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体标准的定义
团体标准的法律依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了我国标准类型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
二、发布的文学数据团体标准是全国唯一的依据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民政部关于印发〈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的通知》以及国家关于团体标准管理的要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我国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等各类标准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其中,以“文学”为关键词,在平台中未检索到文学数据直接相关标准(见图1),在平台子页面“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中未检索到文学数据直接相关标准,从全国统一的发布渠道来看,《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是全国首个界定文学数据领域的标准。目前,《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登记(见图2)。

图1:“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搜索截图

图2:“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搜索截图
三、文学数据团体标准的价值和作用
(一)这是填补国行标准空白,满足社会创新需求的重要方式。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完整周期通常在2至3年,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团体标准应运而生。当前,我国正积极构建“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的机制,旨在推动那些发展成熟、具备广泛适用性和先进性的团体标准能够被吸纳转化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因此,在文学数据领域国家、行业标准“无标可依”的情况下,为响应国内文学领域相关单位“不知如何为”的需求,破解数据建设“不系统”、数据管理“不规范”、数据应用“不充分”的困境,率先以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文学馆的先行实践经验为基础,制定《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是快速响应社会创新需求、助推全国文学数据工作起步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这是规范数据管理,助力文学数据底层逻辑统一的重要手段。由于国内文学数据专项标准的供给不足,“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交互、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全流程指引性不强,特别是对数据管理与应用“基础”的数据要求不明确,全国文学场馆呈现“字段要求不统一、采集重点不统一”的困境,阻碍了未来全国文学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因此,本标准提出了文学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总体要求,统一全国文学数据的底层逻辑,这也是实现数据资源有序整合、提升数据质量与应用效能的关键举措。
(三)这是加强数据共享,推动国内文学数据交互交流的重要载体。文学类场馆与图书馆最大的区别在于交互,图书馆侧重于馆藏,文学馆侧重于交流和使用。而文学数字化应用是文学互联互通的必然选择,该标准在统计监测、数字互动、研究开发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应用场景的指导,推动文学创作、教育和传播的智能化转型,加强全国文学场馆联系互通、文学资源的全国性整合与传播。同时以浙江的先行经验提出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总体要求,可降低其他地区文学数字化的建设成本,带动整体发展。
(四)这是开辟文学数据标准化新赛道,打响文学专项标准化工作“第一枪”的破冰之举。目前,国内图书馆、美术馆等领域均开展了国家、行业标准化建设,在电子竞技等网络文化领域也有持续的国家标准出台。国内个别省市制定了《美术作品数字化采集技术要求》《古籍数字化与开发利用规范》等点位上的地方标准,但是仅局限于地方使用。在文学领域,国家尚未成立对应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缺失体系化、持续性的专项标准制定与管理。因此,《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的发布是通过复制推广成熟经验、开辟文学数据标准化新赛道,推动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要契机。
四、在文化、艺术领域,标准制定和发布的情况
(一)文化领域国家标准起步早,图书文献信息领域标准齐全,文学领域仍存在“空白”。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过程通常需要通过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文化行业标准主要聚焦图书馆、美术馆、舞台设备领域,文学领域数量较少。“WH”是我国文化行业标准的标准号,一般由文化和旅游部征集管理。目前共发布标准114条,主要涉及图书馆、美术馆、舞台设备,文学领域仅“非遗文学”1项。
(二)文化团体标准较为分散,在文化各个领域均有涉及。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共有296条涉及文化的直接相关标准,分布在企业文化、文化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数据服务平台等各个领域。
相关阅读:
《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在京发布
共谱新时代文学数字化发展新篇章——写在《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发布之际
文学数据有了“统一说明书”!带你轻松读懂全国首个文学数据团体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