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中央歌剧院隆重举行。“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宣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宋德民,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副局长彭云等出席盛典。中央宣传思想文化有关单位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京文学界老领导、老作家金炳华、李冰、钱小芊、王巨才、高洪波、何建明、张平、陈崎嵘、吉狄马加等,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李敬泽、吴义勤、阿来、陈彦、莫言、格非、徐贵祥、阎晶明,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同志胡邦胜、邱华栋、施战军,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总编辑龚政文,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等出席。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现场
颁奖典礼上,王蒙和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副镇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为报告文学奖获奖者颁奖,曹文轩和阎晶明为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奖者颁奖,刘震云和徐贵祥为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格非和快手联合创始人杨远熙为散文杂文奖获奖者颁奖,阿来和来自大山里的四位小诗人为诗歌奖获奖者颁奖,莫言和黄友义为文学翻译奖获奖者颁奖,铁凝和张宏森为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
在火热生活中齐心讴歌伟大时代
蒋巍、张莉、董夏青青、庞余亮、陈人杰、杨铁军、索南才让代表各奖项获奖者先后发表获奖感言。大家联系创作实际畅谈人生经历、文学经验、创作思考等,分享文学创作之路上的故事,展现新时代作家昂扬向上、勇攀艺术高峰的志向和辛勤付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王蒙和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副镇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获奖者颁奖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得主龚盛辉、欧阳黔森、蒋巍、丁晓平、钟法权(从左到右,下同)

曹文轩和阎晶明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奖者颁奖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得主张学昕、何平、张莉、杨庆祥、郜元宝
蒋巍在颁奖典礼现场回忆起自己在72岁时翻山越岭进村入寨,走向脱贫攻坚广阔战场的情景。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绕全国一圈,由衷感慨“如画江山、美丽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新最美最广阔的画卷”。他认为,对作家而言,“出发是最美的姿态”。文学理论评论奖得主张莉在获奖感言中谈到,优秀批评家有如我们时代的“持微火者”,有温度、有情感、有个性、有发现。他们既是文学的知音,也是作品和作家的知音。

刘震云和徐贵祥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得主蔡东、钟求是、董夏青青、张者、责编宗永平代刘建东领奖

格非和快手联合创始人杨远熙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获奖者颁奖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得主陈仓、李舫、庞余亮、江子、沈念
“短篇小说宕开的每一笔都可以洞见绿水青山、英雄的人民和伟大的时代,可以照亮那些我们渴望记录的历史局部与人生细节。”董夏青青表示,她和每位作家一样,希望在新征程上用情、用力书写令人振奋与感动的角色和故事。“表现真善美,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好作品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欢,文学根植于生活,必将结出神奇的果实。”在基层写作多年的庞余亮表示,将会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火热的生活和身处的伟大时代。

阿来和来自大山里的四位小诗人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者颁奖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路也、刘笑伟、陈人杰、韩东、臧棣

莫言和黄友义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获奖者颁奖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得主竺祖慈、许小凡、杨铁军、陈方、薛庆国
从拉萨来到首都北京的陈人杰回想当初援藏的情形,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他表示,自己留在雪域里的脚印是个体生命向辽阔世界的致敬,写的诗歌是他和大地、万物建立的联系,是为一个伟大时代献出的声音。杨铁军以翻译《奥麦罗斯》获得本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他在颁奖典礼现场问自己“译者何为?”的问题。他认为,文学翻译作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本身就蕴含着一个最根本的人生伦理,即在承认不完美的前提下创造完美。

铁凝和张宏森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得主王凯、王松、索南才让、艾伟、责编季亚娅代葛亮领奖
出生于蒙古族牧民家庭的索南才让在漫长的放牧中开始阅读,他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进行文学创作。鲁迅文学奖如同一道文学之光,给了他的灵魂以最温柔的投射。索南才让认为,中篇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学版图里特点鲜明、力量强劲的一个领域,每位中国作家都曾在中篇小说中感受过时代的形象和生活的细微。他想用文学这支笔书写草原的辽阔和深邃,书写草原上可信、可爱、可敬的人们。
以“文”“艺”联动形式展示新时代文学发展态势
本次晚会“文”“艺”联动,将文学颁奖典礼与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创造性地以歌队合唱的形式,构成颁奖流程的内在环节。歌曲《新征程,我们一起远航》、情景歌舞《文学里的青春》、舞蹈《珊瑚颂》、歌曲表演《大山里的小诗人》、舞剧选段《敦煌飞天》、朗诵《回延安》、歌曲《不忘初心》等节目呈现文学之风雅,让艺术舞台绽放出文学光芒,令观众意犹未尽。晚会还将庄重典雅的大型文学颁奖典礼与气氛热烈、形态丰富、传播力强的电视台晚会和网络平台直播充分融合,展示新时代文学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呈现新时代文学中“人民”的无数剪影,最大程度吸引并拥抱广大读者,让文学“破圈传播”。


马天牧、李亚梓、李伟长、李黎、吴越、季亚娅、赵萍作为获奖作品责任编辑代表上台
晚会舞台上,每一位获奖者从“书签”的幕后走到台前,象征着他们从自己的作品、从思想和探索中走向广大读者和观众。主持人与获奖代表互动的环节,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索南才让、董夏青青等有着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的获奖作家,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独特的生命经历与创作历程,描绘他们眼中的新时代文学风景,讲述他们笔下动人的“中国故事”,唤起广大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在全社会凝聚起更加磅礴的文学力量。晚会还特意安排“致敬编辑”环节,感谢为中国文学作出无私奉献的广大编辑们,马天牧、李黎、李伟长、李亚梓、吴越、赵萍、季亚娅作为获奖作品责任编辑代表上台,接受致敬。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97年,每四年评选一次,共设有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7大类奖项。面对新的媒介环境与传播格局,为开辟文学新境界、拓展文学新空间,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真正进入人民大众视野范围之内,中国作家协会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始,全新打造“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推动形成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文学奖项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以隆重典雅、形态丰富、传播力强的大型文学主题盛会,表彰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力求把“中国文学盛典”打造成新时代文学发展的闪亮名片,向文学致敬、向作家致敬、向时代与读者致敬,奋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汪涵、蔡国庆、李一桐等主持人、歌唱家、演艺明星代表,参加了盛典的主持和演出,和作家们一同讴歌新时代文学的华彩篇章。湖南卫视、北京卫视、芒果TV等电视台联合直播,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央视频、晨视频以及爱奇艺、优酷、腾讯、快手等同步转播。
摄影:王纪国、符力
鲁迅文学奖授奖辞
中篇小说奖 授奖辞
王松的《红骆驼》蕴藉方正,引领我们仰望奉献与爱的崇高人生。王凯的《荒野步枪手》,以精湛的细节、铿锵的共鸣,刻画新时代军人的勇毅形象。艾伟的《过往》中,人性与人生的幽深缠绕抵达了柳暗花明的宽谅与和解。索南才让的《荒原上》,鼓荡着慷慨凛冽的青春激情,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内在地指引着各民族人民的梦想。葛亮的《飞发》,是中国故事中的香港故事,以雅正的“格物”精神体认历史的流变、文化的根性、人的信念与坚守。
有鉴于此,授予上述作品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短篇小说奖 授奖辞
刘建东的《无法完成的画像》,幽微剔透,沉静隐忍,实现了革命英雄叙事传统的新变。张者的《山前该有一棵树》中,坚韧不拔的胡杨闪耀着天山脚下兵团儿女的精神光谱。钟求是的《地上的天空》,富于想象力地在日常生活裂隙中探测人性的高度。董夏青青的《在阿吾斯奇》中,“家”与“国”以朴素、诚挚的叙事达到了情感与价值的深刻同构。蔡东的《月光下》映照人的疏离与亲情,古老的诗意转化为现代经验的内在光亮。
有鉴于此,授予上述作品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报告文学奖 授奖辞
丁晓平的《红船启航》沉雄厚重,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中讴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欧阳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娇》以新颖灵动的形式生动描绘新时代的“山乡巨变”。钟法权的《张富清传》中,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与无私的奉献铸就一座人格和精神的丰碑。龚盛辉的《中国北斗》是中国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壮美画卷。蒋巍的《国家温度》中,阳光灿烂,激情澎湃,全景式展现了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国家意志与人民力量。
有鉴于此,授予上述作品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诗歌奖 授奖辞
刘笑伟的《岁月青铜》弘扬政治抒情诗的优秀传统,诗意诚挚、旋律豪迈,抒写强军壮歌,吟咏家国情怀。陈人杰的《山海间》,立意高远、意象丰赡,眼中山河壮丽,心底时代巨澜。韩东的《奇迹》,洗练而精密,宽远而平和,提示了凝视和感知日常生活的特别视角。路也的《天空下》,亲近生生万物,融汇内心万象,率真的语言闪耀着圆润晶莹的光泽。臧棣的《诗歌植物学》,体悟大千宏微,辨听灵性回声,在深邃的对话中抵达对人和自然的双重赞美。
有鉴于此,授予上述作品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散文杂文奖 授奖辞
江子的《回乡记》书写变革中的山河故土,是面向广阔人间的滴血认亲之作。李舫的《大春秋》,穿越古今,气势雄强,以寻根和守望确证中华文化的磅礴力量。沈念的《大湖消息》以地理空间熔铸美学境界,以身体力行测量生态人心。陈仓的《月光不是光》是普通人迁徙流变的生活信史,乡愁与热望同在、裂变与奋进交织。庞余亮的《小先生》,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
有鉴于此,授予上述作品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文学理论评论奖 授奖辞
杨庆祥的《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敏锐勘探文学现场,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纵横开合的视野。何平的《批评的返场》体现了介入与实践的品格,拓展了文学与文化、与社会的对话空间。张莉的《小说风景》,在既往经验与当下创作的对照中,彰显富于女性意识的整体性洞见。张学昕的《中国当代小说八论》以周详、中肯的论述,呈现了作家论作为重要批评体式的潜能。郜元宝的《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在历史的复杂结构中展开细读,使当代经典焕发出新的精神力量。
有鉴于此,授予上述论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文学翻译奖 授奖辞
许小凡的译作《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在坚实的研究基础上,流畅地传达了原作的风格。杨铁军的译作《奥麦罗斯》,克服巨大难度,最大限度地复现了这部史诗的渊深宏阔。陈方的译作《我的孩子们》以诚笃的精神和深湛的造诣,准确把握原作的复杂文体。竺祖慈的译作《小说周边》再现原作洗练、恬淡的气息,彰显严谨、忠实的风范。薛庆国的译作《风的作品之目录》,与原作的思想和情感同频共振,达到形神兼似的境界。
有鉴于此,授予上述译作第八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