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学术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学术专著
馆藏珍品大系:书画卷(第一辑)
  来源: [ ]


书画卷(第一辑)编辑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书画,皆为受赠所得。遵循“珍贵藏品既取之于社会就要回报于社会”之宗旨,择其精萃编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书画卷》四辑,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本辑为第一辑,收录书画图版凡百一十八(含附录)帧,内有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关山月、吴作人等现、当代著名画家之作品多幅。另有三幅清人之作,专设附录以存之。

本辑所录书画图版,其原件始为巴金、冰心、老舍、刘白羽、阳翰笙等五位著名作家收藏,后由本人或其家属捐赠文学馆。故特设“藏家档案”一项,分别为五位著名作家各作千字小传一份,以姓名之音序为序辑入正文。小传与其他人物介绍性文字,参考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的相关条目,参考了有关传记或评传内容。谨致谢忱。

本辑以书、画混合编辑。凡书法作品,目录中以“字幅”或“楹联”字样标示,无此标示者均为画作。无论书、画,原作无题者,其题目皆为编辑者代拟——画取其意,字则录其首句。如有不妥,敬请海涵。

本辑所录书画图版,以其作者姓名之音序为序。作者姓名以作品自识所署为准。如题签有名无姓,但所钤印章中注明姓氏者,则以姓氏入序列。本辑所录书画图版,版权属中国现代文学馆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刊用。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书画卷》的编选工作始于2006年7月12日,经藏品初选、信息校核、影像制作、图文合成等阶段,至9月下旬陆续送交出版社,前后历时不过百日。时间过于匆忙,再为编辑者学识所限,缺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方家指正,以备重印时修改。

 


书画卷(第一辑)编辑名单


主编:陈建功

副主编:李荣胜 刘泽林 王治训

执行主编:许建辉

资料整理:许建辉 邱俊平 侯若愚 辛昭瑞

图版摄像:张新学 焦嘉生

 


书画卷(第一辑)目录


藏家档案
巴金
冰心
老舍
刘白羽
阳翰笙


文物图版
001冰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书幅
002冰心    (别离碎我为微尘)书幅
003薄一波    (老骥伏枥)书幅
004 蔡叔慎    歌乐山图
005昌镕     玫瑰小鸡
006昌镕     紫藤八哥
007常保立    长春图
008陈半丁、胡佩衡、汪慎生、陈少梅等书画扇
009陈伏庐    朱竹图
010陈莲涛    猫蝶嬉戏
011陈仕彬    白梅图
012陈植    古松图
013都冰如    梅花拓片
014杜宣    (文章到处说巴金)书幅
015杜宣    (今日重游不忍池)书幅
016范长江    牡丹图
017冯远    献寿图
018傅抱石    芭蕉丽人
019傅抱石    卧船听雨
020傅抱石    浓荫读画
021傅抱石    湘夫人
022高长荣    丛兰图
023高剑父    (海吸长河远)楹联
024古元    碧水白帆
025关良    伏虎罗汉
026关山月    (豪情尽诉心灵笔)楹联
027关山月    墨梅
028关山月    (九五金秋盛世年)书幅
029管桦        墨竹
030光未然    (猿臂长伸博巨鲨)书幅
031郭沫若    (顿觉蜗庐海样宽)书幅
032侯幼珍    长寿图
033胡絜青    咏梅
034胡絜青    (中年喜到故人家)书幅
035胡问遂    (竹声松影)书幅
036胡西芬    牡丹
037黄宾虹    花卉
038黄宾虹    山阁观泉
039黄苗子    (敬录巴金一封信中的话)书幅
040黄苗子    郁风    (风雨耕耘六十年)书幅
041黄永玉    白羽兮荷下
042今奇    今奇造咪
043金泰    献寿图
044康濯    (一片冰心在玉壶)书幅
045赖少其    (明月手可掬)楹联
046赖少其    (削地补天)书幅
047老舍    (云水巴山雨)楹联
048老舍    (山海风光此乐土)楹联
049黎雄才    雪山骏马
050黎雄才    (烟雨迷离星影间)书幅
051李可染    牧归观瀑
052李可染    孤坐葫芦下(另:郭沫若题“主人不饮酒”)
053梁实秋    (春有百花秋有月)书幅
054林凡    (微雨疏烟天影寒)书幅
055林风眠    江畔人家(另:沈尹默题诗)
056林默涵    (才若闽江水)书幅
057刘白羽    (曾就明窗细品诗)书幅
058刘炳森    (天意怜幽草)楹联
059刘放园    (录毛主席作沁园春词)书幅
060刘汉     雁过也
061柳倩    (奉命卸戎装)书幅
062芦芒    春牛图
063鲁明    竹篁图
064罗工柳    (落红不是无情物)书幅
065罗国士    月季图
066茅盾    (西江月)书幅
067潘主兰    朱竹图
068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069齐白石    手摘红樱拜美人
070齐白石    芭蕉叶卷抱秋花
071齐白石    凄迷灯火更宜秋
072齐白石    雨耕图(另:齐白石自跋)
073齐白石    红莲礼白莲
074齐白石    九如图
075启功    (文荣艺茂功同永)楹联
076钱世明    (忆江南)书幅
077秦润波    (鹤发童心)书幅
078茹桂    (掬水月在手)楹联
079沙孟海    (德高望重)书幅
080尚小云    牡丹图
081邵宇    风景这边独好
082沈觐寿    (国之瑰宝)书幅
083沈尹默    (今日重游不忍池)书幅
084苏叔阳    (心积和平气)书幅
085孙怀德    (风雅长存)书幅
086汤定之    太平湖风景
087唐达成    玫瑰图
088王为政    霍    达     冰清玉洁
089吴寿谷    下山虎
090吴作人    鱼乐
091吴作人    漠上
092萧淑芳    青云
093谢子修    (壬申除夕在道南祠书馆口占)书幅
094新凤霞    翰老双寿(另:吴祖光题)
095徐淑常    鱼趣荷塘
096许挺    (自然又是旧病了)书幅
097砚父        童娃
098杨永青    娃蛙图
099叶圣陶    (诵君文莫计篇)书幅
100叶选宁    (到门不敢题凡鸟)书幅
101于化         白头偕老
102臧克家    (堪笑乐天不乐天)书幅
103臧克家    (论年龄,您是我的大姐)书幅
104张宝华    犬趣图
105张虎    (情似春水)楹联
106张乐平    三毛
107张立辰    芦塘荷韵
108赵丹         严子陵鱼台
109赵朴初     乍别霜寒 书幅
110赵朴初   (转瞬周年矣)书幅
111赵朴初   (夕阳无限好)楹联
112赵树理   (这石头不是那石头)书幅(有序)
113郑祖斌    梅龙寿三千
114周怀民    万紫千红玉液香
115朱培钧    一片冰心在玉壶

附录
001(清)王素    五人图
002(清)黄应谌    蓬门客至图
003(清)吴大澂    (鹏博直上九万里)楹联


书画卷(第一辑)编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书画,大多从其生命之始,就与文学、与作家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缘:它们或因作家而生,或系作家手创,或由作家持购,或为作家收藏,或曾满载情谊流转于作家之间,或以其倍受青睐的高贵而为作家装点过书房。最后它们殊途同归,齐集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为作家向世人开启的文学之外的另一扇心灵之窗。独特的经历增添了它们独特的内涵助长了它们独特的魅力,因此有理由认为,这些凝结着作家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作家的才华与智慧的艺术品,其价值既在尺幅千里之间,更在翰墨丹青之外。

惟其如此,《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书画卷》中的“珍品”概念,与其说是艺术的,不如说更是文学的;遴选书画“珍品”的目光,与其说投注于笔墨功力,不如说更重视人文内涵。简而言之,“物以人贵”,是编辑过程中用以称量“珍品”的基本准则。谁画的?谁写的?为谁而画为谁而写?谁送谁收谁藏?一个“谁”字举足重轻,往往在决定取舍的关键时刻发挥着四两拨千钧的作用。

也惟其如此,遴选工夫便主要花在了字与画的“附件”上——辨析印章,研读题跋,在龙飞凤舞的落款中追索姓名表字,再登录互联网查对相关信息验证核实。待此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如仍有“谁”之悬疑未决,则须求教于方家,或咨询于相关知情人。于是便有了苏叔阳先生对其手制墨宝中“成”字笔划结构的细致描述,有了陈恕先生关于《白头偕老》图之作者“此‘于化’非彼‘于化’”的耐心解答;于是俞汝捷先生主编的《中国古典文艺实用辞典》提供了最“实用”的帮助,国家图书馆工具书库则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后援……

承蒙多方眷顾支持,《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书画卷》四辑如期编定。欣幸之余,却有几幅本该收录而未能收录的画作横在眼前挥之不去,其中尤为清晰者是冰心老人捐赠的《峨嵋猕猴》图轴。画面上一群猴子惟妙惟肖,留白处有作者自识:“壬子七二年冬月写。××作。”因“××”二字面目生疏,又未钤印可资比照,故虽多方征询,却终于不得确认。曾疑似画家刘大为先生所写,便通过美术工作者协会联系求教。画家在电话中说他的确为冰心老人画过画而且画的的确是猴子,但为慎重起见,必须亲眼看过才好确切答复。满怀希望地等待之后是又一次失望,因为“这”一群猴子不是刘先生笔下的“那”一群,“××”为谁仍然不得而知。最后只好接受书画研究院一位朋友之建议“忍痛割爱”。其他几幅情形类似结局亦然,从而酿成了一份不知日后将如何做才能够弥补的缺憾。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书画卷》四辑的编辑进程,恰与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三个大型展览之筹备同步。大量参展文物的筛选提留使人略不得闲,编辑工作只能安排在八小时之外。文物翻拍阶段又适逢天气多雨,摄影师一口咬定非其不可的“自然光”变得乍明乍暗捉摸不定。无情岁月把字画文物磨折得沟壑纵横,以翻番的摄制 难度砥砺着人的技能与耐心。六百帧书画图片需要的储存空间数十倍大于我们的电脑,工欲善其事却遭遇“器”之大不利……所有这些“进行时态”中的负面力量,进入“过去时态”后都变成了回味征服的欢愉,拉拉杂杂记下来,以期得到更多的宽容与理解,同时也藉以备忘,向所有曾经雪中送炭的专家学者作家朋友们致以由衷的谢忱。

许建辉

 2006年10月15日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