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广角

陈列大观 当前位置:首页 > 展陈广角 > 陈列大观
“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在京开展
  来源: [ ]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中很多是在法国负笈求学的,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人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由于这个原因,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

 

 

4月6日上午10时,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共同主办的“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在北大红楼东平房临展厅开幕。开幕活动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馆长姜异新主持,家属代表周恩来侄女周秉德、保定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李秋占以及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发言。

 

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馆长姜异新主持开幕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到:“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中很多是在法国负笈求学的,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人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1920年共有20批次、1800余人赴法勤工俭学。期间诞生的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8个早期组织之一。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女士致词

 

周秉德提到,中共旅欧支部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更不能忽视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份现实的动力。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让大家进一步地领悟革命先辈的责任与担当,激励新时代的青年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努力地做出自己义不容辞的实际行动。

 

保定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李秋占致词

 

李秋占在发言中谈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展示留法勤工俭学史的专题展馆,今天《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来到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我感到非常激动和感动。

李秋占也表示,京保两地“地缘相接、人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此活动为两地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两地将继续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互通、客源互送、市场共融,共同推进京保地区文旅事业的创新和协同发展,为两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致词

 

王军在讲话中介绍到,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90多万件的馆藏中,著名作家,同时也是留法勤工俭学生的盛成、萧三捐赠的大量文物资料是其中格外珍贵的宝藏。本次展览我们从中挑选出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少年》月刊第10号和第13号、留法勤工俭学生总会机关刊物《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周刊》以及华工总会的机关刊物《工人旬报》等展品,皆为首次展出。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档案中了解到中共旅欧支部的成长历程和辉煌时刻,也从中领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国际共运的氛围。

 

 

展览以“寻路”为主题,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救亡图存 运动热潮”,将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年代缓缓铺陈在观众眼前,引出赴法勤工俭学“几为举国公认之唯一要图”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工学实践 奋起抗争”,介绍了勤工俭学生抵达法国收获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华法教育会无法提供经济支持后进行的三次较大规模的斗争。第三部分为“上下求索 建立组织”,讲述了部分先进分子成立了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5年3月发展壮大成为中共旅欧支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此揭开了新篇章,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三条主要渠道之一——西欧渠道,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四部分为“宣传马列 扩大队伍”,描绘了中共旅欧党团组织成立后的各种运动和实践。第五部分为“世纪回响 党史丰碑”,以这批有志青年回国后便积极投身到革命洪流中为终章,他们奋战在革命一线,有的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的为新中国建设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

展览以图片展板的形式辅以文物文献,展出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文物及实物30件。其中保定育德中学发给贺果的毕业证书,上海法文协会的残牌,邓小平、李富春、向警予在法学习、工作的档案,赵世炎、刘伯坚、李立三、陈公培等在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学习期间该校出版的《平民周报》,陈延年主编的《进化》创刊号,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学会出版的《工学》等宣传社会主义思潮的五四进步刊物等文物文献,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这些珍贵历史资料和故事不仅构成了党史中的重要篇章,也记录了千千万万革命者为了追求真理、寻找道路,不断地努力和奋斗的历史真实,呈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青年时代救亡图存、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厅一角

 

 

 

【《少年》第10号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1922年8月1日,为适应思想理论战斗战线斗争的需要,传播共产主义原理,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少年》创刊,杂志第7、8、10、11号连载了署名YK的《一个无政府党人和一个共产党人的谈话》一文,采用辩论的形式,就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党、社会革命和政治运动等问题,从理论上逐一驳斥了无政府主义的谬论,在反对无政府主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风雨征程,研究、展示、宣传这段历史,对我们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让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参与开幕人员合影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