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讲座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公益讲座 > 讲座在线
被现实撞碎了的生命之舟
  来源: [ ]

北师大教授、著名学者蓝英年谈前苏联作家的命运

 

3月10日,惊蛰已过,初春的北京和风煦煦。但文学馆今日的演讲,却讲了一个冷峻的题目——前苏联作家的命运。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先以一种激愤的情感、简洁的语言,把他对主讲人蓝英年先生所著《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的读后感作为开场白。然后他介绍说:蓝英年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曾多次到俄罗斯。苏联解体后蓝先生查阅了大量的前苏联历史档案,很多被尘封起来的事情令人触目惊心。去年9月至今年的元月,蓝先生再度重访俄罗斯。他从介绍当前俄罗斯社会的状况开始了演讲:

一个超级大国的反思

目前俄罗斯社会稳定,经济上也止住了几年前滑坡的局面。食品及生活用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卢布与美元的汇率一般稳定在28.19:1,但是社会的生产还未有效地组织起来,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般工作人员的工资大约1000~1500卢布,考虑到物价因素,相当于人民币300多元;教授工资大约5000多卢布,合人民币1000多元。人民的劳动热情普遍不高。

俄罗斯幅员辽阔、矿藏丰富,森林一望无际,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及产量名列世界前矛。人们不禁要问,物产如此丰隆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为什么不高呢?问题是在前苏联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要作世界超级大国,其军事、宇航可以与美国抗衡。可是人民生活及与之相关的工业得不到重视和发展。解体前,苏联人均收入约40美元。与美国相比差100倍。前苏联可以说是国强民穷。

80年代末,人民进行了反思,开始对过去的很多重大事件重新评价。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都做了些什么,苏联当时的一些政策、举措怎么看,等等,展开了大讨论。如农业的集体化,发展集体农庄,当时宣传好的不得了。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摧残,把农民与农村经济、与土地割断了,是场浩劫。又如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只要国强不顾民生。当时开展的非常闻名的运动,如工作生产上的“斯达哈诺夫”运动,及在青少年中开展的“向巴夫利克看齐”运动等等都重新进行了评价。

斯大林对布哈林、托洛斯基的批判完全是个人权力的争夺。实际上托洛斯基是十月革命真正的领导者,曾任红军总司令,只是在与斯大林争夺权力中失败了。现在对包括肃反、对斯大林评价等方面,在俄罗斯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对列宁的评价意见还不一致。俄罗斯电视台每周五都有《自由论坛》这个节目,在杜马(俄国议会)中多党派都谈自己的纲领。以久加诺夫为首的俄罗斯共产党是维护列宁威信的。有的则指责俄共的立场。前苏联政治局委员、宣传部长雅可夫列夫抨击列宁最为猛烈,他还写了《一杯苦酒》、《十字架的播弄者》等为其论点宣传。总之,对意见比较一致持否定的问题如集体农庄、肃反等,与其相关文艺作品也自然被否定了,而当时为此受打击的作家及作品得到肯定。这里我将苏俄文学作家分成几下个类型。

并不代表文学成就的分类

第一类是坚决反对十月革命,反对布尔什维克,并不与其合作的。这些作家过去是被彻底否定的。他们大多在十月革命前就成名了,都是大作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到国外。1922年托洛斯基下令把包括一些作家在内的学者约1000人用船遣送出国,这条船被称为“哲学家之船”。其中布宁是俄罗斯大作家(193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他于1920年红军快到敖德萨时与白军逃到国外了。这里还有库普林、吉比乌斯、台菲等等。他们反对布尔什维克,但始终热爱俄罗斯。

第二类不接受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却也不公开反对,十月革命后大多数留了下来。如: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布尔加可夫等。他们都是有才华的作家。阿赫玛托娃1946年被日丹诺夫骂为“婊子” ,受尽折磨。帕斯捷尔纳克为写《日瓦戈医生》饱受打击与迫害。布尔加可夫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1940年不到50岁就死去,很多作品当时未得发表,大部分作品87年以后重见天日。

第三类,心里不拥护苏维埃政权,但口头表示拥护。这类作家可以发表作品,但并不受政权的重视,也没受到重大打击。如茹科夫斯基、马尔夏克·卡维林等,其中卡维林的《船长与大尉》、《一本打开的书》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作品。

第四类,十月革命后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拥护苏维埃政权,迷信斯大林,在苏联文坛出尽了风头。如法捷耶夫,他是苏联作协负责人;西蒙诺夫多次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还有考涅楚克,他是话剧《前线》的作者,还担任过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和苏联外交部副部长。

第五类,纯粹是一些投机作家,他们没有真正的政治信仰,专门借用权力打击别的作家,保护自己。采用告密、打棍子的卑鄙手段,捞取资本。连赫鲁晓夫都称他们是“自动步枪手”。如柯切托夫,他的作品《叶尔绍夫兄弟》、《州委书记》、《茹尔宾一家》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还有索科洛夫,他写的《莫斯科性格》在我国北京“人艺”上演过。

被忘却与被损害的

台菲,是一位坚决反对十月革命的女作家。在当时俄国文坛上她的影响超过了一切作家,她的作品任何人都要读。作品以幽默、讽刺的笔法,揭露俄罗斯人的“国民劣根性”,是一位讽刺大家。由于她反对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去了巴黎。在人们都已淡忘她时,斯大林于1946年在西蒙诺夫、爱伦堡以苏联作家身份访问巴黎时交给他俩一个任务,邀请在巴黎的台菲与布宁回国。这个任务以二位作家的拒绝而失败。87年以后俄罗斯出版了她的十卷文集。

佐琴科,出身于艺术家庭,十月革命后曾参加红军,因病复员。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讽刺满身旧习气的小市民及市侩作风。佐琴科于1946年8月与阿赫玛托娃、舍甫琴科等遭到批判。

索尔仁尼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服过兵役、受过嘉奖。卫国战争入伍,两次获得勋章,大尉军衔。他经常在与挚友的通信中推心置腹地谈自己的政治观点。他的信被克格勃检查发现有对斯大林不敬之词,在战争即将胜利前夕被抓了起来,在狱中关了8年。作品有《古拉格群岛》、《癌病房》等。87年以后作品大量出版,很受欢迎,1990年被评论界称为“索尔仁尼琴年”。

沙拉莫夫是一位受尽磨难的作家,他平白无故被抓,送到远东的卡累马劳改营,这个有名的残酷劳改营,让犯人开采金矿。沙拉莫夫服苦役15年,后来写了一系列故事,定名为《卡累马故事》,写犯人生活,怎么采金。苏联很多黄金都出自他们之手。

第二类代表作家:

帕斯捷尔纳克,出身于艺术之家,从写诗步入文坛,代表作是《日瓦戈医生》。小说写的是一个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那个动荡年代的命运。其观点是:俄国十月革命是个错误,十月革命给俄国带来了灾难。小说于1955年完成,当即遭到批判,不能在苏联出版。一位朋友将手稿送到意大利,在意出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遂使帕斯捷尔纳克在国内遭到围攻,一些人向他家扔石头,要把他驱逐出境。1958年10月23日,瑞典皇家学院却授予他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的苏联《文学报》发表文章,认为这是西方“一次怀有敌意的政治行动”。此后苏联与西方展开了一场冷战。《日瓦戈医生》所反映的时代包括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直到社会主义建设。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日瓦戈医生、拉拉和安季波夫。

日瓦戈是一个憎恶沙皇旧制度、渴望革命到来的知识分子。他一开始赞成革命,后来疏远革命,最后反对革命。他看到末代沙皇非常腐败,以实际行动支持苏维埃政权,但当血淋淋的现实呈现在他面前时,他又对革命产生了新的看法。在他被游击队劫去以后,看到游击队领袖们的所作所为,他开始反对革命了。在同拉拉的爱情成为泡影和难以融入社会后,作为一个孤独者,因心脏病死于莫斯科街头。

拉拉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妇女形象。她与日瓦戈在心灵上息息相通,但命运更为悲惨。少女时就被恶棍奸污,后在上完大学后与钟爱她的有志青年安委波夫结婚。丈夫上前线杳无音迅。这时她与日瓦戈相遇、相知、相爱。为了摆脱那个恶棍纠缠,她流亡国外,受尽屈辱。20年代末,回到莫斯科,赶上了向日瓦戈遗体告别。希望破灭,最后被送进劳改营,但始终从容地面对残酷的生活。

拉拉的丈夫安委波夫出身工人家庭,十月革命后参加红军,后成为立下赫赫战功的红军指挥员。但由于不是党员而成为清洗对象,最后走投无路自杀身亡。作者在小说中表现了革命的失误,批评了革命中的过激行为,渲染了革命背景下的悲剧。

布尔加可夫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在俄罗斯是一个非常走红的作家。俄罗斯文坛把1991年定为“布尔加可夫年”。一生作品颇丰,主要作品有《大师与玛格丽特》、《狗心》等。其中《狗心》写于1925年,其手稿经当时莫斯科最高苏维埃主席加来涅夫看后说道:这是恶毒讽刺社会现实的小说,永远不能发表。生前默默无闻,1940年逝世,终年不到50岁。他的大部分作品1986年才公开发表。受到人民广泛的喜爱。

他们曾红极一时,但日子也不好过

西蒙诺夫是个时代的弄潮儿,在当时苏联文坛红极一时,但也呛过几口水。他是一个全面的作家,诗歌、戏剧、小说都行。有名的诗《等待着我吧》;剧本《莫斯科人》、《古城与少年》、《望穿秋水》;小说《日日夜夜》、《生者与死者》、《最后一个夏天》、《士兵不是天生的》等。他善于揣摩斯大林的心理,用作品图解斯大林的政策。斯大林死后,他还写了《我们的责任》,说要完成斯大林的遗愿。赫鲁晓夫看后大怒,把他撤职了。他曾组织作家围攻佐琴科,充当了文坛的打手。

法捷耶夫出身于革命家庭,在海参崴高等学校学习时加入文学小组,是当地的文学团体负责人之一。17岁加入布尔什维克,20年代步入文坛。小说《毁灭》的发表使其名声大振,1945年发表《青年近卫军》,都曾在我国翻译出版。他真正拥护斯大林,斯大林也看中了他。从20年代起就开始担任苏联文学组织的领导职务,后来又长期领导苏联作协。

法捷耶夫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使他非常痛苦。他说我一生只爱两个人:一个是我妈妈;一个是斯大林。斯大林死后,很多受迫害的作家都从劳改营里放出来了。当时抓这些人时几乎都是由他代表作协签的字。自然人们都恨他,恨这个文学界的“衙门”。他提议将作协改为群众性的创作组织,当时上层都在争权夺利,没人管这件事。这使他感到心灰意冷,无法从悲剧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拔枪自杀。

另外,像柯切托夫、杜金采夫等,也曾有一些喧闹一时的作品,但文学才华并不高,因对苏斯洛夫(当时苏共中央宣传部长)阿谀奉承、献媚取宠取得信任。而对下却非常严厉冷酷。他们所打击的人都受到人民的喜爱。

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只要你的写作为民族、为人民,按艺术夺本身的原则和良知,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其作品也会在文坛上长久地放射光芒。

 

最后,蓝英年教授还回答了听众有关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等作家作品的评价,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答谢。

 

(薛连通整理)

2002.3.12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