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16日,著名诗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出版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党委书记屠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屠岸,1923年11月22日生,江苏常州人。194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系。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在上海市文艺处从事戏曲改革工作。后奉调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任华东《戏曲报》编辑。1951年,屠岸与章妙英结为夫妻。上世纪50年代至“文革”前,他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工作,先后任《剧本》月刊和《戏剧报》编辑、常务编委,戏剧研究室副主任等。“文革”期间,屠岸先生受到巨大冲击,1969年下放文化部“五七干校”。1973年奉调至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现代文学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委员。1979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81年4月,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1983年10月,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党委书记。屠岸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内容建设委员会委员、人民文学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当代诗坛》主编、《当代》杂志顾问。
屠岸先生毕身致力于诗歌创作、诗歌翻译、文艺评论和文学出版事业。他从上世纪40年代起开始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历经70多年历程,创作活力长盛不衰。其创作的主要诗歌和散文作品有:《萱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屠岸诗选》《诗爱者的自白——屠岸的散文和散文诗》《深秋有如初春——屠岸诗选》《夜灯红处课儿诗——屠岸诗选》等。在文艺评论、随笔等方面屠岸先生著有《倾听人类灵魂的声音》《诗论·文论·剧论》《霜降文存》等作品。此外,他还出版了自述《生正逢时——屠岸自述》(李晋西、何启治采写)。2016年出版了《屠岸诗文集》(八卷本)
屠岸先生于1948年翻译出版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鼓声》,1950年翻译出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这是中国出版的首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文全集。其他重要翻译作品还有《济慈诗选》《英国历代诗歌选》(上下卷)《一个孩子的诗园》(斯蒂文森著)《我知道他存在——狄金森诗选》《莎士比亚诗歌全编》等。
屠岸先生翻译的《济慈诗选》获2000年“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彩虹奖”。2010年他荣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2012年被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推为首批“编辑名家”。2017年获中坤国际诗歌奖诗歌翻译奖。屠岸先生三次担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国家图书奖评委,两次担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评委、翻译奖副主任委员、诗歌奖主任委员。他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吟诵传承人。
屠岸先生在《戏剧报》、中国戏剧家协会工作期间,对中国戏剧、地方戏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进行过细致的研究。他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期间,组织出版了大量读者喜爱的图书和国家重点图书,其中《钟鼓楼》、《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为我国文学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屠岸先生一生清正勤勉,工作恪尽职守、呕心沥血;为人真挚诚恳、儒雅谦和、待人宽厚,无论是对待亲人、友人、同事,还是对待普通的青年学子,他始终充满着真情和深爱,他是深受广大读者爱戴和业界同仁尊敬的长者,是文学出版界、翻译界和诗歌界的矫矫者。屠岸先生为中国的文学出版事业、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
诗人谢幕,诗魂永在。
下面这段视频是2014年6月19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屠岸先生拍摄的访谈,由章燕采访。现截取片断分享大家,让我们重温屠岸先生的文学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