《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2007年);《人民文学》年度青年批评家奖(2011年);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新人提名(2011年);第三届“在南方”最佳诗评人奖(2009年)。同时从事诗歌写作,在《星星》、《诗林》、《诗歌月刊》、《青年文学》等杂志上发表诗歌作品近百首。曾获《诗歌月刊》全国探索诗大赛一等奖(2001年);中国80后诗歌十年成就奖(2011年)。

批评观:

严肃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今天面临着两难之境,一方面它必须保持开放的姿态,接受各种新兴媒体,尤其是网络传媒对它的挑战,它必须不断放弃既有的规范,投身到媒体所制造出来的话语空间中,并力争在这个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与此同时,它又必须保持某种与众不同的态度,去刺破那些虚假的“批评泡沫”,为自己在知识、道德、信用和效果等方面作全盘的辩护。

布迪厄认为只有在对政治和商业的双重拒绝中,才可能获得文学场的真正自主。我们的批评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拒绝各种强加于其上的干扰因素,保持其批判性的原则,关注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并用恰当的方法和理论去解剖它,分析它,解释它。不是通过批评家的姿态,而是通过理性的思考、严密的逻辑、经得住推敲的知识和概念来加入当代写作。批评应该始终保持其独有的、纯正的审美原则和深刻的历史理解力,以“历史的同情”的态度去“厘清”作家作品与我们的时代、社会之间的复杂纠缠,作出恰当的判断、选择和裁决,重建我们时代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