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经典作家专刊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经典作家专刊
【王统照】:不灭的叶痕——读《王统照全集》有感
[ 作者:孙伟科] 来源: [ ]

一、文学史上的名字

有些作家,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些著名的作家,今天为人们所熟悉的,只有他们的名字而已。我私下以为,王统照似乎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为了验证我的私心猜度,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询问了十几位朋友,这些人基本都有过中文系学习的经历,广义上讲,现在也都在文学从业者范围内——当然,不是研究者。我对他们提起王统照,没有人不知道,基本回答都是:“当然知道,文学研究会的!”还有一位甚至能说得出王统照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一叶》。但是,他们中没有任何人读过王统照的任何作品。

我想,除非研究领域涉及——如研究五四小说,或者研究文学研究会,当然,还有专门以王统照为研究对象的专家,此外的很多人,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现代文学作家,所熟悉的只是名字而已。也许我的猜度有所偏颇,但即便如此,一个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文学史常识的作家,也肯定是了不起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是被这样的人创造的,他们是我们的来处。

然而,流转的时空让他们的面容变得模糊,我们对他们的认识,正在从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气味的文学生命个体,不断简化为有一连串闪光定语的学术评价,最后是文学史教科书上的一个名字,中文系考卷上的一个答案。

简化,某种意义上,也是遗忘的一种形式。我们似乎正在遗忘我们的来处。因着特殊的机缘,最近我集中阅读了七卷《王统照全集》,感觉如入茂林,繁花满眼。此前所读过的作品仅《一叶》一部而已,然后读完全集的感觉并不陌生。掩卷沉思,随即恍然。长久以来,正是“王统照们”建构了我们所熟悉的现代文学的精神气质:崇高、清新、诗意、忧伤、沉郁的文字,强烈到近乎怆痛的现世关怀,对理想的炽热追求,对未来和光明的坚定信念……这一切,也是我的文学世界和批评基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却顾归来径,苍苍横翠微。我们以为自己正在遗忘,四顾发现,他们始终不曾远离。


二、老碧新红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王统照进行自身的文学创作,同时也是在开创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这是历史为“五四”一代作家提供的特殊机会,也是历史设置的特殊难题。

“五四”新文学运动带着弑父般的反叛气质开始了对“旧文学”与“旧文化”的彻底清算。新文学打碎了一个“旧世界”,在一片空地上重建自己的文学“新世界”。虽然说新的文学观念还有“西方”这个参照系可以提供借鉴,但是我们很清楚,从观念到作品,这之间的道路有多么漫长和艰难。新文学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口号比作品有力,缺少鲁迅先生所说的“真货色”。

王统照通过他勤奋的创作,为新文学提供着这样的“真货色”。他早期的作品,譬如《一叶》,虽然从技术上来看,具有杨义先生所说的“草创”时期的痕迹和特点,然而却具有不可撼动的文学史地位,显然是有着充足的理由的。

在我们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学主体性的今天回看“五四”,难免百味杂陈,有些学者苦心孤诣地寻找着新文学和中国旧文学传统之间的承继关系。其实,断裂是相对的,联系是绝对的。王统照一如“五四”一代的很多重要作家一样,有着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典雅精炼的文言和旧诗是他的重要文学资源。从他写的大量旧体诗和相当数量的文言小说来看,王统照有着着很高的“旧文学”造诣。我们不必抹杀这种必然的联系,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五四”一代作家的开创性的历史功勋。

王统照和他那一代作家,是虬枝苍劲的中国文学老树上绽放的新红。那份洋溢着饱满的青春气息的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沿革至当代文学的活力之源。


三、诗人

王统照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同时还创作戏剧,从事翻译,但我私心揣度,也许王老先生更愿意被人称为诗人。因为在其各类创作中,都充溢着丰盈的诗性。这其中我认为贡献最大的,是其在小说创作中,对文本诗性的追求。

我这里所谓其对文本诗性的追求,不是我们在一般意义上,小说对于诗性,也即文学性的追求。小说不是通讯报道,对于文学性的追求,是小说的本质规定性。小说的诗性,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譬如海明威简洁平实的“冰山”文体,以主观感情“零度”流露的客观写作等等,这也是构成小说的“风格”的重要力量。王统照值得重视的贡献,就是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质素与现代小说叙事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比起叙事艺术,中国有着更为发达的诗歌传统。自《诗经》、《楚辞》以降,由陶渊明、曹子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李煜、陆游、李清照……等等诗人创作了众多金玉之质的诗歌文本,中国小说叙事在对人的情感表达的高度和深度上,在《红楼梦》之前,似乎很难找出与诗歌平等对话的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同样面临着这样的艺术性挑战。

鲁迅、冰心、朱自清等现代文学大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直面这一挑战,同时给出了各自漂亮的回答,王统照也是如此。我在这里仅举一个小例子,在短篇小说《冲突》的开头,王统照给出了一幅工笔画般的细密描写:

一个蓝地白花的古瓷瓶中,杂插了一些小萼的丁香,垂着淡白蓓蕾的樱花,娇丽如十三四岁女孩子粉颊一样的榆叶梅,缤纷相映,遮掩了扶疏的嫩枝。在明窗的白罗纹的窗帘下,她们似乎互相凝视地微笑了。

类似的如诗如画亦诗亦画却又生趣盎然的场面调度和人物造型,在王统照的作品中俯拾皆是,他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经验。王统照对小说诗意空间的塑造,非常自觉。很大程度上,正是经由他们这一代作家的努力实践,由《红楼梦》禀赋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空灵诗性之美,成功进入中国现代小说叙事之中,并且一缕诗情,绵延不绝,直至中国当下的文学现场。


四、不灭的叶痕

王统照是个有着森林般作品的作家,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著述颇丰,更因为他在作品形式和题材上展现出来的开阔性,他一生对这个世界都充满了了解的兴趣和关怀的热情,有着充沛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也许他很难再成为当下中国大众阅读中的热点,然而任何一个对中华民族的文学事业做出过贡献的人,都不会被遗忘,也不可能被遗忘。因为他已经是中国文学生命的一部分,作家已逝,作品永在,以某种微妙的方式,继续生效。

这一点,作为诗人的王统照,似乎早就明了了。他在《去来今》集收录了自己翻译的一段短文:

几千年前,一个树叶落在松软的泥里,像是确已消灭了。

但当去年夏日,一位地质学者于游行时用他的锤敲破了一块巨石,这石上附贴着那个树叶的影像。叶子的每条线每条叶脉与一切细微的印记,经过好多世纪,全保存于石块之中。

所以,今天我们所说的言语,所做的事情,像是确已消灭了,但在那伟大的最终默示里,就是极琐小的言行,也要表露出来。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不灭的叶痕》。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