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学术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学术专著
《馆藏珍品大系》总序
  来源: [ ]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巴金等老一代著名作家倡议、由中国政府支持建成的文学博物馆。无论从建筑的规模还是从藏品的数量来看,均可排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它也就成为了北京乃至中国文化建设的地标性设施——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无不赞颂它所展示的文学的自信与尊严,赞颂它展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文学的爱护与推重。

我们固然为此而自豪,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文学馆远不仅只是一个展示的窗口、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文学馆的价值,或许更在于它可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通往作家作品乃至文学流派的通道,在于它可能为更广大的民众开启一扇走近作家走入文学的大门。近年来,我馆积极进行“作家版本图书馆”、“数字文学馆”、“手稿珍品馆”的筹建,坚持开办“星期日免费讲座”,以及这次编选出版《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丛书,都是我们朝着既定的办馆方向的努力。

自1986年巴金先生在北京西郊万寿寺宣布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以来,文学馆已经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走过了二十寒暑。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怀下,在一代一代馆员的努力下,在成千上万的作家及其亲属的殷殷关切和慷慨襄助下,文学馆既变化了容颜,也丰富了馆藏。我们倍感欣慰的是,拜金主义的风行,似乎侵袭不到人们心中的文学净土。许许多多的作家及其亲属仍然继续无偿地向文学馆捐赠珍贵的手稿、藏书乃至作家的各种遗物。如此热情甚至感染了海外,不少海外著名的华文作家,也都携其重要文稿资料来归,其对丰富我馆馆藏乃至扩大我馆影响之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一个作家,其文稿、藏书对于文学馆的重要价值是不消说的,难得的是,不少作家——特别是老一辈作家,多是国学功底深厚、艺术修养全面的饱学之士,有的本身就是藏书家和书画家,更多的人,则由于声名显赫,或得以广交书画界朋友,常得遗赠丹青;或自身喜爱书画赏析,不惜重金持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于不知不觉间成了艺术珍品的持有者。另有作家之间的唱和、赠答、翰墨往来等,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寄寓着文坛佳话的珍品。这些,都使得作家遗存物品并不止于文稿藏书,而是呈现出更为缤纷多样的特点。令人感动的是,不论手稿、藏书还是其它珍品,不论这些珍贵物品得之如何不易、藏之如何难舍,也不论它们是否价值连城,我们的作家及其亲属们都视之为民族文化的财富,当他们发现有现代文学馆可以信赖托付时,毫不犹豫慷慨与赠。由此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蕴含丰富的馆藏,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的“镇馆之宝”。

这些珍贵的藏品既取之于社会,就要回报于社会。与捐赠者的无私与慷慨相比,作为文学馆的管理者,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对这些珍贵藏品的编目、保管、展示等工作都过于迟钝了。随着收藏日多,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我馆提出建议。当代藏书家谢其章在《老期刊收藏》一书中就专门撰文讲到唐弢先生的收藏,他说,“唐弢先生是大藏书家……逝世之后,毕生所蓄期刊一千多种,一万五千多册,全部捐献中国现代文学馆,其中精品罕品甚多,可惜……仅见到七种象征性地摆在那里。……惜哉!唐弢收藏的杂志,就那么‘深锁环琅饱蠹鱼’了吗?至少应该出一本图册,以怀念唐弢先生一生的辛勤收集。”

是的,唐弢先生有知,决不会同意我们将“唐弢文库”束之高阁。应该说,回应这种批评和呼吁,反省我们的工作,就是这套《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丛书编纂出版之缘起。

因此,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中国现代文学馆二十年间收藏珍品的巡礼,也可以看作是我馆向慷慨捐赠者和坦率的批评者的汇报。

是为序。

                                             


 陈建功

2006年10月6日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