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协会

历史回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协会 > 历史沿革 > 历史回顾
2013年·天津·曹禺故居纪念馆·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
[ 作者:胡嘉] 来源: [ ]

2013年5月18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曹禺故居纪念馆、天津市历史学学会文史专委会共同主办的“相聚津沽,相约文学博物馆”全国文学博物馆“口述史与文学博物馆的记忆和创造力”主题活动,在曹禺故居纪念馆举行。

同时,“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口述史料展”也在曹禺剧院揭幕展出。展览持续一个月时间。来自全国近40家文学博物馆的专家学者首莅津门,包括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巴金纪念馆、老舍纪念馆、茅盾纪念馆、李大钊故居、冰心文学馆、蒲松龄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李劼人故居、中国左联会址纪念馆、中国五七干校资料收藏馆、朱自清故居、北京曹雪芹研究会、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林语堂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北京人艺博物馆、莫言文学馆、姚雪垠文学馆、河北文学馆、萧红研究会、绍兴鲁迅纪念馆、青岛骆驼祥子纪念馆、张恨水故居、潜山博物馆、云南大理学院、常州图书馆、池州学院及天津文学馆、曹禺故居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觉悟社纪念馆、南大文学院曹禺与戏剧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等。郭沫若、田汉、曹禺等文学大家的子女也应邀参加活动。

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在18至20日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文学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们在曹禺故居纪念馆进行“口述史与文学博物馆的记忆和创造力”主题学术研讨会;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天津青少年进行“让青少年走近文学经典”的文学互动;部分学者还应邀到南大、天大等学校与师生进行文学交流和演讲活动。活动安排参观规划馆、博物馆,浏览海河、意风区和市容市貌。

“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口述史料展”主要展出民间收藏家贾俊学提供的“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教育、戏剧、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名人大家为主的口述史料。有鲁迅(许广平)、郭沫若、田汉、邓拓、丁玲、老舍、茅盾、巴金、曹禺、冰心、张恨水、胡适、顾颉刚、梁思成、叶圣陶、沈从文、赵树理、于非闇、丰子恺、马思聪、梅兰芳等近200余人的近300余份有较高价值口述史料,大部分为首次展出。此展览为全国文学博物馆主题研讨活动的深入探讨提供了直观的实物,也为天津的口述史研究和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更为进一步普及口述文学提供了窗口。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近年来愈发得到学界内外的重视。对于普通人来说,口述史显得很陌生,但贾俊学却说,其实口述史离人们并不遥远,“口述,就是口耳相传。小孩子听大人讲话,大人的话就是一种口述,成年人彼此对话,也是一种口述。从大处来说,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对世界的口述。”曹禺剧院一楼大厅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口述史料展”上,300件展品都是贾俊学20年来收集到的。贾俊学介绍其收藏的1938年在英国出版的第一版《红星照耀中国》说,斯诺对毛主席的采访也是口述史料,“这段口述把红色带到了西方。”

展览曹禺口述史料,记录了曹禺在病中的生活情况。而在老舍的几份口述史料中,能够清晰了解他在上世纪60年代的饮食状况。展柜中有生于天津的著名戏剧家焦菊隐的口述史料,有中国话剧女性第一人叶子99岁时的选民证以及遗嘱,也有历史学家顾颉刚对时事新闻的评论记录。此外,有关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的口述史料也弥足珍贵,如1953年文化部戏曲改进局面向全国征集珍贵戏曲史料,很多失传的剧本就通过老艺术家口述的形式被记录下来,重见天日。正如傅光明所言,口述史料是历史的碎片,却比普通史料更加鲜活。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