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青年批评家专刊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青年批评家专刊
曾经的“中国故事”——评许华新作《一个漂浮的中国佬》
  来源: [ ]

今年6,哈佛大学出版社发了瓦萨文理学院许华(音译,Hua Hsu)教授的新书《一个漂浮的中国:跨太平幻想与失败》(A Floating ChinamanFantasy and Failure across the Pacific, 2016)。如何用国际主义的视角想象中国故事如何在异域传承中华文化的美学精神,在古老而隐晦的议题之下,许华人物传述档案记录,文化评论与故事讲述混合,回忆左翼作家蒋希曾(1899-1971,Hsi Tseng Tsiang)被遗忘的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纽约客》杂志在版块的夹缝中,报道自力更生的作家蒋希曾,一个从写作到出版,从销售到送货上门为读者“一条龙服务的热情写作者。《纽约客》的态度并不热情,它挑剔着蒋曾的文法错误与口音,弄错了他的年龄,对他一再反复的政治倾向也颇有微词。在赛珍珠《大地》(The Good Earth)疯狂畅销的1931,纽约街头的蒋希曾正四处兜售他的处女作《中国红》(China Red。这部书信体小说,讲述了一对政治理想相悖的年轻恋人,在越洋通信中经历着各自信仰的转变。

《大地》的成在美国出版界引起了中国,也无意中限定了文学市场关乎“中国”的写作格局。西方还不曾有过中国作家们的小说选集:1934美国记者伊罗生鲁迅和盾的帮助下,编译了短篇集《草鞋脚》,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出版。之后,哥伦比亚大学的王际真编传统中国故事》和《当代中国故事》,可惜读者寥寥。在两次大战之间的美国,未来民主同盟中国似乎一片充满可能性的国土,讲述中国的可能性却屈指可数。赛珍珠以外,写作《中国灯油》的何芭特,普及中华文化美学常识的林语堂,将四万万中国人看做潜在顾客的商人卡尔·克劳,有力操控对中国舆论的《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卢斯,少数几位手中握有“中国叙事”发声筒的写作者。

蒋希曾生江苏南通,毕业于东南大学,1926赴美留学前,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是孙中山丧筹备处委员,廖仲恺被刺案的目击者,理应成为一个比赛珍珠等人更切近的讲述者。他文体与叙事上作风大胆,自我推广时也毫不含糊。蒋希曾告诉《纽约客》的记者,自己正在写作的小说,“有一点像《大地》,不过要好得多。”他甚至在自费出版的小说封底摘取德莱赛秘书婉拒自己时的礼貌推辞,直接作为德莱赛本人的推荐语

在写德莱赛的自荐信中,蒋希曾洋溢地铺陈着自己正在酝酿的小说构想。他一部中国无产阶级的奥德赛,既讲述旧中国的底层生活无法融入的美国社会,也包含“由苏联启发的革新”地下党的革命工作”“新中国阶级斗争”。这以全球视野想象中国革命与新生小说《一个漂浮的中国》,最终没有写成。

无论蒋希曾如何更换文,从反讽杂文到情感小说,从激进诗歌到实验戏剧,似乎都无法承载宏大的文学理想。即便在无产阶级艺术大热三十年代纽约,风格的摇摆不定,使他的作品难以归类。他的反资反帝在地的无产阶级艺术同行们并不合拍,而对纽约劳工移民的同情,又他无法全力以赴地为中国代言。担心前期作品过于激进,蒋希曾还自费出版了一态度软化,超越地缘政治的三剧《死光》(China Marches On, 1938)。这一年,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写作环境却没有任何好转。两年后,因学生签证过期,因和劳工组织活动密切,美国政府正式考虑遣返蒋希曾。在拘留所的两年中,他不断写信四处求助,在厕纸上连绵不绝地发问控诉。狼狈经历的唯一果,希曾断了自己的作家梦就此不再写作。

蒋希曾一度做过许多无用努力,试图在文化的立场与基因传承,在对中华美学的独特领悟力上,与赛珍珠相抗衡。常常攻击这位传教士家庭出生的白人女士,质疑她可变通的隶属关系,嘲讽她赋予读者的中国想象,却丝毫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力。赛珍珠在“中国故事”背后生机勃勃运转了近二十年,在1950年代影响力逐步衰退时,用一整部长篇《上帝的子民》(God's Men来影射另一位解读中国的文化权威亨利·卢斯,并将他塑造成一个自我推销的机会主义者。渐渐失去话语权力赛珍珠要为一场更重要的角逐投入精力,卢斯才是她不得不在意的敌人,相比之下,处在“讲述中国”金字塔最底端蒋希曾,实在太微不足道

许华的当代叙述重新审视了跨太平洋比喻性空间代言中国故事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权力争夺战。这些具体言说的偏见与疑惑,最后以蒋希曾未完成的作品命名。《一个漂浮的中国》表面上讨论该由谁,怎样的修辞来讲述中国。实际上,许华强调在公平与真实的争议背后,清晰投射着作家之间对于写作权力的博弈这里面有钦羡也有嫉妒,有因意识形态相悖生发的明显敌意有精心伪装的复仇幻

希曾让人难忘,因为他赛珍珠力量悬殊,因为他作为一个作家彻底地失败。他踏入主流的渴望,对落入边缘的恐惧,使他在拘留所写下的凄苦信札,远小说中野心勃勃辩论更具吸引力。让人想不到的是,蒋希曾后来好莱坞做了演员,演了近四十部影视作品。他甚至出一部由赛珍珠小说改编的影片中,演一个货真价实的中国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