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当期要目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当期要目
2017年第4期要目
  来源: [ ]

百年中国新文学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散文的情形颇为特殊。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是怎样完成的?在“文学史研究”栏目中,何亦聪从文章学的角度讨论了这一问题,文章以地域性的视角考察了中国现代散文三元格局之形成,别有意味。王瑶的文章考察了当代科幻文学中一种特定的乌托邦时空体,通过一组代表性的科幻文本,讲述了特定历史时期内人们理解世界和想象未来的方式,从而说明了中国科幻与中国革命之间某种深刻的联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后革命时代的文化政治。袁先欣从周作人翻译石川啄木诗歌《无结果的议论之后》两次发表前后的思想状况入手,讨论了这一时期“到民间去”这一口号在周作人思想视域中的变化。文章考辨仔细,探幽发微,资可为目前的周作人研究添薪加火。

 “茅盾研究”专栏中,曾嵘的文章考察了茅盾的作品传入日本的过程,并仔细辨析了《子夜》对日本作家堀田善卫的小说《历史》的影响,给我们开启了研究中国作家海外影响的一个门户。雷超发现了几篇茅盾在代理《时事新报》主笔期间的佚文,刊出供研究者参考。

 “鲁迅研究”栏目刊发了已故鲁迅研究专家袁良骏先生的绝笔,以示纪念。文章对晚年鲁迅的一些说法进行了辨正,并作出了颇有见地的分析。作者走笔匆匆,注释等行文规范的问题虽已经责任编辑一一补充校正,但难免仍有疏漏,还请读者一并指正。孙郁认为鲁迅的文章颠覆了传统的词章概念,也与《新青年》同人写作的文风不同,具有一腔多调,一影多形的审美效果,是非文章的“文章”,读者可以细读此文一探究竟。

出版与文学生产的关系是一个需要加以深入发掘和研究的问题。周文的文章通过对郭沫若《北伐途次》的版本考察和对“幽灵出版社”的探寻,以郭沫若对书商的态度、对盗版的反应以及在创作上的调适,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民国出版制度和市场生态的图画。邱雪松以建国初开明书店的教科书出版从“生意”到“政治”的过程,解释了出版与文学生产的意识形态性,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作家与作品”栏目中,李遇春和王春林的文章对迟子建的《伪满洲国》和张炜的《独药师》进行了解析,研究的角度不一,但都可以给相关研究者以参照与启示。

又,本期刊发了《征稿启事》,读者可以参读同时刊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度选题论证会议纪要》。本刊希望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努力,也热忱期待相关方家赐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唯一官方投稿邮箱为ckbjb@wxg.org.cn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