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协会

会员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协会 > 会员资讯
携手同行 遇见美好生活 | 中国文学博物主题活动
[ 作者:茹佳 忻世超] 来源: [ ]

 

李敬泽 先生

全国人大常委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由巴金故居发起、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全国主要文学馆举办线上研讨和交流活动,就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作为博物馆和文学馆在这个时代承担的特殊的使命。可持续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未来负起责任。博物馆通常被认为是保存着过去,但在可持续性的视野里,博物馆应该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中间体。它不仅保存着过去时间中那些珍贵的记忆、重要的事物,而且,它要让这些记忆、这些事物活起来,成为参与塑造未来的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博物馆不仅仅是庄严的殿堂,它应该没有墙,它应该向着此时此刻人们的生活和心灵开放,它把记忆、审美、知识、梦想带给来到这里的每个人。所以,来到博物馆、来到文学馆,让美好的生活更加辽阔。

 

众嘉宾齐聚线上研讨会

 

由巴金故居公众号、视频号发起,中国现代文学馆领衔中国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共同主办的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学博物馆线上研讨会于5月18日顺利举行。出席今天活动的嘉宾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领衔的全国各地文学博物馆和作家故居的代表、现代作家的后人、现代文学研究者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博物馆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新技术的助力下,博物馆的软硬件和各项体验获得极大提升。但是,“我常常在想: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的主体性在哪里?在各种商业展览的参照中,我们文学馆博物何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如是说。各场馆代表围绕“相约博物馆,遇见美好生活”进行了各自的分享,议题聚焦于:新技术、新媒体如何赋能文学博物馆工作,以及场馆如何挖掘自身特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

 

周立民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在新技术综合运用方面,中国现代文学馆重点讲述数字赋能文学馆工作取得的实质性进展,预计建设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并以馆藏手稿的数字化来推动藏品的研究:“我们馆藏书信大约4.78万件,其中已经数字化的是3.1万件”。他们也借力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剧作家活动日”等重大文学活动,推动文学馆工作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巴金故居介绍以微信公众号为主体打造的“品读经典——现代作家作品赏读微平台”,以“原文精读”为切入点,积极把经典作家作品用更灵活有趣易于接受的方式送到读者身边。冰心文学馆介绍藏品数字化的经验,“初步建立了具有文学行业特征的、有福建省地域特色的数字化藏品体系”。作为小型非公益的城市文学馆典型代表,青岛文学馆面临着生存和资金的种种困难,但也在探索网红时代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希望与地方文学体系形成合力,发挥文学馆的特殊价值。

 

王 军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
 

坂井洋史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

 

许晓青  (新华社上海分社领衔记者)

 

臧 杰 (青岛文学馆馆长)

 

鲁普文 (冰心文学馆学术部副主任)

 

忻世超 (巴金故居新媒体编辑)

 

作家故居/纪念馆是文学博物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场馆需要挖掘名人特色,结合自身特质,开展创造性的展宣和研究活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突出作家联盟特色,与众多兄弟场馆联袂合作,设计左联纪念小道,计划打造红色文化生态体验区;常德市丁玲纪念馆从丁玲传奇性的人生经历中深入挖掘丁玲的文化、信念、价值观等精神特质,并以此开发多维度、多内涵相交织的品牌活动;桐乡市茅盾纪念馆注重文旅结合,深耕革命文学,打造红色品牌活动;萧红故居策划主办数个作家作品展、手稿书信展,展示故居的人文价值;徐志摩纪念馆从徐志摩的“诗人”标签入手,组织“新月诗会”“七夕诗会”等品牌诗会活动;北京鲁迅博物馆立足鲁博丰富多元的藏品,梳理其中的脉络,构建多层次的鲁迅主题展览,分享在策展实践中的创新和创意。

 

何 瑛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馆长)

 

毛雅琴 (常德市丁玲纪念馆馆长)

 

庄玉萍[桐乡市茅盾纪念馆副馆长(主持工作)]

 

章海宁(萧红文学馆执行馆长)

 

刘  欣[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罗烈洪 (徐志摩纪念馆馆长)

 

此外,上海图书馆提供了运用新技术“建设全息阅读,重塑阅读价值链,构建全时空、全场景全体验的知识交流活动”的丰富案例。还有来自日本的学者提供国际视野的“参观者”的体验,对文学博物馆提出了“帮助参观者获得感性式理解,把图书馆、研究中心、故居、博物馆结合”的高要求,来自媒体的朋友分享了文化旧址发现、文物挖掘报道、馆藏史料挖掘传播等推动博物馆发展中的故事和所见所闻,道出了媒体在博物馆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李健吾、施蛰存、郑振铎、丁聪等名人的后代也出席会议,分享名人遗存在当下社会中的处境,提供亲历者的独特视角,让观众仿佛重回一段段历史,感受名人故居保护的深刻意义。也有与会者经过认真考察后,发出建设并开放陈梦家故居的建议。

 

刘明辉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手稿整理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李维音 (李健吾先生之女)

 

施守珪 (施蛰存先生之孙)

 

郑 源 (郑振铎先生之孙、郑振铎研究会顾问)

 

张欣阁 (中国现代文学馆助理馆员)

 

子 仪 (作家、学者)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