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著名作家马识途100岁生日,由中国作协主办、四川省作协与文联协办、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的“马识途百岁书法展”2014 年5月24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揭幕。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主持开幕式,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致辞。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李敬泽,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青海省委常委、青海省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原中组部副部长李锐,原文化部部长、作家王蒙,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翟泰丰、金炳华,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邓友梅,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老诗人屠岸、邵燕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潘际銮等马老在京的亲朋好友以及特地从四川赶来的老朋友一百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共同庆祝马老百岁寿辰。马老当场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十幅书法作品和两部著作《百岁拾忆》、《雷神传奇》手稿。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接受捐赠并向马老颁发收藏证书和纪念品。
此次展览展出了马识途先生近年创作的148幅书法作品,其中有32幅是马老自作的诗词,一首《百岁述怀》写出了老人不平凡的一生:“过隙白驹,逝者如斯,转眼百年。忆少年出峡,燕京磨剑,国仇誓报,豪气万千。学浅才疏,难酬壮志,美梦一朝幻云烟。只赢得了,一腔义愤,两鬓萧然。幸逢革命圣卷,愿听令驰驱奔马前,看红旗怒卷,铁骑狂啸,风雷滚滚,揭地翻天。周折几番,复归正道,整顿乾坤展新颜。终亲见,我中华崛起,美梦成圆。”马老少年出川投身革命,长期做党的地下工作,九死一生。解放后一边从事繁忙的领导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出版了大量小说、散文、诗词和随笔,根据他亲身经历写成的长篇小说《清江壮歌》,以浓重的传奇色彩深受读者欢迎。近年姜文根据他的小说《夜谭十记》改编的电影《让子弹飞》更是家喻户晓。马老自幼发蒙时即临汉碑,习汉隶,至今九十余载,自成一家。
在开幕式上,马老为能在北京举办百岁书展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无尚荣光,对于自己的书法马老十分谦虚,说未敢以书法家自命也,只是有一些感受:感受之一是,中国的汉字书法,是世界未见、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凡读汉文的莫不喜写汉字,以求得美的欣赏,我们当珍惜这件文化瑰宝,发扬光大。感受之二是:人人习书,但想成为书法家,却非易事。我的体会是,无过人天资者、无钻研耐力者、心思浮躁者,很难成为书法家。至于欲以书法作敲门砖,求名得利者,更无论矣。感觉之三是:“书贵有法”。必须学习历代传统书法,锲而不舍,打下坚实基本功,始望有成。不可未学爬便学飞,自以为龙飞凤舞,其实是鬼画桃符,决不可取。感受之四是:“书以载道”。书法是一种艺术,凡艺术都要有所为而为,书法只是载体,要有思想内涵,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谈到长寿,马老十分幽默:按四川方言说,不晓得是咋个搞起的,我忽然就混到一百岁了。人们常问我的长寿之道,我都以“达观”二字和“提得起放得下”六字以对。再往深处想,恐怕又和我差不多生活了整个二十世纪的经历有关。我这一百年不知经历了多少沧桑巨变,尝够了多少惊险、危难、痛苦、悲伤和欢乐,经受了多年的锻打和历练,养成了处变不惊,乐观看待人生的性格,自然就能长寿了。所以我得出一个看法,甚至是一条定律:“能经受住苦难考验越多的人越能长寿。”我有一幅书法对联,上联是“未遭受人算天磨三灾五难怎能叫钢丁铁汉”,一个人如钢似铁,怎能不长寿? 我还想说一句,我这次来北京,不是来向朋友们告别的,我还想参加下一届全国作代会呢。
开幕式上,马识途的老朋友王蒙、邓友梅、仲呈祥、金炳华也发表了热情的讲话,盛赞马老的文才和书道。
展览持续至6月8日结束。(文讯)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接受捐赠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向马老赠送捐赠纪念品

马识途先生书法作品

马识途先生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