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文物撷英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文物撷英
鲁健访谈|笔端的英雄:80多年前出版的这本书 让世界重新认识红色中国
  来源: [ ]

有这样一本书,它冲破了重重舆论封锁,将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面前。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险深入陕北苏区,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的非凡魅力,记录了红军将士与普通民众的坚韧与理想。它粉碎了谎言与偏见,成为世界认识中国革命的第一扇窗,至今闪耀着真理与历史的光辉。它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在新时代以文学视角讲述文抗战故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策划的高端人物访谈栏目《鲁健访谈》主持人鲁健与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开了一场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对话。

 

 

“这是最早的《红星照耀中国》的一个中译版本,由胡愈之先生组织人翻译,然后由他成立了一个出版社叫复社,然后出了这第一个版本。”施战军如是说,几句话道出了斯诺先生所著的中译本来历。

 

 

施战军翻开泛黄的书本,“西行漫记”四个字历经80年风雨仍清晰印在封面上,“这是1938年版本的,当时英文版已经风行世界了,所以在这时候,你们可以看到这个序言里面有一个说明”。

 

 

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读完这句话,施战军说:“在某种程度上说,他把自己也看成了那些青年的一部分,所以才会这样去讲。”一部《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了展现中国最革命的青年们奋斗历程的最生动、最真实记录。

 

 

“这本书在当时出版之后,不管是英文版还是最后的中译版,对于整个国际社会,包括国内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包括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鲁健在听完施战军讲解后发问。

 

施战军回答道:“影响太大了,只要是对中国当时的状况,比如抗日战争有精神上的这样一种支持和热情,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抗战的这些青年们,几乎人手一本,发行量巨大。”

 

 

“在世界上,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共当时领导人的基本风貌,还有中国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共产党人的选择等等”,施战军最后说道。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