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讯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馆讯速递
周立民:把文学博物馆建成服务社会的前沿阵地
  来源: [ ]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面对迅猛的社会发展,文学博物馆如何肩负使命,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博物馆(名人故居)的业务工作,我想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新的文化使命,提高了我对所从事工作在服务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增强了使命感。以我的理解,博物馆(也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等服务于公众的各类文化场所)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处于前沿位置,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中处于核心位置。我们必须从文脉传承的高度,从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高度来认识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从当今社会发展来看,博物馆在这十多年来,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秘殿堂,也不再仅仅是一个文物仓库,而已经走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两个数据可以支持这个看法。第一个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中国6000多座博物馆接待参观者5000万人次。第二个是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历时98天时间,100元每张的门票,参观总人数突破了42万人次,线下文创销售额超过2400万元。这越来越证明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在人们生活中占有的位置,它已经成为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公众对博物馆的期待和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博物馆从业者的使命感、担当感必须要增强,我们不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点缀,而应当是服务社会和公众的前沿阵地。

 

承担这样的神圣使命,博物馆要发挥它的优势和作用,“转化”是关键。转化,至少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历史资源向现代需求转化,也可以说藏品如何能转化为展品;二是学术研究向服务社会转化,即高端的学术研究如何能转化为公众可以接受的普遍意识;三是参与、交流向创新、发展转化,即参观、利用博物馆资源,其获得应当是改变和提升自我、再造社会文明。总之,博物馆不是孤岛,做好这样的转化,它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开放的平台、文化的聚集点、文明再造的出发地。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谈到面对优秀的经典文化,要做好收藏、研究和挖掘的工作,这是对博物馆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此过程中,作为直接服务大众的文化机构,适应新形势,探索和做好传播工作,是继承和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做好传播,才能实现转化,才有传承和发展。在传播工作中,既要考虑到新的社会环境、公众需求的变化和特点,又要正本清源、坚持方向,不能庸俗化、娱乐化。对于文学博物馆而言,我认为应当牢牢抓住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本身,传播他们的基本价值和核心精神。研究和探讨在社会和公众中的新的传播方式、方法,不能离开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引导公众阅读经典作品,在这样的阅读中实现文化的教育、心灵的润育、审美的培育。

 

在传播中,博物馆有特殊的优势。博物馆(包括名人故居、纪念馆)的藏品和文化现场都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它们也是进行经典文学教育的宝贵财富。比如作家的手稿、版本书、来往书信、生活用品等等,都是了解作家和开启作品的钥匙。作家的故居、生活环境等,则是文学遗迹和文学事件的发生现场。文物资料的特殊性和生活环境的现场感,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渠道所不可能拥有的。一个现代的博物馆,还是社会公众的聚焦点,来自不同群体的公众都会汇聚于此,从文学教育的影响面而言,比起单纯的学生群体,受众面要广泛得多。因此,它应当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承担人文精神传承、文学经典教育的使命,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在亲近经典方面,中国文学博物馆(名人故居)不断在实践、在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以我所在的巴金故居为例,2016年以来,巴金故居以微信公众号为抓手,打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赏读平台,实现与公众线上和线下的同步交互。它包括原创的微信专题、线下线上的憩园讲坛、展览和朗诵会等多种文化活动,还有与共建单位和更多读者的即时交流等多项内容,以现当代作家和作品为核心,直面经典,亲近经典,让经典不再不可读也不再冷漠,而是有温度有热度,走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其中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请一流的专家讲大众话题,引导公众对现当代作家作品进行阅读。以作家和作品为核心,将现代知识分子和当代中国的基本价值和核心精神发挥出来,从而激发公众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建立对作品的阅读、对文学的兴趣。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汇聚和打通。汇聚,是利用名人故居作为公共文化平台的优势,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从高校、研究机构,到街道、社区,从演艺界到医院、银行,各方面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需求都能汇聚到故居这个文化现场;故居再结合整个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新的文化项目和服务点。打通,是更好地转化和传播的重要手段。各种资源汇聚在此,能够向社会输出和传播,需要各自拆除面前的藩篱,由此才能实现平等的交流。新一代的接受群体,都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不错的文化基础的群体,针对这个群体,以往灌输式的教导方式和简单“通俗化”的形式是不为他们接受,甚至还会遭到拒斥的。对于文学博物馆而言,必须正视他们的真实需求和传播中的新特点,来调整和提升自己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对于当今接受群体而言,需要有内容、有质量的文化服务,需要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服务,更需要交互性的入心服务。这必然要求我们在策划和实施文化项目时,不能以单方面的意志为标准,而是要打通、融汇各方面需求,从而形成共同交流、相互感染、不断提高的文化氛围。巴金故居微信公众号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探索,比如选择的话题,可能是前沿的学术话题,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公众来关注,而不是网上搜索一下即可得到的信息。完成和实现这个话题的也可能是本领域第一流的学者,然而,我们对学者的要求则是大众化的讲述方式,而不是学院里给研究生上专业课的方式。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尤其是在当下传播国学的平台比较多而传播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平台比较少的情形下,巴金故居的微信公众号有着独特的价值。我们相信中国文学博物馆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作出自己的贡献。有一个值得赞赏的例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今年春天推出的“文学馆之夜”的系列策划,就是文学博物馆面向社会、改变服务公众方式的一个积极有力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系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