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讲座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公益讲座 > 讲座在线
乔伊斯在中国
  来源: [ ]

著名文学翻译家文洁若在文学馆的讲演

 

今天文学馆演讲大厅主席台上方挂了一条“纪念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诞辰120周年”的横幅。面对坐满大厅的听众,主持人傅光明先生说:今年是世界著名作家乔伊斯诞辰120周年,他的名著《尤利西斯》享有世界声誉,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推选五部名著的话,《尤利西斯》必在其中而位居前列。今天我们请来了《尤利西斯》译者之一,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先生,这部作品是他们合译的。现在请她以“乔伊斯在中国”为题讲演。年过古稀、精神矍铄、风度娴雅的文洁若先生,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了演讲:

 

今天我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爱尔兰著名作家乔伊斯和他的作品《尤利西斯》,分三个题目讲:

一. 鲁迅与乔伊斯

詹姆斯·乔伊斯于1882年2月出生于都柏林。他在爱尔兰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鲁迅在中国的地位。鲁迅生于1881年9月,早乔伊斯不到半年,他出身在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居长子。鲁迅1902年赴日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到仙台专门学校学医,后来,他深切地感到“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第一要看,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他弃医从文。

乔伊斯出生时,爱尔兰正在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他有一大群弟弟妹妹,但父亲唯独偏爱这个聪明伶俐的长子,不管家中生活多么拮据,也要给他钱去买书。1902年6月乔伊斯毕业于都柏林大学,获现代语学位,10月2日,他到圣西希丽亚医学院进修,又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后来在尝试赴法国巴黎医学院求学失败后,其主要的精力从事文学创作。郁达夫称誉鲁迅的杂文“是投枪,是匕首”,无独有偶,乔伊斯用“利刃”、“艺术尖刀”、“利器钢笔”等词来形容自己的作品。

鲁迅生前曾有人对他说,想把他的作品推荐给诺贝尔评委会,鲁迅虚怀若谷,婉言谢绝。爱尔兰自由邦1921年成立后,新上任的一位大臣菲茨杰拉德登门拜访乔伊斯,表示愿建议爱尔兰推举乔伊斯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乔伊斯写信给斯坦尼劳斯说:此举不可能使我获奖,却会导致菲茨杰拉德把官职丢了。

近年据周海婴透露,为鲁迅治病的日本医生应对鲁迅的死负有很大责任。鲁迅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享年55岁,之后不到9个月,日本军国主义就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乔伊斯则是德国纳粹的受害者,1939年巴黎沦陷,12月他带着全家到法国南部。1940年12月17日,乔伊斯将患精神分裂症的女儿露西留在法国一所医院,狼狈不堪地逃到瑞士苏黎世,1941年1月13日因十二指肠穿孔逝世,终年59岁,距鲁迅逝世只有4年多。

鲁迅和乔伊斯生前,他们的国家都遭受邻国的压迫。鲁迅的杂文不仅记录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历史,而且还是一部从未有人提供的民族心理和灵魂的痛史洋洋洒洒。

在乔伊斯的一生中,民族主义思想是贯彻始终的。早在1912年8月,刚届而立之年的乔伊斯就在致妻子诺拉的信中写道:“我是也许终于在这个不幸的民族的灵魂中铸造了一颗良心的这一代作家之一。”1936年,乔伊斯边读着英国版《尤利西斯》的校样边对莫勒说:他为了这一天“已斗了二十年”。乔伊斯自从1914年着手写《尤利西斯》以来,直到1918年美国的《小评论》才开始连载,最早的单行本是1922年在法国由莎士比亚书屋出版的,1927~1935年德、法、日、美译本相继问世,然而对乔伊斯来说:最重要的是此书在英国出版。也难怪他对丹麦诗人、小说家克里斯滕森说:“现在,英国和我之间展开的战争结束了,而我是胜利者。”他指的是,尽管《尤利西斯》里对1901年去世的维多利亚女王及太子爱德华七世有不少贬词,英国最终不得不一字不删地出版该书。

鲁迅和乔伊斯是诞生在19世纪八十年代的两颗世界文化巨星,已经成为超时空和跨文化的人物。鲁迅的影响超越了国界,我们应该多读鲁迅、学习鲁迅,因为他的遗产首先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二. 徐志摩与乔伊斯

我国最早推崇乔伊斯这部意识流小说的,乃是1922年正在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当研究生的徐志摩。从新西兰来到伦敦的年轻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也具慧眼,及时看出了《尤利西斯》的价值。

《尤利西斯》曾两度进入美国法庭。第一次是1920年,当时败诉;第二次是1932年,这一回,包括伍尔夫、本内特、福斯特、艾略特、叶芝等在内的英美及爱尔兰作家都对乔伊斯的这部小说给予支持,终于胜诉,1933年纽约的乌尔赛法官宣判《尤利西斯》并非猥亵作品。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有一面之缘,由于凯瑟琳的丈夫评论家约翰·穆雷在《国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尤利西斯》的书评,乔伊斯于1922年3月底登门拜访了穆雷夫妇。穆雷和乔伊斯谈论的时候,凯瑟琳偶尔插一句,但她话都说到点子上,乔伊斯感到满意。4月3日,乔伊斯对希夫夫妇说:“穆雷太太比她丈夫对此书理解的透彻。”

凯瑟琳和她丈夫与乔伊斯晤谈之后两个月,在英国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前去拜访了她,同她“讨论苏联文学和近几年中国文艺运动的趋向”,这次谈话给徐志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凯瑟琳做梦也没想到,比她年轻8岁多的中国来客跟她一样欣赏《尤利西斯》。倘若当时他们的话题转到这本书上,徐志摩所钦佩的这位女作家会鼓励他来翻译《尤利西斯》,说不定我们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有第一部中译本了。

三. 萧乾与乔伊斯

1929年秋,萧乾进入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班,旁听从清华请来的客座教授杨振声讲的现代文学并为之所吸引,他第一次听说英国文学界出了个叛逆者詹姆斯·乔伊斯。这期间他又听了美国包贵思教授讲的现代英国小说课,她娓娓动听地讲起乔伊斯和他那部意识流开山之作《尤利西斯》。当时萧乾还不知道乔伊斯是爱尔兰人。

1930年秋,萧乾考上了辅仁大学,这是一家天主教大学,教授大都是美国本笃会爱尔兰裔神父,西语系主任雷德曼就是其中的一名。与雷德曼相处的两年里,萧乾接触到了爱尔兰文学,这才知道乔伊斯是爱尔兰人。雷德曼对乔伊斯没有好感,常说乔伊斯不但给爱尔兰抹黑,而且也诋毁了天主教。

萧乾一向对叛逆者有好感,他认为乔伊斯必定是个有见地、有勇气的作家。但他跑遍了北京图书馆、燕京和辅仁大学图书馆,都没借到乔伊斯的书。

1939年萧乾应邀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执教。为了躲避纳粹轰炸,大学整个疏散到剑桥去了。当时他的年薪只有250英镑,还要交所得税,然而他省吃俭用,旅英期间购买了800多本当代文学著作,那时《尤利西斯》刚开禁不久,英国版才出了四年。他买到的是德国汉堡出版的二卷本。1940年6月3日,萧乾从剑桥给在美国担任中国驻美大使的胡适寄去了一封信,信中谈到他曾看过这本书,提出“这本小说如有人译出,对我国创作技巧势必有大影响,惜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当时,我在北平东单三条的圣心学校发奋攻读英文。我俩做梦也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后我们会动手合译这本书。

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8月,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写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夫妇邀请与诗人毕朔望赴美参加80年来海峡两岸以及中美作家之间的首次交流活动,12月,离美抵港。香港《开卷》编辑部对他进行采访,其中谈到了乔伊斯和他的《尤利西斯》。萧乾先生说:“我觉得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文学研究者,不应该对意识流这样的问题总是置之不理,完全排斥、蔑视,而应该去研究它,我花了七、八年的傻工夫才摸出来这是条死胡同,否定了它。最初我是以仰慕的心情去搞这东西的,研究后才得出这个结论。我记得在瑞士苏黎世郊外去访詹姆斯·乔伊斯的坟墓的时候,我在他的墓前曾叹了一口气,我觉得乔伊斯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可惜他把才华浪费了。………

1990年8月被萧乾称誉为“一位有眼光的出版家”的译林出版社李景瑞社长,上门来就翻译乔伊斯《尤利西斯》向我们约稿,那时我刚从干了40年的编辑岗位上退下来,我一听就上劲了。从五十年代起,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译了好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可是没有一部名著,日文我只念了6年,英文才真正是十年寒窗,我遗憾的是在40年的编辑生涯中,英文没怎么发挥。

萧乾的遗憾就更大了,建国后头7年身不由经己,仅在1956年到各地去跑了跑,写了几篇东西。以后的22年(1957—1979),干脆被剥夺了手中的笔。12年前的8月,我想的是,倘若我能帮助萧乾完成这部天书的翻译,可许可以减少那无可挽回的损失,弥补一些由此带来的精神创伤。

当萧乾不顾年迈多病同我全身心地投入《尤利西斯》的翻译工作时,举国上下多少热心读者对这部译本表示出渴望,反映之强烈超乎于出版社和译者的想象。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由萧乾和我合译的《尤利西斯》第一部中译本,于1994年出版了,它填补了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上的一个空白。1995年3月,译林出版社因出版《尤利西斯》,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二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同年12月,译者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5年萧乾的英国导师瑞兰兹收到我们的签名题赠的中文译本后热情洋溢地写到:“亲爱的了不起的乾……你们的《尤利西斯》准是本世纪的翻译中最出众的业绩,何等的成就!我渴望得知学者和公民有什么反应?请务必告诉我。”

萧乾与《尤利西斯》情结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与老伴一道把自己当年致胡适的信中所说的“惜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完成了,进入耄耋之年,他用勤奋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萧乾与乔伊斯都已作古,由我最新修订出版的《尤利西斯》(文化艺术出版社)再次发行,就算对他们的纪念吧!

 

文字整理:薛连通

2002.8.7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