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讲座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公益讲座 > 讲座在线
冰心百年
  来源: [ ]

演讲题目:冰心百年
演 讲 者:舒乙 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演讲时间:2000年10月15日 上午9:30-12:00  
演讲地点:文学馆B座多功能厅

今天是一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由我来向大家作一次公众讲演,题目叫“冰心百年”。因为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冰心先生,而且对她也很熟,但是我考虑到有一些年轻的同志来听,我先用非常简单的一个段落来介绍一下她的身世。这算第一个小的段落吧!

冰心先生祖籍福建长乐县,长乐县在什么地方?就在福州的东边。福州本身是挨着海的,但是它跟海还有一个很短的距离,那个距离有个县,那个县是真正挨着海的,那个县叫长乐县。她的曾祖父是长乐县的一个农民。

冰心先生是谢家第一个识字的女孩,也就是到了曾孙女的时候,她是第一个识字的女孩,实际上她的祖辈是穷人。她小的时候,有一次,她一大堆表兄跟人家说,我们是闽侯县人,这个闽侯县就是福州市。有一次,她的祖父,不是曾祖父,把她叫到一边,她就说,她的表兄说我们是闽侯县人,祖父就非常生气,说不能这么说,说我们是长乐县人,我们是穷人。于是乎她的祖父就讲了他的曾祖父的事情。曾祖父是一个农民,但是会做裁缝,会裁剪衣服。大家知道当时中国沿海一带到海外去谋生是三把刀:剃头刀、剪刀、菜刀,是当剃头匠,当裁缝,当厨子。曾祖父是三把刀之一,是当裁缝的,他就进了福州市,在福州市里面当裁缝。当裁缝的要有三节,当裁缝都是做好了衣服后再给钱。到了三节的时候就要去讨钱,到了讨钱的时候就要挨家挨户地去讨钱。人家就欺骗他不识字,就把账本拿出来说钱已经给你了。因为他不识字没法跟人家辩驳,垂头丧气地回家,回家以后,曾祖母等着钱买米买菜下锅过节。他回来说明了原因以后,太太非常刚烈,立刻转身就出去了,出去了以后隔了很大半天也没有回来,曾祖父就觉得有问题,跑出去一看,她在树林里上吊了。他赶快把她抱下来,抢救,活过来了。

从此以后,曾祖父曾祖母就说,我们一定要苦苦地劳作,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所以到了祖父的时候,曾祖父就培养他念书。冰心先生的祖父是一个读书人,而且是个教书匠,在福州市里办了一个私立学校,招收很多孩子。他自己当了一辈子校长,这个学校在现在福州市的道南祠,这个道南祠在福州老街的最热闹的地方。现在这个学校还在,变成了一个正规的小学,这个小学里现在立有冰心的雕像和她祖父留下的东西。一会大家到我的展览馆去看,展览馆里有一个叫做“文学大师风采展”,在第一层,展览了七个人,其中有一个是冰心先生。冰心先生有一个小的展区,这个展区在她的床头上挂着一幅字,这幅字是她爷爷的字。这里大概是十首诗,回忆他自己办学的经过,回忆他教出来的那些学生,回忆他这个学校。这十首诗写得非常好,冰心先生把这诗带了一辈子,始终挂在自己的床头。我把她的床要来了,还挂在床头上面。大家一定要去看看这十首诗。

爷爷告诉小冰心,我们是曾祖父的后代,他是穷人,受过很大的苦。他曾经发奋要让他的子孙能够念书,所以你一定要记住,我们不是闽侯人。这个闽侯人,意思是说他是一个都市的人,而且用都市的人夸耀自己。我们不是,我们是长乐人,我们是穷人,我们是受苦人。所以后来,你要问冰心先生是哪儿的人,她永远说自己是长乐人,她不说她是福州人。长乐这个地方我去过,我专门去找了曾祖父住的地方,现在已经找不到什么痕迹了,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村庄,现在依然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村庄。冰心先生自己没有到过长乐县。我去了长乐县,她就仔细问我长乐是怎么回事。她自己没去过,冰心先生的父亲搬到城里以后去过一次。曾祖父有三个儿子,老三叫谢宝璋。

这个祖父,不就是我说的那个教书匠吗?他认识很多知识分子。大家知道福建是出大知识分子的地方,我国近代的很多有名的文人,是出自福建的。其中有一个厉害的人叫严复,严复是冰心先生祖父的朋友。严复看见这个祖父有三个儿子,对他说,你应该叫其中的一个,就是冰心的父亲去当海军。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知道正在搞维新运动。

清朝末年我们国家很衰败,被外国人欺凌得很厉害。后来有一种维新运动是跟日本的维新运动相并比的,就是走工业化的道路、办民族工业,建立自己的军队、现代化的武器等等。李鸿章是这个运动的先锋人物,实际上光绪皇帝也是主张走这条道路的,要改革、改良,当时建立了自己的海军学校。严复是非常爱国的,也是当时思想非常先进的人物。他说你把你的孩子送去当水兵,我们自己要建立海军了,那么谢宝璋先生就跟着严复到了现在的塘沽。当时有一个天津的水师学堂,他就在那里头学轮机驾驶,他学这个的。他的同学后来也是有名的人物,他的同学学轮船管理的叫黎元洪,就是那个黎元洪大总统,是他的同班同学。

这黎元洪还有一段故事,黎元洪是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时候被推上大总统的地位,谢宝璋不去理他,觉得他当了大官了没意思,不去理他。后来袁世凯称帝的时候想把黎元洪给推出来,因为袁世凯的地位不大,他想再搞一个比较大的人物,给他撑门面。黎元洪不干,他就把黎元洪也圈在瀛台。中南海里不是有个瀛台吗?圈光绪皇帝的地方,他把黎元洪也圈在那,软禁起来。这个时候谢宝璋倒去看他。那个时候谢宝璋实质上是海军部副部长、海军副司令。黎元洪在那里受罪呀!进去了跟他下棋,去安慰。可见谢宝璋先生是非常有人品的一个人。在那学海军,海军毕业后当海军军官,成为我国第一代现代化的海军军官。

他没有留学英国,但是他到过英国。为什么呢?他接受我们当时国家定的很多西洋的轮船、军舰,接受买英国的军舰及亲自把它开回来。所以他到过伦敦,到世界各国也都走过。他就跟小冰心讲,你看我们国家有多惨。他说,我们国家没有国歌当时没有国歌。接受军舰的时候,英国人很正规,奏英国的国歌。那么这边应该奏中国的国歌,临时找不着,就找了《妈妈你好糊涂》这么一个民歌当国歌,把他们给气坏了。当时中国的国力非常衰败,各个方面都不行。后来这个谢宝璋先生的舰队就编入了东海舰队。大家知道东海舰队的海军司令丁汝昌,他们的根据地是威海,跟日本干了一大仗。这个仗就是1895年甲午之战,这个甲午之战是在哪儿打的?是在辽宁省的南部,大连旅顺口的附近。《甲午之战》电影里面描写得很真实的,就是谢宝璋先生驾着“来远号”军舰去出战,他挨了好多日军的炮,打得非常壮烈。大家知道,甲午之战这个海战,大东沟的海战是打了个平手,中国的海军当时一点都不弱,日本的海军要真正战起来还打不过中国海军。因为中国海军都买的英国、德国的军舰,而且训练有素,很棒的。他们都是正规学校的毕业生,就是管理比较混乱,受清朝政府的指挥。另外,弹药的供应不行,有很多薄弱的环节。但从斗志,从装备,从人数,从舰队的吨位上来看,中国还是略强于日本。当时打了个平手,把日本的军舰也炸沉了好多个,自己也炸毁了好多个。

日本也退走了。当时是这么个局面,中国舰队开回旅顺,开回修理,修理完以后由丁汝昌带队整个开回威海,经过一个海峡。其实很近的,大连跟威海非常近,开回来,回到自己根据地。他的根据地在威海刘公岛,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坏了事。日本人非常地狡猾,他认为海军干不过丁汝昌,怎么办呢?他就用陆军。清朝的陆军很不行,战斗力很弱,因为陆军的武器不行。他们由哪开始攻呢?就是由山东的鼻子尖上登陆,那个地方没有海军,海军没有设防,因为那个地方没有很好的港口。由陆路上进攻,这个时候清朝的陆军部队溃败,日本军一路打过来,一直打到威海。这下坏了,大家知道,原来我们很重要的几个港口,包括威海、烟台,甚至于包括南方广州这一带都有重炮向着海里的,这重炮都是德国的,它非常洋啊,口径非常大,我都见过。把这个炮口对准海面,就是你要来了军舰的话我就重炮轰击,这些设施李鸿章都特别放心。我都见过那些重炮,很好很好的。日本人在战略上非常聪明,陆军把这些重炮占领了,中国的陆军不行,很快这些重炮就落入敌军的手里。这下子坏了,就等于用自己的炮打自己的舰队,那个舰队正好在它设防的范围里面。日本人占领以后就用这些重炮来轰击丁汝昌的舰队,惨透了,全军覆没。当然,谢宝璋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其中谢宝璋自己的军舰“来远号”曾经把陆上一个重炮基地摧毁了,他也由海上开炮,保卫了丁汝昌的舰队。但是还是不行,因为这些炮太厉害了。另外,日本的海军这个时候看见这边有呼应了,开进来。这样,丁汝昌的东海舰队,一方面受到日本海军的夹击,一方面受到陆地上的重炮夹击,全军覆没。大家都知道丁妆昌自杀,没有投降。“来远号”因为谢宝璋已经身为舰长,舰被击沉了,但他游回来了,游回了刘公岛。当时刘公岛整个被日本占领,他们就逃跑,逃到福州。到了福州,按照冰心妈妈的说法,“有一天夜里外头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你爸爸回来了,你父亲的脸只有两个指头那么宽,挺瘦的”。

回家大概歇了那么一段时间以后,清朝的海军司令命令谢宝璋归队。到哪去呢?到烟台去建立一个海军学校,培养自己新一代的海军。所以,冰心全家举家就到了烟台。大概冰心先生由4岁到的烟台,一直住到11岁,在那住了8年。就在那由平地开始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海军学校,这个海军学校叫烟台海军学校,校长就是谢宝璋先生。所以冰心先生小的时候,是长在一个海军的家庭里面,谢宝璋先生把小冰心,因为她是长女,完全当作个小男孩来养,穿着个小军服,男孩打扮,骑马、扛枪、听军号、听海军的乐队,这样长起来的。

所以,她自认为自己是一个野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个男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个小海军。她一辈子喜欢大海,是这么来的。一辈子喜欢大海,就是因为她的整个童年是在海边长大的,而且是在军营里长大的。这方面,她描写过很多。比如说,海军当然要训练划船啊,训练海上舢板啊,训练打旗语啊这些。还有海军的乐队,父亲经常带她到海边上军舰,她跟那些水兵都非常熟,那些水兵很喜欢她,往往把她抱在军舰的桌子上,让她讲故事,海军在底下听。她当然会非常神气了,回家的时候,父亲派一个水兵送她回家。水兵在前头走,她在后面走,她有很多这方面的回忆。所以一直到她很老很老的时候,她特别喜欢海军。我经常在她家里看见一大堆海军在那儿坐,都是将军啊。她对海军熟极了,就问人家,你们现在有没有上将啊,有没有巡洋舰啊。那些海军将领非常惊讶,这么一个老太婆怎么知道这么多海军术语呀。

到1911年辛亥革命了,她就离开了海军学校。11岁的时候,冰心先生跟着父亲回福州,在那上了8个月的女子师范学校。这时候民国了,民国的海军部长又给她爸爸来电报,说你到北京来,在海军部里做事。大概是1912年,举家又都到了北京,住在现在的铁狮子胡同,就是张自忠路,平安大道的东边有一段叫铁狮子胡同,后来改名张自忠路。路北有一系列挂着牌牌的名胜古迹的四合院,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人民大学那个院,人大那个院,那个院的门口发生过惨案,刘和珍君就死在那儿。旁边还有几个旧居,其中有一个是中山先生去世的地方,有一个是和敬公主府,有一个是欧阳予倩的故居。这个地方有一个小胡同,在路北,就在这几个有名的故居的当中间,叫中剪子巷。剪子巷大概有南剪子巷、北剪子巷和中剪子巷,中剪子巷在大道的旁边。因为当时的海军部、陆军部在现在的人民大学,谢宝璋先生为了上班方便,就在中剪子巷里面租了一个小房子,然后步行到那去上班。在这个地方冰心先生这一家子住了16年,从1912年开始一直住到1938年,住了这么长时间,所以冰心先生跟这个地方最有感情。

中剪子巷,当时叫14号,现在叫33号,这个地方是我发现的,就是冰心先生非常喜欢这个地儿,因为她中学是在这上的。中学是在贝满,贝满就是现在灯市口里面的25中的一部分,原来叫做贝满女斋,实际上就是贝满女子中学。中学在这上的,上完中学后上大学,大学叫做协和女子学院。在哪呢?就在灯市口东边一点点现在的166中。她大学在那上的,然后呢由那出国,出国回来又回到这。她是1923年出去,1926年回来的,是到美国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去读硕士。1926年又回到这,还在这里住。她回国以后就在燕京大学教书,也在清华女子中学里教书。她自己就住在燕京大学里头,燕京大学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但是回家还是回这。这个小房子呢,对她来讲太重要了。她等于是由这走上了文坛,在这写的一系列东西,早期的那些东西全是在中剪子巷写的。所以她很珍视这个地方,但是解放后她没有回来过。我当然非常好奇,就觉得一个作家,很重要的一个故居,应该把它找到。所以我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到烟台去找她那个海军学校啊、小码头啊,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找那个。然后又花了很长的时间找中剪子巷,这个房子还在,我大概差不多是十多年前发现的。当时我们已经有摄像机了,就把它摄下来了,给她看,问冰心先生是不是,她说是,那我就确定了那个房子就是她早年的旧居吧。

后来她在到美国的途中,认识了吴文藻先生。吴文藻先生是清华大学的,当时不叫清华大学,叫清华旅美预备部。他是那儿的毕业生,是被国家公费派到美国去留学,他学的是社会学。他是我国的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心理学的鼻祖,这个人叫吴文藻。她认识了吴文藻先生,后来在美国谈恋爱,在美国订亲。吴文藻先生后来在美国一直读完博士,他回来得比较晚。他比她差不多晚了三年呢。差不多在1929年才回来的,回来以后他们就在北京结婚。吴文藻先生也当了燕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就住在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当时的校长是美国人司徒雷登,司徒雷登先生非常喜欢冰心先生,也非常崇拜吴文藻先生。他们结婚的时候司徒雷登当主婚人,而且给他们两个大教授专门盖了一所房子,这所房子现在在北大的燕南园。这个房子还在,他们新婚以后就住在这里,在这养儿育女吧,一直到抗战。其中1936年吴文藻先生轮休,当时北京的几个大学的教授待遇很好,可以教几年以后有一年休假。这一年吴先生就带冰心先生一起周游欧美,走了整整一年。到了美国,到了伦敦,到了巴黎,到了罗马,到了很多地方。

回来以后就抗战了,抗战以后他们就逃亡。1937年她正在生孩子。1938年逃出去了,经过现在的越南到了昆明。吴先生就进了西南联合大学,仍然是教社会学,仍然是社会学的权威。冰心先生暂且没事,后来就一起到了重庆。吴先生作了蒙藏委员会的高级专员,蒙藏委员会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民委。他不是搞民族学的嘛,人类学的嘛,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聘请他当蒙藏委员会的专员,这个可以领薪水的。冰心先生当了参议员,因为她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了。这差不多一直住到抗战胜利,当时整个来说是比较贫困的,整个大后方的情况很困难,还是比较贫困的。

抗战胜利以后,中国虽战胜了日本,但是没有派兵,兵是美国人在那儿。但是中国是战胜国啊,要派军事代表团去占领日本。军事代表团的团长朱世英将军是清华大学的,是吴先生的同学,所以这个团长就请吴先生担任军事代表团政治组的组长兼盟军驻日的军事代表团的顾问。他又带着全家在日本住了五年,到了1951年秘密地回到了北京。为什么要秘密地呢?就是说要脱离国民党的控制,中间比较周折。周恩来总理用了很多办法。他们两位当时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吴先生受到了美国耶鲁大学的聘请,准备到美国去讲学。他就通知了国民党政府,我要到美国去,不是回大陆。国民党政府很快给了他签证,他就一下子转到香港,秘密地回到了国内。1951年回来,一直在北京住了49年,受过很多罪。吴先生莫名其妙地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后来大家就明白了,吴先生是搞社会学的。后来咱们党领导政权,就是社会学是不能讲的,只能讲马列主义。因为社会学的很大的一个分支是马列主义学派,对吧,西方的社会学派不行,咱们是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所以他整个学派注定要全军覆没。

那年到最后把吴先生给打进去了。按照冰心先生的说法,说吴文藻先生是一个比共产党还共产党的人。没有办法,他从事的专业不行,注定命运要倒霉。所以吴先生和他的几个高足,他有三四名高足,高足的名字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费孝通,没有一个人漏网,统统打成右派,最后把老师也打成右派了。

冰心先生非常伤心,因为她觉得打谁右派她都没意见,就打吴先生她说绝对不应该。她说吴先生是那么爱国,那么认真,那么有学问,而且那么真挚,那么喜欢共产党,真是一大错误啊。但是,有一天,来了个小汽车,就把冰心先生一个人接进中南海。闹了半天,总理又安慰她了,总理也无法改正那个吴先生右派的决定,就安慰冰心先生,意思就是说,好好改造吧。冰心先生这时候见到亲人了,就可以说实话了。“我不信”,她说,“他如果是右派,我就是漏网右派。他的那些思想就是我的思想,我没法跟他划清界线,你瞧着办吧。”总理的意思就是说,好好改造,没有问题。她回来也不敢跟吴先生说,因为她知道吴先生是最认真的一个人,你要告诉他打错了,他就要玩命反抗。她只好说你还是检讨吧,还是写检查吧。这样就过了两年。

到了1959年周恩来就命令把吴先生的帽子摘掉。但是,那一年特别惨的。是什么样呢?就是冰心先生的儿子被打成右派,冰心先生的三弟被打成右派。那大家可以想象冰心先生是非常伤心的,因为她喜欢儿子,喜欢三弟。那是美满的家庭。但总算都过去了。

周恩来很重视她,为了安抚她吧,就频频派她出国,代表中国作家,代表中国妇女。那一段她出国十几次,是出国任务最多的一个。让她当人大代表,给了她很高的地位吧。可是后来不行了,碰见文革了,碰见文革挨斗挨得很厉害。吴先生挨斗她也挨斗,而且后来下放、劳动,搞得很惨。但是冰心先生始终是那样不卑不亢,还是那么干净,那么体面,拿她一点办法没有,这样度过了艰难的整整十年。幸亏后面来了尼克松,尼克松跟中国建交,毛主席、周总理他们要看《六次危机》。尼克松有一本相当于自传体的很长的一个著作叫《六次危机》,他一生有六次大的危机。要翻译这个,就快速地组织了一批最有名的翻译家,由干校调回北京来翻译这个。吴先生和谢老就调回北京了。《六次危机》有他们两个的功劳,以后又翻译非常有名的那么厚的英国学者写的《世界史纲》,都是他们翻译的,就等于尼克松来救了他们两个人。

回来以后从事了几年非常安详的室内的事,这样一直到打倒“四人帮”。打倒“四人帮”以后,她开始恢复写作。她搁笔了整整10年,这个时候已经差不多快80了。80年代初冰心先生就摔断了双腿,胯骨不行了,然后患了脑血栓,就开始在家里工作,不出来了,整整20年不出来。但是她恢复得特别棒,脑血栓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非常地机敏,思想非常地犀利。一天到晚坐到书桌旁,写东西、阅读,变成了中国少数几个特别活跃的大脑。在这个时候她迎来了自己一生中第二次创造高峰。

1985年吴先生去世,吴先生后来经过了文革以后就不行了。复出以后他还忙他的社会学,重建这个体系。因为他的学生很多,重建这个体系,忙了差不多七年左右,身体就垮掉了。他最后就是衰弱地不能再衰弱了,自己穿衣服穿不上,没有力气。冰心先生看着他特别地难过,就一天到晚守着他,写不下东西来。最后吴先生就这么去世了。这下子行了,她解放了,她没有任何牵连牵挂了,开始大规模地写作。由1983年开始,特别是1985年,大规模地写作,又重新写了好多好多东西。这个时候的冰心变成了第二个冰心,变成当时我国最有名的作家。大概差不多在一九八几年的末段到1990年的这个时候,巴金先生搁笔了。巴金先生患了严重的帕金森病,双手发抖,拿不动笔,他就搁笔了。这个时候,冰心先生在他之后拿起笔来大量地创作,因为在这之前中国出了个特别有名的著作,就是巴金先生的《随想录》,是新时期的代表作。巴金先生搁笔以后,冰心先生接上来,所以成了那个时代最有名的中国作家。到了1995年的样子,冰心先生自己身体衰老了,就开始要住院了,要治疗了,等等。到1997年基本上就躺在床上了,到1999年99岁的时候平安地去世了。她的一辈子基本上就这样了。

第二个题目就是:冰心先生在文学上第一个创作高峰的贡献。

第一个创作高峰1919到1926年,是她走上文坛。“五四”运动,是1919年,她那时候走上的文坛。1926是由美国回来,这一段大概有7年时间,是她的第一个创造高峰。这个创作高峰里面她有五个第一,即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她有五个第一。

第一个是问题小说。她在1919年的9月发表了一个小说,这个小说叫《两个家庭》,描写一个很完美的家庭对一个女孩的影响和一个很支离破碎的家庭对一个女孩成长的影响,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就是问题。从此,她就走上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道路。她写的那些问题都不是工人的问题,不是农民的问题,不是劳苦大众的问题,因为她跟他们隔得还比较远,但是确实是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知识分子的问题、市民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她写了很多。一个很年轻的人,当时她19岁,一个很年轻的人观察到社会上有很多的问题,她利用小说的办法来写。大家知道在这个之前,中国新小说就是一个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小说这块领地刚刚建立起来。这个时候到了“五四”运动,即1919年的5月4号,一直持续了大概好多个月。在这个时候,冰心先生走上文坛。所以后来巴金先生说:“冰心先生是‘五四’运动的最后一个元老。”就是“五四”运动那些人都死掉了,她一直活到80年代、90年代到1999年,真正地不简单。

你想,1999年是“五四”运动80年,她这80年都活着。巴金先生说自己只不过是“五四”运动的产儿。巴金先生发表著作相当晚,大概我的记忆是1928年,那就跟“五四”运动已经隔了好多年,他说我不是“五四”运动的人,我是“五四”运动的产儿。她才是,她当年19岁。她走上文坛是以问题小说的方式,她这些问题小说当时非常有名,出来一篇轰动一篇。她的写作速度有多快呀!一礼拜发一篇小说,那是很厉害的。其中有几个特别有名,一个叫《超人》,特别有名;一个叫《斯人独憔悴》,特别有名;一个叫《去国》,特别有名。这些都是出来就讨论,出来就受表扬,她当时用的笔名就叫做“冰心女士”。所以你看后来为什么冰心先生特别犀利,对社会问题抓得特别准,我指的是八九十年代。闹了半天她有这个根,她刚刚走上文坛的时候,就是以注重社会问题为自己的特点。她根本就不是一个脱离社会的人,所以这个问题小说、社会小说,冰心先生是鼻祖。这是她头一个贡献。

第二个贡献,就是她1922年发表了一系列的短诗、小诗。她本来特别喜欢泰戈尔,泰戈尔是一个印度的大文豪,有一个很有名的诗集叫做《飞鸟集》。《飞鸟集》实际上是几句话,一个小诗,里头有很深的哲理,非常漂亮的诗句。她学这个,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三言两语地记下来,后来就陆陆续续地发表,发表以后引起全国的轰动。她后来就在1922年左右,连续出版了两个诗集,一个诗集叫《繁星》,因为第一篇诗里有“繁星”这两个字。后来她弟弟就把这个集子封面写成《繁星》,因为她写了东西就给她弟弟看,这个诗集后来真的就以《繁星》为命名。第二个诗集叫《春水》,春天的水。这两个诗集写得很美,写得很有哲理,形式非常活泼,出来以后立刻受到大家的欢迎。

因为当时中国人都做旧诗,做新诗是刚刚开始,做头一个新诗集的是胡适先生。胡适先生有一个集子叫做《尝试集》,这是我国第一个新诗集。冰心先生稍微后一点,但是这两样东西很有名,它的文学成就超过了《尝试集》。所以现在我们六家大出版社包括人文、作家、解放军文艺、三联、中青评一百年一百个最好的作品,其中胡适先生进去了一部,就是《尝试集》。冰心先生进去了两部,一部就是《繁星》。所以冰心先生在国外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有成就的女诗人。冰心先生还进去一部著作叫《寄小读者》。就是百年百部最伟大的作品里面,她进去两部,一部叫《繁星》是个诗集,一部是《寄小读者》是个散文集。那么这个小诗有名到什么程度,当时公众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冰心体”。大家发了疯地按冰心体来作诗,就是疯到这个程度。这是她的诗集方面的贡献,她等于是中国新诗早期的先驱者。

第三个她的第一呀,就是散文。她散文写得特别棒,第一个最棒的散文能够作为她的代表作的叫做《笑》,特别短的一个文章,描写了三种笑,她自己在屋里面冥思遐想。第一个笑是天使的笑,第二个笑是一个农村孩子的笑,第三个笑是一个老妇人的笑,那么三个笑把它缠在一起。这个散文写得很美,有点像散文诗,写得非常好。大家如果注意我的进门的那两幅大的壁画里面,上面有冰心先生的《笑》的内容,证明壁画的作者深深地研究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把第一个漂亮的散文抓住了,放上去。

郁达夫对冰心的散文有过评语,我觉得是评得最好的一个。郁达夫是这么说的,他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他说,“把形容雪莱的东西全部拿来,以诗人赞美云雀的那种妙句,一字不差地用在冰心的散文上,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事情。”他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郁达夫的这一段评论,是评论冰心散文的一个标杆,以后大概再也没有超过这个的了。

当然,这个《笑》以后她写了大量的散文,其中最杰出的是后来的《寄小读者》。《寄小读者》她是由踏上到美国的路就开始写,写给自己的弟弟看,在报上发表让全国的小读者看,实际上是老少皆宜的。她的很多文章儿童未必读得懂,她主要还是写给成人的。美丽的散文,这个一共写了大概27篇,后来加上在美国写的《山中杂记》有10篇,这样成了一个集子。出版的头一年,再版30多版,是当时全中国最有名的一部作品。大概在10年之内,出版了40多版。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是冰心先生受读者欢迎的程度,这是冰心散文的成就。

第四个就是儿童文学,也可以把《寄小读者》放到儿童文学的这个栏目里头。为什么呢?她当初发表《寄小读者》的时候,她是让《晨报》专门开一个“儿童世界”这样的栏目。这是冰心先生第一个倡导的,就是说,报纸的副刊从来没有为儿童开过栏目,她提议《晨报》要为儿童开一个栏目,这个栏目叫“儿童世界”。“儿童世界”的第一期里头发表的文章就是《寄小读者》的头一篇,所以后来很多人把冰心先生开创儿童文学的先河作为冰心先生的历史功劳。

实际上这地方应该有一个小的更正,就是说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并不完全是儿童文学。我有次跟她谈话,告诉她“现在大家都叫你儿童文学家”。她说我实际上是非常不同意的,她自己不承认她是儿童文学家。她说,我写东西不是给儿童看的,我还是给大人看的,但是儿童也很喜欢它,我也不反对,称我是儿童文学家我也不反对,我在这里偷偷地跟你说,我实际上不是儿童文学家。儿童文学的鼻祖是冰心先生,因为在这个之前,中国的儿童文学很少,而且不成气候。大概最有名的一篇就是在她之前叶圣陶写的《稻草人》,很少的几篇,不成气候。那么她的《寄小读者》出来以后,儿童文学成了气候,这个要归功于她。

第五个第一呢,就是军事题材。我刚才不是说她生长在兵营里头、海军里头吗?所以她关心士兵的生活,她写了一系列的军事题材的小说。这是1920年的事情,所以她是最早的军事题材的开拓者。她走上文坛是1919年的8月份,我刚才说的那个《两个家庭》是1919年9月份。这个8月份的叫做《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就是“五四”运动,很多学生后来被逮捕、判刑、审判。很多学生去旁听这种审判,冰心先生也去了,去了以后回来当天写了一个《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当时还用谢婉莹的名字来发表的,这是她走上文坛的第一个作品。紧跟着9月份,她就发表了《两个家庭》的社会问题的小说。所以冰心先生是真正的“五四”运动走上文坛的女作家,这是第一个高峰。

第二个高峰就是打倒“四人帮”以后,她已经很老了,生命由80岁开始,又开始创作大批的东西,而这个成就应该说超过了她第一个高峰。第二个高潮我是这么统计的,她1978年复出以后,到1991年经过了大概12年左右吧!她已经发表了好几百篇文章,1983年以后到1991年,就141篇了,20多万字,而且这个是在她得了脑血栓,摔断了腿之后。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在国内是罕见的,大概在世界文坛上也是罕见的。这么老,写这么多东西,太不简单了。

我认为她晚年高峰大概有十类:第一类是短篇小说,第二类就是“关于男人”,第三类是序,第四类是文学评论,第五类是创作谈,第六类是“关于女人”,第七类是关于儿童和儿童文学,第八类是自传,第九类是散文,第十类是杂文。当然在这十类里头,影响最大的是短篇小说、自传、“关于男人”、散文和杂文这五类。“关于男人”我为什么把它突出出来,这个实际上是散文,但是因为它太特别了,是描写冰心先生一生当中所遇到的那些可敬可爱的中国的男人,而且自成体系,就像在重庆的时候她写过一本书,叫《关于女人》,那么这个《关于男人》是她的姊妹篇。

这十类里面有很多代表作,因为我觉得应该向大家介绍一下,有的人可以回去看,我把我认为是最优秀的东西介绍给大家。短篇小说里面有四篇,我觉得应该特别注意。一个叫《空巢》,“空巢”就是说孩子都走了,两个教授,孩子都走了,到美国去留学了,不再回来了,这个家里就变成空窝了。这个现象当时有一段很厉害,你要到某一个大学宿舍去看,基本上全是老头儿老太太,年轻人全上美国去了。

第二个作品叫《万般皆上品》。“万般皆下品”的下句应该是“唯有读书高”,她这个地方没写下联,下联就是唯有读书低。家里小阿姨卖废纸,废纸论斤称,都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的结晶,特别不值钱。所以他描写了一个副教授,这个副教授的女儿要到高级饭店去当服务员,儿子要当营业员,就是不愿意念书,就是不愿意当知识分子。中国有一段是这么一个情况,这是一篇小说。

还有一篇叫《落价》,《落价》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卖废品,什么都涨价,只有废品落价,书落价,论斤称。《远来的和尚》是第四篇小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就是我们自己明明守着很多高级的知识分子人才不用,偏偏去请很多远道而来的高僧。这是四篇很棒的短篇小说,出来一篇就得一次奖,所以她创作了一个中国得奖年龄最高的纪录。

《关于男人》我推荐两篇,一篇就是《我的老伴吴文藻》,一篇是《我的三个弟弟》,这两篇写得非常长,写得特别好。序里头我推荐一篇,就是她给《孩子心中的文革》这本书做的序,这个序很短,但是是她的一个名篇。评论里面我介绍两篇,一篇叫做《我请求》,一篇叫做《介绍三篇小说和三篇散文》,介绍三篇小说是介绍瑞士的一个女作家叫赵淑侠,介绍她的三篇小说;介绍的三篇散文是北京有个满族青年作家赵大年,她介绍赵大年的三篇散文。介绍小说和散文都不要紧,关键是最后那篇文章的结尾,提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我一会念给大家听。

自传好文章太多,我只取出来六篇,这六篇你要是知道了,就基本上知道了冰心是怎么回事。这六篇是《两栖动物》、《我到了北京》、《我入了贝满中斋》、《我的大学生涯》、《在美留学三年》、《我回国后的头三年》这六篇。散文我推荐四篇,一篇叫做《霞》,晚霞的霞;一篇叫做《病榻呓语》,在病榻上说胡话;第三篇叫《施者比受者更有福》,施给别人比受更有福;第四篇叫《我的家在哪里?》。杂文有两篇很有名,一篇叫做《无仕则如何》,没有知识分子将如何?第二篇叫《我感谢!》,这个我感谢是感谢《人民日报》创刊40年。这些东西是她第二个高峰当中的代表作,每一篇都赫赫有名,那么我把其中的一些介绍给大家,短篇小说不是特别好介绍,我不介绍了。

“关于男人”的《我的老伴吴文藻》,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吴先生也是了不起的人。冰心先生跟他在中国,我觉得是最恩爱的模范夫妻。冰心先生对爱情忠贞得不得了,她年轻的时候,因为出名太早,追她的男孩大概以连计算。所以后来我曾经问过她,我说,“你这个冰心盛传是跟‘恨水’之类的有关。”她说,“哪有这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她说,“我这个冰心是这么回事,追我的男孩太多,我必须做出一副冷如冰霜的样子,把这些男孩都拒绝掉。”冰心,她说,“我是这么个意思。”她说,“你想我那么早成名,而且长得也不难看,如果我稍微放松一点,那我的处境是非常狼狈的。”所以她这方面非常有主见,就拒绝一切男孩子。

但是,你看她,实际上后来我由她的文章里面看出来,她是主动追吴文藻的。两个人感情特别好,最后结婚,成立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所以冰心的家庭是最最美满的,我刚才说的曾祖父、祖父、父亲、母亲到她跟吴文藻,到她的三个孩子,美满之极啊。在中国要立标杆家庭,这肯定是第一号。吴先生最后衰老了,连袖子都伸不上了,她看着特别难受。幸亏吴先生很快生命就结束了,她解脱出来了。要不然,我看她最后也写不了这么多东西。她就在他去世以后,大概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就写了这么一篇《我的老伴吴文藻》之一,写了半天没写完,又来个之二。这个我是亲眼所见的,因为吴先生人特别好,他去世以后很多人来哭他,就觉得他是世界上特大的大好人,就对他的去世惋惜得不得了,所以进门就大哭。冰心先生反而就说,你看我都不哭你还哭什么,那个人就不哭了。

所以冰心先生从来不当着人哭吴先生,她肯定哭过,但是她从来不当着人哭。到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就完全变成了一个活泼的拿吴先生开涮、开玩笑的文章。她了解她对吴先生那种爱呀是这么一种方式,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特特特好,怎么个好法,给大家表演一下。“我深深地体会到文藻那些年的茫然的目光和一股傻气的后面隐藏了许多经历和心思,这里不防再插进一首嘲笑他的宝塔诗什么叫宝塔诗,就是一个字二个字一直排成一个塔状,是我和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老先生一起拼凑的”。是冰心先生和梅校长,梅校长当然是全国最有名的校长,他们两个人开吴先生的玩笑,给他作了个宝塔诗,这个是七句:

  马

  丁 香

  羽 毛 纱

  样 样 都 差

  傻 姑 爷 到 家

  说 起 真 是 笑 话

  教 育 原 来 在 清 华

  

“马和羽毛纱的笑话是抗战前发生在北京的,有一天,我们同去城里去看父亲,就是住在燕京,跑到中剪子巷看爸爸。我让他吴先生上街去给孩子们买萨琪玛,萨琪玛北京人太知道了,孩子们不会说萨琪玛,一般只说马。因此他到了铺子里只会说买马。还有我要送父亲一件双丝格的夹袍的面子,他到了稻香村点心店和到了同升祥布店,这两样东西的名字都说不出来,亏得那两间的售货员和我家都熟,都打电话来问。同升祥的店员问:‘你要买一丈多的羽毛纱做什么。’我们都大笑起来,我就说他真是个傻姑爷。父亲笑了说,这傻姑爷可不是我替你挑的,我也只好认了。抗战以后我们到了云南,梅校长夫妇到我呈贡昆明旁边一个县叫呈贡,他住在那家里来度周末,我把这股怨气写成宝塔诗发泄在清华身上。为什么呢,你看第五句,“说起来真是笑话,教育原来在清华”。就是你看你这清华培养出来的全是一帮傻蛋,傻姑爷。

梅先生当然反讽冰心,就接茬做第七句,是七个字,做第八句是八个字,“梅先生接了两句:冰心女士眼力不佳,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当时在坐的清华同学都笑得很得意,我也只好承认是‘做法自毙’”。这个《我的老伴吴文藻》,她就用这种开玩笑的方法开吴先生的玩笑。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真是写的天真、可爱、活泼到极点,把吴先生那种作为一个大知识分子那种执著,在对外面所有的事都特傻那个状态描写得真是好极了。

我要透露两个秘密,一个就是说冰心先生偷偷地喜欢上吴先生,她怎么喜欢上的,就是在到美国的轮船上。因为这个轮船要坐两礼拜,很长很长,一大批中国最有名的精英坐这船去的,这里面有许地山、梁实秋、冰心、吴文藻、顾毓琇,全在这船上,都是清华培养的学生到外面去念书。这两个礼拜以后,混得很熟了,因为都是各个学校来的,除了清华的以外还有好多其他的学校,清华为主。就有一个人托冰心先生说,你给我找一个姓吴的,那个人叫吴卓,我有事找他,有人委托要给他一个什么东西,给他留个什么话。许地山这个傻子就把吴文藻给找来了,不是那个吴卓,彼此一通姓名才知道他叫吴文藻,不叫吴卓,认错了。但是这个时候,吴先生表现得特有气派,别人嘛早就知道冰心是谁,一见面,反正当时都是英俊少年,总是要说久仰久仰,恭维冰心先生一番,惟独吴先生不屑一顾,不说久仰久仰,反过来去考她,说你最近念什么书啊?冰心先生就觉得这个人大概与众不同了。她就说,我自己念什么书。而他就告诉她,你应该还念什么什么书,还念什么什么,把每一本自己念书的感想都直接告诉她。冰心先生就觉得这个人特有学问,他的学问比她自己大多了,她就很崇拜这个年轻人。到走的时候,就是两星期分手,那些比如说分到波斯顿的,有很多人上哈佛,有很多人上麻省理工,都各自分开,都跟冰心先生交换地址,冰心先生没有把自己的地址给别人,就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给了吴先生。她当时就看上人家了。

两个人就不断通信,因为吴先生住在更北边,他不在波斯顿,他在北边一个州,大概距波斯顿还有七八个小时的火车,他们俩个就不断地通信。吴先生主要给她写,他念了什么书,这个书他有什么感想,然后就介绍给冰心先生,然后就这样通信,大概通了两年多吧!当间也见过几次面,不是很多,后来就写信写得很勤。就有一年,大概是到1925年左右吧,或者是1926年,我记得不清楚了,冰心先生暑假就到了绮色佳。绮色佳就是美国的北部康奈尔大学,她到那去进行法语的暑期补习。读硕士要有第二外语,第一外语是中文,本语是英文,第二外语是法文,那么就补习法文。吴先生也去了,吴先生论文的第二外语也选择是法文。两个人没有约定,但是都去了,去了以后两人在那补习法文,晚上两个人一起散步。只有两个中国人,这个时候就陷入热恋之中。

冰心先生偷偷地告诉过我这样的一个故事,我看她的文章里面没写过,第一次考试两个人全得A,第二次考试吴先生得A她得B,第三次考试吴先生得A她得C。这样有一天晚上,康奈尔美极了,就在康奈尔散步的过程当中,吴先生向她求婚,你干脆嫁给我吧!冰心先生非常乐意,就说:“我很乐意,但是我是一个特别民主的家庭,你需要征得我父母的同意。”她说,“我想我父母一定会同意的,这样呢,你就必须写一封求婚信给我的父母,以示郑重其事。”这下吴先生傻了,他写论文写得特别棒,求婚信他不会写。冰心先生说这好办呢,我替你写呀!她就写了一个很长的求婚信,以吴文藻的口吻写的,但是把自己的恋爱观、爱情观、家庭观全放进去了,写得特别棒。吴先生一字不改地给抄下来寄回国。那时候冰心已经回国了,所以我估计这个可能是1926年。她回国以后,首先接到这封求婚信。她还不好意思跟父母讲,偷偷地放在父亲的桌上。父亲第二天看到,不动声色,她也不敢提了。这个求婚信从未发表过,但是后来有一天冰心先生在很高龄的时候由箱子底把这个翻出来了,这可不得了,重要文献。我们就偷偷地把它复印了,所以现在复印件在我手里。今天不是15号吗?17号不是在这举行那个纪念大会吗?我专门请一个特有名的演员,来朗诵吴文藻求婚信的某一段,这一段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恋爱观、爱情观、家庭观,对今天特有用。我请的这个朗诵的演员叫吕中。这是关于吴文藻这一段吧。

《孩子心中的文革——序》,北京晚报出了一本小书,这本小书大概选了一百个孩子写的文革,他们心中记忆的文革是什么样子,是一本很好的书。请冰心先生写的一个序,这个序写完了,寄出去以后,引起了喧然大波。这个序非常地短,可是因为后面有一句话,这句话呢,报纸不愿意登,就准备把这句话删掉,当时敢删掉冰心话的单位几乎没有,又要删,这就引起了喧然大波。这是我们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我为什么要把这个作为她的代表作讲出来?其实这个序本身就在这一句话上,“孩子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只要他们把自己的难忘的一世永远铭刻在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段话所说的‘既无法律又无规则,又单独一人按照一己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心情,领导一切’的史无前例的怪事才不会重演。”这个文章很犀利,矛头所指也很清楚,它对文革的批判也非常的严正。按说我们党、邓小平同志对文革已经采取了绝对否定的态度,这个话是应该登出来了,可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这句话删掉。引起了冰心先生大怒,现在我向大家披露的就是这段,这个成了她的代表作。她曾经说过这样的笑话,她说,你看毛主席说他有五不怕,这五不怕是什么呢?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离婚、不怕失业、不怕什么什么。她说我跟他一样,我也有五不怕。她说你看,吴先生去世了,我不怕离婚吧!我又不做官,我也不怕丢职。我都这么老了,谁还杀我的头干什么用呀!不怕!所以她就说,我这么老了,我对世态看得非常清楚。她说,我活了好几个朝代,我对事情的判断是有对比的,我经的事很多,所以我对事情才采取非常客观的态度。由于我不怕,所以我要把这些话直说出来,而我说的这些都是真话,都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所以她这些文章出来以后,确实影响非常大。我先说《我请求》,当时《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一个报告文学,这个报告文学是第一篇报告文学,这篇报告文学非常有名,它的作者叫苏晓康,现在这个人好像看不见了,《神圣忧思录》副标题叫做“中小学教育危机纪实”。她写了一篇《我请求》,她请求大家都来看这一篇。她在这一篇里引用了《神圣忧思录》里的许多原文。冰心先生确实非常伟大,她说我们中国应该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她在这里提出了这个思想,我们要复兴中国,要想使中国站在世界的前面,惟一的办法就是办教育,所以必须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她在《我请求》里传递了这么一个思想,这篇文章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家都来想想办法嘛,我只能回到作者在文前的题记,题记是这么说的:“我们从来都有前人递过来的一个肩膀可以踩上去的,忽然那个肩膀闪开了,叫我们险些儿踩了空。”就是说我们如果不重视教育的话,前面我们的先驱者,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所以使我们有许多成就,如果我们不注意把教育放在第一的这个思想,那个肩膀就有可能闪开了,我们就踩空了。她传递了这么一个思想,这个思想是她后来坚持了一生的思想,她有好多文章是围绕这个,但这篇文章最有名。这篇文章有名到什么程度,我请大家去看我的博物馆里面冰心的那个展角,里面有一个平柜,里头塞满了信。那是《我请求》出来以后,全国读者给她去的信,每天雪片一样飞来,来响应冰心先生,来拥护冰心先生。给她写信的,这里有孩子、有家长、有教师,他们都同意冰心先生说的,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要提高教师的地位,把中国办好,只有把教育放在第一,才有可能进入前列。

《我请求》是她在新时期几乎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它里面举了好多例子,不光是《神圣忧思录》里这么说,她自己也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说:“我在1946年,我和吴先生到日本去留学的时候,日本是一个战败国,一看狼狈极了,一片瓦砾,贫穷得要命,人们身上穿的衣服非常破旧。但是你看日本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它的国民经济里很大的一个比例是教育。我们现在也呼吁了半天,是涨到三点几。日本比这个高多了,它一开始国民经济里教育的比重就涨到了百分之十,日本不到50年,变成世界的强国。为什么?就是教育是一切事业的母鸡。”她自己加了很多这种评语,那当然太重要了,所以全国的读者热烈地响应她,变成了我国老作家当中获得读者来信最多的一位。每封信她都看,看完了不扔,不回信,统统交给文学馆。所以文学馆往回拉的时候用麻袋装,现在有一平柜都是这个信。这是《我请求》这一篇文章,短短一篇文章得来的响应。

介绍完了三篇赵淑侠的小说、赵大年的散文以后,她突然来了这么一段,跟这个文章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赵大年那个里面有一个叫做《房租》。说到《房租》,我住的是老伴教学的学院教授级的房子,房租不算少也不算多,因为房子很好,大窗户,在前后阳台有太阳能,环境也清静,适合于看书写作。在住房问题上,我觉得我比我的很多朋友都优越,这一点我从心里上感谢领导同志们对我的照顾,但是从我的许多朋友口里听到许多使人气愤的事,就像《房租》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孙子楼就是北京新建的高层居民楼当中,有些竟然被群众称为“鬼楼”,黑夜不亮灯,长期锁着门,到派出所一查户口本,这些楼房的房主原来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不能再抄下去了,我奉劝我平时挚爱的祖国的花朵,长大了以后,自己拒不住进这种“鬼楼”,免得很阴森的鬼气四面袭来,使花朵未开先萎,而且还会连根烂掉。老太太就这么棒。

这是关于评论。自传我不详细地说,因为这六篇的话要详细地读,什么《两栖动物》啦,《到了北京》呀,《入了贝满中斋》,《我的大学生涯》,《在美留学三年》,《我回国后的头三年》,这个要慢慢地读。散文《霞》、《病榻呓语》这两个都是我后天要聘请著名演员来朗诵的作品,这是她晚年散文的代表作。《施者比受者更有福》那天不朗诵,但是也是非常好的一篇文章,还有就是《我的家在哪里?》。我曾经替冰心先生编过三本书,我知道她晚年很厉害,而且我一再地宣传,她有第二个创作高峰。当时她的文章都散见在各个报刊上,不容易看到,我就立志要给她编几个集子,因为当时她没有集子,所以我最早编的一个是《冰心近作选》。我今天还带来了,就是这个,表面一个花儿,一个猫,这个猫画的是冰心的猫。

冰心有一个猫叫“咪咪”,她喜欢养猫。其实她年轻的时候和小的时候喜欢养狗、喜欢养马,还一定要骑马,到老年了突然有一天她女儿收养了一只猫,这个猫叫“咪咪”,是一个杂种猫,不是那种纯种的波斯猫,两个眼睛是蓝的,白毛,但是有一个黑尾巴,身上侧面有一块黑毛。养猫专家是夏衍同志,他有猫谱,他有一天来跟她说:“你这个猫不叫鞭打绣球,你这个猫叫挂印拖枪,挂一个印拖一把枪。”所以冰心先生很得意:“这个猫好!”我编这个集子的时候,就把猫画在这了。所以后来吴青冰心先生的第三个孩子、小女儿就说:“这本书的稿费应该给咪咪。”这个书出来以后,很快就抢光了,因为大家都想知道冰心先生到底写了一些什么东西,这个里头就有我刚才说的《霞》、《病榻呓语》。《病榻呓语》我可以念一点点给大家听,你可以体会冰心先生晚年的那些心境,我觉得特别好。她一开始写,因为她生病躺在病床上非常痛苦,感受到躯壳给人类的痛苦,而且人类也有精神上的痛苦,大的如国忧国难、生死离别;小的如伤春悲秋等等。她说她就很羡慕那些没有人类的星球,没有那么多烦恼。写完了这么一大堆以后,她突然写了这么一段,“我清醒了,我从高烧中醒了过来,睁眼看到的是旁边守护我的亲人的宽慰的欢笑的笑脸,侧过来看见床边的桌上摆着许多瓶花,有玫瑰、菊花、仙客来、马蹄莲,旁边还堆着很多慰问的信,我又落入了爱和花的世界,这世界还是有人类才好啊!”。《霞》和《病榻呓语》基本上都是这个调子。我觉得她是特别乐观健康向上的老人。

第二本是编的一本小书,这本小书叫做《冰心九旬文选》。这是1990年的,她正好90岁。那个时候前面那个集子被抢光了,怎么办,再编一个吧!就编了这么一本小书,我现在拿的这本小书。昨天在准备今天这个讲演的时候,我翻开来看特别高兴,因为你看我的这本书的这个地方盖了两个章,一个是冰心先生盖的章,一个是我盖的章,现在上面用了5个小字注明了一下,叫“冰心自改本”。就是我把这本书编出来以后,送给她,她一篇一篇地改,我凡是压脚的地方,都是她改过的,上百处。它绝对是文物了,而且我发现现在出的《冰心文集》等等,全是错的。因为我没有及时的出手这本书,我这是惟一正确的,后来的确是以讹传讹吧,都没有改。这个是正确的,我应该把这本想办法公布一下,这是冰心自己的校订本。多棒!

后来我替她编的第三本书,就是最后她已经躺在床上了,但是她最后写了一篇漂亮的散文,叫《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我就以她的这篇的文题为书籍的题目,叫《我的家在哪里?》,送到陕西省去出。由1990年编起一直编到1997年,把她晚期的著作都放进去了,而且把她最后的代表作,作为她的集子的题目。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国有两大做梦家,一个叫冰心,一个叫巴金,前者专门做美梦,后者专门做恶梦。做美梦的时候,她有一天梦到了中剪子巷,爬起来就写文章。她经常是这样,她把梦境当作现实,写她那个梦,她是怎么说的?她是这么说的:我一生住过几十个地方——你想她一百岁,肯定住过几十个地方——能到我的高龄的时候,返回到我的脑海里边,认为真正是家的地方只有一个:中剪子巷。她写了这么一篇,这篇出来以后,我感到特别得意,因为中剪子巷是我把它发现的。但是我觉得北京市政府有一个缺点,它不把它定成文化名人故居,这个是要保留的。因为你想呀,在这么一个地方,冰心先生走上了文坛,写了那么多的问题小说,写了《繁星》、《春水》,写了后来有名的那些作品。《寄小读者》不是在这里写的,后来那些有名的作品是在这里写的。这个地方是产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大女作家,这个地方是需要保留的,可是现在却变成了一堆破烂儿。我去照的时候已经很破了,样子基本上还保留原样,照完了以后拿给冰心先生看。冰心先生一边看一边摇头。我说:“怎么不对呀?”她说:“对。”我说,那你干嘛摇头,她说你看现在这些人住成这样了,多可怜呢。冰心先生喜欢干净,现在老百姓的那些破烂,乱糟踏呀。她一点也看不惯,所以她不愿意再看下去了。晚年的时候她就回忆这个房子,这个房子大家有工夫可以去看一看。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将来把它保留下来,中剪子巷33号!

现在所有的学者讨论起来总是说,冰心先生是宣传母爱的、宣传爱自然的,大海嘛!宣传爱家庭的、宣传爱母亲的、宣传爱儿童的,她是爱的哲学的表现者,冰心先生的文学主题是爱的哲学。有一次冰心先生跟我聊天,她说很多进步的文学评论家实际上是批评我的,认为我是一个淑女,是一个脱离劳动群众的,不写工农兵的,不写社会的唯美的女作家,是非常个人的。很多作家批评我,其中批评的比较切中要害也比较厉害的是茅盾。她说茅盾先生写过很长的《冰心论》,这个《冰心论》里面有一个核心的东西是贬我的,名义上是表扬我的,实际上是贬我的,茅盾先生这句话是这样写的:在中国所有的作家当中,最属于他自己的就是冰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冰心比较注重描写她自己,是这个意思!她说我看出来了,茅盾先生在贬我,在批评我。那么我就想极力证明冰心先生由早期开始,由问题小说开始,就埋下了一个因子,她是忧国忧民的,最大的成就就在这第二个高峰。就现在如果我们依然站在几十年前的观点,评论冰心先生是淑女、是爱的哲学、是母爱、是儿童、是大海,就一点半点都不了解冰心,绝对要打倒这种评论。这个评论是现在外国对冰心所有评论的核心,所以我就认为外国人太不了解中国,也太不了解这20年的第二个高峰的冰心。这些东西我们没有向外做很好的介绍,实际上冰心是一个很大的斗士,大得不得了,就像我刚才偶尔念的那两段东西,那么犀利,引起那么大的波澜,引起那么大的斗争。冰心先生是一个思想犀利的、敢说真话的、关心社会的一个斗士,所以她后来受到老百姓这么大的拥护。那么我们应该把她的第二个高潮给予高度的评价,我想我今天讲演的很大的核心,就想灌输给大家这么个思想,不要停留在几十年前、30年代对冰心的评价上。

还有一点点时间,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我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做《梦和泪》,后来以这个文章为题变成我的一个集子的题目。这篇描写冰心的,是影响比较大的。有本大书是刚出锅的,这本书叫《百年冰心》,是河北少儿社出版的。我后天将在这儿举行这本大书的首发式,这本大书据我看是目前中国出作家画册最好的一部,这本书里收集了《梦和泪》。我把《梦和泪》的故事和大家说说:梦是人生一部分,惯于把梦当作人生的一部分来描写的有两位大作家,一位叫做冰心,一位叫巴金,前者爱做美梦,后者爱做恶梦。不管怎么说,人们由他们描写的梦的文章里知道了许多事和人,这些事和人曾经令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昼夜激动、思绪万千,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20世纪中国人的探索追求、苦难历程和爱憎情怀。

我写这篇文章是1995年,我去威海市开会,是由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作家参加的笔会,主题是“人和大自然”。会议期间有机会集体到刘公岛去参观甲午海战的纪念馆。参观之后,馆长让作家们题词,等人散的差不多了之后,我提笔悄悄地写了一副小字“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搁下笔抬头看陪我的接待者,我见他们一脸的疑惑,显然都不大明白。怎么会写这么一串字呢?到会议结束的那一天,会议主席让我讲几句话,我便说了我曾为纪念馆题字的事。

我是这么说的:去年1994是甲午海战的100周年,冰心先生打秋天起就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它。有一次我去看她,一见面她就说,我要写一部大作品,说这个话的时候,她表情很严肃,绝不是开玩笑。我着实大吃一惊,她这几年是不写长文的,她的文章一篇赛过一篇短,差不多都是千字文,最短的才不过五十多个字。我后天要朗诵这个五十多个字的文章,这篇文章叫做《天上人间》。写短文是她最近的一种文学主张,她主张文章要精练要短小,绝不说废话,没有虚词,要干巴利落脆!这次居然要写大作品,这还得了!冰心先生说她要写甲午海战,现在知道甲午海战实况的人很少了。她说要知道的人相当多,是她的父亲告诉她的,是她父辈的那些海军将领们告诉她的,因为冰心先生认识萨镇冰,萨镇冰是海军司令。她和萨镇冰非常熟,而他们都是甲午海战的参加者,连她的母亲也是甲午之战的间接的受害者。冰心先生开始仔细而热情地准备创作这部大作品。我看见她在桌上放的好多部不同的中国海军史,都挺厚的。她还请海军司令部派人到她家来,她详细地向这些前来的海军军官询问有关海军的情况。海军们都很惊讶,怎么她会提海军有没有上将,有没有巡洋舰这种特别海军术语的问题。老太太笑眯眯地说:“我最爱海军,我是在水兵中长大的。”可是冰心先生竟没有写成,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哭,每次提笔她就大哭,哭得完全不能写,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她是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真可恨。

我领略过几次冰心先生的哭,那是一种真正的冰心式的哭,那是一种真正的大哭,很吓人,双手捂着脸,嚎啕大哭,声泪俱下,荡气回肠,毫不掩饰。不管当着什么人,来势极猛,像火山爆发,是一种最真挚的感情的流露,我从此知道了什么叫做嚎恸大悲。

暑天8月我又去看她,她的家人悄悄地告诉我,清晨她又大哭,只想写甲午海战,竟不能提笔,完全没法写下去。我愕然,深深地被她的深仇大恨所感动。所以以后冰心先生病倒了,住了院,一部大作品就这么没有写成,实在是可惜了!不敢说它必是杰作,但以冰心先生态度的真诚,思想的敏锐,文笔的清晰,它肯定会是一部心血凝结而成的作品,字字都会淌出血和泪来。她有深仇,有大恨,也有大情,这是能出佳作的基础。10年前吴文藻先生病逝的时候,来了很多吊唁的友人和学生,冰心先生当着人没有落过泪,谁都知道她和吴先生是模范恩爱夫妻。她把泪藏在心里,坦然地度过了那段最痛苦的日子。后来写了一篇纪念长文,文字却非常活泼,还写了大量吴先生的玩笑,可见她并不是有泪轻弹的。冰心先生的嚎恸全是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多少次了都是这样。她是一位真人,坦诚而透明,她落的泪就是她的诗,一种最激烈最博大最无私最奔放最抒情的诗,字字都厉害,铿锵有声。

我讲的故事使在座的海内外的同行大为动容,他们以前都不曾听说过,大家都为先生未能完成那部大作而惋惜,以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大损失,盼着老人能够早日康复,将这部世纪的故事最终搬上稿纸,了却她的最大心愿,也是大家最大的心愿,当然这个心愿永远无法完成了。梦是一种创作的源泉,冰心先生喜欢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记下来这几篇好文章。《病榻呓语》、《我梦中的小翠鸟》、《我的家在哪里?》这几篇公认的冰心近年的代表作,都属于这一类。梦中有欢乐有痛苦,有亲情有离别,有成功有失落,它们是梦的经纬,它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的黄昏,为永不休止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

冰心先生零零散散地告诉过我很多她早年的故事,都和甲午之战有关。据我的观察,她的这些故事迟早都会进入她的文章,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我相信这大概已经是一个规律,凡是在思想上反复出现的故事十之八九日后会落在纸上形成文字,距离这个就不太远了。我想冰心先生说的那些故事可能就是那些大作品的一些可贵的来源,也许真是它们不止一次地引起老人的嚎啕大哭。

早年中国的海军军人中福建人居多,甲午海战和威海战役中牺牲的福州籍的海军将士自然占很大比重,福州主街上一时出现了许多报丧的白榜,差不多每隔几个门就有一家的门上贴着这种不祥的死亡通知书。冰心先生的父亲谢宝璋是天津水师学堂的高材生,后来在北洋水师里服务,在德国制造的远航巡洋舰“来远号”上担任枪炮二副。当时他新婚不久,太太姓杨,出身于福州大户人家,他们那时没孩子,这位新婚的妻子外表文静,性情却很刚烈,国难家难当头,她暗暗地在身上揣了一块大烟,准备一旦白榜贴到自己家门的时候便服毒自尽,跟随着为国捐躯的丈夫而去。她终日沉默寡言,镇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使得看到她的每个人都为她感到揪心。善良的公公看在眼里,私下里吩咐和她年龄差不多的两位侄女,寸步不离地跟着她,日夜守护,以防不测。这种顶着雷的日子一直延续了几百天,直到战败归来。这位文弱的中国妻子的形象很有典型性,她正是民族存亡当头苦苦支撑着每一个行将破裂的家庭主妇的代表者,她就是冰心的妈妈。这个时候冰心的父亲正在辽南大连海域上和日军作战,他的“来远号”战舰连中日炮数发,多处起火。他的战友死伤惨重,有一位他的同乡水兵被炮弹击中,肠子飞到军舰的烟囱上,贴在那儿挂着。战后掩埋尸体的时候,战友们把烟囱上已经烤干的肠子撕下塞进他的肚子里。冰心的父亲后来多次向小冰心讲述这位烈士悲惨的死难故事,说他的死极其壮烈,是中国士兵不屈的精神象征。“来远号”在旅顺稍加修理之后,和丁汝昌的舰队一起返回威海,在刘公岛遭到日军由陆上的包抄和围攻,“来远”主炮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摧毁了已经被日军占领并对北洋舰队构成极大威胁的南方炮台。后来“来远”遭到日军鱼雷的袭击,被炸沉。谢宝璋游水返回刘公岛。此后不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过了6年多,一位叫做谢宝璋的中年海军军官,带着他的一岁多的女儿谢婉莹来到离威海不远的烟台,建立烟台海军学校,立志报国雪耻。他让小女孩着男装,教她骑马,带她上军舰,听军乐演奏,看旗语挥舞,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种上了一副厮杀疆场的男儿英雄气概。这个小女孩就是日后的大作家冰心女士,在她95岁高龄的时候,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就是记下幼年时父辈们多次讲述的这段可歌可泣的血泪史。

然而直到最近我还读过境外的评论,说冰心先生是一位唯美主义者,说她是一位淑女,说她的作品是风花雪月,脱离群众生活。这是天大的误解,完全是误导,也是对冰心先生彻头彻尾的无知,无论是对她的作品,还是对她本人的经历。其实自她“五四”初期的处女作起,她的早期的问题小说,她的代表作《寄小读者》,她中期的《女人的故事》,她近期的《我请求》、《我感谢》、《空巢》、《远来的和尚》、《万般皆上品》等等,都正好和这种说法相反,完全是180度。别的不说,只要看看她幼年跟随父亲在海军学校中生活的经历,只要听听她积压了近一个世纪的嚎啕大哭,就会一目了然她究竟是怎么一个人。因为归根结底,生活决定了一切,这就是历史,没有半点含糊。于是我们便要感谢她的经历了,使我们看见了民族的灵魂,血蒸出来的真文字。梦充满了个人色彩,梦即性格。冰心先生爱浮想,昼梦,白天做梦,这或许就是一位作家应有的素质。

一天,我去医院看她,见她正仰望白色的天花板,她却说眼前是一片彩云,五光十色,一会儿一变,十分有趣。问她何以如此,她回答道:刚输了点血,可能是输了哪位艺术家的血。她率先自己大笑。她爱做美梦,很美很精,令巴老羡慕得不得了。巴老说他自己无论如何也梦不见这等美事。这就是可爱的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美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无所畏惧。她有五不怕,活得很洒脱,她宛如大海,可以波涛大作,可以平静如镜,擦起眼泪仍然笑对人生,相信未来光明,只要敬业,只要脚踏实地,只要从教育入手,人类必定是可以前进的。梦为她作证。

有天下午四点半我去医院看冰心先生,她正卧床小息。我说我刚由威海回来,开个环保文学会,她说她知道。我说那有座甲午海战纪念馆,很新很大很漂亮,就在北洋水师提督府的旁边,她说她知道。我很惊讶,老人躺在床上竟然什么事都知道,消息很灵通。我说这次去看了“济远号”的大炮和很多零件,是近来由海底捞上来的,使我联想起谢宝璋先生“来远号”上的大炮。我说这一次去威海终于考证了谢老先生军舰的名字叫“来远号”,人家那有档案,全记载着呢。冰心先生饶有兴趣地听着,连声嗯嗯地应着。

前些年冰心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误写为“威远号”。后来有些专家指出了不对,曾向她面陈过,她又写了一篇文章,说可惜没问问舰长的名字,否则根据舰长是谁就可以断定究竟是哪一艘。她对当时海军将领的名字,了如指掌,像萨镇冰、刘步蟾、叶祖圭等,其中有的还有她自己亲身的接触。任何关于海战的谈话,都使冰心先生兴奋,都能引起她的激情,都能把她带回到海浪、甲板、军营的少年时期,悲壮慷慨的英雄气慨会占满她整个心田,此时的她很像一个拔刀出鞘、整装待发的士兵。她便想她要写一部大作品了,可惜岁数不饶人,病床使她壮志难酬。要知道那将是一部多么奇特的作品,世界上还不曾有哪一位作家有如此长久的有效的写作期,能把近百年的亲身经历容纳在一部书里,除了她。她的床头有一束鲜花插在瓶里,全是玫瑰,四朵腥红,三朵素白,瓶子旁边卧着一个硕大的艳黄的佛手,引得满屋飘香,淡淡的、清清的、幽幽的,伴老人渐渐进入睡境。冰心先生她的自身存在和创作高潮的二度出现,是本世纪中国文坛上的一大奇迹。她是“五四”运动新文学的最后一位元老,是世纪的同龄人,她的生命和文章既是一种朴素的实实在在,又是一种伟大的象征,证明着生命力的顽强和潜力的无穷,以至她90岁以后的每一个生日都自动变成文学界喜庆的日子,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她的直言而短小的文章的魅力,宛如一石千浪,常常引起麻袋装的众多的反映信。于是,“冰心”二个字便成了爱国、正义、坦诚的亲切而生动的化身。老人和她衷爱的多刺的玫瑰,还有那清香的佛手,多像一幅天然美丽的图画,构成一个美梦。啊!又是一个美梦。

还有20分钟咱们可以聊聊天。

老人嘛,是一个特别有情趣的人,跟她在一起我觉得特别愉快,特别好。你看我今天带来了几个东西,每一个里头都有故事。你看这一本它不是《猫》吗,是她自己写的,校对过,这个也是个校对本。她自己改,我觉得这个也算文物了吧!然后这本,它是冰心自改本,也很多很多校正,这也是个文物。然后还有一本,这本上有她的签名,这还不算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给她编了一本《关于男人》,她送给我的时候,突然大发慈悲,她这么写的:“送给舒乙,冰心,1988年7月27日”。然后就说把她的抽屉打开,把她所有的图章都给我盖上,当时她只有9颗图章。现在我数了数这个里头有42颗图章。那就是说88年以后,她又得了30多块,但是这个30多块我觉得没价值,还是这个棒。而且这个吧,她每个都告诉我这是谁刻的,你看我这还有提示录,这个图章是谁的,这个图章是谁的,我觉得这里全是大人物,给她刻图章的,于非(门音)两块,王世襄两块,魏建功一块,这还得了吗?陈叔度一块,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给她刻的。其中你比如这一块,是一个“心”字,心的外形的这么一块。她说这是魏建功先生在西南联大用藤子根给她刻的,这还有说明。

这是《冰心文集》第六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的。1994年就编完了,可是1994—1997年她又写了一些东西,所以这个不应该算是全集,后来又出全集。这个六卷就已经三百万字了,这一卷写的是“絜青大姐留念,冰心”,让我转给胡先生。这本更有意思了,这回盖了11颗:舒乙留念,1990年10月9日。又多了一颗大的,这颗大的显然是刚刻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是为贼”。孔子有一句话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冰心先生幽默到极点,她说她想刻一个“是为贼”,老而不死。开玩笑,开自己的玩笑。没人敢刻,谁敢刻这个。后来就找我妈妈,妈妈后来求了一个人给她刻了。她非常得意,把它盖在头一个,“是为贼”。还有一个也很逗。因为这些章都是抗战时带来的,其中有一个叫“押寨夫人”。她不是嫁给吴文藻了吗?吴文藻是江阴人,江阴出强盗,无锡出贼。那么周围这帮清华的家伙就开冰心的玩笑说她是“压寨夫人”,嫁给强盗头了。所以给她刻了个图章叫“押寨夫人”。这里还有“歌乐山人”,她住在重庆歌乐山,她自己当时花了六千块钱买了这么一个小泥房子,住在那,刻一个图章“歌乐山人”,一半是阴文一半是阳文。还有一个叫作“无佛处世”,引用了一个成语,就是没有佛她自己就称王称霸了。我觉得她每一次的结尾都写得特别漂亮,比如说人民文学出版社把那个《关于女人》和《关于男人》合并成一个新本子,这个本子是1992年出的。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两本书记载了几十年来我的人际关系中的悲欢离合、死生流转,我一般不愿意再去翻开,因为每次开卷都有我所敬爱、眷恋的每个人的声音笑貌,栩栩地涌现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魂激动。她很多文章的结尾漂亮极了,她的那种调皮真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

我随便翻开一篇,你看她写茅盾:“从茅公就想到我的许多朋友,如郭老、老舍、郑振铎,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的朵朵怒放的奇花,花退残红后,结了硕大深红的果子,瓜熟蒂落,他们一个个把自己贡献出来,他们的果核又埋在祖国的大地上,重新发芽、开花、结果,代代不绝,这是我现在的感想,我心里头非常平静。茅公遗留给我们的生活的果实,是无比硕大芬芳的,茅公这八十五年的光景,并没有白过。”

老年的这种心态漂亮极了,你看她跟林巧稚,咱们中国最大的妇产科专家,是同学:“林大夫比我小一岁,20世纪初我们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内忧外患之中,我们都是生于忧患的人。现在呢,我们热爱的祖国正在振兴中华的鼓角之中,朝气蓬勃地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途迈进。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时期离开人世也算是死于安乐了,我想林大夫是会同意我的话的”。她的每一篇的结尾好得不得了。她写《海棠花下》,就是有一天,突然叶圣陶先生用一个车把冰心先生接到东四六条叶圣陶的家来,跟他见面。两个人很高兴。坐下来之后她就看见叶圣陶墙上挂着叶太太的相片,叶至善,叶先生的长子,就说这是我父母结婚七个月照的相。冰心先生就马上指着叶至善说:“那个时候还没有你呢!”大家都大笑。“时间过得真快,我向叶老献上我带的一个小月季花的花篮,叶老还赠给我一个精美的小黑胆瓶,里面插的三朵他们花蒲里长大的三枝黄色的郁金香,回家的路上我捧着那个小胆瓶,从车里外望,仿佛北京城里处处都是笑盈盈的人。”她的每一篇散文的末后真是妙极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