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重读赵树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在山西太原举行
上世纪40年代,赵树理以《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有力促进了文艺的大众化。80年后,他的文字依然如“清粼粼的水”,流淌在中国文学的河床深处,滋养着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根系。今天,我们重读赵树理,我们在读什么?
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重读赵树理”系列活动在山西太原开启。作为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的板块活动之一,该系列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精神,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郁氛围。
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碧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贺天才,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怀海,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包宏烈、办公厅副主任王璇,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邢利民、主席李骏虎等出席“重读赵树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施战军、刘醒龙、关仁山、老藤、白烨、葛水平、杨占平、傅书华、马金莲、王计兵等作家、评论家,赵树理亲属代表赵宇霞、沁水县“赵树理调解法”实践者韩学文以及读者代表与会交流。
“弘扬赵树理创作精神,是致敬,更是传承”
张宏森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化强国建设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牢牢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精神世界更加充盈,让社会发展更具精神能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在中宣部和中宣部出版局的指导、支持下,本届全民阅读大会专设“重读赵树理”系列活动,突出文学内容、山西特色,这是对全民阅读工作的创新与深化。中国作协与相关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努力把活动做扎实、做丰富,使文学在引领阅读、推动创作、涵养风尚上发挥更大作用。
张宏森说,中国作协作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发起单位之一,将推动全民阅读作为重要职责,坚持多出精品奉献人民,为好作品寻找读者,密切文学与人民大众、与时代生活的关系。近年来,我们聚力推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精心打造中国文学盛典,创新开展“人民阅卷”活动,持续举办全民阅读季、文学周、文学公开课等阅读品牌活动,推动各级作协、重点文学期刊和出版社、文学社团、文学志愿服务组织等积极参与全民阅读,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丰富、活跃了社会文化生活。
张宏森强调,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以新鲜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开创了崭新的文学典范,带动了“山药蛋派”的形成。他是一位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文学大家。他的文学精神与创作实践,充分体现了党领导的中国文艺的前进方向。举办“重读赵树理”系列活动,是我们挖掘文学资源、传承文学经典、创新文学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弘扬赵树理创作精神,是致敬,更是传承。希望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珍惜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作家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财富,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创作、出版、传播全过程,召唤人民群众共建美好文学生活,培育文化强国建设的社会力量。
贺天才在致辞中说,赵树理先生长期扎根于乡村与现实的土壤,他的创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对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他的作品处处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泥土芬芳,生动呈现了人民群众在时代变革中的情感与追求,有力践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赵树理以及“山药蛋派”启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群众、扎根人民,才能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举办“重读赵树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便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感悟赵树理作品的独特魅力,从他的创作理念与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新时代文学创作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在阅读中不断汲取知识与力量,为我们在新时代勇攀高峰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赵树理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绘了时代变迁”

“泥土书声话树理”读者交流会现场
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泥土书声话树理”读者交流会上,施战军、刘醒龙、赵宇霞与基层读者代表韩学文、李树梁、金春平一同重温经典、共话传承。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施战军认为,赵树理是大众文艺的探索者、百姓趣味的认同者、人的诗学的开创者和现代文明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将农民作为有主体精神的人刻画,突破了传统文学对农民的刻板印象,开创了乡村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强调了婚姻自由、人的独立等现代观念,展现了农民的精神觉醒。
“写好一个时代,必须像大江大海一样,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刘醒龙在2019年重读赵树理时,发现《三里湾》中几乎没有使用形容词,这让他感到惊讶,也感到羞愧。“赵树理太了解他的时代,能敏锐捕捉到时代的脉搏。”他将真实的生活品质和人性光芒融入作品,启示我们:文学创作要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努力写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作品。
山西大学教授赵宇霞谈到,祖父对后辈们的言传身教,特别体现在做人上:做普通劳动者,求真务实、坚守良知,要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价值。他一生都践行着这些理念,“劳动光荣的力量,扎根在每一位后辈的心中,他总是教导我们‘做事先做人,做人必立德,立德为人民’”。
山西省沁水县是赵树理的故乡。该县公安局嘉峰派出所总结运用赵树理生活中化解矛盾的做法,形成“赵树理调解法”,引导群众“树礼”更要“树理”。沁水县公安局党委委员韩学文认为,这是一种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有效办法。实践也证明,老百姓对此的接受度很高。“文学作品提供的智慧,让调解工作更容易进行,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树梁结合自己说历史评书的体会谈到,《小二黑结婚》等作品融入评书技法在民间广为传播。赵树理最擅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绘时代变迁。
金春平说,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风景、人文风情、地方风俗,是读者对他作品产生共鸣的三个方面。赵树理敏锐捕捉到了乡村的精神内核,他笔下的乡村人际关系具有集体性,作品中充满地方特色。
“赵树理为新大众文艺如何扎根现实、反映大众生活提供了典范”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文脉新潮:赵树理创作精神与新大众文艺融合创新研讨活动”中,关仁山、老藤、白烨、葛水平、杨占平、傅书华、马金莲、王计兵先后作主旨发言。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关仁山从自身的创作出发谈到,农民的现代转型实质是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过渡的缩影,作家通过个体命运展现文明更迭的阵痛。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作家们有必要重读赵树理。“学习赵树理,就是学习如何提高作家的心灵质量,如何在艺术世界有独到发现,如何对人性世界有崭新认知,如何塑造属于今天的新农民形象,如何获得写作的创见。”这要求作家“直面自己的内心的同时,以宽阔、深入的眼光容纳时代生活的复杂经验”。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协原主席老藤谈到新大众文艺的守正与突围。他说,“山药蛋派”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可贵之处在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表现手法的创新,体现了为谁写、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文学理念。今天,当文学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文学的根据地何在?守正创新要守的“正”又在哪里?老藤认为,赵树理等乡土文学作家是当下新大众文学浪潮的先声,也是新大众文学的重要根据地。守正创新要守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不忘表现主体,不忘文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赵树理从现代到当代的文学创作,始终踏在社会演进的旋律与文学发展的节奏上,是与新民主主义文艺过渡到社会主义文艺的步骤相随相伴的。”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认为,赵树理的创作追求,是新的人民文艺成长成熟与发展壮大的典型代表。谈到“赵树理大众化文学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他表示,大众化的理念与民族化的风格,是贯穿赵树理文学追求全过程的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提供给我们的最为重要的文学经验,值得深入理解、认真解读。
“赵树理的文学魅力,首先藏在他的语言里。”山西省文联主席葛水平发现,赵树理不用华丽辞藻,仅用简洁的句子就能刻画出活灵活现的人物。这种“接地气”的语言打破了文学创作的精英壁垒,让文学从少数人的专属走向更广阔的大众。同时,赵树理在创作中将民间文艺形式与小说创作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赵树理的作品始终与土地血脉相连,紧扣当时农村社会变革的时代脉搏,关注农民命运,体现了文艺与时代、与人民生活的深度关联,为新大众文艺如何扎根现实、反映大众生活提供了典范。
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杨占平围绕“赵树理与文艺大众化”,分享了赵树理的人生与创作之旅。他表示,赵树理是一位以曲折的人生道路与辉煌的文学成就存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他走过的文艺大众化道路,影响了许多后辈作家。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思想认识和艺术追求的作家,赵树理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更铸造了山西文学的一次辉煌。他的作品产生过极为广泛的轰动效应,曾经影响过众多年轻的文学工作者,影响过一代文风,也必将在当下产生回响。
“‘劳动者’是我们重读赵树理、进入赵树理的一个新视角,也是我们探讨赵树理与新大众文艺关系的重要通道。”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傅书华说,赵树理内心深处把作家看成与乡民一样的普通劳动者,这对于今天的专业作家与素人写作者都具有启示意义。赵树理对大众文艺的痴迷与执着,立足于劳动者本身,是其生命的自觉实现。今天的新大众文艺,应该借鉴学习赵树理的经验,用先进的文明形态、价值形态引导大众文艺生产。
“赵树理的作品,在今天的我读来,没有太多违和感,反而引发我同感的地方不少。”宁夏作协副主席马金莲以自己的创作切入阐发了“赵树理小说对当下地域写作的启示”。她认为,赵树理具有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深厚的生活把控能力,可以说“把生活吃透了”,这让他在构思和表达中都能深入浅出。“乡土文学的精神,不单纯是乡土精神,也不是文学精神,而是文学与乡土结合后焕发出的强大而生生不息的力量。”当代作家要多向这样经典的乡土作家作品学习,寻求中国乡土文学的新要素,争取书写更优秀的乡土作品。
“长期以来,我一直热爱写作,生活中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外卖诗人”王计兵在讲述自己的文学生活后说,真正爱好写作梦想的人,同时也不能忘记热爱自己的生活,“不后悔就是人生最好的结果”。赵树理提倡写作者深入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这让他很有感触。写作是为了什么?对王计兵而言,就是“让文学升腾出烟火气……只要我们不抛弃文学,文学必然不会抛弃我们”。

现场向“重读赵树理”寻找读者活动的8位读者代表赠送了赵树理作品
山西省作协会员和评论家,高璟读书会、学府街读书会成员,本地读者、文学爱好者约160余人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现场还向“重读赵树理”寻找读者活动的8位读者代表赠送了赵树理作品,播放了由中国作协社联部和山西作协策划、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小二黑结婚》动画视频以及《重读赵树理》纪录片。“重读赵树理”,向扎根泥土、书写人民的文学精神致敬,既对经典深情回望,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有力倡导,促进赵树理创作精神与新大众文艺相融合,催生更多书写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精品佳作。

活动结束后,与会作家、评论家受到现场读者热烈欢迎
摄影:尹超、刘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