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经典作家专刊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经典作家专刊
【鲁迅】:沪上鲁迅研究的奇葩——《上海鲁迅研究》简介
  来源: [ ]

《上海鲁迅研究》最初由上海鲁迅纪念馆创刊于1979年,《上海鲁迅研究》始终坚持以资料整理、梳理和考证为其鲜明特色,兼顾理论研究的办刊宗旨,坚持“新发现、新观点、新方法”的编辑方针,成为富有学术个性的鲁迅研究的专业刊物。

迄今,《上海鲁迅研究》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创刊到1987年,此阶段该刊物命名为《纪念与研究》,8年间共出版9辑。这一阶段,刊物坚持以资料汇集为特色的编辑方向,确立了自身在鲁迅研究界的学术特色。其中,专集“周恩来与鲁迅”、“鲁迅与左联资料汇编”、“反战反法西斯大会资料选编”、“鲁迅佚文汇录”和“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资料新辑”、“茅盾论鲁迅选”、“友人致鲁迅信十六封”等重要研究资料为新时期起始的鲁迅研究打开了新的空间。其中,刊登在第六辑上的上海市23名肺科专家联合对鲁迅的X光胸片的读片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鲁迅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这次读片会第一次正确地为世人解开了鲁迅的真正死因,从而避免了许多无谓的争论。

第二阶段自1988年始,原《纪念与研究》改名为《上海鲁迅研究》,由出版社公开出版,从原来的内部出版物扩展为定期的出版刊物。从《上海鲁迅研究》开始,聘请了许杰、赵家璧、夏征农、陈沂、王元化、罗竹风、杜宣、丁景唐等在上海的著名学者担任顾问,并以上海鲁迅纪念馆主要研究人员组成该刊的编委,王锡荣任编委、责任编委,从第10辑开始新增主编一职,由王锡荣担任主编至今,期间先后有张岚、王莲芬同时担任主编。《上海鲁迅研究》设置的栏目基本稳定,但又顾及到灵活变动的余地,每辑根据学界出现研究动向、热点现象等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动,确定了相对系统、连续又开放的办刊格局。主要栏目有:纪念专栏如“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专栏”等,馆藏一斑,鲁迅生平研究、鲁迅作品研究,史料、考证和书评等。在已出版的16辑中,“馆藏一斑”成为最具特色和风格的保留栏目,它延续《纪念与研究》的传统,先后整理刊发了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史料有:鲁迅丧仪有关文献、周作人译鲁迅校《神盖记》稿、《鲁迅家用菜谱》《鲁迅家用收支帐》《应修人日记》和《上海鲁迅纪念馆藏鲁迅剪报》等,又在相应的栏目刊发馆外作者所提供的资料如:胡风《关于30年代前期和鲁迅有关的22条提问》《王学文谈1936年冯雪峰到上海后解散文委的一些情况》、周楞伽《我的文坛生活与经历》以及《托马斯·B·邓恩》等。同时它还大量刊发鲁迅研究相关的最新资料的考证和最新研究成果,这一阶段刊物不仅实现了资料的汇编与考证的扩展,而且沿着直接有关鲁迅的资料向与鲁迅相关资料的方向延伸,把还原鲁迅个体生活扩充为还原鲁迅所生活的社会的更为宽广的办刊路线。

《上海鲁迅研究》从2005年开始将出版周期从年刊改版为一年固定出版春、夏、秋、冬四辑,新聘贾植芳、徐中玉、钱谷融和杨可扬为顾问,《上海鲁迅研究》自此跨入第三阶段的发展。新版的《上海鲁迅研究》在坚持办刊宗旨编辑方针的基础上,根据鲁迅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新要求,在资料汇集方面,除了及时刊发新发现的鲁迅文物、文献介绍外,更多的则是展开了与鲁迅关系密切的现代文人的史料汇集与整理。如王锡荣整理《一组有关周作人的照片》,鲁迅丧仪签到名录,陈学昭日记、黄源书信选、黄伟经整理的他与梅志和陈学昭往来书信,曹树钧编写的《鲁迅戏剧电影活动年谱》以及日本学者小谷一郎的东京左联资料研究等,2005年冬季号上刊发的一组韩国学者谈鲁迅的文章,在资料和学术上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在理论研究方面,严格按照“新发现、新观点、新方法”的标准采用稿件,使文章的学术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依托上海鲁迅纪念馆朝华文库而展开的专题研究成为《上海鲁迅研究》的新特色,其中有些研究文章如陈学昭、钱君匋、吴朗西研究等具有学术上的开创性价值。

《上海鲁迅研究》因其鲜明连贯的学术个性、严实而丰厚的学术成果和广泛的作者群在国内外鲁迅研究学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上海鲁迅研究》编委)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