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讲座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公益讲座 > 讲座在线
拼形表意: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汉字与拼音文字殊途同归
  来源: [ ]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员)

主讲人:江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演讲时间:2007年7月22日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彩虹翻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江枫先生,大家欢迎。

今天,江枫先生带给我们的是这样一个讲题,“汉字,体现着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说到文字,我们会条件反射出它的定义,即“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可是江枫先生将要告诉我们,这个定义,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为什么?汉字又将如何成为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让我们恭听江枫先生的宏论。

 

   世界各国的语言学家在给文字下定义时都说,文字是传递信息的书写符号系统,只有中国当代的辞书,无一例外,都把文字定义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因为那些使用拼音文字书写的语言学家给文字下定义,会遵守逻辑的规则,把一切文字全都考虑在内,就不能不考虑到还有并非语言记录符号的文字存在,而记录语言的符号又未必都是文字,只有中国当代掌握了话语权的部分语言学家,才一定要把索绪尔说拼音文字的话用来说汉字,以为汉字拼音化造势。为此,他们还要把拼音说成是世界各国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

然而,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作真实的结论:文字的发展如果说一定有共同的方向,这个方向,绝不可能是拼音,因为现实生活中拼音文字的发展,早已经不是依靠拼音字母的排列组合,拼出越来越长的拼音文字,以满足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生活不断提出的丰富多彩的需要,早已经在向汉字发展所体现的方向靠拢,早已经走上了拼装表意形符以构造新词的道路。

文字的本质属性是以形表意,从发展上看,所有的文字,不论起源、出身,在满足现实生活需要方面,最终都会采取相同或类似的方法,利用既有的构形资源创制新词、新字而殊途同归,因为这条路,经济,而且,高效。

这样造出来的词或字,望而可以识义,用莱布尼兹的话说,可以节俭使用我们的记忆和想象,便于信息的接收,也就便于信息的传递。

 一、从索绪尔谈论汉字说起

索绪尔针对拼音文字所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和“记录语言是文字惟一的存在理由”,长时期以来,被我国语言学界部分学者生硬搬弄,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他推销给中国大众,强加给汉语汉字学界,充作建构汉语汉字理论体系的基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甚至,还成了制定我国语文政策的依据。然而实践表明,与汉语汉字实际状况格格不入的理论,只能造成有害的后果。

虽然,拼音化的方向已经放弃,消灭汉字的叫嚣在公开场合是听不到了,但是汉字拉丁化派仍然掌控着语言学界的话语权,不同观点的言论受到压制,正常的学术讨论难以开展,可以挽救和弥补的破坏性后果未能得到应有的挽救和弥补,所以,我们的讨论,还有必要,从索绪尔有关文字的言论说起。

索绪尔讲授普通语言学而谈到文字时,据他的学生记录,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文字系统,

.  一种是表意系统,每一个词各由单独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与该词本身的声音无关。每一个书面符号都代表一个完整的词,因而,也就代表那个词所表达的观念。表意文字系统的经典范例,就是汉字。

.  通常称为表音系统,这种系统力图再现一个词所赖以构成的声音系列。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文字,有时是字母文字,都是以说话所用最基本要素为根据的文字。

 而当某些表意字符失去其始初价值而变成各不相关的一些声音的符号时,表意系统会很容易演变成为混合型系统。

我们说过,写成为文字的词,在我们的思想上,总有取代口语词的倾向;两种系统情况全都一样,只是在表意系统下这种倾向更为强烈。对于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表意字和口语词,都是代表观念的符号。对于中国人,文字是一种第二语言,如果交谈时有两个词语音相同,他们就可以通过写字表达思想。使用汉语,在思想上用书面文字代替口头言语,不会产生在表音系统下常会产生的令人不快的后果,因为在汉语里的代替是绝对意义上的代替;相同的书面符号可以代表不同方言(观念相同)的词

  我的讨论将仅限于表音系统,特别是今天还在使用的、源起于希腊字母的这种系统。”

以上译文是我从Wade Baskin的英译本《普通语言学教程》重新译出的,其所以有必要重译,是因为高名凯所译含有如下文字:

“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显然,英译本译者对原文进行过合理的整理,和文本理路不相协调,却被汉字拉丁化派搬来“证明”“汉字不能直接表达概念”的“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句所据法语 indirectment , 英语indirectly , 汉语间接”, 一词,在英译本中便已不复存在。

其实索绪尔的语言学论述,瑕疵不止一端,只有中国的汉字拉丁化派,为了自己的目的,至今还在把他针对拼音文字所说的话语奉为汉字研究的圭臬,尽管德里达已经对《普通语言学教程》进行过全面细致的解构。

把这一段重译并且完整地摘录在这里,目的还在于提醒那些喜欢背诵更甚于思考的教书先生们,在对学生们背诵索绪尔语录时,千万不要漏掉或是故意漏掉他所说“我的讨论将仅限于表音系统”这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以免得在误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弟之后,再让继承衣钵的弟子继续贻误未来世代。

 

二、索绪尔谈论文字的疏失

文字之有表意、表音不同发展阶段说,虽然不是索绪尔所创,但他认为有相对于表意系统的所谓表音系统,即使给“表音”加上了引号,也还是不妥而有可能误导。首先,表意和表音不在同一逻辑层次上。其次,拼音文字并非表音之文字。而且,就其根本功能而言,是文字,全都表意,不表意,便不是文字。

字母,确是音标,但是拼写成文字,便占有空间,呈现形象。由字母拼写成的文字,便借此书写形象视而可见的作用传递信息。

汉字,以源起于象形文字的构件造字,西方拼音文字,在起始初阶段,由表音字母拼写成为文字。前者是形源文字,后者是音源文字,全都是通过字形表意的表意文字。但是,无论形源、音源,世界上没有不表意的文字,不表意的任何符号都不是文字。

索绪尔未能注意到的是,所有的文字,即便源起于拼音成词以记录口语,一旦写定,就成为自有特殊属性的视觉符号,便会自成系统而自行其是,便不会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便不会满足于录音表音,而且,便不依存于语音而直接表意。

三、文字的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文字的定义,当然是是揭示文字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中国当代辞书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约定速成的视觉信号系统。

 《现代汉语词典》——

   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

   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

《辞海》——

   文字: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 

    这样的定义,显然都是索绪尔有关拼音文字的论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说,被套用过来的演绎,但是,作为定义,并不正确。尽管责任不在索绪尔,因为他开宗明义有言在先:我的讨论将仅限于表音系统”,他在这里所说的文字,当然是指“拼音文字”,不是指一切文字,更不可能是指汉字。

    正确的定义必须遵守的第一个条件是,“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中国当代辞书的文字定义,被定义项是“文字”,定义项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是,从下文可以看到,文字,未必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记录语言的符号又未必都是文字。                                                                                                                                                                                                                                                                                                                                                                                                                                                                                                                                                                                                                                                                                                                                                                                                                                                                                                                                                                                                             

中国传统的文字定义

 《康熙字典》——

   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古今通论》:倉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 

从我们祖先下的定义看来,汉字曾有过“立”而“”未必“具”的阶段。

拼音文字写成的定义

    值得注意的是,用拼音文字写成的文字定义,倒没有一条涉及记录语言。

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文字”条:

人类用来进行交际的约定俗成的可见符号系统

这样的定义,显然是考虑到了世界上还有并非语言记录符号的文字,也有并非文字的语言记录符号。

符合文字实际的定义:文字,是人类交际传递信息的书写符号。

       汉字,是从象物、象事、象意的象形文字发展起来一种形源书写符号

       拼音文字,是从拼写语音发展到拼合表意词形成为文字的音源书写符号 

四、 汉字,形源书写符号

   汉字是起源于象形文字的表意文字,且按许慎的说法,回顾以下汉字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1.汉字起源于象形

1.1  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 随体诘,日月是也。

 

 

  

1.2  指事字: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1.3  会意字: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武信是也。

    

      

      

    

1.4  转注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1.5  假借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4 转注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1.5  假借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6  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以上的篆字样本,均引自李铁良著《篆字汇》

 

2、形声字发生的原因不在借字表音

    有人认为形声字的大量出现,是借字表音从自发到自觉的标志,其实不然。

       陈梦家认为,形声字和类似形声发生的原因大约有七:

      一、象形字声读不一,故注声于形。

      二、声假字一字数用,故注形于声。

      三、象形字或声假字,脱去原有象形或声假,而以后加的形和声相益成字。

      四、声假字因时空变异稍变其声读,故注声于声。

      五、象形字意义纷歧或类别加繁,故又注形于形。

      六、象形字词性繁多、意义纷歧,故注一指标。

      七、两文相合,一为声读,另一似成形符。

    陈梦家认为:形聲不是一突然生的造字方法,也不是固定下的造字法則,它乃是由象形字假字中逐增加形符,因此自然而形成的一形式。之所以要加形符聲符,完全基于文字的和人事的用上的需要,不得不加。

    ——  陈梦家正确地指出“不得不”,但是为什么,他没有说。

    ——  我以为,不得不,首先是因为,文字,是文字系统内的文字。

 

 3、形声字出现原因的另一种说法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文字学》说:“甲骨文不仅有大量的象形字,而且也出现了许多会意字和形声字,具备了各类型造字方法;假借现象大量产生,说明当时人们对借字表音法已有了高度的认识;甲骨文有4000左右个单字,基本上能满足记录当时语言的需要。”这也是“文字是语言记录符号”说的引申。这本《文字学》又举例说明形声字产生的原因: 

在汉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书写的便利,汉字的形符逐渐简化,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信息逐渐淡化,或由于字少词多,往往借用读音相同、相近而意义无关的字来记录他词,这样就造成了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脱节,为了维护汉字的表意性,加强汉字的记录功能,于是在原有意符上累加意符或声符,从而生成了大量的形声字。例如:

① ——蜀  ②它——蛇  ③止——趾  ④佳——唯

 

①“”本为“葵中蚕”的象形,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造字理据淡化,需要增加意义信息强化其表意性,于是增加意符“虫”而成“蜀”;②“它”本义指“蛇”,后借为旁指代词,为了区別意义,便在“它”上加上意符“虫”而构成新字;③“止”的本义是“足(脚)”引申为“至;站;停止”之义,故又加意符“足”以强调本义;④“隹”本为鸟名,借为语气词,故又在“佳”上加“口”以强调其假借义。

面这4组形声字都是为了增加字符的表意信息而添加意符构成的,传统上对这些字的结构进行静态、平面的分析,认为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并称之为“形声字”但其“声符”从来源看,却是地地道道的意符,只是在这些意符上重新添加新意符后,由于这些意符与构成的新字客观上存在读音的联系,因而也就具有了提示读音的作用而实际上这些“声符”本身与汉语的语音并无必然的联系。                  ( 语文出版社,43页 )                       ①蜀,请用不带虫的字。

4、象形表意,是汉字根本

无疑,形声字的大量出现,却也说明,有一部分甚至很可能是大部分汉字,确实是为了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汉字,可以用作记录语言的符号,但是,不能因此就把汉字归结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可用于记录,只是文字的功能之一,通过字形传递信息,才是文字本质功能。这种功能在文字与语音结合以前,在文字与语词实现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前,在没有语音介入的情况下,也都是存在而有用的。

形声字的创制,借用既有的书写符号充作声符,任何用作声符的构件,如江字的工,松字的公和容,等等,全都是些各有其独立价值的象物、象事、象意的象形字,一旦用为声符,便失去其本来意义,而且,未必保留本来读音。借形为声,注声于形,就为再造新字增添了新的相互区别的手段和可能。

文字是视觉符号系统:符号的价值,一方面,取决于它在系统内的位置,由语法规定而由语境形成的位置,另一方面,取决于此符号与彼符号之间的区别。系统有大有小,系统之内、系统之外,都可能还有更大或更小的系统,作为符号,对于二进制这样一个小系统,有两个也就够了,而文字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因为人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全都大到不可限量。文字系统,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物质文化需要,就必须不断创造新字、新词,而当象形、指事、会意之类的手段几乎已经使用穷尽,便不得不启用同音假借之类假借的方法,以舒缓既有文字不敷所需的窘困。但是,假借会引起歧义,权宜之计不可久用。这时,发现利用既有文字的既有资源、改造既有文字的字形,便可以造出新字,实在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进步!既有文字的资源,除了可以拆分、也可以组合的既有字形,便是尚未自觉利用的字音。注声于形,便突破了象形的拘束,便可创制出多到无限、各具特征、互有区别的视觉符号。

形声字,和象形、指事、会意字一样,主旨在于表意,不是也不可能是“表音”。

形声字中的声符,原本都是地道的形符,只是借来权充声符,“虽有提示读音的作用,但与汉语的语音并无必然联系”。

秦之所以能在方言各不相同的人民之间,实现“书同文”,是因为,汉字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否则,不先行统一语言就无法统一文字。而秦文字之所以不难被战国遗民接受,还因为,他们本来全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原先所用文字,全都源于象形大篆或籀文而有省改,或大同小异,或脉络相通,易为辨识。而且,还因为这样的文字改革无损于文化传承。

汉字,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相较于其它文字,特别是和拼音文字相比,并不像索绪尔所说是不可论证的文字,恰恰相反,正由于造字造词皆各有理据,莱布尼兹说过“记忆和想象”都应该节俭使用,望文便可识义,是多么大的节俭!所以,更便于认知而有利于表达。经济、有效,是汉字最大的优越。

 

4、东巴文字的启示

    我国纳西族经师东巴所使用的东巴文字,被认为是文字的活化石,我所见到的已是经过东巴文字专家们整理、写定或是画定的东巴文字,图画性显然大于符号性。     读过凝聚着东巴文字专家心血的著作,浏览过那些含义丰富、生动有趣的图画文字,不能不感慨所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说危害之烈: 丰富的资料、生动的现实,都不得不被塞进一个狭窄僵硬的学术箩筐,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竟成了被人无端废弃和浪费了的宝贵资源。

     面对以下三个图形文字,三个全都代表着不止是某个单一概念或语词的图形文字,居然也不怀疑,文字果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天地变化

   

树木满山

 

   

艾蒿长坡先于草, 

纳西历史也很早

 

这三个字叫做“情景字”,“情景字”这个词所代表的一个概念,就是我从这份东巴文字的研究报告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东巴文情景字的存在,使我有理由推测,汉字,最古老的汉字,一定也曾有过自己的“情景字”。“情景字”,当然不会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甲骨文专家张宝明先生,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证明,甲骨文中果然就有过借由一个字符代表一起重大历史事件的事实。那个字就是:

                  

据张宝明先生考证,这个字所表达的,是“商汤祈雨的故事:商汤灭夏桀之后,大旱5年,这给刚践位为王的商汤一个沉重的打击。在用了各种祭祀方法都不能奏效之后,占卜者占卜出需燎人祀天。于是,在桑山之林,商汤王亲做牺牲,捆绑双手,和一头黑公牛一起,置于木柴堆之上,焚烧自己以祈雨。在焚烧之前,他仰面对着烈日当空的苍天,对着苍天之上的上帝鬼神,大声历数自己的六条过失,愿意承担上天的一切惩罚,请上帝鬼神降灾于己,以免除百姓的灾难,祈祷上帝鬼神降雨以拯救百姓。随之,大雨降临。

据张先生说,由于“情景字”概念的启发,类似的甲骨文字,他又想起“一群”。这就是说,摆脱了“记录语言”紧箍咒的禁锢,又有不少迄未解读的古文字将会得到正确的破译和解读。

 

5、语言、文字,均自成体系

由于原始条件下书写困难,契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浇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不可能是“我手写我口”式的口语白话文,而充分发挥了形源形源汉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对应语词口语语音的信息量,而发展出一种言简意赅的文体,和为了适应这种文体而从口语语词中提炼出来的文言。

例如,zhong 和 shu 这两个声音,充其量,究竟能够传递出多少或多大的信息?充分调动记忆和想象,能够猜想得到的也很有限。但是,当人们看到这样两个字:忠、恕。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几乎包含着,因而,也就传递着,儒家的全部核心价值观。中、心,中心,忠也。一心一意,尽心竭力之谓也。如、心,如心,恕也。己所弗欲毋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之谓也。

这样的文字写成的文章,不是任何记录语言的符号所能写得出的。中国诗之不同于拼音文字诗,比一切拼音文字诗之更富于诗意,就由于形源汉字有更大的信息量和更生动的形象性。

文字是传情达意的视觉符号系统:符号必须各不相同、自有特征,注声于形,便可创制大量各具特征、互有区别的视觉符号。其所以“不得不”,是因为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而符号的意义,取决于各自在系统内的位置和彼此之间的区别。

德里达在《论文字学》第三章提到:当莱布尼兹为传授普遍文字论而谈到逻各斯中心主义时,中文模式反而明显地打破了逻各斯中心主义。 …… 莱布尼兹相信汉字具有非表音性质。汉字似乎是“聋子创造的”(《人类理智新论》):

言语是通过发音提供思想符号。文字是通过纸上的永久笔划提供思想符号。后者不必与发音相联系。从汉字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莱布尼兹的著作与未刊残稿》,第497页)

      秦之所以能在方言各不相同的人民之间,实现“书同文”,正因为汉字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否则,不先行统一语言就无法统一文字。而秦文字之所以不难被战国遗民接受,还因为他们原用文字,全都源于象形大篆或籀文而有省改,或大同小异,或脉络相通,易为辨识。

 

卜辞:甲骨上契刻的卜辞,是汉民族最早的文体,显然,全都不是口语白话。

     例一 

 

例二、有关妇好的几片卜辞:

 

辛未卜,争贞:妇好其比沚瞂伐印方,王自东亳(薄)伐捍,陷

于妇好立(位)。《合集》6480

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土方。《合集》6412

贞:王令妇好比侯告伐尸方。《合集》6480

辛子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英》150正

 

     青铜器的铭文也显然都是文言:

        

 

6、汉字, 经济有效的书写符号

汉字,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相较于其它文字,特别是和拼音文字相比,并不像索绪尔所说是不可论证的文字,恰恰相反,正由于造字造词皆有理据,望文便可识义,所以,更便于认知而利于表达。经济有效,是最大的优越。

  五、拼音文字的道路

1、拼音文字,形成之初,显然,曾经是拼音以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能指对于所指的关系,也很可能有过极其有限的“任意”的经历,但是,形成为文字,便成了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再要创制新词,便不会不放弃笨拙的肯定会越拼越长的拼音字母排列组合,也不可能享有任意的自由,为了有效表意,就一定会像汉字一样,利用丰富的既有表意构件进行拼装。这确实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因为自然崇尚简朴,讲究经济、追求有效。

  2、以英语的发展为例

拼音文字,成型之后,便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机理,逐渐发展成为可以直接以形表意而不必借助语音的视觉信号系统。现代英语造词,也是在拼装既有的表意构件,对于所指,并不能随心所欲。

例一、     ENCYCLOPAEDIA 

英语之“百科全书”一词没有人是在读完全部音节之后再从音节与音节的连接中理解其意义的。对于英语而言,这个词就不是随心所欲从字母拼出来的,而且,文字先于语言。

 

中古英文 ENCYCLOPAEDIA  普通教育课程  

设想中的希腊文 ENKYKLO   PAIDEIA  

 <  希腊文  ENKYKLIOS  PAIDEIA 普通教育

       <  ENKYKLIOS  普通的、综合性的

               PAIDEIA  教育,养育

              <  PAID- , PAIS   孩子

或是希腊文 ENKUKLIOS PAIDEIA 的讹传

 

例二、 例如英语 ATOM 及其希腊源头

 

ATOM  >  中古英文  ATOME  >  拉丁文 ATOMUS 

 >  希腊文 ATOMOS   ATOMOS  =  A - + TOMOS  

   A -  :  没有、不可、相反  TOMOS: 切割、分割

 

3、拼音文字的音符,字母,是对语言作为有声信号最小构成单位的形式确认,是指认那些最小单位的名称,起初只是赋于一种物理现象的名称和标记。

作为拼写语音的符号拼写过无数词语以后,有些音节,甚至字母,便负载着越来越深厚沉重的文化积淀。

作为拼写单位的字母、音节和音节系列,便由于写定成文而变成为表意形符,具有自成体系、自行其是的表意功能。

4、所有的文字,包括拼音文字,全都通过字形传达信息。其实索绪尔也已经注意到:“我们阅读的方法有两种:新的或不认识的词,要一个一个字母拼出来,但对常用的和熟稔的词却只一眼溜过,不管是由什么字母组成的。这类词的形象对我们来说就获得了表意的价值。”  (《教程》p62  ) 

为索绪尔所忽略的,是“新的或不认识的词,要一个一个字母拼出来”之后,并不会由于拼出了声音而认识,还必须去查辞典,而词典释义,一般都用“常用的和熟稔的词”写成。

索绪尔还忽略了的另一点,是词之所谓“新的或不认识的”,是对个体而言,对于社会集体,既已“约定俗成”,就应该虽非“常用和熟稔”,也一定是认识的。

但是,重要的是这位宣称“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大师,会也承认,甚至拼音文字中也有这类符号的“形象” “获得表意的价值”,也就是,拼音文字成型以后的以形表意化。

5、前缀、后缀、词干,或是词首、词尾、词根,就是拼音文字经过长时间使用形成的文化积淀,结晶出来的表意词形,也是拼音文字演变成形意字符的明显表征。人们看到“熟稔的”前缀、后缀、词干,或是词首、词尾、词根,就可以辨认出词的大概含义。拼音文字,在我们接触到的时候,早已变成了拼形文字,例如,以“a-”为前缀的几个实例

a- = negative (否定)notwithout    * 元音之前为 an-

abyss n. 深渊;深坑;地狱  (无底的)    .

a-(without)+ byss (bottom)》

Achromatic colorless adj.无色的

a-(without) + chromat(color)+ -ic(形容词字尾)》

cf. chromatic (颜色的;色彩的)

Amazonn.希腊神话中的女战士;(the ~)亚马逊河

没有乳房的)《a-(without) + mazon(breast)》

    希腊的传说中,有一种使希腊军队大感头痛的女性兵团,她们把

    妨碍她们拉弓的右乳房切除,希腊人据此传说造了这个字。

Amnesty n.大赦;特赦(尤指政治犯)

  没有记忆→忘了罪恶)<a-(not)+mnesty(to remember)》

     cf. amnesia(健忘症;记忆丧失)

amoral adj. 非道德的;与道德无关的

    《a-(without非)+ moral(道德的)》

Apathy  want of feeling n. 冷淡;漠不关心

    a-without) + pathy(feeling)》

Aphasia n.失语症;无语言能力

    a-(without)+phas(to speak)+-ia(表示病名的字尾)》

Asylum  n.避难所;庇护所;救济院  (没有逮捕权力的地方)

    《a-(without)+syl(right of seizure)+-um,(表示地点的字尾)》

Asymmetry n.不对称;不均匀

   《a-(not)+sym-(together)+metry(measuring)》

Atheism n.无神论

   《a-(without)+the(god)+-ism(表示主义、学说的字尾)》

Atom n. 原子;极少量的东西  (不能再分割的东西)

   《a-(not) + tom(to cut;to divide)》

Atypical,〃 adj.非典型的《a-(not) + typical(典型的)》

 

5、缩写字母和缩略语也已成为造词方法,例如:

 

RADAR 雷达 =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

LASER 激光 =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AIDS  爱滋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拼音文字的音符,字母,是对语言作为有声信号最小构成单位的形式确认,是指认那些最小单位的名称,起初只是赋于一种物理现象的名称和标记。

作为拼写语音的符号拼写过无数词语以后,有些音节,甚至字母,便负载着越来越深厚沉重的文化积淀,进而结晶成为表意词形。

作为拼写单位的字母、音节和音节系列,便由于写定成文,而变成为表意形符,便具有自成体系、自行其是的表意功能。

比如说,当你见到过WTO WHO UNESCO 等等等等之后,在看到一个 O 字,见到的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字母O 了,见到就会想到“组织”。

 

6、英语语法也在变化

英国星期泰晤士报》2006年25日以“中式英语已经成为英语中的一支”为题报道: 英语的拥护者马上就要迎来这门语言1500年历史中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第一百万个词的诞生。据一直关注英语发展的语言学家保罗·帕亚克说,目前,随着中式英语以及其它数种将英语与民族语言相结合的语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英语单词已经达到了986120个。 中式英语中包括表示关门休息的“drinktea”以及代开门营业的torunbusiness”,这两个词都来自粤语。供职于圣迭戈一家咨询公司的帕亚克说,去年该公司的数据库中新增了两万个新的英语单词,其中20%是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之所以能轻易被英语接纳,表明英语不仅在创制新词方面,正越来越朝着汉字所体现的拼形方向靠拢,而且在语法方面,也越来越摆脱对于形态变化的依赖,而越来越朝着汉语所体现的借助于词序的语法意义和词性可变的灵活应用。例如:

我读中学时只能理解为“无蝇区”的“NO FLY ZONE”,到如今,已经被正式用在军事地图上,以标示“禁飞区”。

7、先有文字后有语言,也并非怪事

概念或观念,先以口语表述,语言便先于文字概念或观念,首先形诸文字,文字便先于语言。英语  RADAR、LASER、AIDS,显然全都首先出现在实验室报告,然后才进入日常口语。汉字,也一样,有些字,如氕、氘、氚,及其相同和不同部首的众多同辈同类,就是这样。索绪尔说,表现语言是文字的惟一存在理由,就未免过于武断了

指出这一事实,并不是想要证明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文字曾经先于语言,却足以证明:文字并不完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结论:各国文字,殊途同归

汉字,是形源表意文字,西方拼音文字,是音源表意文字,既然全都是文字,当然遵循文字不得不遵循的共同规律。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记录语言是文字惟一的存在理由” 都是理据不足的武断之说。

上文已经提到,无论是东巴文或甲骨文的“情景字”,记述的都是情景,而不是语言,却都是传递信息的书写符号;而记录语言的符号,又并不一定都是文字,比如说,速记符号一路语言而并非文字。

上文也已经列举事实证明,有些字或词,存在的理由,只是为了表达某种概念,或是指称某种事物,而不是为了记录语言。先天聋哑人,学习文字,既不是学习记录语言的符号,也不是学着使用符号记录语言,他们经过无声的学习,便能掌握和运用文字,包括拼音文字。

所有的文字全都是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以既有材料创制新词新字以满足生活需要。拼音文字记录语音是虚,记录语义是实;以形表音是虚,以形表意是实。

很长的历史时期以来,所谓拼音文字,如英文,创制新词,已不是通过字母的排列组合,而主要是利用古日耳曼文、古法文、拉丁文和古希腊文等既有文字提供的丰富资源,像汉字添造新字一样,进行表意构件的拼装组合,现代构词,尤为明显。

汉字以字形表意、拼装表意构件以造新字的道路,是人类各种文字殊途同归的必由之路,因为直观:既便于认知,也便于传递 —— 经济,而且有效,用莱布尼兹的话说,就是,可以节俭使用我们的记忆和想象。世界各国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只要有共同方向,就决不会是拼音,而只能是:拼形表意!

 

主持人:江枫先生一开始就说,他今天的这个演讲是“革命性的”,是向由主流语言学家建构起来的索绪尔的“一言堂”的挑战,否定了以往对文字的定义,认为那本身是个虚假的概念,并考察西方拼音文字的源头,以实例来说明文字不是单纯记录语言的符号,最后指出拼形表意是未来文字发展的方向。

对我们来说,开口说话,提笔写字,是轻而易举的事。可一旦把语言、文字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当面对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时,我们绝大多数人甚至会发现自己竟失语了,不知如何说起。江枫先生让我们听到了语言学上“历史的多声部”,即不同的声音。江枫先生在演讲中,提到几位语言学家的名字,像苏培成先生、吴铁平先生。文学馆提倡学术争鸣,欢迎学术探讨和学问商榷。

由江枫先生讲到汉字的简化,作为后生晚学,我倒也有过切身的体会,因为我赶上过学习第三套汉字简化方案。我们建国后推行繁体字的简化,无疑是考虑到繁体的汉字难写难认,为让更多的人易于学习和掌握汉字,是有简化的必要。用江枫先生演讲中讲到的那个理由,也可说是出于“经济”的考虑。简化的汉字比起笔画多的繁体字,多“经济”啊!但“经济”应有个适当的度,不能矫枉过正。我赶上学习的第三套简体方案,今天回头看,就是“经济”得过度了。大概正因为此,后来这套简化方案被废除了。

但我当初作为学生学习时,还挺高兴的,因为笔画简单了,好学好记啊。仅举两个字来作例子。一个是发展的“展”字,大家还有印象吧,把“展”字简化成“尸”字旁下边一“横”。多简单易学呀!可今天回头一看,在这个字上,不仅繁体汉字的美荡然无存,而且,汉字的意韵也消失殆尽,一个“尸体”“横”在那儿,就成“展”了!

还有一个字是我的姓氏,师傅的“傅”,它还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方便。记得是在实行第三套简化字方案时,师傅的“傅”与付品的“付”在姓氏上是通用的。派出所的户籍警登记户口,就把我们这个师傅的“傅”姓简化成了付品的“付”。我父亲说,不是这个简写的“付”,是师傅的“傅”。户籍警说一样!就这样,我的麻烦来了,办身份证时,按户口本,写的是付品的“付”。可人家通过邮局给我寄东西,都写师傅的“傅”。有一段时间,邮局还通融。但很快,就不行了,人家说这两个字是同音不同字,怎么证明你这个“傅光明”就是那个“付光明”?没办法,只好通过朋友帮忙,又办了一个身份证。那时,我有两个身份证。这是违规的。现在,我们家早已经把户口本和身份证都统一成了师傅的“傅”。我就是要姓这个繁体的“傅”!

再说汉字的拼音化问题,我有这么一个感觉,汉字是不能也无法拼音化的。简言之,拼音化将使承载中华文明的汉字失传。作为我个人,既不赞成过度“经济”的汉字简化方案,更不赞成汉字的拼音化。一句话,我们的母语是那样的优,我们的汉字是那样的美,让我们珍爱我们的母语,珍爱我们的汉字。

最后,让我们感谢江枫先生的演讲!(掌声)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