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讯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馆讯速递
作家活动周丨是文学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 作者:罗建森] 来源:文艺报1949微信公众号 [ ]

是文学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文学一家人”座谈会暨“作家活动周”总结会举行

 

 

10月29日,为期4天的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落下帷幕。作为本期“作家活动周”系列活动的收官活动,“文学一家人”座谈会暨“作家活动周”总结会当日下午在中国作协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出席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陈彦,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出席并做交流发言。活动由邱华栋主持。

 

张宏森讲话

 

“最后一场活动,把大家请到中国作协的‘家’里来,就是想请大家,在这里见见‘家里人’,聊聊‘家里事’。”张宏森表示,在过去几天里,大家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波澜壮阔的历史;听刘心武讲授“入会第一课”;与名刊名社负责人交流;走进中轴线,体验北京历史和中华文明;听谢冕等老作家分享心路历程,重温文学初心;观看话剧《杜甫》,感受“诗圣”的文人风骨和家国情怀。安排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通过这次“回家”,探访文化故地,探寻文明起源,重温作协往事,体悟文脉传承,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厚文学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张宏森指出,常态化举办作家活动周,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聚焦“做人的工作”推出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发挥作协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不断激发增强工作活力,团结凝聚作家队伍,切实推动文学创作。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文学一家人”,正是对“作家活动周”举办理念最生动的阐释。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各行各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写作者们通过文学这座桥梁联结在一起,“无论天涯海角,我们都是分不开、拆不散的一家人”。

 

张宏森强调,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生逢其时,正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时代。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如何把握历史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将新时代文学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这是所有文学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牢记“国之大者”,把文学创作放置在宏大的历史坐标系上,放置在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把人生追求、艺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大家坚持深入生活,虚心做人民的学生,像柳青、赵树理、周立波等前辈那样,离开案头、走出书斋,实事求是,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中,虚心学习人民的伟大实践、奋斗精神和艺术表达;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造,不断开创文学事业新局面,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向经典学习、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不断拓展文学视野、打开文学思路、更新创作方法。

 

“有你们的热情支持和共同努力,中国文学事业的生命力一定更加旺盛,前景必将更加广阔。”张宏森表示,希望这次“回家”之旅能给大家留下珍贵的回忆,成为自己文学旅途的加油站,也希望大家能够永葆文学本色,永远诗意地栖居。“加入中国作协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创作,让作协工作、文学事业阔步迈向诗和远方。”

 

吴义勤发言

 

吴义勤表示,在文学面前,所有的热爱都是平等的,虽然大家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长短不同,但文学会平等地回报每一个人。大家要增强自己写作的耐力,在阅读和学习中进行创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延长自己的文学生命。

 

陈彦发言

 

“大家的创作覆盖面很广,从星空到广阔大地,从宇宙到人间烟火,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的勃勃生机。”陈彦谈到,真诚质朴的表达,对写作而言是最重要的,写作者要让读者感受到生活最原初的面貌。作家们扛起文学创作的精神旗帜,“不论现实的还是浪漫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喜剧的还是悲剧的、雅的还是俗的,根本在于写出时代的精神质地,写出生命的困境与突围,写出人的价值”。

 

胡邦胜发言

 

“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要靠在座的各位。中国作协将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大家写出好作品。”胡邦胜说,大家都是中国文学“国家队”的成员,应当为时代、为读者提供精神家园,向社会传递蓬勃生机与活力,共同构筑新时代文学蔚为大观的景象。

 

施战军发言

 

“我们所有人的写作,都应该是为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史作传。”施战军表示,写作是既高级又朴素、既自由又应该慎重的事业,创作出能够被大家反复阅读的作品,这是写作最朴素的一条原则。

 

邓凯发言

 

邱华栋主持活动

 

邓凯谈到,是文学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写作既是与自己对话,也是与世界对话。是文学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能够省察人生的人,拥有丰沛的同情与爱。

 

作家单小花发言

 

来自宁夏西吉的农民作家单小花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在说到过去经历的生活苦难时,几度哽咽落泪。“文学就是我的生命,是文学点亮了我的心灯,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她谈到自己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想要结合自身经历,来反映脱贫攻坚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的孩子受我影响,也喜欢上了读书写作,这是最让我欣慰的一件事情。”

 

作家王计兵发言

 

“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这个词。不管走到哪里,作家朋友们也好,工作人员也好,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人……’,这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来自江苏徐州的“外卖诗人”王计兵因为这些细节而深受感动。他谈到,在聆听谢冕等老前辈的经验分享时,自己“脑子里浮现出一个画面,就好像中国作协是水面,而我们和这些前辈互为倒影”。“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写作,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创作在加入中国作协后发生质的转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作家汪剑钊发言

 

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汪剑钊长期从事诗歌创作、俄罗斯诗歌翻译和诗歌理论研究,是一名“资深的诗歌爱好者”。他表示,通过这几天的活动,他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作协“家”的氛围,“以前来中国作协是‘串门’,现在则是真正‘回家’了”。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与研究中,自己也将更加投入,努力取得更多成绩。

 

作家郭光荣发言

 

来自湖南长沙的影视编剧郭光荣说,中国作协推动文学“跨界”“破圈”的一系列措施,让他感到格外兴奋。“新时代文学需要借助影视的翅膀来腾飞,影视也必须要把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最坚实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影视和文学的奇妙组合,是产生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途径。”

 

作家张期达发言

 

来自中国台湾的“80后”诗人张期达谈到,自己在这次活动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听老前辈们授课和分享,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了解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厚重历史。”他希望中国作协能举办更多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的文学活动,让更多台湾的文学爱好者看到我们共同的文学精神和源流。

 

作家阿·赛发言

 

来自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作家阿·赛表示,加入中国作协对自己而言,是一个新的开端,他将继续追寻自己的“文学梦”,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润物细无声的坚持,写出更多优秀作品,来回报祖国和家乡,回报亲人朋友的厚爱。

 

作家艾小图发言

 

来自湖北武汉的“90后”网络文学作家艾小图说,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对文学创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创作中,她将更关注现实题材,坚定自我表达,不盲目跟风,多选取小人物作为主角,让笔下的故事能够反映更多不同群体的心声。

 

作家喻莉娟发言

 

“感谢文学,是文学塑造了我的人格,提升了我的思想,也让我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学生。”贵州警察学院教授喻莉娟谈到,文学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参加这次活动更是让自己感触良多。“加入中国作协让我对写作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将在加深社会实践和向前辈学习的基础上,写出更出色的作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家段子期发言

 

“我从小就对幻想类的文学影视作品感兴趣,它们让我挣脱现实的引力,打开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来自重庆的青年科幻作家段子期表示,科幻文学可以将时空尺度拉到无限远,大胆地去探讨人类和文明的未来,但科幻文学或许还没有完全利用好自己的优势。“主流文学作家对文学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探索,令我自愧不如。在创作理论的厚实度上,在表现手法的创新上,科幻作家还需要再作积累,不断去挖掘文学大家留下的宝藏。”

 

作家梁振华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影视编剧梁振华谈到,中国影视创作的生命力和艺术性的瓶颈不在技术,也不在所谓的新媒体思维,更不在所谓的流量和热度,而是在于它的文学性。“影视行业今天最迫切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亲近文学、拥抱文学。近几年来影视作品的现实主义观照和整体艺术水准的回归,跟文学的介入有直接关系。”他希望中国作协能进一步推进文学的影视转化工作,也希望更多作家、评论家参与到影视中来,敞开各种让文学与影视结缘的可能。

 

作家祁云枝发言

 

“我是从事科普文学和自然文学创作的,这些年来对自己的创作其实一直存有疑问。很幸运能够加入中国作协,这也坚定了我的文学信心。”陕西西安植物园研究员祁云枝说,科普文学和少年儿童关系紧密,希望中国作协能够出台更多与科普文学、生态文学、自然文学创作相关的政策,让更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加入到科普文学的创作中来。

 

作家宋海峰发言

 

来自黑龙江“北大荒”的作家宋海峰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创作历程。他表示,自己将进一步挖掘“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创作出更多反映东北特色、龙江特色的优秀作品。

 

作家步九江发言

 

河北承德的蒙古族诗人步九江生于1952年,他用一首小诗幽默地表达了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体会:“人活七十古来稀,我觉刚过青春期,人生好像一盘棋,拱卒跳马才出车。”加入中国作协让他重拾了文学创作的信心和激情:“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努力写出更多好作品来!”

 

作家马学武发言

 

来自甘肃的保安族作家马学武分享了文学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文学让他有了记录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有效方式。“这次来到北京,我暗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要读高质量的书,写高质量的作品,做高质量的人。”

 

作家张紫华发言

 

吉林长春的儿童文学作家张紫华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情况,笑称自己是一个“追在野生动物后面的人”。她谈到,长春是一座汽车城,也是一座电影城,更是一座生态城、一座文学城。她将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自然生态保护的角度,去反映发生在家乡的山乡巨变。

 

作家加主布哈发言

 

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诗人加主布哈生于1994年,童年的他缺少正规的学前教育,8岁就去往外地求学读书。在西南民族大学学习民族学专业的他,深刻认识到了现代文明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强烈冲击,这也是他写作的原始素材和重要动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记录和反映这种冲击和变迁。

 

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摄影:王纪国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