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经典作家专刊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经典作家专刊
【茅盾】:茅公佚简浅疏
  来源: [ ]

茅盾致萧三书简一束,现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萧三夫人叶华捐赠。

该束书简,40卷本《茅盾全集》与上、下两册《茅盾全集·补遗》均未收录,其他文献也未见提及,故基本敢以“佚简”称之。

佚简一共九封。除两封信末标有年号外,余者均只署月、日。综合分析其内容,可推定其中最早者写于1951年5月8日,最迟者写于1953年5月6日。

收受并宝藏该书简者萧三,原名萧子暲,湖南湘乡人。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国际歌》主要译者。《革命烈士诗抄》主编。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席国际革命作家代表大会,当选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书记处书记,后留在苏联主编《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1939年回国,在延安鲁艺、文协、文化俱乐部工作。1945年赴张家口,当过晋察冀边区文协常委和华北文协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担任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作协书记处书记、对外文委主任、对外文协常务理事等职务。1951年春天,受“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派遣,偕夫人叶华飞赴捷克首都布拉格,担任常驻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世界和平理事会,由1950年11月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选举产生。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以反对侵略与战争、要求无条件禁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宗旨。第一届大会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72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大会选出了常设委员会,通过了《告世界人民书》等多项文件。此后不久,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应机构。1949年10月上旬,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成立,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先为委员,继为副主席,1951年3月又受任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执行局委员。

自从1948年年底由香港辛苦展转抵达北平,茅公此后再无暇日。他的职务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繁:1949年7月23日,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9月30日,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0月10日,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10月20日,受命为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部部长。10月21日,当选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常务理事。1953年1月13日,受命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2月11日,受命为选举委员会委员。24日,当选全国文协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10月5日,当选全国作协主席……还有《人民文学》主编、《译文》主编、开明版“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主编等等。接受了“世和”工作之后,他又开始了新的操劳与奔波。致萧三书简,内容均与此有关。因系初次披露,故原文照抄并略加注疏如下:

其一

萧三同志:

此次和大理事会执行局开会,我因在上海搜集镇压反革命材料,未能出国为歉。我曾将国内各报刊上发表过的关于我志愿军在朝鲜的英勇战斗事实统统看过,选了几篇,交给联络局翻译;但因他们又赶别的任务,今尚未译就。大约再有一星期,可以先译出一二篇,那时就寄上,请您看能不能用。昨日,得到您寄来的《保卫和平》杂志的广告,知道此刊定于六月一日创刊。看了那广告,知道此刊甚为宽泛。我想,我们可以组织些文章,但不知最需要的是些什么性质的?新中国的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艺等等的一般情况呢,还是必须与保卫世界和平联系起来?我在这里将召集一个小组会先谈谈,同时也请您在最近期内写信告知一切。希望时常通信联系。即颂

健康,并祝夫人康乐。

茅盾

五月八日

此信中提到的《保卫和平》杂志,创刊于1951年6月1日,据此可推知此信写于1951年。该杂志系根据世界和平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创办,是“一个群众的、朴素的、通俗的”(萧三语)月刊,由法国和平运动领袖皮尔.戈特主编。

4月22日寄出《保卫和平》广告的同时,萧三还致茅公一信,详细介绍了该刊对稿件内容的要求:“亦就是新中国的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艺等一般情况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使“世界各国的读者对与中国做经济文化交流发生兴趣,从而吸引他们到保卫世界和平阵营中来”。他还举例说,他曾托我国驻苏大使馆临时代办和文化参赞戈宝权找了朝鲜驻苏使馆,要来一篇“关于朝鲜舞蹈家崔承禧的文章”和一组朝鲜古迹照片,准备在《保卫和平》创刊号上登出来,照片下只写几行字,大意是“你看朝鲜古国文物多么美,但是现在被毁净烧光了”!这封信于4月25日交“抗美援朝总会刘宁一”等同志,从莫斯科带回北京。

其二

萧三同志:

四月廿二日来信于五月初转到了我这里。在接到此信前,曾寄上一信,询及《保卫和平》杂志之性质,需要什么材料(此信谅早收到);现在读了您四月廿二日来信,都明白了。谢谢您这样明白的告诉我,使我们知道该怎么办。您这封信,我也请郭老、乔木同志看了。根据他们的指示,昨天我们开了个小会,着手组织稿件。现将我们初步的决定报告您:

一、拟请人撰写的稿件:a、介绍我国的治淮工程概况(请新华社记者李千峰同志写一篇文艺性的报道,李现为中央视察慰问治淮代表团团员);b、介绍治黄及济卫工程(拟请新华社介绍记者担任);c、介绍中央文学研究所(请丁玲写);d、介绍工农青年作家(请康濯写);e、介绍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一日的活动(请严文井写);f、介绍北京工人业余艺术补习学校(请严文井负责找人);g、介绍新区土改情况(对外文化联络局选译教授们的文章);h、介绍老区土改后的新生活(请赵树理写);i、介绍新的北京(从人民代表会到市政建设等等,请老舍写);j、介绍敦煌艺术;k、介结近年的考古发掘(以上二者请郑振铎和裴文中写);l、介绍翻身妇女生活(请廖盖隆同志负责找人写);m、编译朝鲜通讯《最可爱的人》;n、刘白羽、周立波写稿(题未定)。

二、以上拟写各稿,争取于六月十日前陆续先寄上三、四篇,即《最可爱的人》、《劳动人民文化宫一日的活动》和《文学研究所》、《工农青年作家》(但可能题目有变动)。

三、凡所撰写的各稿,都求其具体,简明扼要,文字生动,再附照片。

四、短期内,“文联”拟召集一次小会,组织作家写稿,及美术家推荐漫画或特作漫画。

五、各稿都译成外文后寄上。

六、我们供给的稿件是否合用,请您接到后提意见。我们现在多约人写,以便您“取精用宏”。事实上,这些稿子不可能同时弄到,是陆陆续续弄好了的。

七、在东亚各国找负责人,我们决定由和大联络部宣传部在北京与朝鲜、越南先接洽。但对于东亚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要他们来些什么性质的稿件呢?请您来信说明(我们以为可请他们写本国的和运,人民生活等等,但不知是否合式(适))。

最后,我还想请您告诉我:和平奖金评议会寄来了文件,但未说明推荐作品何时截止?如果中国推荐,可推几部?又,中国想来也可以推荐外国的,您觉得推荐外国的哪些作品较为合式(适)?推荐英美法进步作家的作品如何?应推那些?都请您下次来信时告知为感。即致敬礼,并祝夫人康乐。

茅盾

一九五一五月廿六日

              附寄①越南诗二首(英文)②越和运文③可爱的人

泱泱大国的文化战线最高首长,日理万机之际亲自为一本杂志组稿,而且要先听郭沫若、胡乔木“指示”,再“开了个小会”商量,然后所邀撰稿之人,无一不是文坛大腕:丁玲、康濯、严文井、赵树理、老舍、郑振铎、刘白羽、周立波……所定采写之事,无一不是谋求民族昌盛国家富强老百姓幸福安康的千秋功业——只因为事关“世界”事关“和平”,就如此隆重如此细致如此倾心倾力不计成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打破封锁冲出重围走上世界舞台广交天下朋友的心情多么真诚多么急切并为之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由此足见一斑矣!于是又仿佛听到了那震荡寰宇的声音,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之际也同时宣布:“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毛泽东文集》第五卷第344页)

其三

萧三同志:

五月廿六日寄上一函,其后又寄过越南保卫和平运动(法文稿)一稿,想都收到。现在再寄上这篇朝鲜通讯,作者魏巍,《人民日报》登载过。这篇通讯是大家一致推荐的。至于我们组织的稿子,现在还没有收到;都说是一二天内可以写好,想来要来的时候是一大批同时来的,因为我们是同时约稿的,这也怪不得。您对于我们所供给的稿子有何意见,请来信告知。匆此即颂 日祺

雁冰

六月七日

“这篇朝鲜通讯”即魏巍所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初刊发于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随之被“印发全军”,后来又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教育、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虽然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但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以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换取祖国人民的幸福与安宁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良知中。一篇雄文传千古,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是真正的“红色经典”,“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作用相当于历史文献”。

其四

萧三同志:

五月廿二日信已经收到。在收到此信之前,即五月廿六日,我曾寄上一信,报告您下列各事:

一、已经组织了十四人撰写稿件。二、在东南亚各国找负责人,已和驻京的越南代表接洽过,他们答允“转为设法”但不能负责。至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如印度、印尼等等),拟由我们的和大联络部接洽,可是联络部至多亦只能把这种事告诉他们各国的和大,负责人还是要他们推的。

五月廿六日我寄给您的信内,主要内容就是如此,还附寄了两首越南的诗(英文译)。

在这以后,又曾寄上越南保卫和平运动一文,及“谁是最可爱的人”英文译稿一篇,前者为越南代表送来,后者是我们自己的——这两文,都收到也未?

此外,朝鲜方面,我曾和驻京朝大使馆参事谈过,他答允可以转告他们的和大主席韩雪野供给稿件,但至今毫无消息。

因此,当接到您于六月卅日发出的电报,说《保卫和平》八月号是亚洲专号,而且要我们航寄“中朝等国作品”时,我们只能把手头边有的中国作品(即前此组织的十四篇稿件)先寄上二篇(丁玲的新中国工农作家及康濯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其他各国没有东西可以应命。这是个人感到十分抱歉的。请代向编辑委员会表示歉意为荷。

就最近两个月所得的经验,我有下列的一点意见,请您斟酌是否可以向《保卫和平》编委会提出。

A、亚洲各国约定专人负责收集稿件,事属必要。但约定何人,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在北京是很少有办法的;因此,我建议:应由编委会通过理事会直接向各国的和大发电,请他们负责。例如朝鲜,倘由理事会直接与朝鲜和大接洽,必较迅速而有效;我通过此间朝鲜大使馆文化参赞,至今毫无消息,即其明证。至于越南,我和越南代表说后,他们总算送来了一篇——即《前进,越南保卫和平运动》——如果理事会与越南直接来住有所不便,我仍当就近与越南代表接洽。

B、此次亚洲专号,时间短促,准备稿件翻译甚为困难,即以我国已约定稿件言之,在得到您的电报时,我们已有稿六篇,但适值七一,各翻译部门忙于翻译“七一”的纪念文,就把我们的稿子搁起来了。再三设法,仅译了上述丁玲等二篇;尚有治淮等稿,非待三四日后不能译成,故亦不能与此信同时寄上。因此我建议,以后如有此类之专号,最好早点告诉我们。庶几有充分时间准备。国内各方工作之忙,有增无减,故而不得不有充分时间。此层你是了解的。

最后,六月卅日来电言及七月二十至廿三日世和执行局在芬京开会,廿四日刊物编委开会,盼我出席一事,我请示结果,目前我还不能出国参加(因为有若干经手事一时放不下),只好仍请您代表。这是要请您转向编委会解说和表示抱歉的。

信写到这里,应该完了;但尚有数言,带便奉告:我们所组织的稿件,您看合用否?请来信见告。五月廿二日来信说“特别是土地改革,新的农村、农民生活,新型工人,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等等的描写,对西方读者甚为需要。此一类材料,当然很多,但必须有人加以整理重写,方适合西方读者。我们曾经组织人来写,不幸都落空了;我们当再努力多方找人。

您的身体近来如何?暇时盼常来信。专此顺致敬礼,并祝夫人

康乐!

茅盾

七月八日下午

8月12日,萧三回复“沈部长”:

①征求东亚各国稿件事,“编委会感谢您的热忱和帮助,以后当尽可能直接与东亚各国和委来住。但遇必要时仍请费神协助、催促。”②刊物各期的中心问题,过去常常决定的过迟,而且因种种缘故,决定了又改变也是有的。因此“亚洲专号”事通知得太慢了,“寄来的文章没有赶上”,这个缺点以后一定设法补救。③在赫尔辛基的会议上,萧三说:我们的作者别的工作很多、很忙。许多朋友也不惯于为国际读者写文章。因此有些材料是好的,但因上述原因,或组织的不够好,或欠缺某些东西。如有必要,编者可以帮忙润饰一下。爱伦堡笑问:“你是否给我们以修改原作的权利?”萧答“给”,于是“大家非常满意”。萧三请求沈部长对他的答复给予“追认”。

其五

萧三同志:

本月九日寄上一信,想已收到。兹再寄上“治准”一文的原稿和译文,并照片八张,收到后请赐复,即颂健康!

雁冰

十一日

其六

萧三同志:

七月九日寄奉一函,想已收到。现在再寄上《劳动人民文化宫》译文、原文各一篇。又照片13张。

到现在为止,我已一共寄上文稿五篇(即《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国的工农作家》、《中央文学研究所》、《治淮》、《劳动人民文化宫》——共五篇),又代越南寄上长诗一首,《越南和平运动》一文。

以上各稿,都收到了没有?最早寄出的一稿是五月廿六,最迟的是现在这一篇。其中有六月七日寄的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已历日十余天,想来一定收到了。

我所组织的第一批稿子差不多全已寄上了。现在打算听听反应,再着手组织。请您赶快来信,告诉我:这些稿子是否合用?还需要什么别的东西?必要时请打电报。

关于《保卫和平》这杂志,我至今未见。所以,杂志编委会来电询我意见,我除了赞成此杂志的宗旨而外,无辞以对。至于我在约请亚洲各国撰稿人这件事上,有些意见,上次(七月八日)信中已经说过,兹不再赘。余后白,即颂

健康。

茅盾

七月廿一日

附稿(中、英)各一,又照片13张。

茅公所约稿件,虽然因为信息不畅、递送迟缓等原因而多未刊用于《保卫和平》,但文章所写那时那事却不该忘记不能忘记也永远不会被忘记:

治理淮河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水利工程。“1950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造成1300多万人受灾,4300余万亩土地被淹。灾情反映到党中央后,7月20日,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根治淮河’的决策。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政务院于8月25日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并于10月14日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由此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的高潮。正在治淮工程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1951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同志写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题词。题词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最振奋人心的口号,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治淮的本身。”(许歆懿《〈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题词细节补说》)

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是新中国初期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黄河,举世闻名的多灾河流。在可考的历史记载中,平均每十年就决四次口。“深知黄河洪水为害”的毛泽东,利用中共中央批给他的假期,于1952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专程考察黄河。2004年12月26日,“毛主席视察黄河铜像”落座黄河岸上,旁有纪念碑碑文曰:”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登上了小顶山。在这里从东到西、从西向东地察看了几个来回,详细询问了黄河在这里什么时候水涨,什么时候水落,在什么情况下会泛滥成灾和能不能引黄河水上山等情况。最后,在现在铜像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举目凝视黄河。摄影家为我们留下了那历史的一刻,也就是在这次视察之后不久,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的建筑群,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室家庙,旧称太庙。1949年10月,经周恩来总理提议,政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移交北京市总工会管理,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毛泽东主席为其命名并亲笔题写匾额——“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取意“劳动人民的学校与乐园”。

……

鸭绿江彼岸,数百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正在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国内的和平建设则进行得分秒必争如火如荼。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如朝阳光芒四射,百废俱兴政通人和——茅公组织的一系列文章,主题共有一个:“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其七

萧三同志:

最近寄给您的一封信是七月廿一日发的,内附《劳动人民文化宫》的英译、原文及照片等,不知收到了没有?你于七月卅日拍出的电报,我于八月四日看到了。承对于组织稿件事代达编委会的意见,甚感谢。我们寄上的稿子,在不妨碍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是欢迎编辑部予以修改的。我们的写稿的同志们,对于“集纳文学”的体裁是不够熟练的,因此写的不够生动——这是您所深知的。所以,欢迎编辑部的修改。

《保卫和平》创刊号(中文版新出)我们也看到了。我个人很赞成这样的编辑方针。看了创刊号后,我就感到,过去所组织的稿件只能作为素材,不一定完全适合刊物的要求。现在打算在更能适合于刊物要求的目标下,第二次组织稿子。

这里附寄上一篇小说,这是越南作家金麟写的,这是越南最有名的作家。这篇稿子是越南代表团供给的。我曾请他们写一点关于金麟的简历,可是他们要写信回去由国内写来;这样就不知何年何月可以得到了,所以我决定把这小说先寄给您。因为是法文的(原是越南文),我一字不识,内容如何,不能赞一词。如何之处,请您决定。

最后,讲一讲关于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国际和平奖金的事。和平奖金评判委员会曾有章程及补充条文寄来,后又由G. Feuoattia 和J.Lafgitte 拍电报征求我对该章程的意见。此电是六月二十日发的,我于廿四日收到,廿七日拍了回电;但此电不知何故,直至七月十二日,F与L尚未收到。于是他们又来了信,此信于七月廿六日收到,于是我又发一电说明经过。电报内容不过是说赞同章程及其补充条文,有须我效劳之处请告知等等。现在我打算告诉您的,就是我们已得郭老及定一同志之同意,把朝鲜前线通讯选辑一册(约三十万字),作为中国推荐应征的东西。这些通讯,形形色色,有些是很好的报告文学。这是集体创作,因为非一人所写。我们的步骤是先选出一个中文本(反正国内也需要有这样一个选本,因为全部通讯已有百万字之多,且在不断增加),然后由上级考虑是否拿出去应征,如果决定拿出去,那时再译为外文。初选稿本定于月内完成。现在我要问您的,即是这样的东西,在您看来,是否合于国际和平奖金的要求?我们觉得上届的和平奖金目的似在鼓励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作家与拥护和平运动的民主人士,而不以暴露美帝、进攻美帝为主要目标。不知今年如何?如今年仍是这样的宗旨,那么,我们这个选集便和它有了距离了。那样,我们应另作考虑。请您从侧面了解一下,并即赐函,至为盼祷。我们这里的选集是一定要选的,因为国内自己也需要。选集目录确定后,当寄奉一份(并拟先把那些原文,都是发表过的,也寄上一份,以便您明了其内容性质)。这里,请先记住有这件事,并请尽先从侧面了解一下本届和平奖的宗旨及目标,并尽快赐覆。谈得多了,就此打住,此致敬礼,并祝

夫人康乐!

茅盾

八月八日下午

附寄法文小说(金鳞作《我们的村子》)一篇

信中提到的《朝鲜前线通讯选集》,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编辑,共有7集,195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其八

萧三同志:

八月十二日长信及九月三日信(内附您给莫尔干及莫尔干答信的抄本,又退稿两篇),都收到了。谢谢您这样详细的指教。现在我把这里组织第二批稿件的情形,略述如下:

接到八月十二日来信后,九月五日我们开了一次小组会。会上我报告了您的八月十二日信的内容,并决定:

(1)根据《保卫和平》编委会在赫尔辛基的会议所议定(也就是您的八月十二日信中所述编委会议结论的第二点——“刊物应在政治上加强,三分之一应为政论,严肃的文章请名人写”,及结论的第五点——“宣传五大国和平公约,论文而非简单报导,要深刻研究问题而不是重复口号”),请郭老写政论一篇。

(2)上述之政治论文除请郭老撰写外,尚拟请李四光、刘宁一、吴耀宗、华罗庚等四人撰写。

(3)介绍新中国新生活之稿件,分为八篇:1、一个大学为何由旧到新(周培源);2、新中国的卫生事业(由张仲实负责找人写);3、扫除文盲的工作(请钱俊瑞负责找人);4、工厂内的文化娱乐(周立波);5、土改(胡愈之,他新参加土改回来);6、新中国的电影(人未定);7、旧艺人的改造(拟请老舍);8、国内少数民族的新生活(费孝通,他曾访问了西南少数民族区,现正访问中南区)。以上八个题目,陆续写成后再当寄奉。

此外,莫尔干给您的信,译文已给丁玲、康濯看过,其原文已送交越南外交使团,请他们照莫尔干信上所提的,尽量供给稿件。此信俟越使团阅后退回我处时再当寄还给您。

十月中,世和全体理事会议,中国约有六人可出席,我也在内,已得总理批准。何日动身,现尚未定,大概是在十月初旬罢。

爱伦堡和聂鲁达于十五日到京,都见过了。他们在京约一周,然后到上海去一趟,月底返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后,就离中国。所以,日程排得很紧,够忙的。

猜想此信到后不久我们也该动身出国了,那末,其他的事见面时再谈罢。此致 敬礼,并祝夫人康乐。

沈雁冰

九月十八日

至此,为《保卫和平》约稿之事暂告一段落,但为保卫和平的操劳与奔波却仍在进行中——1951年10月的世界和平理事会,1952年3月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12月的“世和”大会,1953年2月的理事会、4月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凡此种种,茅公都参加了而且常是“带团”参加。维也纳,奥斯陆,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东奔西跑,来去匆匆,写于1953年5月6日的轶简“其九”于无意中透露了这种工作的紧张与辛苦:“是直到最后五分钟(即是四月廿六、七日)方才奉命决定来瑞京开会的。三十日自北京起飞,当天下午到了伊尔库次克。航空站上的苏联同志对我们说,莫斯科有电报,已准备好了,要我连夜赶莫京,否则,就赶不上瑞京的会期(因为五一、五二,苏境内各航线都停班,以庆祝五一节)。这样我们就飞了二十四小时,于五一晨七时到了莫斯科……”

此时的茅公已年近花甲,却还有很大的创作计划揣在心中——他想写“镇反”的剧本,他想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长篇小说,可是,他没有时间,却又不甘心放弃,于是找机会向周总理递上“辞呈”,提出不再担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中国方面的常委,希望能以此减少点出国任务;他甚至还提出请求,想休一次创作假……然而,他却仍旧只是忙——忙开会,忙应酬,忙签字、忙事务管理,忙活动运作、忙迎来送往……时值国家百废待举、民族万业方兴,全国上上下下都在忙,何况他乎?在那个时段中,茅公写了大量文章,却都与创作无关,甚至连日记都只有零星一点。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担当意识的知识分子,这种付出或曰牺牲,也许原本就是其人生应有之义;但因此而致的史料匮缺,则无疑给后来的研究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惟其如此,这份原汁原味的历史遗存——茅公佚简一束才弥足珍贵。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