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文学沙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文学沙龙
卢桢:感受时代中缤纷多彩的精神景观
[ 作者:卢桢] 来源:《文艺报》2024年1月10日2版 [ ]

卢  桢

 

很荣幸代表第十一届客座研究员发言。于我们而言,能够得到老师们的鼓励和肯定,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无疑是一份莫大的荣誉,它定然会在很大程度上照亮我们的学术人生,拓宽我们的研究道路。因此首先要表达的,当然是我们对中国作协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诚挚感谢。

 

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一百名青年批评家受益于客座研究员制度,他们经由这一平台的学术滋养和精神浸染,由此起步,已构成了当前文学批评的中坚力量。此刻,我们新一届客座研究员中的每一位,都会把自己当作第101名。这是一个新的运动周期的开始,是一次新的学术征程的起步,我们十个人做好了准备,要来领受一份崭新却又沉甸甸的责任。

 

这份责任,要求我们要走出学术研究的舒适区,频繁接触、广泛感受文学场域内的不同知识、方法与思想,探求真实鲜活的文学风景。这份责任,要求我们充分把握文学馆提供的交流和提升平台,珍惜与师长、朋辈之间彼此交流的机会,形成思想的碰撞,谋求观念的延展。这份责任,也要求我们找到批评家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李敬泽老师对前几届同仁所说的,追求成为一名批评家,应永远充满活力,要永远锐利,要永远向着新的广阔的生活、精神和知识的天地敞开。

 

作为本届研究员中可能是年龄最大的人,我在物理年龄上已经步入中年。从博士毕业开始,我主要从事的是中国新诗方面的研究,近年更是偏向于早期新诗领域,一些学术积累多集中于此,这实际上容易使我自己陷入一种封闭的、圈子化的学术内循环,甚至写作也由惯性的思维和套路式的修辞推动,少了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成为客座研究员,便激发我一定要跳脱出学术的安逸感,重新唤醒企慕山峰、攀越高峰、征服险峰的意识,彰显人民情怀。就像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中所传递的:“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这种“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生命,一定“要飞向火热的日球”的人生动能,无疑是伟大的。他的诗句也启示了文学研究者,文学不是名利场,而是理想国,要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为此,我逐渐明确了这一年乃至未来的目标,即在自己一直关注的早期新诗领域之外,也多重关注当下的诗歌现场,从地方性诗学、城市诗学、打工者诗歌、诗歌的跨媒介生成等不同维度,反思诗歌与人的内在关系,找寻新时代诗歌乃至文学的共通性元素。同时,尝试接触多种文体,讨论形式各异的现象,与不同代际的作家、批评者相互激发,感受时代中缤纷多彩的精神景观,确立自我和时代的对应点。

 

是文学馆,让我抓住了青春的尾巴,使我有了建立新我之可能。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学馆,这是一座宏大的史料宝地、知识殿堂,从今天开始,它在我们心中又是一间神圣的文学教室,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将在这家里感受现代中国文学的精神传统,深入当前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广阔现实,洗涤文学观念、探索研究方法、参与学术争鸣,体验社会进步,争取在一年的聘期内,献上一份令老师们满意也令自己精神自洽的答卷。

 

最后,感谢文学馆让我们有了再次成为学生的机会,我们感恩并珍惜。

 

(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此文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十届特邀研究员、第十一届客座研究员聘任仪式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