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文物撷英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文物撷英
新青年
  来源: [ ]

民国四(1915)年九月十五日创刊,初名《青年杂志》,月刊。陈独秀编辑。群益书社印行。出版地上海。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陈独秀等编辑,先后由群益书社、新青年社印行,1921年起迁至广州出版。1923年6月起改出季刊4期、不定期刊5期,先后由广州平民书社、新青年社编辑、印行。1926年7月25日终刊,前后共出63期。 

馆藏第1-9卷各1-6期、季刊第1-4期、不定期刊第1-5期,见唐弢文库、巴金文库、杨沫文库、邓拓文库、周扬文库、期刊大库。 

 

 

创刊号有陈独秀《敬告青年》云:“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英美人相勖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欤?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充塞细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在痛陈陈腐朽败之社会现实与思想状况后,《敬告青年》阐述刊物政治文化主张云: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明确提出科学与民主之口号,开展思想启蒙运动。

该刊为综合性刊物,在文学方面倡导文学革命,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等人的白话新诗,陈衡哲的早期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故乡》等小说及《随感录》,屠格涅夫、王尔德、莫泊桑、契诃夫等外国文学译文等。该刊有《易卜生专号》和《戏剧改良专号》。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