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文学沙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文学沙龙
舒乙谈中国现代文学馆
[ 作者:舒乙] 来源: [ ]

舒乙同志生前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备、建设和发展奔走往复,倾尽心力,他始终将巴金先生的嘱托挂在心上,他把一生中精力最好的时光献给了文学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了他的心血和匠心;这里的每一本著作、每一份手稿、每一个雕塑、每一幅壁画,都寄托着他的希望和深情。他曾在年终总结中写道:“不断搞活动,发动一切宣传工具,频频在宣传媒体上亮相,通过写文章、讲演、讲解、请人参观等手段,宣传文学馆……达到五多:参观人多、听讲人多、新建文库多、重要文物入藏多、好评多。”这不是工作成绩的汇报,而是对文学馆发展的深入思考。念兹在兹,他讲演、介绍、论述现代文学馆的文章非常多。现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巴金和现代文学馆》(节选)

舒乙为巴金讲文学馆新馆设计方案

巴老对中国现代文学馆寄以厚望,以为它有保存资料的功能,展示的功能,研究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交流的功能,甚至有旅游的功能。
……由于巴金先生作了如此巨大的推动,目前,文学馆……按照巴老“做实事”的要求,已经开展了不少工作。巴金先生希望全国各地将来都成立文学馆分馆。
……
虽然,眼下文学馆的日常经费窘得不能再窘,但是,有巴金先生、冰心先生、罗荪先生、萧乾先生做名誉馆长和顾问,有全国文学工作者的一致的帮助和支持,文学馆将克服困难,坚持走下去。
 

《京城有座中国现代文学馆》(节选)

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典礼


问:报上经常有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报道,但是人们并不太了解它。这是一座博物馆吗?
答:称为博物馆也可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专业博物馆。不过,它比博物馆功能还要大,是三栖的。


问:什么叫“三栖”?
答:三栖者,又是博物馆,又是图书馆,又是档案馆。博物馆是说它里面有许多作家个人文库,收藏有作家捐赠的藏书、文物,甚至作家用过的桌椅床柜、文房四宝,布置成一座座小博物馆,可供参观,其中以“巴金文库”“冰心文库”“周扬文库”“丁玲文库”“张天翼文库”“萧乾文库”“萧三文库”最为精彩。图书馆比较容易明白,是收藏作家们著作的各种版本的地方。档案馆是指作家手稿库、作家照片库、作家录音带库和作家录像带库而言。

问:这么说来,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专门收藏中国现代文学各种资料的地方,是吗?
答:很对。它是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
……
问:是不是只收大作家的,或者著名作家的?
答:不,不。凡是用华文写作的作家的东西全要;不分大小,也不分地区,包括台湾、香港和海外华人的。

问: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全部文学现象和作品都在关注和收藏之列。
答:完全正确。只有全才有权威性。
……

文学馆万寿寺时期照片


问:听说,文学馆要搬家了,是这样吗?
答:还没有,两三年内还不会搬,还在万寿寺西院里,每天对外开放。江泽民总书记和邹家华副总理已同意为文学馆建一个新馆,国家计委已立了项,选好了址,在亚运村东边。目前正在设计。

问: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答:可不是,这件事在文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大家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以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连台湾和香港也纷纷效仿,准备各自建立文学馆,和北京的结为姐妹馆。


问: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创建和扩建将有助于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听了您的介绍,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谢谢!预祝文学馆兴旺发达。
答:文学馆现有24万多件藏品,已经有了相当规模;虽然还有许多困难,首先是日常经费的困难,但是我们有信心把它办下去,而且会越办越好。因为我们有文学前辈的带动,有全国作家们的帮助,有国家重视和支持,我们一定会把文学馆办成一个和我国辉煌文学成就相适应的文学博物馆。要找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不必到华盛顿、东京或者伦敦去,到北京来,这儿全有!

 

《为作家办展览的喜和忧》(节选)

《东渡情——陈白尘生平和创作展》开幕式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项重要业务是为作家办展览,介绍他们的生平和创作成就。1989年以来,已经办了15个,差不多每年两个,形成了一种制度。
于是,有了一堆喜和忧。
喜是什么?忧又由何而来?
喜的是文学馆口碑甚佳,都说文学馆办好事。每次作家生涯展览开幕的时候,到会的作家学者非常踊跃,展厅内人头涌动,人人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色,久违了。冲这个久违的惊喜神色,文学馆也要坚守这块最后的阵地。
人民需要文化展览。经济越发达,文化活动也越高涨,应该是成正比;何况,中国文化是强项,成就辉煌,可展示的东西,可夸耀的东西实在太多。办作家生涯展览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群众高兴,作家也高兴,这自然是喜。
再说,每办一次展览,文学馆能留下一批珍贵的东西,包括手稿、照片、书信、日记、著作、文物等等。筹备展览的过程,就是征集资料的过程。展览办成了,资料也征集到手了,一举两得,又是一喜。即至展览开幕了,又有一批资料能伴随而生,诸如现场录像、摄影、录音采访。办展览也是一种感情投资,因为好事必有好报,这已经是定论了,会有久远的影响。
忧呢?头一忧就是缺钱……
好不容易筹齐了钱,制作了展品,开幕了,又宣传不出去,没人知道。这是第二忧……
还有第三忧,也是最严重的一忧,便是年轻的观众日益减少……
盼着能有大的转变,到那时,我们的忧就变喜了。

本文选自舒乙著《现代文坛瑰宝》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8年版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