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青年批评家专刊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青年批评家专刊
理性看待网络IP剧的繁荣
  来源: [ ]

近年来,《仙剑奇侠传》、《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花千骨》、《诛仙:青云志》等IP剧十分火爆,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看剧热潮。而伴随着IP剧一同霸屏的,是有关IP剧的种种争议有人认为IP剧多数粗制滥造,缺乏艺术含量,不值得一看;有认为适于改编成影视剧的网络小说大多已被翻拍一空,但凡稍微不错的网络小说版权也早已在这场疯狂的抢购热潮中被悉数买空,优质IP剧的资源已经枯竭,未来的IP剧前景令人堪忧;关于IP剧的版权争议更是愈发甚嚣尘上。如何正确理性地看待新兴的IP剧?

 

IP剧的本质在于“改编”

IP剧的本质在于“改编”:“通过购买其他艺术作品的版权进行翻拍和改写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俗称为IP剧。”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也就是知识产权的缩写。将小说、漫画等作品改编成影视剧,这并不是一件稀奇之事,早在上个世纪,世界各个国家就都存在着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传统。在欧美,《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老人与海》,几乎所有的经典文学都曾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在我国这种改编也屡见不鲜,《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均被多次改编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西游记》不仅有中国人改编翻拍,而且还吸引了日本等国的影视从业者相继对其进行改编翻拍。中国现当文学作品也有许多被改编成影视剧的,《阿Q正传》、《祝福》、《围城》、《林海雪原》、《长恨歌》都曾被改编为影视剧。上个世纪80年代,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就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通过不同的媒介抵达千家万户,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当然,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近年来盛行的IP剧多改编自网络小说或者网络游戏,影视学者金丹元:“网络小说、游戏甚至流行歌曲,只要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关注都可以被冠上IP之名。”(金丹元、沙启鸿:《国产电视剧IP热及其弊端与拓展之思考》)《花千骨》、《甄嬛传》、《盗墓笔记》均改编自网络小说,《仙剑奇侠传》则是由同名网络游戏改编而来。由于在网络上发表、连载,这些作品原来就拥有大量的粉丝基础,改编为电影或者电视剧之后,它们依然会得到这些粉丝的拥护,因此一些IP剧问世之后,往往能借助自身所携的话题量和关注度,很快走红。当然,既然IP剧在本质上是“改编”,一些文学经典被改编成影视剧后也是可以被称为IP剧的,例如近期火爆的IP剧《青丘狐传说》,就是根据经典名著《聊斋志异》改编。所以IP剧只是炒作出来的一种“新概念”,其实质不过是对一些网络小说、漫画或者游戏,以及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既然是改编,改编的好坏与否,一方面要看原作的质量以及看市场的需求,大量IP剧改编自网络小说或者网络游戏,这一现象的背后恰好反映了市场和受众的需求,就像20世纪80、90年代,武侠电视剧基本都是改编自金庸小说,这是市场和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看编剧的水平,有些网络小说原作质量堪忧,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经过优秀的编剧之手对其进行挖掘、去粗和再造后,可能就会成为经典的IP剧,原来的网络小说也会水涨船高随之爆红,当然,在网络小说原本的基础较为理想的条件下,编剧的能力与经验也十分重要,编剧对网络小说和影视剧的嫁接和把握对于改编是否成功尤为重要;制作水平也很重要,再好的基础和剧本,也不能承受拍摄时的粗制滥造。

 

IP剧优胜劣汰很自然

热门IP剧的走红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推动了IP剧的产业化、市场化和资本化发展。现今,IP剧产业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更多的投资者纷纷涉足网络IP剧,不仅影视公司,百度、阿里、腾讯等门户网站也纷纷参与IP行业,成立文学与影视机构,争夺、购买各种网络小说的版权。

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在市场主义环境下,好的IP剧让投资者争相购买并不是坏事。近年来,一些所谓的良心IP剧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例如《甄嬛传》、《琅琊榜》、《欢乐颂》等。这些IP剧不仅制作精良,情节生动,市场和观众反响也不错,而且体现了一定的艺术价值,例如《琅琊榜》的播放就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该剧不仅在情节叙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揉进了宫廷剧、武侠剧、谍战剧和言情剧等类型剧的某些特征,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而且该剧制作精良,故事人物造型、服饰都十分考究,改变了以往一些IP剧粗制滥造的现象。所以,市场化让不同题材的IP剧有了竞争,这些竞争也促使影视剧的制作方必须全身心投入,精心制作,甚至在内容和艺术上也要不断推陈出新。

当然,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亦产生了一些不良风气,为了抢夺优秀的IP剧资源,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影视公司和门户网站纷纷介入到IP产业中,他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大量收购甚至囤积IP剧,众多投资商和改编者的加入有时并未能让市场形成真正的“竞争之风”,相反,投资方普遍急功近利,改编者也是心浮气躁,以致市场上大多数的IP剧都是粗制滥造、质量低下之作。例如小说《盗墓笔记》经由多年的口碑发酵拥有了一批数量极为可观的粉丝,但是由于其改编的网络剧制作粗糙,并且制作组为了通过审核,将影视剧的价值观进行了颠覆性的重塑,导致网友评分只有2.8分,剧作反响并不是很好。然而,即便网剧《盗墓笔记》被吐槽道具穿帮、台词混乱、人物形象欠佳等,剧组依然拍摄了盗墓笔记系列第二部并成功上线,截至2015年7月点击量已然突破了10亿次。由此可见,IP剧拥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即便质量低下、负面评论众多,市场需求却依然庞大可观。

 

质量是IP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投资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改编者心浮气躁,随意改编。这实际说明围绕着IP剧的市场环境其实还不成熟,正是在不成熟的市场和商业大环境下,为了快速获取利润,投资者匆忙投资,改编者匆忙编写,制作方匆忙制作,拿出来的IP剧自然是没有任何社会责任和文化情怀的毫无营养的影视快餐。网络小说《花千骨》原著有一百万字左右,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是改编成电视剧后,内容反而变得十分单薄,穿帮镜头随处可见。

此外,在“拿来主义”盛行的IP剧本市场环境里,许多编剧不负责任,随意盗取他人的作品和创意恣意进行改编,以致关于IP剧的产权纠纷频繁发生。2014年,台湾作家琼瑶起诉内地编剧于正就是著名的案例琼瑶认为于正编剧的《宫锁连城》完全套用的是她的《梅花烙》小说及剧本,严重侵犯了其权益经过长时间的打官司,最终琼瑶胜诉;前不久热播的《芈月传》也出现了版权纠纷,小说原作者蒋胜男和制片方以及编剧之间为了版权问题产生了分歧,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因而,尽管IP剧市场近年来十分火热,各大投资商都竞相争夺热门IP剧,但如果只是急功近利地盲目跟风或肆意施行“拿来主义”,而不是静下心来好好挑选作品,认真耐心地改编和创作,提高IP剧的制作水平、叙事内容和艺术内涵。IP剧的市场生态只会越来越混乱,久而久之,观众亦会对那些虽然热门但是制作粗糙、内容混乱和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IP剧产生厌弃心理。任何一部兼具收视率和票房的IP剧往往都是投资方、制片人和编剧共同努力,费尽心思打造的作品。有人就指出“细分的人会发现,票房收入不错的电影不光是有热门IP,更要有优质的编剧和制作团队。《盗墓笔记》编剧由小说原作者南派三叔亲自担任,花费2年时间打造剧本;《使徒行者》的编剧为香港著名编剧关皓月,其代表作《潜行阻击》、《隔世追凶》、《冲上云霄》收视、口碑俱佳;《微微一笑很倾城》改编自顾漫的同名小说,编剧也是顾漫本人。”(张若瑜:《明星、IP、编剧、制作人,究竟谁能拯救国产片》)

好的作品不管它是不是IP剧,都会受到市场和大众的欢迎。投资方和制作方加大投入,改进制作水平,编剧耐心打磨,创作好剧本。剧本优秀、制作优良,再加上传播手段先进,IP剧的发展道路自然宽阔无比

 

结 

网络IP剧在数字信息时代的产生是顺应潮流的,是媒体技术和影视市场发展的结果。目前IP剧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根本上而言是市场环境还不成熟的结果,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IP剧不求质量的盲目发展,导致了IP剧泡沫化的虚假繁荣现象。当IP剧的泡沫化和虚假繁荣被打破时,网络IP剧面临的不会是消亡,反而是一个更稳健更长久的发展之路,因为只有当IP剧更讲究质量、信誉和艺术价值时,IP剧的繁荣期才真正到来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