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文物撷英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文物撷英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七期
[ 作者:张霁雯] 来源: [ ]

   聊借画图怡倦眼, 只研朱墨作春山。

 

从“手写时代”到“数媒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对美的追求。

书之衣,或为色彩相协之美,或为惊奇冲击之美,或为巧思精妙之美,或为意蕴深广之美。

让我们暂时远离社交媒体,放下手机,翻来一本有历史、有温度的美书。欣赏、静思、沉沦……

 

 

陆拾壹《春蚕》

 

 

1933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

《春蚕》是茅盾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春蚕》《小巫》《林家铺子》《右第二章》《神的灭亡》等小说。其中,《春蚕》对农村生活的描写方式,对同时期的乡土题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书封面以汉字为唯一元素,“春蚕”二字为小篆字体,平正而严谨,简明而古朴,既能体现出个人气质,又有民族风味。

 


 

 

陆拾贰《春灯集》

 

 

1943年4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

《春灯集》收录了沈从文的《春》《灯》《八骏图》《若墨医生》《第四》《如蕤》等深刻描写人性的小说代表作。沈从文被人称誉为“美妙的故事家”,小说当然得有故事,但他的小说不仅仅止步于此,更是以体验为骨干,以哲理为脉络,揉合了现实跟梦境,运用了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才使他的故事成了美妙的故事。

该书封面的文字采用了竖排版,白底黑字,搭配四周的红色云纹,体现出中国的古典美学,清雅而大方。

 


 

 

陆拾叁《春寒》

 

 

1947年11月初版,此为1949年12月香港人间书屋再版。

《春寒》是夏衍在香港《华商报》工作时创作的一部反映日军入侵前后广东社会与政治生活状况的长篇小说,1947年由香港人间书屋作为《人间文丛》丛书的第一部作品出版。

 该书封面明朗大方,左侧白底上黑色行书体“春寒”二字为格外突出,右侧则搭配黄色暗纹,两种颜色的冲突对照引人关注。

 


 

 

陆拾肆《春水》

 

 

1923年5月新潮社初版。

自1922年3月5日,冰心的小诗《春水》开始在《晨报副镌》连载,至6月30日结束,计182首,结为诗集《春水》。周作人将其编入“新潮社文艺丛书”,为该丛书第一辑的第一本。

该书封面上的手迹秀美娟丽、流畅雅致,配上寥寥几笔的春水,尽显一江柔情与诗意。

 


 

 

陆拾伍《大波》

 

 

1937年1月上海中华书局初版。

《大波》用细致的笔法,刻画了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如火如荼地保路运动,当地城乡工农商的生活图景在这部历史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后《大波》由中华书局出版,分为上、中、下三卷,近五十万字。

该书的封面设计和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两部作品都采用四方连续的环绕藤蔓图案作为边饰,古典而别有风味。这也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文艺类图书的招牌样式。

 


 

 

陆拾陆《大堰河》

 

 

1936年11月10日上海群众杂志公司初版。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诗人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大堰河》诗集由上海群众杂志公司1936年11月出版,收录艾青1933年至1936年的早期诗作9首。

该书封面由艾青设计,封面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为简洁大方的标题和作者名,其二为抽象线条手绘的保姆“大堰河”人物形象,突出了诗作从乡间泥土中来,但又不失西方现代风格的特点。

 


 

 

陆拾柒《呆官日记》 

 

 

1929年1月20日上海远东图书公司初版。

沈从文所著《呆官日记》为中篇小说单行本,1929年1月由上海远东图书公司初版发行,为“二百零四号丛书之六”。

该书封面上的书名设计饶有趣味,黑色字体与红色阴影相互叠映,视觉冲击力强,搭配黑红相间的直角三角形的图案,庄严色调之下,更加凸显了红色的暗影效果,透露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批判意图。

 


 

 

陆拾捌《第四病室》

 

 

1946年1月重庆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初版。

《第四病室》为“良友文学丛书”新编第三种,巴金自称其“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这是一部日记体小说,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社会底层的众生病苦图。

该书封面具备鲜明的“良友文学丛书”特色,以褐色为主色调,右下的图像凸显出主人公身处病室幽暗深沉的心境,与文本主题高度契合。

 


 

 

陆拾玖《第一阶段的故事》
 

 

1945年4月重庆亚洲图书社初版。

1938年,茅盾于香港创作完成《第一阶段的故事》,作品最初取名为《你往哪里跑》,以“八一三”淞沪抗战为写作背景,着重描写了上海军民的奋勇抗战,满含爱国热情。

该书封面为红色标题与灰调背景图的组合,标题突出而醒目,彰显了小说中军民英勇抗战的精神和高涨的爱国热情,而上海的街景与人群为背景,平静的氛围下以灰色调突出暗流涌动、危机将至的主题。

 


 


柒拾《点滴》
 

 

1935年4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

《点滴》收录巴金1934年至1935年2月间的散文和杂感,大部分作品是作者旅居日本期间所写。巴金说,这里有他“一点一滴的血”,也是“一个活着的现代青年的话”。

该书封面以巴金手稿满版垫底,又用巴金手迹“点滴”作为书名。虽然以手稿作为封面设计元素的情况在新文学书籍装帧中屡见不鲜,但作家的笔迹确实更能显现写作风格与思路,巴金的《点滴》《海底梦:给一个女孩的童话》《梦与醉》这三本书都以手稿作为背景底图,它们铺天盖地地展示了文字的冲击力,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味。

 


 

 

“民国书衣100品”书籍装帧设计展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0日至2024年4月28日10:00-19:00

展览地点:北京嘉德艺术中心B1层

 

 

相关链接:

新文学的装帧艺术 永不消逝的魅力

新展预告 | 书籍装帧设计展——民国书衣100品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一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二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三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四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五期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六期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