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讯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馆讯速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来源: [ ]

2015年3月2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主持会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权威期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刊发了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扶植了一大批青年学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引领着学科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鼓励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意义的研究,推介代表本学科最高研究水平和最新研究动向的优秀研究成果,自2011年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设立年度优秀论文奖,至今已有27位学者获此殊荣。

2014年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的评奖于2014年12月正式启动,经过执行编委和责任编辑的推荐,经编辑部审定,共有12篇论文进入终评。终评评委经过严格评审,通过多轮投票,最终6篇论文获奖,分别是:李书磊的《作为异文化体验的“梁启超游美”——重读<新大陆游记>》,刘勇的《关于文学编年史现象的思考》,程光炜的《张承志与鲁迅和<史记>》,李今的《伍光建对<简爱>的通俗化改写》,张学昕的《海外汉学、本土批评与中国当代小说》,袁一丹的《隐微修辞:北平沦陷时期文人学者的表达策略》。终评评委阎晶明宣读获奖名单,终评评委孙郁宣读授奖词,终评评委李敬泽、吴义勤、施战军、梁鸿鹰、陈剑澜、陈汉萍分别为获奖者颁奖。袁一丹代表获奖者发言。

李敬泽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高度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取得的成绩,以及设立年度优秀论文奖这一举措的意义,肯定了刊物的论文质量,以及在引领学科发展、扶植青年学者等方面的所作出的贡献。

终评评委胡殷红、王兆胜、高艳,阎晶明、梁鸿鹰、何向阳、李洱、陈思和、王鸿生、丁帆、南帆、施战军、程光炜、陈晓明、孟繁华、汪晖、王尧、张清华、孙郁、刘慧英等专家学者,“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仪式的相关人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表梁鸿、霍俊明、刘涛、傅逸尘、王晴飞、李振、徐刚、金赫楠、王敏、夏烈、丛治辰、张定浩、饶翔等出席会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主席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者合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辞

 

袁一丹:《隐微修辞:北平沦陷时期文人学者的表达策略》(第1期)

获奖评语:论文有创见性地使用了“隐微修辞”的概念,从词语的障眼法,隐情的繁复倾诉以及典故的移用等层面,窥见了特殊时期北平文人的写作智慧和其囿于出处进退的一种伦理表达方式,这样的视角突破了既有研究框架,揭示出为一般沦陷区文学研究所不及、忽视乃至摒弃的某一历史侧面,可谓精到恰切,显示出论者独到的眼光和发现。文章对包括固有概念的复活、典故系统的挪用、文类传统的拟构等修辞策略的考察,则真正将打通古典与现当代文学的努力落到实处,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李今:《伍光建对<简爱>的通俗化改写》第2期

论文通过细致对勘、辨析,剖析民国时期伍光建翻译《简爱》的汉译本《孤女飘零记》之于原文本的缺失与改写,集中探讨了译者对于自然风景和人物描写的“节缩”是否如茅盾所说,能将“原作全本的精神和面目是完全保存着”的问题,由此为民国时期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澄明经典化与通俗化翻译之根本区别的典型个案。论文通过对这种区别的呈现,力图为中国现代文学、汉译文学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开辟一片新的天地。论文视角独特,观点稳健平实,阐述清晰流畅,其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李书磊:《作为异文化体验的“梁启超游美”——重读<新大陆游记>》第3期

论文撇开了五四话语方式,以一种历史的眼光返顾过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认知视角,对梁启超文本的解读,不从观念入手,颠覆了流行的理念。身为党人、报人、士人的梁启超对于美国的描述,有意识形态之外的另一种体味,其带有预言意味的文本,显示了中国读书人敏锐的目光,文章在呈示和剖析梁启超游美异文化体验的同时,也可见出作者不凡的阅历见解和深厚学养。不同于象牙塔里为学术而学术的书斋体,本文阐述自然而然,结论水到渠成,表述沉稳典雅,无八股腔,文风亲切平易,有文章之美。

 

程光炜:《张承志与鲁迅和<史记>》(第4期)

论文从张承志的阅读书目探析他由1980年代走向1990年代异于同代作家的心路历程,寻找作家精神气质的部分基因,在张承志的精神背景里,发现了鲁迅与司马迁的思想元素,在文本的对照里,折射出一种精神史的连贯性。张承志创作转化的线索,在这里得以呈现,这显示了作者历史主义的独特目光。作者的研究视角和论证方式极其巧妙,寓意深远,考据细致,方位准确,行文左右自如,情理兼备,显示了非凡的学术功力。这是一种突破概念化与模式化研究的尝试,对中国当代作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刘勇:《关于文学编年史现象的思考》(第7期)

获奖评语:论文对近年兴起的编纂中国现当代文学编年史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文学编年史编撰的历史和现状有着清晰而深入的把握,从时间、细节、逻辑三个方面分析文学编年史学术的经纬与标准,对于文学史撰写作具有方法论价值。“时间意义”、“细节价值”和“逻辑力量”的提出富有创见。论文史料详实、要而不繁,平白自然,观点中肯,既有学术的敏感,又颇有创新,是一篇史见、史识和史才兼备的论文。

 

张学昕:《海外汉学、本土批评与中国当代小说》 (第10期)

将“海外汉学”、“本土批评”与“中国当代小说”放在一起研究,是有难度和有意义的选题,它们之间不仅有重要的联络,也具有相当跨度的区分,作者能够在面对全球化语境、现实和想象以及中国本土经验时,富有主体性地分析它们的意义与限度,思考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未来发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中国文学如何与世界文学融合提供了切实的思路,对当下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亦多有启发。论文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理论素养、悟性和能力,互文性的研究方法也具有启示意义。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