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文物撷英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文物撷英
读书日 | 现代文学书籍推荐 第六期
[ 作者:赵雨佳] 来源: [ ]

   聊借画图怡倦眼, 只研朱墨作春山。

 

 

读书

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

丰盈内心、开阔眼界

还可以带我们

抵达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

更会在彷徨、迷茫时分

让我们重拾勇气

再次出发

 

 

伍拾壹《背影》

 

 

1928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

《背影》收录朱自清1925年至1928年所写散文15篇, 是作家的第一部散文集,文笔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

该书封面设计雅致大方,右侧以黑色做底,绘制二方连续的花朵图案。左侧淡色素雅简单,印有印刷体篇名及作者信息,两个色块浓淡鲜明、繁简得宜。

 


 

 

伍拾贰《不死日记》

 

 

1928年12月上海人间书店初版。

《不死日记》是沈从文1928年7月1日到8月底的日记,表达了现实的生存危机与苦闷情绪。

该书封面上的书名设计饶有趣味,黑色手写字体与红色阴影版式相互叠映,视觉冲击力强,搭配黑红直角三角形的图案,更加凸显了庄严色调背后红色的暗影效果,透露着作者的苦闷、迷茫与思索。

 


 

 

伍拾叁《忏余集》

 

 

1933年2月上海天马书店初版 。

《忏余集》由天马书店于1933年2月初版,收小说和散记各5篇。

该书封面由陈之佛设计,封面画选择以土黄为底色,且满纸铺开,符合《忏余集》所散发出来的忧愁、苦闷、孤茕、徘徊的情状。封面被黑色的边框分成内、外两部分。外部以青铜纹饰予以美化,内部上端以变体小篆题写书名和作者名,下端是由阁楼、树木、花草、云烟和河流变形后组成的图案。

 


 

 

伍拾肆《长夏》

 

 

1928年8月初版,此为1932年5月上海光华书局再版。

《长夏》为中篇小说,曾于1927年8月1至6日分6次连载于《晨报副刊》第2018-2023号,署名“何远驹”。

该书封面以写意简笔勾勒出夏日田园的场景,虽没有人物,但轻巧的笔法却暗含着青年主人公看似平静,却又心潮涌动的境遇。

 


 

 

伍拾伍《尝试集》

 

 

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 。

陆游曾说“尝试成功自古无!”胡适认为“自古成功在尝试。”因此,他便借陆放翁诗中的“尝试”两个字,把自己白话诗集定名为《尝试集》。1920年3月,这本诗集正式出版,是我国新文学初期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

该书封面题名是胡适亲自书写,以文字为单一构成要素,居中最为醒目的是“尝试集”三个字,右边为“胡适的”三个字,而不是“胡适著”,用白话“的”字显明了作者的主张,正如他的一方藏书印“胡适的书”。封面左侧的“附去国集”显示本书收纳了二集。三个部分联合成为一句完整白话。

 


 

 

伍拾陆《车厢社会》

 

 

1935年7月20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

《车厢社会》是赵家璧主编的“良友文学丛书”的第19种,共收丰子恺的30篇文章,计有《车厢社会》《故乡》《作客者言》《画皮》《穷孩子的跷跷板》《肉腿》《送考》《市街形式》《野外理发处》《三娘娘》《莫干山游记》等。丰子恺还发挥他的绘画特长,书中附有他自画插图7幅。

该书封面以本白色和绿色为主色调,本白色为底,搭配四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绿色块。最上方是绿底白字的“良友文学丛书之十九”;上中靠右是一个正方形的色块,居中是书名“车厢社会”,穿插在绿白两色中,绿色色块上的“车”字为白色,本白封底上的“厢社会”三字为黑色,相互对比,设计感十足;最下面由三部分组成,左侧是竖排的“丰子恺作”和一个长方形绿色块,右侧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以红色线条勾画一幅孩童举着旗帜“指挥”玩具火车通过的图景。书外加印套封,据赵家璧先生称,这是他从日本出版物中学来的。

 


 

 

伍拾柒《沉沦》 

 

 

1921年10月15日初版,此为1926年3月10日上海泰东图书局第8版。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沉沦》共收3个短篇《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艺术地写出了“灵肉的冲突”和“青年的现代的苦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白话小说创作集。

该书封面以文字为单一构成要素,书名“沉沦”二字为红色手写体,视觉感强烈,让人联想到内心欲望的奔腾与热烈,压抑与苦闷。

 


 

 

伍拾捌《称心如意》

 

 

1944年1月上海世界书局初版。

《称心如意》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讲述了当时所谓上流人物的下流品性,以此窥见大上海的小社会全貌。

该书封面由经典的红白双色块为主要构成,辨识度极高。右侧红色块中以白色写出“称心如意”及“杨绛”几个字,左侧占主体部分的则是白色块,上有蓝绿色刺状植物,点缀着三朵白色小花。

 


 

 

伍拾玖《重逢》

 

 

1944年9月3版东方书社初版。

《重逢》是姚雪垠的长篇小说,创作于抗战时期的成都,在大后方的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该书封面的设计讲究对角对称,左上角为红色打印体的书名和作者信息,偏右下角的位置印有一幅插图,插图中的主人公策马狂奔,如书中所写的那样,不停奔走,不停重逢。

 


 

 

陆拾《愁城记》

 

 

1946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

《愁城记》是夏衍所著四幕剧,围绕着米行老板赵太爷一家的跌宕经历,展现了1937年上海沦陷后人们身处愁城的愁苦生活。

该书封面简约大方,白底搭配红色框线的设计典雅精到;书名、作者与出版信息均为打印体。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