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本刊执行编委、责任编辑的推荐和评委的投票,7篇论文获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度论文奖,现予以公布(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序):
石岸书
试论超大规模的文学人口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性 第2期
论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深入探讨了超大规模文学人口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形塑作用。作者通过详实的材料和数据,系统论证了文学人口作为“舵”与“锚”,如何直接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基本方向和独特形态,并创新性地借用“制度性/弥漫性”理论框架,凸显出文学现代性生成的复杂性,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指向。
张蕾
“历史小说”的创生:从吴趼人到德龄 第3期
论文聚焦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历史小说”这一文类概念的创生及其对传统“演义”的替代为核心问题,深入探讨了从吴趼人到德龄的历史小说创作实践与观念演变。论文紧扣时代语境,以详实的史料为支撑,深刻揭示了“历史小说”作为现代文类兴起的复杂过程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文化生态,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刘天艺
从《广州事情》到《俄英若交战》——1927年左翼郁达夫形象的生成、发展与消散 第7期
论文以1927年郁达夫的左转为中心,讨论“左翼郁达夫形象”与历史进程的复杂关系。作者通过丰富扎实的第一手材料,全面、完整地论述了郁达夫1927年间的思想与行动轨迹,不仅极大地深化了对郁达夫个人思想历程与创作转变的理解,也为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以及知识分子转型研究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新视角。
鲁太光
思想·生活·艺术·热情——丁玲文论的四个关键词 第10期
论文以丁玲文论中思想、生活、艺术、热情四个核心关键词为依托,建构了理解丁玲文艺观念及其演变历程的清晰框架,从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双重脉络展现了丁玲文艺思想的丰富性。论文将“热情”确立为统摄前三个维度的“根本”和“共同地基”,准确把握了丁玲文论的根本特质和内在联结,对丁玲研究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刘复生
“人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王安忆九十年代以后小说中的城乡社会 第12期
论文从城乡一体的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王安忆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乡土转向,由此发现王安忆笔下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反讽式对照,以及“中间状态”的独特价值。论文敏锐练达,才情与思想兼备,堪称一篇示范性的作家论, 对于理解当代文学中的城乡书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新作研究奖
康凌
分化世界中的劳动者:脑体分工与当代中国的打工题材非虚构——以《词典:南方工业生活》《无尘车间》《我的母亲做保洁》等文本为例 第5期
论文聚焦当代文学近年来的打工题材“非虚构”文本,研究对打工者群体的当代表达,更在对打工者的书写中,提取“脑体分工”这一分化性力量作为文本分析的重要切入点,深入当代打工题材创作的文学生态与文化反思,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与理论创新性。论文语言凝练而节制,结论清晰而有力,饱含理想主义的激情。
博士生奖
刘晓钰
再造农时:农业合作化小说中的物候与自然 第4期
论文以当代农业合作化小说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物候书写与自然观念的变迁,展现了社会主义农业改造中自然与政治的复杂互动。作者将文学文本置于历史语境中,论证了文学叙事如何参与自然观念的再生产,从而揭示出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重构。论文具有跨学科视野,彰显了文学研究的现实关怀与理论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