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红色文学革命文物数字展9月30日在浙江文学馆开幕。此次数字展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浙江省作家协会指导,浙江文学馆承办。其将刚在北京落幕的“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实体展览,在杭州进行数字化呈现。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王军发来贺信,这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文学馆“两馆在共同建设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上的全新成果,为我们活化利用馆藏资源,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叶彤说,此次跨馆联动,是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项目“共建、共融、共享”理念的充分体现,也为接下来全国各文学场馆的馆际互通、资源共享提供了示范。
数字赋能红色特展
“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是中国现代文学馆2023年推出的实体展览,以“革命文物展+文学展”的联动力量来讲述中国故事中的红色篇章,展览分五大单元、233件珍藏文物。亮点包括展出了大量作家上前线留下的珍贵资料,例如日记、手稿、访谈、照片等,其中包括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赴朝日记》等多部手稿。
“‘坐标’展的线下展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刚刚落幕,今天又以数字展的形式在浙江文学馆焕发新生。”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王军说。

9月30日起,观众在浙江文学馆四楼数字体验厅,可在大屏上沉浸式观看“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全景数字展。200多个点位,各种珍贵手稿的高清图……带领观众再一次回顾那些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岁月,再一次感悟那些超越时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此次红色数字展特地开设留言互动环节,观众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上传观后感。每条留言都会化成一颗“星星”留在浙江文学馆。

跨馆联动,探索新时代文学互动
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实体展览搬到浙江文学馆的数字大屏上,此次跨馆联动是对整合两地文学资源,探索新时代文学互动形式的一次创新。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王军在贺信中表示,“坐标”展的线下展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刚刚落幕,今天又以数字展的形式在浙江文学馆焕发新生,这是两馆在共同建设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上的全新成果,为我们活化利用馆藏资源,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期待两馆携手并进,努力打造人气活跃的文学现场,让人敬重的文学阵地,数字赋能文学的靓丽窗口。
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叶彤表示,2023年以来,在中国作协、浙江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浙江省作协全力推进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这次推出的数字展,就是大数据中心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这次数字展是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文学献礼,是对红色文化的赓续传承,也是推动红色文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数字体验厅焕新红色主题
2024年国庆期间,浙江文学馆数字体验展厅重要展项的内容焕新为红色文学主题展览。除了“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数字展之外,展厅中还呈现了根据《青春之歌》《红岩》等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制作的AI生成视频。

浙江文学馆文学数字体验展厅,是全国首个文学类数字体验厅,厅内的所有展项都由一个庞大的文学数据平台为支撑,基于文学大数据中台,展项内容可以做到实时可变,动态更新。
浙江文学馆的文化数字化体系,是新华智云文化数字化实践的集其大成,是在参与建设长江、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挖掘弘扬浙江诗路文化、江西江右学派两大地域文化,呈现传播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良渚古城遗址之后,新华智云打造的又一省级文化数字化标志性样本。
(部分图源: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