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经典作家专刊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经典作家专刊
【冰心】:也说“孙立人给冰心的信”
[ 作者:许建辉] 来源: [ ]

“孙立人给冰心的信”,这话题早就有人说过,那缘起与过程及结果都不复杂:1923年8月,孙立人与吴文藻等一大批同期毕业的清华校友同船赴美,途中邂逅冰心,成为朋友。抗日战争期间,孙立人浴火疆场,出生入死,保卫上海,保卫武汉,后又率部远征,“在缅甸抗日前线屡立奇功,持别是在英国军队节节败退之后,‘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败十倍于我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的友军’,在世界上振起中国军人的勇敢气魄!”(冰心:《纪念孙立人将军》)却因为不是黄埔出身,总是受排挤,被诬告,所以不得不常常到重庆“述职”。那是1942年至1944年间,冰心与吴文藻夫妇正住在歌乐山下。孙立人办完公事,往往就近去找吴文藻谈心,友情便在这过往中生长着。1949年孙立人随国民党撤往台湾,先为“防卫司令”,继任“总统府参军长”,后因一部属拟发动“兵变”而被软禁三十三个春秋,直到1988年始获自由,其时孙立人已是88岁高龄矣!1990年3月,冰心托付台湾的许逖教授带给孙立人一封信,热诚相邀他回大陆一行,两个月后收到复函,全文如下:  

婉莹嫂夫人大鉴: 

    许逖先生来舍,朗读手书,其于立人,尤殷殷垂注,闻之至为感篆。回忆同舟东渡,转瞬遂近七十年,昔日少年,俱各衰迈,而文藻兄且已下世。人世无常,真不可把玩也。立人两三年来,身体状况亦大不如前,虽行动尚不需人扶持,而步履迟缓,不复轻快。有时脑内空空,思绪难以集中。比来除定时赴医院作复健运动外,甚少出门矣。故人天末,何时能一造访,畅话平昔,殆未可必然,亦终期所愿之得偿也。言不尽意。诸维珍卫。 

顺候著安 

                                                      弟立人  拜启 

                                                        一九九O·五·十五

此信之后五个月,冰心又收到了孙立人“拜贺”“婉莹嫂夫人”九十华诞的电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欣逢九十大庆.敬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再往后呢,便是噩耗了——1990年11月,孙立人溘然长逝。冰心“闻耗极痛”,唁电将军家属节哀。事后得许逖教授信告,“孙立人将军的丧礼确是倍极哀荣,自动前往吊唁者一万余人.今后在台湾大概不可能再有同样的感人场面了……” 

这就是孙立人致冰心信的前前后后。七十年友情,四十年睽违,才刚鱼雁传书,却又宵壤永隔。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更何况一代名将三十三年才略空消磨,岂能不叫人顿足扼腕?斯人已去,斯物永存,那封作为历史证物的信件真值得拍案叫绝——特制的“立人用笺”,白纸红字,红白相谐中透露出东方美学独具的情趣与追求。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飘落其上,如行云流水,如罡风天籁。末处一颗鲜红的名章,钤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实凝重。更有那讲究的格式与文白相间的语言,典雅高贵宏阔深远。在我们这个文化日益粗鄙化的年代里,能够读到这种艺术气质十足的书简,的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诚然,在文学馆的手稿库中,堪称艺术珍品的信函也还是有的,但它们几乎都出自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文坛宿将如茅盾、老舍、叶圣陶等人之手。而孙立人却是身经百战的将军,是吃过多年面包黄油后从美国的西点军校走出来的“洋”武人,对他来说舞文弄墨不该是专长也更非职责,而只能是素养是心态是情感是一份挚爱的表达。是的,挚爱,爱祖国,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笔墨、书法以及书信这种远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书记》篇中就以专论而确立的古老文体。惟其如此,他才能为抵御外侮舍身舍命保国保家,也才能对“凡是到过中国的”血债累累的日军俘虏做出“一律就地枪毙”的决断……一封信函,负载了孙立人一生坚守的文化立场,也负载了他高贵的人品与格调。他不会做假洋鬼子,不会数典忘祖卖国求荣。他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祖国大地上,他用他的心与他的手为我们留下了一道如今已难得一见的风景,这风景属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属于正在与我们日渐隔膜的五千年古老文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