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慧英,女,1960年生于上海。
1982年7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3年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至今。1984-1993在征集室工作达十年之久,后在文学馆编研室工作,现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和编委。1995年10月获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职称。2000年10月获研究员职称。
已发表的主要论文有:重重樊篱中的女性困境——从女权批评的角度解读《寒夜》(1992年第3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荷花淀”的清香和人生的劫难——“芸斋小说”浅读(1993年第3期《当代作家评论》);女权/女性主义——审视“现代性”的基本角度(1996年第3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巴金的无政府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关系(2000年第2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富国强民与女权启蒙(《学人》第15辑,2000年4月,江苏文艺出版社);九十年代文学话语中的欲望对象化(发表于《中国女性文化》2000年创刊号,2000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
著作:
1、《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 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4月版。
2、《遭遇解放——1890—1930年代的中国女性》,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1月。2005年9月此书被全国妇联和出版家协会评为“第四届全国妇女读物”暨全国妇联推荐作品。
3、《女权,启蒙与民族国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编选:
1、《中国结》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2、《林语堂自传》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
3、《巴金:从炼狱走来》 工人出版社, 2001年12月出版。
主要论文:
1、女权主义:天然还是激进的立场?——关于以何震为代表的《天义》2003年冬季号 Positions,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社
2、被遮蔽的妇女浮出历史叙述——简述初期的《妇女杂志》 (《上海文学》,2006年第3期)
3、从女权主义到无政府主义——关于何震与《天义》的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2期)
4、晚清:现代与传统之间——评刘人鹏《近代中国女权论述》一书 (《文艺研究》,2006年第4期)
5、“妇女主义”: 五四时代的产物——五四时期章锡琛主持的《妇女杂志》 (《南开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6、从《新青年》到《妇女杂志》——五四时期男性知识分子所关注的妇女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
7、“生利说”的来源及衍生于妇女问题 (《南开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8、论巴金的《俄罗斯十女杰》及相关的女性英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3期)
9、张洁的女性化写作与宏大叙事(《文艺研究》2017年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