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优质资源 培育文学新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召开“全省写作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黑龙江诗歌新人研讨会”

(通讯员潘洋) 6月26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与牡丹江师范学院联合召开了“全省写作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黑龙江诗歌新人研讨会”。会议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召开。《写作》《文艺评论》《北方文学》《黑龙江日报》、极光新闻等报刊媒体,诗人桑克、冯晏、杨勇和学者叶红、宋宝伟,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学院、大庆师范学院、绥化学院等高校写作教师和部分“90后”“00后”青年诗人代表参加会议。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儒军致开幕词,牡丹江师范学院副院长张艳霞致欢迎词。赵儒军在致辞中说,省作协与牡丹江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全省写作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和“黑龙江诗歌新人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青年文艺人才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近年来,省作协把文学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重点推进中青年作家梯队建设,在文学后备人才培养上谋新路、出新招、求实效。本次会议的两个主题,旨在全面盘点我省高校写作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助推文学新人成长,为黑龙江文学持续健康发展储备人才。
牡丹江师范学院副院长张艳霞在致辞中说,近年来,牡丹师范学院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致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先后开办了“乃寅写作班”和网络文学班,2017年起,省作协与学院共建大学生文学创作中心,在文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上午召开的全省写作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由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綦中明主持。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写作》杂志编辑部主任宋时磊介绍了创意写作的最新态势,代表《写作》杂志向黑龙江师生约稿,就高校写作人才培养发表看法;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施新佳、教师方秀娜、高杨和驻校作家邵玫英分别从写作人才培养方案、“乃寅写作班”和网络文学班办班实践等方面介绍了写作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成果;黑龙江大学写作教师高旭就新设立的黑龙江大学创意写作方向专业硕士点建设,介绍了专业设置、申报招生、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情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师范学院、绥化学院的写作教师也分别介绍了本校人才培养情况。
下午召开的黑龙江诗歌新人研讨会,由省作协创研室主任姜超主持。会上,学者们从理论阐发、现象阐释方面挖掘了龙江新锐诗人的诗学溯源、艺术呈现、意义拓展、未来发展方向。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叶红从女性意识的丰盈与淡化、写作策略的多元与融合、女性书写的困境与突围,多角度对诗歌新人给予郑重端详与肯定;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宝伟则从诗歌新人的语言意识、知性写作的操练、诗歌资源的多元化,阐发了对龙江新锐诗人的深刻印象;诗人冯晏分享了她眼中的全国诗歌新人以及龙江诗歌新人,指出诗歌新人要强化“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对复杂的事物予以诗歌发声,养成高超稳定的诗艺;诗人桑克表示当下诗歌新人站在高起点开启写作,可从锻造词语的角度提升诗艺,也可尝试从汉语的外围环境中重新审视汉语诗歌;诗人杨勇关注写作的主体问题,提出诗歌新人要千方百计涵养诗歌创造力;《北方文学》编辑王凤介绍了本刊对黑龙江诗歌新人的扶持情况;牡师院文学院副院长付振华谈了本校诗歌教学经验及挖掘本校诗歌新人的过程。
诗歌新人纷纷发表创作感悟。诗人纳兰着重就语言的异质书写和诗歌品质的养成发表观点;牡师院在校生钟宇讲述了诗歌之于他成长的意义;梁甜甜强调了当代诗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郭婷讨论了网络时代诗歌的走向,理性反思媒体写作的得与失;于瑶针对故乡黑河的童年经验与记忆,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发端;雪鸮分享了工作与生活经验对诗歌创作的滋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