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广角

陈列大观 当前位置:首页 > 展陈广角 > 陈列大观
新展开幕 | 此地江河浩荡——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年回顾展
[ 作者:贺同越] 来源: [ ]

为庆祝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年,2025年3月26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此地江河浩荡——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年回顾展”在京启幕。展览以丰富的历史文献、珍贵的馆藏文物、多样的互动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现代文学馆自1985年建馆以来守护文学遗产、推动文学发展、创新服务大众、文物活化等方面的探索和成就。

 

第一单元  馆史物语

 

 

展览的第一单元是“馆史物语”,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浩荡江河的起源和发展。展览呈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倡建者巴金的手稿、书信,“筹建委员会”的文件和照片,茅盾、冰心、萧乾等众多作家的积极响应,中国现代文学馆人的艰苦奋斗,茅盾故居的风貌等扎实的历史资料,也展现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无私奉献的人们。1996年,在巴金和中国作家协会的积极争取下,国家在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地区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开辟新址。此次展览设计了万寿寺老馆和芍药居新馆的沙盘模型,能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现代文学馆的变迁。

 

 

第二单元  此物最堪思

 

 

展览的第二单元是“此物最堪思”,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浩荡江河中的奇珍。中国现代文学馆有作家文库142座,出版社文库12座,现有馆藏品已达98.04万件,其中文物20.35万件,定为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的有785件。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手稿、书信、实物、书籍、字画,还能听到跨越时空的作家声音。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捐赠背后都藏着奉献,每一次保管都是对文心的守护,每一次展览都是跨越时空的对话。展品背后是人、是故事,此次我们通过与AI的亲密合作,展现了茅盾手稿《子夜》的创作和文物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流转,倾听文物的心声。

 

 

第三单元  让人敬重的文学阵地

 

 

展览的第三单元是“让人敬重的文学阵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浩荡江河在文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斐然成果。其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设立的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激励了新一代文学研究者的成长;推行的客座研究员制度吸引了优秀学者参与;而《青春之歌》奖学金则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馆还积极发挥桥梁作用,通过推动中国博协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与全国文学馆联盟的深度合作,促进了跨区域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

 

 

第四单元  人气活跃的文学现场

 

 

展览的第四单元是“人气活跃的文学现场”,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浩荡江河在关注当下文学发展、密切联系作家、青少年教育、作家诞辰纪念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不仅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在文学传承与创新中的桥梁作用,更传递出文学作为精神纽带,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远意义,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是文学的守护者,更是现当代文学的推广者,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五单元  数字赋能文学的亮丽窗口

 

 

展览的第五单元是“数字赋能文学的亮丽窗口”,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浩荡江河在数字赋能的基础上更加萌发出新的活力。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往的数字化工作,还探索了文物活化的新方式,通过L屏视频的创新展示,以全新的姿态与观众对话。数字技术为馆藏文物插上了翅膀,让文学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此次展览,是四十年历程的深情回眸,更是对中国现代文学馆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未来,中国现代文学馆将继续以坚定的步伐,书写崭新篇章。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