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讯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馆讯速递
冯牧先生藏书手稿暨铜像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
  来源: [ ]

 

金秋时节,中国现代文学馆又喜获新馆藏,冯牧先生的女儿女婿程小玲、任肖兵夫妇将冯牧先生的珍贵手稿《战地手记》等以及生前收藏的作家著作签名本一千多册、名家书法作品等捐赠给文学馆,同时著名雕刻家宋小鸿先生也将他创作的《冯牧》铜像原创青铜定稿捐赠给文学馆收藏。2015年9月12日,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捐赠仪式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主持。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泽到会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高洪波,以及徐怀中、贺捷生等在京的冯牧先生亲属、朋友、文学界知名人士近50人出席仪式,并纷纷发言,深情怀念这位文学前辈。

 

李敬泽在捐赠仪式上讲话

 

冯牧先生的女儿程小玲将父亲的藏书手稿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

 

 吴义勤为宋小鸿颁发入藏证书

 

冯牧1919—1995,原名冯先植,北京人。中共党员。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前参加了抗日民族先锋队,1938年到延安抗大和鲁艺文学系学习,1941年起在鲁艺文艺理论研究室工作,后任延安《解放日报》副刊部文艺编辑。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任前线记者,随刘邓大军陈赓兵团转战华北、中原、华东和中南战场,并随后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195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3军文化部长;1952至1957年任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7年底调任《新观察》主编,1959年任《文艺报》编委、副主编;1965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1966年起遭林彪、“四人帮”迫害并去五七干校。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冯牧先后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一副院长;1978年任中国文联筹备小组副组长兼秘书长、《文艺报》主编、文化部党组成员、中国文联党组第一副书记;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党组第一副书记。在1979年的第三届、1985年的第四届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冯牧均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和中国作协副主席;1985年,兼任新创刊的《中国作家》杂志主编。同时还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会长等职。 

冯牧早在延安时期即开始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工作,在延安《解放日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文章。他在《解放日报》任副刊编辑期间,推出了一批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品。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冒着枪林弹雨采写了许多战地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忠实记录了刘邓大军的英雄群像,并因此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一等功。解放后,即便是在繁忙的领导岗位上,冯牧先生依然笔耕不辍,著有评论集《繁花与草叶》、《激流小集》、《耕耘文集》、《冯牧文学评论选》、《新时期文学的主流》、《文学十年风雨路》、《但求无愧无悔》;散文集《滇云揽胜记》、《冯牧散文选粹》、《我的三个故乡》、《沿着澜沧江的激流》等及《冯牧文集》九卷等。 

50年代之后,冯牧长期在文艺界不同岗位担任领导工作和从事文艺评论工作,他以极大的热情和敏锐的眼光,培养和扶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作家。1976年以后,为清除“四人帮”在文艺理论思想上的流毒,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冯牧亲自撰写并组织了大量理论批评文章,并直接主持了为被“四人帮”迫害的许多作家和错误批判的文学、文艺作品,公开给予平反、回复名誉的工作。在文艺界贯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肃清“左”的影响,恢复全国文联、中国作协的正常工作中做了突出的贡献。他是新时期以来历届由中国作协主办的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评委的负责人。直到生命垂危时刻,他仍在关注着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冯牧先生十分重视文学人才的培养,是半个世纪以来在几代作家和文学青年中深受尊敬的一位良师益友。他作为经受过战争洗礼和在军队文化战线工作过多年的老战士,对部队文化事业和军事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

 出席捐赠仪式的嘉宾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