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讲座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公益讲座 > 讲座在线
但丁和他的《神曲》
  来源: [ ]

吕同六

2004年3月7日

 

傅光明: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意大利文学会会长,获得过意大利共和国爵士荣誉勋章的吕同六先生。大家欢迎!

我们知道但丁是欧洲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梦幻文学的写作形式,他的精神和艺术思想,对他以后的非常多的不同国度的作家们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包括深深影响着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们。他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然是《神曲》。今天就请吕先生为我们演讲《但丁和他的神曲》。大家欢迎!

吕同六:上午好!感谢大家放弃星期日的休息来听讲座。对于我来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谈但丁的《神曲》,和大家进行一番交流,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们大家都听说过但丁的《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经典著作。但丁的《神曲》可以说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这两个欧洲文学高峰之间承上启下的伟大的作品。在但丁身上,既体现了中世纪的文化思想,又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光芒。

我们都知道但丁和《神曲》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承上起下的继往开来的地位,但是我们很多人可能因为很多原因没有一睹过但丁的《神曲》的风采。其实这部作品,在问世七百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和普通读者的热爱。据拉法格回忆,马克思经常要阅读《神曲》。在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五四运动以来,所有的杰出的文学家,文化界著名人士都对但丁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们或者写文章赞赏但丁的伟大的精神,或者对《神曲》进行评论,甚至自己亲手动笔进行翻译,像胡适、郭沫若、茅盾、鲁迅、巴金、老舍都曾经对《神曲》情有独钟。三十年代的一位著名的新月派诗人王独清还动手翻译了但丁最早的一部抒情诗集《新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老人被关进了牛棚,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遭受了种种折磨。巴金就认为他所在的牛棚就好像但丁《神曲》里描写的地狱。巴金每天在牛棚里默默地背诵《神曲》里的诗句,把《神曲》的诗句作为支持自己度过那个黑暗岁月的精神力量。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巴金在他的很多文章中一再提到这段难忘的经历,提到但丁《神曲》对他起到的启示和鼓舞的作用。对于巴金后来一直倡导的说真话,但丁《神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么,我们很多人知道但丁《神曲》的重要,知道它的杰出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但是我们没有读过它,或者开个头,觉得很难读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可能有这样两个缘故:第一个原因,但丁《神曲》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中世纪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一样的作品。它里面包含着历史、哲学、政治学、神学、宗教、文化艺术和文学典故,所使用的象征、比喻、隐喻比比皆是,因此增加了阅读的难度。第二个原因,《神曲》是一部用诗体写成的巨著。它用的诗体叫三韵句,就是每三行是一个诗节,每三行隔行押韵,连环押韵,一押到底。全诗一共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全部用三韵句作连续押韵,从第一行一直押到第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我们知道英国有一个大诗人雪莱。雪莱写过一首著名的长诗《西风颂》。在《西风颂》里,有我们很熟悉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西风颂》也是受了但丁的影响用三韵句写的,也是隔行连环押韵,一押到底。《西风颂》只有七十行,而《神曲》是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每一行严格地用十一个音节,这样一个完美的严谨的艺术形式,要用汉语表达出来难度极其大。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唐诗里有这样两句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我认为, “译《神曲》难,难于上青天” 。意大利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诗是没有办法被翻译的。把一部文学艺术的杰作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是不可能的。要么你很忠实于原著,但是译出来失去原著的韵味,他认为是“拙劣的忠实”;要么你的译文很好,但你脱离了原文,不忠实原文,他把这叫做“美丽的不忠实”。所以翻译诗歌的人总是处在这样两难的境地,要么你翻译出来的作品是“拙劣的忠实”,要么是“美丽的不忠实”。但丁本人也认为诗歌是不能被翻译的。他说,要把诗歌翻译出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就必然失去原著的和谐和完美。基于这样的原因,《神曲》有很多种译本,但是都很难接近原著完美的艺术形式,很难达到等值。所以我们阅读《神曲》就感到很大的困难,读不下去。我想这些构成阅读的困难,从另一面看来,这对我们又是一种挑战,或者说是一种诱惑,一种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对《神曲》的兴趣,到底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会刺激我们的求知欲,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焕发出我们要补充自己学业上的空白。我们阅读《神曲》要抱着一种很平和的心态,首先不要把《神曲》作为一消费性的文化快餐式的作品去读。打比方说我们去吃饭,我们要品尝中国烹调的美味,你不能吃快餐,麦当劳是文化快餐,你一定要到风味餐馆慢慢地品味。正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是我们真有雅兴的话,抱平和心,坐在茶馆里喝一杯中国的好茶,慢慢地品味。第一道品不出味道来,第二道茶水,你慢慢地就品出滋味来了。我们抱着这种品味中国的绿茶、龙井茶这样的心态去慢慢地阅读《神曲》,你可以体味到它的诗情,它的诗意,它的诗美,可以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也可以获得很多智力上的启迪。那么《神曲》是一部巨著,今天我就不面面俱到地讲,我换一个角度谈谈,我们怎么来走近《神曲》,怎么来欣赏《神曲》,怎么用现代人的眼光,现代人的思维读这部古典名著,而不是用给大学生、研究生讲课那种学院式的方式讲《神曲》。

但丁生活在十三世纪,一二六五年出生,一三二一年去世,相当于我们国家元初这段时期。他的生平我不想仔细讲,我就讲对他生活和创作最有影响的两件事。一件事就是他对一位名叫比阿特丽斯的女子的爱。传说在但丁九岁的时候,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具体说是五月一日,他和一群小朋友玩,见到另一位小姑娘。小姑娘的名字就叫比阿特丽斯。他第一次见到比阿特丽斯心中就油然地萌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感,一种爱慕之情。后来,但丁在他的诗集《新生》中曾描写他九岁时见到比阿特丽斯时的感情:“这个时候,藏在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起来,就连很微弱的脉搏里也感觉了震动。”我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一个九岁的小男孩怎么会对一个小女孩产生这种爱慕之情呢?应当说,在当时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像但丁,像另外的一位写《十日谈》的大作家薄迦丘,大诗人彼特拉克,他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位爱慕的女子。他们对这些女子的爱并不是一种世俗的爱,而是一种精神的爱,就像基督徒对圣母的虔诚的爱。他们把钟爱的女子当成崇拜的偶像,这种爱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能够洗涤他们的灵魂,使他们的心智得到一种升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使他们变得更纯洁更高尚。但丁就是从九岁时,见到比阿特丽斯第一眼,就产生了这种精神上的强烈的爱慕之情。八年以后,但丁又一次在佛罗伦萨(他的故乡)街头,具体说是在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又一次见到了比阿特丽斯。他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感情再次受到猛烈地冲击。关于第二次但丁在佛罗伦萨旧桥见到比阿特丽斯,有很多画家画了画。(展开画)这就是但丁的肖像,这是佛罗伦萨,这是有名的阿尔诺河,这是旧桥,但丁第二次见到比阿特丽斯。比阿特丽斯穿着浅色的长裙,深褐色的衬衣,手上拿着一枝美丽的玫瑰花。第二次见到比阿特丽斯,但丁一下惊呆了,都不知道怎样开口,她给他留下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印象。这幅画非常有名,去佛罗伦萨旅游的话,在很多报亭里都可以买到根据这幅画制作的明信片《但丁与比阿特丽斯相遇》。后来,比阿特丽斯嫁了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但丁感到非常悲哀,他把自己对比阿特丽斯表示哀悼怀念的诗歌和散文串联起来写了一部散文和抒情诗相揉合的作品叫《新生》。很长时间,但丁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和写作,但后来他终于明白,这样下去他只会更消沉,沉迷于对比阿特丽斯的怀念和悲哀,这实际上也是和他对比阿特丽斯的爱不相称的。他感到要振作起来,决定开始认真写作。他要从感情的世界跳跃到哲学的世界,他要去探索人性完善的道路,去探索意大利在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他要把自己创作的成果作为奉献给他钟爱的女子比阿特丽斯的礼物。所以他开始写作《神曲》。如果没有他对比阿特丽斯的爱,这种爱使他的精神得到升华,使他的情操得到陶冶,没有比阿特丽斯的爱对他的刺激,使他决心走上探索个性和意大利复兴和完善的道路,他是不可能写出《神曲》的。比阿特丽斯对但丁一生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也正因为如此,但丁游历地狱炼狱是由一位古罗马的诗人维吉尔作向导,但丁尊称他为自己的导师,智慧的海洋。维吉尔引导但丁游览地狱炼狱,但是维吉尔是受比阿特丽斯的派遣来引导他,游历完地狱炼狱以后到了天堂,就是比阿特丽斯引导他游九重天。从《神曲》这样安排也可以看出,比阿特丽斯对但丁的一生的思想精神的深深的影响。这是一件事。

另外一件对但丁的生活和创作有影响的事情就是:但丁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他的一生自始至终是迎着时代的风暴,用他的笔去进行战斗。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但丁就积极地参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我们知道当时意大利是欧洲经济最发达,金融业最昌盛的国家,当时佛罗伦萨的丝绸作坊多如牛毛,佛罗伦萨的银行是最有实力的,连英国王室都向佛罗伦萨的银行借贷。佛罗伦萨和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国家,但同时,当时的意大利政治很动乱,分裂成一个个城邦,每个城邦有郡主,各个城邦之间世俗的政权和教权之间,市民阶级和封建君权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佛罗伦萨最早建立了共和政权,但丁始终为维护佛罗伦萨的共和政权而斗争,因此也得罪了教皇。当时在意大利,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皇帝加冕要得到教皇的批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中世纪有一个皇帝,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第四,他当时想反抗,他要加冕当皇帝得不到教皇的批准,就自己加冕当了皇帝。教皇大怒,发兵讨伐,打败了亨利第四。亨利第四被迫在意大利北方的一个城市,布雷萨内,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请求教皇宽恕。可见当时教权的厉害,教权驾凌皇权之上。但丁积极地参与维护佛罗伦萨共和政权的斗争,得罪了当时教皇彭尼八世。他有次外出,教皇就唆使人对但丁进行审判,判了但丁徒刑和罚金,而且要他自己认错才可以回到佛罗伦萨。但丁很硬气,坚决不肯忏悔认罪,教皇又唆使人第二次对但丁进行缺席审判,判处但丁死刑,永远不准回佛罗伦萨。从此但丁就开始了将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从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到另一个城邦,投靠郡主,得到他们的庇护,才能够继续写作《神曲》。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丁后来在《神曲》里用这样两句诗来形容:“登别人的楼梯多么艰难,吃别人家的面包多么辛酸。”表现了他当时漂泊不定的生活。正是这样将近二十年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但丁更深刻直接地接触了解了意大利动荡的现实,对意大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了真切直接的了解。他把这些认识都倾注到了他的作品《神曲》中。

下面我就讲讲《神曲》里面写的地狱、炼狱、天堂的结构,然后选择几点来供大家领会,最后我选其中的两个故事,分别用图片和朗诵的录音和大家一起鉴赏一下,领略但丁《神曲》的艺术魅力。但丁写的《神曲》用了中世纪惯用的梦幻作品的形态,他自己是主人公,写了他三十五岁的时候,怎么去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开首的第一句诗是“在人生旅程的中途”,也就是一三○○年,根据当时的教义和中世纪的习俗,认为人的寿命是七十岁,但丁当时三十五岁,所以他说在“人生旅程的中途”。有一天他突然在一个幽暗的森林里迷路了,迎面有三头野兽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分别是狼、狮子和豹,他于是大声呼救。这个时候,维吉尔受比阿特丽斯的委托领他走出黑暗的森林,并作为向导带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但丁笔下的地狱像个漏斗。但丁从幽暗的森林走出来,经过一个走廊,一条波涛滚滚阴森恐怖的地狱河,有老头划了一只小船,把维吉尔和他带到地狱的第一圈。第一圈聚集了一批古代的诗人和哲学家,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因为他们生活在耶稣诞生之前,所以他们没有接受宗教的洗礼,他们是异教徒,在地狱的第一圈等待审判。下到地狱的第二圈,碰到很多鬼魂,他们生前贪色,死后在这里接受惩罚,狂风吹着他们撞击石崖。第三圈是贪食的鬼魂,他们站在冰冷的瓢泼大雨中淋着雨接受惩罚。第四圈是贪婪的人,一种是吝啬,一种是挥霍无度,贪婪的两种形式。这里的鬼魂抱着大石头互相撞击。第五圈是生前喜欢愤怒的鬼魂,他们淹在一条乌黑发臭的河里。过了地狱第五圈之后,要从一个城门进去,城门上站了三个女妖,头上缠着蛇,非常恐怖,她们是复仇女神。进了城,到了第六圈。第六圈都是邪教徒,他们生前已经生活在基督诞生之后,但是他们不信基督。对他们的惩罚是在烈火中燃烧,火烧火烤。

经过一大片断崖悬壁,到了第七圈,遇到了一批鬼魂,他们生前施行暴力。施行暴力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对别人施行暴力,伤害杀害别人,一种是对自己施加暴力,自杀,还有一种是对自然施加暴力,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破坏生态平衡。这三种施加暴力的鬼魂被浸在沸腾的血湖里接受惩罚。到了第八圈,生前犯有欺诈罪的鬼魂在这里接受惩罚。但丁给欺诈罪列举了十种形态,刚才暴力是三种,而欺诈有十种。有诱奸妇女的,阿谀奉承的,买卖官职的,有以预言为名胡说八道的,有贪官污吏,有伪君子两面派,有盗贼,还有纵容别人犯罪的,挑拨离间的,还有蒙骗造假的。这十种鬼魂都在第八圈,第八圈分十层,分别接受惩罚。比方说,买卖官职的,但丁就把在世的教皇彭尼八世也打进这层地狱接受酷刑,让他倒栽在一个石洞里,朝上的两只脚都被点了火。这里有一幅插图。经过地狱第八圈以后,有一个非常高而陡峭的绝壁,但丁维吉尔遇到了撒旦。在西方文学里,撒旦经常出现,是邪恶的象征,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各种文学作品里对撒旦的描写。但丁对撒旦的描写非常出色,独出心裁。他描写的撒旦是一个庞大的怪物,有三个脑袋,一个红色,一个白色,一个黑色;每一边有六个手臂,手臂不断地挥动,刮起狂风,把撒旦所在的湖水吹得结成了冰;它的每根汗毛就像一级阶梯,但丁和维吉尔就踏着汗毛往下走。在这儿就进入了地狱的最底层第九圈,这一层都是罪大恶极的鬼魂在受刑,一共有三个。一个是出卖耶稣的犹大,另外两个是谋杀古罗马皇帝凯撒的叛徒,卡西奥和布鲁托。这三个生前犯有叛逆罪的鬼魂就被撒旦用三个嘴巴咬着,这里也有一幅插图。

现在我给大家看一幅当代意大利画家尹切尔蒂画的撒旦的形象,这位画家一生也很坎坷,他曾经参加过反法西斯斗争,身体一直很糟糕,但他始终以但丁《神曲》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作为他一生的事业,画了很多这样的画,其中有一幅就是地狱中的撒旦。这画很有意思,这个撒旦也有三个头,红的、黄的、黑的。有意思的是,每个脑袋的眼睛是大炮,牙齿是刺刀,手爪是导弹,两个角是发射核武器的装置。这是现代人思维中的撒旦的形象,它的邪恶的体现,是用大炮、刺刀、核武器武装起来的恶魔,而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影影绰绰的人,现代人就生活在这个庞大的恶魔的阴影下。这里很多黄的是什么呢?这是金钱。就是说现在的邪恶是用金钱支撑着的,是用金钱驱动的。这就是一位现代画家,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观察,来思考,最后对撒旦的形象进行了再创作。

但丁认为叛逆、背叛是人最重的罪恶,所以犯叛逆罪的被打入了地狱第九层。游历完地狱以后,维吉尔就带领但丁到了炼狱。地狱里是阴暗、凄惨、恐怖的氛围,炼狱里同样也是生前犯有各种过错的鬼魂,犯了骄傲、嫉妒、愤怒、懒惰、贪财、贪食、贪色,但他们的过错较地狱的鬼魂轻。地狱的鬼魂永世不得翻身,炼狱里的鬼魂经过炼狱之火的洗礼有望得到新生,所以炼狱的氛围和地狱不一样,整个气氛显得比较宁静、明朗,这里可以看到大海,天空也是蓝的。这些鬼魂接受的刑罚也不一样,生前犯有骄傲的在这里,每一个背负着大石头在烈日下走,压压他们的骄气;比如生前犯嫉妒的,也就是红眼病吧,在这里双眼就被铁丝缝起来;生前喜欢愤怒发火的,在这里笼罩在黑烟当中,要发火发不出来。只要他们虔诚地接受惩戒,他们还有希望得到新生。从地狱到炼狱,维吉尔的使命就结束了,只听仙乐缭绕,一片片的祥云飘过来,比阿特丽斯出现了,她带领但丁游览天堂,经过九重天,一直到上帝面前,《神曲》结束了。这就是《神曲》的结构。

我们看到这里,可以感觉到《神曲》讲的好像是很抽象的、虚无缥缈的事情,在地狱、炼狱与天堂里的游历好像距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仔细阅读就感到不尽然。《神曲》有强烈的现实性与时代性,他描写的东西对我们并不遥远、陌生。在地狱与炼狱里,他描写的人间的种种丑恶、邪恶,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而且是屡见不鲜,像贪色、荒淫无耻、公款吃喝、嫉妒、欺诈、买卖官职、唆使人犯罪、造假、两面派、阿谀奉承、叛逆等等。这些丑恶现象,现实中仍有,尽管时间过去了七百多年,《神曲》里的这些人物好像并不是中世纪的人物,而就是我们周围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物。但丁对所有邪恶的描写中,分析得最透彻、周密的,是对犯欺诈罪的鬼魂的行为的描绘和揭露。我们可以从这幅图里看出,地狱九圈,每一圈都代表一种邪恶,只是到了第七圈,描写暴力时才分成三层,而描写欺诈的第八圈有十层。但丁把欺诈做了非常细致的解剖与批判。从《神曲》的篇幅来讲,地狱一共三十三歌,从第十七歌到第三十一歌都是写欺诈,也就是说写欺诈实际上占了地狱篇幅的百分之四十。所以我们就觉得,但丁对邪恶的观察极其深刻尖锐,对罪恶的剖析非常仔细,而且毫不留情。跟那些犯暴力罪的鬼魂相比,犯欺诈罪的更可恶,罪恶更严重。因为犯暴力罪是明目张胆的,可以看得出来,甚至有的可以防卫,可以抗争。但是欺诈不一样,欺诈是防不胜防,因为它是用心智而不是用肉体来施暴,它更阴险更狠毒,所以但丁觉得比暴力罪更重,要接受更重的惩罚。回顾现实,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讲的欺诈的种种表现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但丁描写的邪恶也不仅仅是中世纪的邪恶,也是我们时代的邪恶,他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意愿,一种心态,就是对邪恶的憎恨,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完善的期盼。这种心意是共同的,是不分时代不分国界的,对我们今天来讲尤其有现实意义。所以但丁《神曲》的时代精神很强,很深刻,对我们来讲是很亲切的。我们阅读《神曲》可以产生种种联想,而不是说我们去读一部遥远陌生的文学作品。

《神曲》里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对教权至上的批判,对以神为本的批判,对教会的批判,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对蒙昧主义的批判,他对知识美德的歌颂,他对世人参与现实生活、投身现实生活的鼓励,这些都是人文主义的表现。比方说他对教权主义的批判,当时教权是在皇权之上,在世俗政权之上,刚才我举了亨利第四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时教权怎么驾凌于世俗政权之上。当时教会提出“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也就是世俗政权,是月亮。因为有了太阳,月亮才有光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针锋相对地提出他的“两个太阳说”。他说有两个太阳,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只是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教权和政权互不干预,平等共存,政教分离。他提出两个太阳的观点来批驳教会的日月观点。那么现在我来讲一点,可能大家看评论但丁的文章里面接触得比较少,就是但丁提出的“自由意志说”。但丁说,人受到上帝的种种恩赐,但是上帝对人最大的恩赐是什么呢?上帝对人的最大恩赐是赋予人自由意志。但丁是这么来阐明这个思想的,人究其本性来讲,有各种各样的愿望,各种各样的追求,各种各样的爱。但丁认为这些都是自然的,是人的本性的表现,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上帝赋予了人自由意志,人有了这个自由意志,可用这个自由意志或者说理性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调节自己的愿望。那么那些在地狱、炼狱里接受惩罚的鬼魂,就是在生前没有运用上帝赐予的自由意志或者说理性来约束调节自己的愿望与行为,所以犯下了种种罪孽。而人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要以人为本,就是要能够掌握自由意志,掌握理性调节自己。而这一点,我觉得讲得很好,人是可以主宰自己的,既不是听命于上帝,这是宿命论,或者是要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不是说人对自己的本能本性无能为力,而是可以主宰自己。这个学说是但丁提出来的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如果他们能运用这个自由意志,对自己约束一下,也不至于走向堕落,他们是动用权力、金钱来干种种丑恶的事情。这个自由意志说,对于我们完善自己的个性,把握自己的命运,来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很有价值的观点。

下面我来讲一个梦,然后一个悲剧故事,最后讲一个英雄传说。先讲一个梦,也可以说是倒叙了吧。在但丁出生以前,但丁的妈妈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梦。这个梦后来有种种解释,但丁之后的一个意大利作家薄迦丘,在《但丁传》也做了解释。但丁的母亲怀孕临近分娩的时候,有一天梦见自己在高高的月桂树下,周围是一片翠绿的草坪,看到一个小孩儿爬上桂树吃果子,还去摘桂树叶子,又喝清澈的泉水。但是,这个小孩忽然摔下来,变成了一个牧羊人,再一眨眼这个牧羊人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孔雀。但丁的母亲吃了一惊就醒来了。没过多久,她生下了但丁。薄迦丘解释,这棵高高的桂树就是指古典诗人。我们知道在古时,优秀的诗人被称为桂冠诗人。用桂树的叶子做成桂冠进行加冕叫桂冠诗人。这个小孩在树下喝泉水。泉水意味着哲学思想,薄迦丘解释,人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喝点水,同样人在吸收精神食粮的时候,要同时接受一些哲学思想,那些知识才能消化,变成精神上的营养。小孩爬上树摘果子,是说但丁将来会吸取古典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精华。这孩子变了牧羊人是说,长大了的但丁就是一个不但能写而且带领人们前进求索的人物。变成孔雀,象征着但丁后来创作的《神曲》。因为孔雀是非常漂亮的,有美丽无比的羽毛,有翎眼,有轻盈的步履,高贵的神态,《神曲》有精妙的构思,严谨的结构,优美的文辞和韵律。这样一部美妙无比的文学作品就像孔雀。就像孔雀天使般的羽毛,《神曲》有一百歌,就像孔雀一百只翎眼;《神曲》的风格是高雅的、明快的,就像孔雀轻盈的步履;《神曲》典雅,流芳百世,就像孔雀的肉体芳香四溢,不会腐烂,是永恒的。薄迦丘把但丁母亲的梦做了这样一番解释。

但丁《神曲》里描写了一个非常动人的爱情悲剧,保罗与弗朗西斯卡。这在但丁《神曲·地狱》第五歌里描写到,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地狱的第二圈。维吉尔与但丁游到地狱第二圈看到一群生前犯贪色罪的鬼魂,在狂风中飘荡,撞击山崖。其中有一对鬼魂向但丁飘荡过来,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悲惨遭遇。男的叫保罗,出生在贵族世家,女的叫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东部的海滨城市里米尼,所以也有人叫她弗朗西斯卡·达里米尼,就是里米尼的弗朗西斯卡。保罗的家庭考虑政治上的利益,就和弗朗西斯卡的家族联姻,把弗朗西斯卡娶过来,给保罗的哥哥做妻子。弗朗西斯卡和保罗的哥哥没有感情,是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场政治联姻,完全是政治利益驱动的结合。也有一种说法,说保罗的哥哥其丑无比,弗朗西斯卡很美丽,出于这种原因两人没有感情,而保罗年轻英俊,爱好广泛。所以弗朗西斯卡嫁给保罗哥哥后,常常和保罗谈心,一起阅读文学作品。我们知道,十三世纪,法国的骑士小说在意大利非常流行,而骑士小说里很多是写爱情故事的。有一天,保罗和弗朗西斯卡在一起阅读一部法国的骑士小说,他们读着读着就被小说里描写的爱情故事所激动与感染,两人萌发出爱的火花。这件事给保罗的哥哥发现了,保罗的哥哥就把两人杀害了。在地狱里,他们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但丁听了以后,非常感动,当场晕倒了。这里反映了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他一方面认为保罗和弗朗西斯卡犯了贪色罪,所以把他们安排在地狱里受刑,同时又为他们所遭遇的爱情悲剧所感动以至晕倒,体现了他对禁欲主义的批判。

这个爱情悲剧在但丁描写之后,在世界广泛流传,后来有很多的艺术家、音乐家以这个爱情悲剧为题材进行再创作。像我们大家知道的俄罗斯的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写了一首幻想曲,名叫《里米尼的弗朗西斯卡》。我们有机会在电台播的时候可以听一听,或者买音乐CD来听听。意大利有个大文学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邓南遮,他是一位诗人、小说家,写了一部诗剧叫《保罗与弗朗西斯卡》。十八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佩里克也写了一部同名诗剧。音乐家们以保罗和弗朗西斯卡为题材创作了很多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在造型艺术领域,更多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都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珍品。我们现在挑几幅来看看。这幅画是法国作家安戈尔画的,描写保罗和弗朗西斯卡在一起阅读一部法国骑士小说,读着读着他们因激动而不能自已,这本小说也掉到了地上。而这时,保罗的哥哥,一个很丑陋的男人躲在他们后面窥视这一切,有的说当场把他们杀死了,有的说后来把他们杀死了。这幅画非常有名。这一幅画是由法国画家多雷画的,他给《神曲》作了一百三十多幅插图,他画了保罗与弗朗西斯卡两人在地狱,他们拥抱在一起,在狂风中飘荡。他把地狱阴暗恐怖凄惨的氛围淡化了,利用很强烈的光影手法,表现了这对爱人之间纯洁高尚的爱情,这一对恋人非常纯洁非常可爱,这是多雷的木刻。法国的大雕塑家罗丹,我们都知道他曾经创作过《地狱之门》,他也给但丁的《神曲》作了很多插图。他作为一个杰出的雕塑家,给《神曲》画的都是素描。他把背景都去掉了,就用淡淡几笔画了保罗和弗朗西斯卡拥抱在一起,非常简洁。这是一个匈牙利的画家兰约士,他把保罗和弗朗西斯卡的故事移植到匈牙利。所以现在我们在这幅画上看到的是匈牙利的乡村恋人,他们的神态,服饰充满了匈牙利的民族色彩,匈牙利乡村很宁静的氛围,乡土气息,完全没有地狱里黑暗恐怖的气氛,这是匈牙利作家的再创作。这一幅是意大利当代画家撒苏的油画作品,从保罗与弗西斯卡的发型、身材、形态看出,完全是现代人,不像中世纪的人,而且色彩完全改变了。我想或许是画家撒苏用红色更好地衬托这对恋人炽热的感情,或者是这对恋人的感情感染了周围的环境,这也是一幅别出心裁的画。以但丁《神曲》里的故事、描写的场景、人物为题材创作的插图或进行艺术再创作的画家很多很多,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风格都有,把这些作品都汇集起来,可以说是一部世界绘画史。现在,但丁去世的那个城市叫拉韦纳,那里有个但丁中心,陈列了很多以但丁《神曲》内容作插图或进行再创作的作品,而且每两年在拉韦纳举行一次国际的艺术双年展,有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以但丁《神曲》为内容,每两年有个不同的主题进行创作,去参加拉韦纳的双年展。中国艺术家也多次去参加过,其中有一年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张德蒂教授去参加,获得了意大利总统授予的特别奖。(示图)这就是张教授的《但丁与比阿特丽斯》,这个青铜雕塑吸收了敦煌艺术的特点,这是但丁与比阿特丽斯少年的时候,很有中国特色。中国艺术家也参与到对《神曲》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和艺术的阐释。今天张教授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大家有兴趣可以散会后和她交流交流,听听她的感受。

下面我再讲一个英雄传说,在《神曲》里也是一个重点。在《神曲·地狱》第二十六歌,但丁描写了一个人物尤利西斯,过去我们翻译成奥德赛。尤利西斯是希腊人,当时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打仗,希腊人把特洛伊城围困了整整九年,攻打不下来。后来尤利西斯想了一个计策,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马,他和他的同伴藏在木马里。希腊人假装打败撤退,把木马留了下来,特洛伊人把木马当战利品拉到城里。到晚上尤利西斯就和他的同伴从木马里跳出来,占领了特洛伊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特洛伊木马计。但丁把尤利西斯放在地狱第八圈接受惩罚,因为他搞阴谋诡计犯了欺诈罪,但同时但丁又把尤利西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大加颂杨,这部分在《神曲》里占了更大的比重。但丁描写在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尤利西斯本来应该凯旋回家,他家里有年老的父亲,美貌的妻子。妻子等了他很多年,在尤利西斯打仗的时候,不断有人登门对他妻子进行骚扰,但是他的妻子一直忠于丈夫,始终忠诚耐心地等待着他。他还有一个儿子。尤利西斯本应在战争结束后回去,和父亲妻子儿子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尽管他打了很长时间的仗,但他没有回去,而是打造了一条小船,邀集了几位同伴,一起出发,要去探索太阳背后没有人知道的世界。他们划着这条小船出发,经过了西班牙、摩洛哥,在海上飘流了很多年,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古代和中世纪,一般认为直布罗陀海峡就是天涯海角。古希腊的传说里,海格立斯曾经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在那里立了一块界碑,写上“天涯海角”,就是说到了天的尽头,不能再往前走。但是尤利西斯和同伴们还是继续往前走。这时,尤利西斯已经从一个英俊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年老体迈的老人,有的同伴想打退堂鼓,他坚持继续前进,继续探索未知世界,他慷慨激昂地讲了一番话,中心意思就是人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要追求美德和知识。在他的鼓励下,他的同伴们驾着小船继续向前走。

但丁描写了尤利西斯这段神奇的经历,这个故事,尤其是尤利西斯鼓励同伴时讲的话,特别是其中的两行诗“人生来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一直流传下来。这两行诗也体现了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也不乏启迪意义。这个故事很有名,我先把这一段念一下,然后播放我录的一段音,是由意大利著名的朗诵家塞蒙蒂朗诵的。他对《神曲》极有研究,已经录了《神曲》的所有诗篇,他经常举行诗歌朗诵会,在会上选择《神曲》里的一歌,先讲他对这一歌的理解,然后他朗诵这一作品,录成磁带发行。在但丁去世的地方拉韦纳,每年都要举行但丁诗歌的朗诵会,一九九八年九月在拉韦纳的一座教堂里,但丁生前常去的教堂,举行了《神曲》朗诵会,用中文和意大利文朗诵,其中就朗诵了地狱二十六歌,就是今天我们一会儿要听的。拉韦纳教堂里也经常举行但丁诗歌的朗诵会,经常有电台、电视台录音、转播,媒体采访,教堂里人满为患。这说明但丁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我现在先用中文把这一段念一下,念得不好请大家谅解,我采用的译本是北大一位老教授田德望用散文体译的,尤利西斯对他的同伴讲的一段话:“对我的儿子的挚爱,对年老父亲的孝心,以及会使巴蒂洛佩(他的妻子)喜悦的应有的恩爱,都不能战胜我渴望阅历世界,体验人类的罪恶和美德的热情。我仅仅撑着一只船,带着那伙没有离弃我的同伴启航,驶向又深又辽阔的大海,直到西班牙,直到摩洛哥。两边的海岸我都看到了,还看到了沙丁岛,和被这个海环绕的其它的岛屿。当我们来到海格立斯竖立的界碑,为了不让人继续前进的那道狭窄的海峡时,我和我的同伴们都已经老迈迟钝。‘啊,弟兄们啊!’我说,‘你们经历千万种危险,到达了西方。现在,我们残余的生命已经这样短促,你们不要不利用它去认识太阳背后无人的世界。细想你们的来源吧!你们生来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我用这段简短的讲话,促使我的伙伴们那样渴望出发,即使我随后想阻止他们,都再也阻止不住。清晨时分,调转了船尾,我们就把我们的桨当作翅膀,作飞一般的疯狂航行!”现在我们听一下意大利著名朗诵艺术家塞蒙蒂用意大利语朗诵的这一段。(放录音)。

尽管转录和再次播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我们可以听出塞蒙蒂的朗诵音色很优美,同时充满了一种内在的激情。这样一段传奇色彩的经历,他用了一种平和的、内心的激情来朗诵,而不是像我们听到有些朗诵有很多表演的成分,有一种戏剧演出的成分,甚至借助手势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好像不那样,朗诵就没有力量,就不能打动人似的。他的这个朗诵完全靠一种内在的节奏,内在的感情,很平和地表达尤利西斯当时的心态,他的刚强的、坚贞不屈的品格,听了以后很舒服,能够感受到原著的节奏美,韵律美。

下面我再提示一下,我们阅读《神曲》时还可以有另一个切入点,就是可以去欣赏《神曲》里很多名句格言,这些名句格言充满了哲学思想,是但丁对他自己的阅历,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高度精确的概括。比方说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里有两句名诗,“人生来不是为了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比方说,但丁描写的在地狱的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里曾经非常恰当地引用过这两句诗,他在该书的《序言》里这么写,“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符合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我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这是马克思把但丁在地狱门上写的两句诗借鉴过来,用来告诫要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有这样一种品格,坚韧不拨,不受舆论偏见的干扰。同样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这两句诗马克思也非常欣赏,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里引用这两句,并加以发挥,进一步阐述,“任何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这对于我们来讲也可以作为一个人生的格言,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的时候,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的偏见,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在《神曲》里还有这样两句,“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在不幸的时候回忆幸福的时光。”但丁这两句诗也很有名,英美很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引用过,因为这非常的深刻。我们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人受到迫害,被打成牛鬼蛇神,这个时候回忆从前的家庭、工作、朋友,非常痛苦。人在沦为“非人”的时候,回忆作为一个“人”能够正常地生活,获得应有的愉悦的时候,是最大的痛苦。我想到一件很有趣的事,在文化大革命中,所有的外国文学作品都不能被阅读了,当然也包括但丁的《神曲》。但是,但丁的《神曲》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得到了流传。因为在文革中,我们都要学习马恩著作、马恩选集。在这些书里,就有很多外国文学典故。后来我曾做过一些研究,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里,引用到的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典故、外国文学作品典故,一共有二百四十七处,也可能我的统计不太精确。除了引用典故之外,还有很多场合,提到了一些外国作家的姓名和作品。《神曲》中有五处引用了但丁的诗句,刚才我已经列举了,还有几处引到但丁的名字。通过这些,我们从某种程度上接触到了外国文学作品。更早一点,五十年代中期我读大学时,正是号召向科学进军,报上宣传也常常引用马克思引述的《神曲·地狱》里的诗句。这些诗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流传,并被人们接受。这说明再怎么对文化进行禁锢封杀,但是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还是以各种方式,或是公开,或是地下,流传开了。我在意大利访问时,一家意大利报纸请我写一篇文章,介绍意大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我就讲了这些故事,我们怎么通过马恩著作接触但丁的诗句。我在文章中写道,这些诗句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启示,今天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时,也对我们有启迪和鼓励的作用。后来,这篇文章发表时,这家报纸的编辑就给我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标题“但丁的诗句帮助中国人进行新的长征”。

下面我想讲一讲但丁《神曲》在中国的传播中做出了很多贡献的翻译家,我们要感谢他们。我简单地提一下。最早一位把《神曲》完整地翻译过来的是王维克先生。王先生是学理工出身的,他学法文,在上海南京一些高校、中学教过书。据说,他曾经教过华罗庚先生。他后来从事文学翻译,他从法文翻译了《神曲》。在三十年代出版,以后一直不断再版,是中国第一部从法文翻译的《神曲》全译本,也是流传最广的译本。他在《神曲》的传播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想接着谈一谈的是田德望先生,一位北京大学的已故教授,他是第一个从意大利语原文翻译《神曲》的。田德望先生三十年代就到意大利留学攻读《神曲》,而且在清华大学西洋语言文学系念书的时候,也听过外籍教师讲授的《神曲》。他从青年时代就立志把《神曲》介绍过来,但是回国之后,由于抗战,解放战争,解放后的种种原因,他的宿愿一直没有实现。他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教德语。一直到一九八二年七十三岁退休。这个时候是一般人在家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的时候,田德望先生却下决心从原文开始翻译《神曲》。没过几年,他患了癌症,动了手术,接受化疗,在重病的情况下他继续他的事业。不幸癌症再次发作,他又动了第二次手术,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一支笔。因为是泌尿系统的癌症,动了手术他不能在椅子上坐很久,每天只能工作两小时,年事已高,戴老花眼镜也看不清外文字,只得再加放大镜。他整整工作了十八年,从一九八二年一直工作到二○○○年,花了十八年时间把《神曲》全部翻译出来。他八月份翻译完《神曲》的《天堂》篇,翻译完了以后,老先生突然觉得他没有事情干了,失去了精神寄托,不知道干什么好,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价值,心情郁闷烦躁,十月份就去世了。田德望老先生把自己的生命和《神曲》融合在一起,他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心血和生命力都投入到翻译中去,和《神曲》合二为一了。《神曲》翻完了,他肉体的生命也终结了,而在《神曲》的中译本里,凤凰涅槃一样,他的生命获得了新生。他和《神曲》一起流传下来,他本人到了天堂和但丁继续灵魂的对话。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事迹。生前他的生活也非常清贫,作为北大的教授,没有像现在的一些大腕那样浪有虚名,也不受媒体的关注,他十八年默默地,坚韧地从事这项有意义的事业,直到生命的终结。所以我们今天阅读《神曲》的中译本,无论是王维克先生最早的译本,还是现在流传最广的田德望先生的译本,我们都表示对他们的由衷的深深的敬意,是他们带我们走近《神曲》,走近但丁,他们功不可没。

今天我把自己对阅读《神曲》的一些体会,一些见解跟大家交流,没有对《神曲》和但丁作全面的讲解。最后,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感谢。(鼓掌!)

问:请问吕老师,但丁《神曲》对现实人生的激励意义是什么?对文学创作有什么指导价值?谢谢。

答:关于《神曲》的现实意义,我刚才也涉及到了一些。我想但丁写的《神曲》讲的是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一幅全景图,但是我们要仔细看一看领悟一下的话,也可以说但丁描述的也是我们现代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全景图,有利于我们既认识中世纪文艺复兴这一段时期,也有利于我们思考当今的现实意义。第二,但丁《神曲》的哲理思想,他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我们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关于但丁《神曲》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很充分地展开,但是他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要以人为本,再进一步说,现在提出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都是有很多现实的参照价值。因为人文主义并不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地理的概念,而是贯彻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申办成功北京二○○八年奥运会,我觉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在于我们提出了人文奥运的观念。人文奥运这个词,在我们官方的翻译当中译成了人民的奥运,实际上,萨马兰奇和奥林匹克宪章里都讲得很清楚,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精神是古典人文主义。所谓古典人文主义,就是指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西方人文主义。我们今天筹备奥运会,要搞人文奥运,到底怎么做,是仅仅局限于一些实事,还是从根本上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文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教育、宣传和实践中去。我们今天对人文主义,对以人为本的思想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没有很好地抓住本质。读《神曲》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另外对我们创作的启示,我觉得《神曲》在结构上,在对种种形色色的奇形怪状的神奇的景象、场景、人物的描写上,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在细节的刻画上,在诗歌的韵律上,它所做出的贡献,都是今天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借鉴的。

问:谢谢吕老师的辛勤劳动。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想您给我们一点建议,我们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阅读?给我们一些好的方法,可以吗?

答:现在年轻人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不像我们年轻的时候,文化生活比较单一,像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连收音机也没有,就是靠阅读文学作品。现在不一样了,文化生活极其丰富多元。对阅读很难提供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最重要的是对文学作品要有一个认识,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没有过时,值得我们去读。另外,我们在选择阅读作品时,不要太受时尚的干扰。现在的一些作品,在问世以前,问世以后有大量的炒作。实际上,我们如果有独立的见解,可以看出炒作的成分很多,作品并不很好。现在对古典的文学作品没有什么炒作,评论文章也很少,好像古典的作文已经过时了,也没有很多时间去阅读,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东西是值得阅读的,因为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所积累的精品,人类的智慧,人类文明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些作品里。我们读的话,无论是从思想上,艺术上,做人上,都可以得到很大启示。如果我们首先有这个认识,我们就会想办法挤出时间,或者排除一些时尚的东西,前卫的东西,静下心来阅读这些作品。只要有这个心态,不需要什么方法,静下心去读就够了。

问:请问吕老师,您也翻译过《神曲》对吗?您是什么期间翻译的?您和田老师的译本在特点上有哪些不同?另外,我还想问,您认为但丁是主张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谢谢。

答:我很遗憾我没有翻译《神曲》的全部著作。有出版社曾经约稿,我说等我晚年摆脱各种事务之后,我很想译,想尝试用诗体来译,想把晚年全部交给它,但是现在看起来是力不从心了。我零星地翻译过一些诗篇,我自己写的文章里都引用我自己用诗体翻译的《神曲》诗句,另外我也断断续续地翻译过一些但丁的单篇诗,发表在一些刊物上,后收入一些集子里。没有翻译过《神曲》是我最大的遗憾,可能是难以弥补的一个遗憾。关于但丁认为人本善还是人本恶,这个我觉得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我觉得只能这样说,但丁认为人本性上是可以善的,是可以排除恶的侵蚀的,关键是你自己要把握自己。

傅光明:像维吉尔和比阿特丽斯带领但丁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一样,吕先生导引我们在但丁和他的《神曲》的精神世界里做了一番遨游。在但丁的思想当中,他是主张人是天生富有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因为真正使人高贵的是理性。刚才吕先生不止一次地引用了但丁的那句诗句,说得是多好啊!“人生来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诗人是渴望一个没有黑暗和罪恶的世界,也许它只在艺术里,那么让我们一起接受比阿特丽斯的召引,去深入艺术的天堂。伟大的但丁,伟大的《神曲》,伟大的人文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它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不知道我们能否真的走近它。今天的演讲到这儿了。吕先生也是身患重病,正在接受治疗,他像他的前辈田德望教授那样,把他的身心赋予了他所热爱的但丁《神曲》和意大利文学。

[录音整理:余频]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