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讲座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公益讲座 > 讲座在线
话说及时雨宋江
[ 作者:张俊] 来源: [ ]

主持人:傅光明

主讲人:张俊

 

傅光明: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提起《水浒传》中的人物,大凡熟悉《水浒传》人物的,随口都可以连名带号地说出一大串名字,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等等等等。如果要说谁是《水浒传》中最核心的人物,而又最引起褒贬不一争论的,恐怕非宋江莫属。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俊先生,请他为我们《话说及时雨宋江》。

 

张俊:大家知道《水浒传》一共是一百二十回,宋江从第十八回出场,一直到一百二十回被害死,几乎都要提到他,所以说他是《水浒传》里边贯穿始终的一个主角,也是《水浒传》里的第一号人物,中国的古代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一部长篇小说几乎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贯穿始终。比如,《金瓶梅》里的西门庆,《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三国演义》比较复杂一点,有曹操、刘备、孙权,可是里边主要的还是曹操。所以,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总有一个人物贯穿始终。这也就是我们阅读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时,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关于《水浒传》里面的宋江这个人,刚才傅光明先生说了,是大家争议最多,到今天看法也不一致的一个人物。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想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宋江主要有几个绰号,每一个绰号的含义是什么?第二个,应该如何评价宋江这个人物。第三个问题,讲一讲应该如何看待宋江接受招安的问题。第四个问题,有人讲两种《水浒》,两个宋江,对这样一种讲法,我们应该怎样看。

先讲第一个,宋江主要有几个绰号,他每一个绰号的含义是什么?大家知道,《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有的有别号,比如像他的军师吴用。吴用大概是《水浒传》里边学历最高的一个,他的别号是加亮,他的绰号是智多星。再一个,李逵,叫他铁牛,绰号是黑旋风。像他的副军师公孙胜,绰号是入云龙,别号是一清先生。这是在《水浒传》里边有别号也有绰号的几个人。但宋江不一样,宋江的表字是公明,绰号有四个。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另外还有三个,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孝义黑三郎,一个就是我要讲的及时雨,还有一个是呼保义。所以说,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他的这几个绰号,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大家看一下《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刚刚出场的时候,有一段介绍,这段介绍就把他的几个绰号做了一个说明。一个讲到的是,孝义黑三郎,这主要是就他的家庭伦理道德来讲的。第十八回就说他“于家大孝”,是说他对待父母亲的一个态度,就是孝悌,突出的是“孝”。

第二个绰号是及时雨,第十八回也有介绍。说他仗义疏财,喜欢扶人之困,喜欢救济别人,就好像需要雨的时候,雨就下来了。因而就把他比喻成及时雨。这主要是讲他对待江湖朋友的态度。这是他的第二个绰号。据有人统计,在《水浒传》里“仗义疏财”这个词语一共用了二十五次,而七十回以前用了二十三次,所以仗义疏财、对待江湖朋友讲究“义”,不仅是宋江自己的英雄本色,也是《水浒传》里边众多好汉的一种精神气质。

第三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理解认为,“保义”就是南宋时期武官的一个名字,叫保义郎。“呼”呢,就是自已叫自己,是“保义”,或者是别人叫他是“保义”。保义郎是宋代武官的名字,这是一种解释。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是忠义的“义”,就是保持忠义。“呼”,是说大家都那样叫他。“呼保义”这个词,我自己今天也没有搞清楚,究竟哪一个解释更好一点。不过我觉得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因此我觉得宋江的三个绰号,一个“孝义黑三郎”讲他如何对待双亲,“及进雨”是说他如何对待江湖的朋友,“呼保义”是说他强何对待朝廷。我自己觉得是这样的意思。

    这里我们先把宋江的几个绰号的含义给大家说一下,这是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应该如何评价宋江这个人的一生?如何评价宋江,大家的看法不一样,一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最早对宋江贬得比较厉害的,大概是金圣叹,说宋江这个人是“定考下下”,下等里边的下等,这是评价最低的。今天我们一般讲,说宋江这个人,外表好像显得比较平庸,才能也有限。在第六十八回,宋江把自己和卢俊义做了比较,他说我有三不如你。第一是貌拙才疏。我长得不漂亮,才能也有限。第二个不如你,我是一个小吏。第三不如你,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力不能缚鸡,功不能继业。大概宋江还有点自知之明,他是黑三郎,长得并不魁梧雄壮,出身也不高贵,武艺和才能也不如卢俊义。他是这样讲的。

我觉得,我们评价一个小说里边的人物,重要的一点,是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代替作品的描写。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评价小说里边的人物,要从理性出发,而不要从自己主观的感情来加以褒贬。晚清的一个红学家讲到《红楼梦》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写林黛玉楚楚可怜,何忍厌其小性;写宝钗呢,则是处处可爱,何必怪其藏奸。下面一句话说“读书不容着己见也”,说读书不要过多地把自己的成见加到人物身上。我觉得这个红学家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话,也可以借鉴用来评价宋江。

老实讲,宋江这个人,我是不喜欢的。但从小说里边的描写来看,还是应该给他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我觉得我们看待宋江,首先要注意一下他的家庭出身,他的文化教养,他所从事的职业。应该说,这些对他以后生活道路的形成,对他的思想性格影响是比较大的。大家看第十八回,宋江一出场的时候,对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说他的家庭出身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用我们过去的话来说,他大概是中小地主,不是大地主。再一个,他自己讲了,说他是自幼诵读经史。自幼读一些儒家的书,四书五经,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重要的一点,是过去研究宋江注意不太够的,就是讲到他所从事的职业。他的职业是什么呢?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

那么,押司是什么呢?押司是县衙里边办理案牍和文书的吏员,他不属于官,而是一个小吏。第十八回呢,有八个字,大家注意一下,就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他这样一个家庭出身,所受到的这样一种文化教养,所从事的这样一个职业,对他的性格有什么影响呢?大概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吏,所以对百姓的疾苦可能有一些体验,有一定的正义感。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注意。第二个,因为他在衙门里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处世待人的谨小慎微,随机应变,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第三个,因为他是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的,所以也养成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我觉得宋江的后两点是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所以到了梁山以后,他处理一些事情想得比较周全,处理比较谨慎,大概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当然,有人说了,他表现得太虚伪,喜欢玩弄权术。实际上“权术”这个词,仅仅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喜欢玩弄权术,并不见得这个人就很坏。它不是宋江品格的表现,而是他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

大家知道,法家韩非、申不害这两个人,就提倡用“术”来统治天下。一个人处在那样复杂的社会,没有一点权术,很难生存。当然这在宋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一点。比如说,大家看第三十四回,他要把霹雳火秦明招降过来,就和花荣两个人设计把秦明俘虏了。俘虏以后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他的衣服,戴上他的头盔,假装是秦明,到秦明的上级那儿去杀人放火。《水浒传》里边写结果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女不计其数,最后他又把秦明放回去。秦明回去以后,慕容知府说,你早就投降了强盗,杀了许多人,所以我把你的妻子和孩子也都杀了。秦明无奈,随后听从宋江的劝说上了梁山。

这就是一种权术。宋江为了能够把秦明拉拢过来,不惜牺牲好多百姓的生命,这是一种权术。你可以批判他,但是,过去法家就主张用权术来治理天下。这就是他玩弄权术的一个表现。比如还有第六十九回,宋江和卢俊义,一个去打东平府,一个去打东昌府,商定谁要是把这个城池打下来,谁立了头功,谁就当梁山的寨主。结果,宋江把东平府打下来了,把东平府的守将董平抓住了,他对董平说,我希望你能当梁山的寨主。宋江这样说,有什么权力呢,因为你是和卢俊义打的赌啊,而不是和董平说的。当然董平很感激他,所以以后归顺了梁山。这样一些地方,他就是在玩弄权术,我们不必要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说他表现一种虚伪。这是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的。

再一个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他遵守法度的思想是比较明显的。比方说,他把晁盖放走了,因为晁盖犯了弥天大罪,他同情晁盖,那是他的心腹兄弟。但是他有一句话说,于法度上却饶不得,犯了法的。还有第三十六回,把他刺配到江州的时候,半路上被梁山的好汉拦住,请他到山上去,劝他入伙,他不同意。因为他犯了罪,带着枷锁。要把枷给他打开,他不同意。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如何能够擅自动它。所以大家注意一下,宋江他有时候看一些问题,往往是从法度的角度来看的。

我觉得这两点,一个是喜欢玩弄权术,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虚伪;再一个就是他看问题的时候,往往从法度的角度出发,这都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说的,他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和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思想性格是有影响的。

从宋江这个人来看,他的一生应该怎么样评价呢?我觉得,我们可以把他划成这么四个阶段,一个是他上梁山之前,一个上梁山之后,一个接收招安之后,最后他的结局,他的一生可以划成这么四个阶段。

我们先看一下他上梁山之前,我觉得上梁山之前,我们要给他基本上定性的话,可以说,他是个仗义的英雄。因为他上梁山之前,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就是第十八回,私放晁盖,这是他第一次的仗义行动。大家对《水浒传》这个情节记得很熟了。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首先宋江知道。按照常理来说,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个是向上面汇报,说晁盖劫了生辰纲,现在事情败露了,要把他抓住。这是一种选择。还有一种选择,他可以听之任之,我不管,你不是告诉我了吗,我不向上面汇报,我自己也不采取别的行动,反正我就是听到算了。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给放走。他采取的是第三个行动。所以才有第十八回“私放晁天王”一段故事。

《水浒传》写他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就赶紧骑上马,忙忙地离开县衙,出了东门,打了两鞭,飞奔似地跑了,告诉晁盖去了,写得很生动。他明明知道晁盖劫了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但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他还是放走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行动,宋江是义压倒了法。知法犯法,他是这样的。你本来知道以后,是应该汇报的。他不,他通风报信放了晁盖。所以我们说,法在他观念里虽然是根深蒂固的,但是一旦和义发生了矛盾,他可以为了救自己的朋友,救自己的兄弟,而不顾国家的法度。这样一比较,我们觉得宋江这个人,他确实是一个仗义的英雄。而我们知道晁盖上了梁山以后,火并了王伦,为梁山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因此宋江放晁盖是他给梁山的事业做出的一个贡献。这是他上山以前所做的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就是第二十一回,写他杀死了阎婆惜。阎婆惜是卖唱的,宋江救了阎婆惜,把她娶做自己的外室,等于妾一样。在元杂剧里面,写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呢?是他喝醉酒以后的误杀。但《水浒传》把它给改了,改成什么?就是梁山刘唐送来一封信,还送了钱给宋江。这封信落到了阎婆惜的手里,阎婆惜要挟他,他很生气,把阎婆惜给杀了。可以说,这件事情,也是他为了梁山的朋友,而把自己的外室给杀死,也表现了他义的那一面。从此他就因为杀了阎婆惜而流落江湖,最后也上了梁山。所以说,上梁山之前那两件事情,表现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这是他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他上梁山之后。上梁山以后,他是一个什么人呢?给他再定性的话,应该说,他是义军的首领,梁山起义军的首领。我们开始说的,他自己承认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才能有限,外表平庸,凭什么还可以当梁山的领袖?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他文武的才能都有限,那他能当梁山的领袖,他究竟有什么条件?

我想是不是可以从这三点来考虑。一个是他仗义疏财的品格,使得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江湖的好汉有巨大的号召力。大家看《水浒传》就知道,梁山不管有多大的问题,只要他三言两语,大家都愿意去卖命,天大的困难也可以解决。《水浒传》里边大概一共写了三次聚义,一次就是十五回的晁家庄聚义,是为了窃取生辰纲,这个宋江没有参加。第二次聚义就是三十四回的清风寨聚义,宋江把花荣和秦明给动员上了梁山,这是第二次聚义。第三次就是四十回白龙庙小聚义,这次聚义,他把十几个好汉都鼓动上了梁山。里头包括张顺、张横、李俊、李立,这几个都是水性很好,后来成为梁山水军的将领。还有戴宗和李逵,都是白龙庙小聚义的时候动员上山的。所以他对这些人,有很大的号召力。上梁山以后,他又加强了梁山的纪律,这个大概有是很重要的。一支起义军如果纪律性不强,和百姓没有良好的关系,很难发展下去,

大家看第七十三回,说离梁山七、八十里地,有一个地主刘太公的女儿,被牛头山的强盗给俘虏走了,梁山好汉把刘太公的女儿给救了回来。刘太公准备了钱,到梁山表示感谢,宋江没有收他送的礼,反而设宴招待刘太公,最后把他送下山去。从这方面来看,宋江上梁山以后加强了组织纪律。这个书里描写很多,他每攻下一个城池以后,就把粮食分给百姓,而且下令不要残害百姓,所以他们出城的时候,百姓扶老携幼,跪拜欢送。

第二点,他关怀兄弟,有人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关怀同志,有信人的雅量,相信人。《水浒传》写了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兄弟。比如说,第五十四回打高唐州是为了救柴进,五十九回闹西岳华山是为了救鲁智深、史进。六十六回打大明府是为了救卢俊义、石秀。他打一个城市大都是因为自己的弟兄,梁山的弟兄被捉,为了救这些弟兄而打仗。特别是大家看一下第六十回,芒砀山上有三个首领,就是李衮、樊瑞,还有一个叫项充。梁山的人捉住了李衮和项充,这两个人就投降了梁山,后来他们说我们愿意留一个人作为人质,然后回去一个把我们的大哥樊瑞,动员他也来投靠梁山。宋江说,你们两个都可以走,我等待你们的好消息,不必要留一个人质。他们两个人很感激,把樊瑞也动员来了。所以说,他相信人。作为一个领袖,他不相信人,猜疑别人的话,很难团结大家来共同起义。

第三点,从宋江来看,他作为领袖,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比方说,梁山好汉也打过不少败仗,有一个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三打祝家庄,前两次宋江指挥得不太灵,损兵折将没有打下来。但他吸取教训,听从吴用他们的意见,所以第三次打祝家庄,典型地体现了他的组织才能。这一次他是作为一个统帅亲自指挥的。大家知道,他一方面派杨雄、石秀深入到祝家庄里边探听虚实,摸清了盘陀路的情况,为进军祝家庄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他又利用了祝家庄、李家庄、扈家庄三个庄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最后各个击破。这是有一定策略的,如果三个庄团结起来的话,可能会给进攻祝家庄造成成一定的困难。打下祝家庄以后,还做了比较好的善后工作,因为盘陀路是钟离老人告诉他的,所以给钟离老人进行了奖励,还把祝家庄的粮仓打开给百姓每家一担米,表示安慰,关心。

所以我觉得从宋江来看,应该说他是有一定的组织才能的,我们可以想像要是作为一个义军的首领,他一点组织才能、一点军事才能都没有的话,他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到了六十回,写晁盖死了,他当了第一把手以后,有不少的战役都是他亲自指挥、亲自领导的。而这个时期正是梁山的全盛时期,一直到了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梁山的武力发展到了最高峰,两败童贯,三败高俅。所以从他上梁山以后,我们说他是梁山义军的首领。

第三个时期是接受招安以后,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大家知道,宋江挂在口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出力,保国安民,经常这样讲。所以晁盖一死,他当了梁山真正的首领以后,便采取了一些措施。一个是他把梁山的堂名改了。这大家知道,原来叫做聚义厅,现在改成忠义堂。李卓吾有一条批语,说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水浒传》的第一大关键,读者不可草草看过。它口号变了,原来是聚义,现在是忠义,这在第六十回。

还有,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以后,宋江有一个表白,这个表白等于是对梁山事业的一个小结,他怎么样说呢,他说自从王伦创立梁山以来,以后是晁天王,事业如此兴旺。我自己从江州被兄弟救到山上来,已经有好几年了,惟愿朝廷招安,重见天日,为国家出力,图个封妻荫子。然后到正式接受招安,就是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全伙受招安。这个时候他把旗号也改了。我们知道,梁山泊有一杆旗子,上面写着“替天行道”。接受招安以后,“替天”改成“顺天”,顺从天意,“行道”改成“护国”,保卫国家。所以接受招安以后,他就从原来义军的首领变成一个朝廷的忠臣,要顺天,要护国,不是原来的替天行道。两杆大棋,一个写的顺天,一个写的护国。

第八十二回写接受招安以后,主要干了四件大事。一个是平辽,北方的辽国。一个平田虎,一个平王庆。再一个就是征方腊。干了四件大事,前者是抵御外族,后三者是安定内部。当然,关于征辽,大家的看法也不是完全一样,不过我觉得,平心静气讲一下的话,这里是要表现宋江热爱国家,热爱宋朝。当然在他心里边,皇帝就是国家,就是宋朝。大家看一下第八十五回,在征辽的过程中,把辽国的蓟州给攻下来了,就是现在北京的蓟县那一带。攻下来以后,辽国使臣欧阳侍郎想招降宋江,就来跟宋江说,宋朝现在有种种弊政,我们辽国有优厚的待遇,你来了以后可以让你当大将军。如果你要是不降辽国的话,将来的下场可能是比较悲惨的。他讲了以后,吴用默然无语,似乎同意辽国讲的招降条件,以为侍郎言之有理。但宋江马让就批评吴用,说以后这话再也不要提了,说纵然将来我被朝廷害了,我终不负宋朝,宁可宋朝负我。说你们要图一个青史留名,精忠报国,死而后已。当然最后他没有投降辽国。从这样一个细节来看,宋江心里忠于皇帝,忠于宋朝,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他认为都是一体的,不可能像后来说的,他把皇帝和国家和民族都分开,他分不开。在他看来,那个皇帝代表了国家,也就是代表了民族。所以他不同意吴用的意见,抛弃宋朝,顺从辽国。这是征辽。

田虎、王庆,书里面讲了一些。最后讲一下征方腊,这是《水浒传》里边写得最惨烈的一次,也在表现宋江既是朝廷的忠臣,也是镇压兄弟起义的刽子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大家看一看他打方腊的时候,和他原来在梁山的时候对待朝廷将领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就知道了。原来他一把朝廷的将领俘虏以后,总要说,小可宋江,被迫暂住水泊,等朝廷招安为国家出力。他总是这样,而大家看一下,他征方腊的时候,把方腊的将领俘虏以后,不是说推出去斩首,就是挖取心肝祭奠阵亡的梁山兄弟,有的地方是很惨的。他整个变了。

他生活的最后一段,就是第四段。我觉得他最后的下场是个悲剧的结局。大家知道,108个好汉,征辽、平田虎、平王庆的时候,没有死一个。而到征方腊完了以后,往回走的时候,他108个弟兄,有的战死,有的阵亡,有的病故,有的离去,有的出家,最后剩了27个。小说写,当时东京的百姓想到梁山好汉走的时候是108将,回来的时候27个,京城的百姓也嗟叹不已,也很感伤。而这27个在朝廷封官以后,有的被废为庶民,有的被害死,有的笑死,戴宗是笑死的。有的被迫退隐,有的重新回到山林里去,又有数十人没有了。最后宋江是被药酒害死,吴用、花荣和他的感情很好,在他的墓地旁上吊而亡。而宋江害怕李逵知道他被害死以后会造反,他临死的时候,又把李逵招回来,骗李逵也喝下药酒。李逵最后也死了。他最后整个的结局是悲剧的下场。因此我们说,从《水浒传》里面看,应该说,宋江是仗义的英雄,梁山的首领,朝廷的忠臣,悲剧的结局,整个是这样一层。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问题,下头就稍微简单一点。

第三,如何看宋江接受招安的问题?招安问题,是《水浒传》里边最大的一个问题,今天大家的看法还不太一样。其实接受招安,不但是宋江有这样的思想,《水浒传》里边首先向往招安的是谁呢?是武松。大家看第三十二回,武松因为血溅鸳鸯楼避难,到了孔家庄,在孔家庄遇到了宋江,说要到二龙山去找鲁智深落草。他就对宋江说了这样的话,他说天可怜见,如蒙朝廷招安,受了封爵,那个时候我再来拜见哥哥。他首先讲到了一个招安的问题。所以,有人提出说《水浒传》不但宋江想招安,其他人也想,好像招安成了《水浒传》的一种情结。

对待招安,应该怎么样看?有这么三点,一个是《水浒传》写招安是有历史根据的,而并非小说的凭空创造,不是《水浒传》作者自己想出来的。当然,有的记载比较模糊一点,有的历史记载比较详细,《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用过些什么史料我就不详细说了,我只是说一下,即便是有记得比较详细的,我统计了一下,也不足一百字。它讲什么呢?说宋江抢劫了很多东西,到了海州那个地方,就是今天江苏连云港那一带。然后又抢劫了四五艘大船,准备把抢来的东西运到海里边去。海州的知州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招募了好几批人组成了敢死队,在海边埋伏起来,然后大张旗鼓引诱宋江带兵往这个伏击圈里边走。结果宋江中计被包围,最后他抢劫来的船也被烧了。宋江走投无路,无奈接受了投降。这段描写比较详细,也不足一百字,和小说一比较啊,大概有这样的不同。

历史的记载是他打仗失败以后投降的,而小说是写他取得了一连串的斗争胜利以后接受招安的,是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以后接受招安的。再一个,历史记载写他接受招安是很无奈的,而小说写的是他积极主动来接受招安。再一个,历史的记载很简略,而小说的记载很详细,小说大概一共写了六回,七十四到七十五回,七十九到八十回,八十一回到八十二回,写了三次招安,大肆渲染招安问题,小说里比历史记载篇幅要大得多,不管怎么样,是有历史记载的,这一点是我们要注意的。二是小说写接受招安,也是有宋元话本、民间传说作为依据的。所谓宋元话本,是《水浒传》成书过程里边很重要的一环。讲《水浒传》成书过程一定要提到《大宋宣和遗事》,它里边就讲到了接受招安的问题,说朝廷招安宋江,宋江归顺了朝廷。

三是我觉得接受招安和宋江本人矛盾的性格也有关,晚清的一个红学家评林黛玉死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有人说林黛玉死是被王熙凤害的,有人说是被贾母和王夫人害的,他说我自己觉得都不对,“死黛玉者黛玉也”。说黛玉为什么死呢?是她自己把自己害死的。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和黛玉自己的性格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我以为《水浒传》写宋江接受招安和他本人的性格也是有关系的,宋江总是想着招安,始终不渝。从三十二回和武松讲到招安的问题,一直到第一百二十回临死的时候,还是要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但他和武松不一样,武松很有意思,开始他是提到了招安,但大家看第七十一回,首先反对招安的是武松。在征方腊的过程里边,武松绝望以后出家。所以武松是首先提到招安,他又是第一个反对招安,最后绝望出家。而宋江是坚持不渝的,一直就向往招安,最后落得个悲剧的结局。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对宋江三十九回的反诗怎么样看?他不是写了一首反诗嘛,那首反诗里面主要是那两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首反诗,有人认为表现了宋江叛逆的性格。“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说将来要比黄巢造反还要厉害。我觉得不应该这样看,为什么呢?一个是看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的这首反诗?他被发配到江州以后,整天和朋友游山玩水,饮酒观诗。有一次他闷闷不乐,没有别的朋友,喝醉了酒,在浔阳江的酒楼写了这首反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他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写的。他的动机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他说,倘若以后我得到荣华富贵,再来这里看到我写的这首诗,想今日之苦。我们说他有点忆苦思甜的味道,现在很苦,我写了这首诗,将来我得了高官厚禄以后,重到这个地方再看一看我写的这首诗,好像有一种安慰一样。他日身荣,想今日之苦,这就是他写诗的动机。还有,所谓的“凌云志”,志是什么,敢笑黄巢不丈夫。丈夫行为应该是什么?这在《水浒传》里边其实讲了,大家看一看一百零六回,是在平王庆的过程中,吴用、宋江谈志,各自讲志向的时候,宋江说过这样的话,说将来要封高官厚爵,留名于青史。这就是他的志,将来我要作为国家的大臣,在麒麟阁上留有我的图像,大概他的志就是这样。所以不必要把这首诗看得那么重,说表现了宋江的叛逆性格。我们从他当时写这首诗的心理状态、写这首诗的动机和这首诗所讲到的凌云志的内容来看,是不是好点。这是要说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对所谓两种水浒、两个宋江应该怎么看?这个看法是湖北大学的一位老先生提出来的,他有一本书,叫《水浒与金圣叹研究》,是在这书里面提出来的。他提得很早,大概是在五十年代提出来的,六十年代系统地讲了他的看法。所谓的两种水浒是什么呢?是说金圣叹本评改之前的一切本子,这算是一种水浒;再一种水浒是金圣叹评改过的本子。这不就是两种水浒了吗?

两个宋江,他说原来的那个宋江是一个投降派,是叛徒,特务,一个丑类。金圣叹评改以后的宋江是一个革命派,是一个造反的英雄,是一个彻底的反抗者,是不一样的。这种看法提出来以后,有个别的人同意,但不同意的人是占大多数的。为什么呢?从小说版本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看法不大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因为中国古代的小说大多是所谓累积型的作品,它不是一时写成的,它有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后边和前边肯定要有不一样的地方。从《水浒传》中来看,当然它是不一样的。它是根据一百二十回的本子,改成七十回的,所以它对宋江的形象又作了一些改动,当然就不一样了。但是不是能够说它就是两个呢?不见得。为什么呢?我可以再举别的例子,比如说《三国演义》,有最早的嘉靖本,有后来我们经常看到的毛宗岗父子评的评改本,我们拿这个评改本和原来的嘉靖本比较的话,曹操的形象,刘备的形象,关羽的形象都不太一样。那怎么样说呢?两种《三国演义》,两个曹操。两种《三国演义》,两个刘备。两种《三国演义》,两个关羽。能这样说吗?《红楼梦》大家知道,脂评本是比较早的,重刻本是比较晚的,你再比较地看一看,重刻本里尤三姐、薛宝钗和脂评本里边的尤三姐、薛宝钗是不太一样的。能够说,两种《红楼梦》,两个尤三姐;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吗?确实还有人这样说过,说有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大概后来谁也不理会这种观点。所以,我觉得从版本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讲法不合实际。

第二,就是关于金圣叹评宋江的形象,是经过了大量的总结、改动。我觉得其实两个宋江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把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的对象给混淆了。文学批评是金圣叹的观点,文学的对象是小说,是原来所谓施耐庵写得那个小说里边的宋江,不能混在一起。他也把文学批评者和小说作者混淆了。批评者的观点不能够代表原来小说作者的观点。

 

问:我对天王晁盖比较感兴趣,有没有宋江和晁盖之间的事儿,能讲一下吗?

答:宋江和晁盖之间有没有什么恩怨,我不是说了嘛,因为从释放晁盖来说,宋江就说,晁盖是我的心腹兄弟,他今天犯了弥天大罪。他就去告诉了。从晁盖上梁山以后一直到六十回晁盖曾头市去逝,宋江当了第一把手。在晁盖在位的时候,宋江也亲自参与和指挥了无数的战斗,而到晁去世以后,他就自己亲自领导和指挥了战斗。我是这样说的,因为这个问题可能牵扯到文化大革命里的一种论调,那时侯说晁盖是革命派,宋江是投降派,宋江处处要架空晁盖,影射当时中央的一些情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实际上在《水浒传》中,金圣叹改了好多地方,把晁盖和宋江的一些本来正常的关系变成宋江是有意地去加害、去架空晁盖。比如说,打曾头市那一回,宋江劝晁盖说你别去,我去吧。宋江劝晁盖别去,而金圣叹改成什么呢?是吴用劝晁盖不要去,后来晁盖终于要走的时候,有一阵狂风把新制的军旗子给吹折了。我们知道,行军打仗的时候,把旗子给吹折了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宋江就劝晁盖说别去了,这次出门不利。金圣叹给改成什么呢,说吴用一个人哪里劝得住,劝不住。晁盖走了以后,水浒原来的本子,说宋江担心晁盖这一次出征能不能取得胜利。金圣叹把宋江这句话给去掉了。还有一句,原来的本子写宋江再叫戴宗下去探听晁盖打仗的消息。金圣叹就把那个“再”给改成了“密”,秘密叫戴宗去探听消息,似乎盼望晁盖这一次出征的时候能够被打死,就偷偷派人去探听晁盖的虚实。这样一来,两个人本来是兄弟的关系,一下子就变成宋江耍阴谋诡计,巴不得晁盖早一点死,他就能够成梁山的寨主,成第一把手。过去讲的时候,往往受金圣叹批语的影响比较大一点。所以我们说,从小说原本的实际出发,不要把评者的那个观点当作原来小说作者的看法,加到里边。这样解释不知对不对。

 

问:我想请问一下,假如宋江在当时条件下不投降不接受招安,有没有其他的出路?因为当时宋朝比较乱,乱的情况下他有没有可能生存下去?能不能和别的义军联合起来?

答: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了。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农民起义出路有三条,第一条就是被统治者镇压下去,像黄巢、李自成、张献忠都是这样的。第二,是他起义以后取得了胜利,当了皇帝,刘邦、朱元璋都是这样的。再一种就是在起义的过程中接受招安,投降,而投降以后有好的出路的并不多。宋江从历史上来看,是这样的。所以他们有没有可能,比如说我就不接受招安,好像《水浒传》中没有这样的叙述。所以只能够从作品来讲,宋江最后走了这样一条路。至于说能不能和什么联合起来再怎么样,从《水浒传》的叙述看,大家知道有《水浒后传》,有《后水浒传》,这两部书都不满意《水浒传》写宋江接受招安。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是另外一个写法。《水浒后传》是写李俊最后到海外进了另外一个国家,到海外去发展。《后水浒传》又不太一样,它觉得宋江接受招安太软弱了,它写了另外一个结局,最后没有接受招安,是躲在一个井里边,不了了之,也不知道到哪去了。这是《后水浒传》。《水浒传》以后还有《水浒后传》和《后水浒传》,表明了这两部小说作者对招安的一个态度,没有写宋江和方腊怎么样联合起来去反抗朝廷。但是对《水浒传》所写接受招安,是不满意的。你可以看一看《水浒后传》和《后水浒传》对招安的描写,也可能会对你有一点启发。

 

傅光明:听了张俊先生的剖析之后,不知道我们对宋江这个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是否能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不过,不管你是带着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是褒是贬,是恨是骂,说他是打着仁义旗号的机会主义者,是出卖梁山、投靠朝廷的投降派,还是一个有革命家气质的农民领袖,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让我们感谢张俊先生带来的精彩演讲。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