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学史上的今天 > 十二月
文学史上的今天(12月01日)
  [ ]

1912年12月1日,学术刊物《庸言》杂志在天津创刊,梁启超主编,吴贯因、黄远庸编辑,天津庸言版馆发行。初为半月刊,自第三卷三期起改为月刊,分建言、译述、艺林、佥载四部分。

1912年12月1日,文典、乐勤等发起的《女权月报》创刊于上海。

1913年12月1日,《新社会日报》创刊,横六开四版一张,单面印刷。设有社说、戏谈、小说等栏。仅见数张,停刊时间不详。

1913年12月1日,综合性学术刊物《雅言》在上海创办。章太炎弟子康宝忠主编,上海古文社发行。内容分为论说、纪事、文艺、杂录等栏。

1916年12月1日,陈独秀的《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4号。

1919年12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第7卷第1号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全面提出了“整理国故”的主张。

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1号发表陈独秀执笔的《本志宣言》,公开申明“本志具体的主张”。

1923年12月1日,邓中夏的《新诗人的棒喝》发表于《中国青年》第7期。该文批评了一些诗人脱离社会现实的浮夸风气。

1924年12月1日,郭沫若应孤军社的邀请,与周全平同往江苏宜兴调查卢齐战祸,为时一周。后将调查写成《到宜兴去》长文,编入《水平线下》一书。

1927年12月1日,章衣萍、章铁民、汪静之等创办的文艺团体秋野社在上海成立,出版文艺月刊《秋野》。

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重庆《中央日报》副刊《平明》发表《编者的话》,称要想把一个副刊“编得使自己满意是很困难的”,因为需要编者有“‘拉稿’的能力”。

1939年12月1日,《文艺阵地》第4卷第3号发表夏明的报导《叶紫之死》等文和夏衍、艾芜、立波、奚如、戴望舒等15人联名发出的《为援助先生遗族募捐启事》。

1940年12月1日,沙汀的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发表于《抗战文艺》6卷4期。

1940年12月1日,“文协”举行戏剧晚会,胡风主持,议题为“怎样发扬戏剧的现实主义”。

1940年12月1日,《戏剧春秋》1卷2期刊出“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特辑”,发表茅盾、易庸等有关的论文。

1943年12月1日,端木蕻良在《文学创作》2卷5期发表《论艾青》。文章认为“中国‘五四’运动给诗的最大改变,是形式的改变”。

1949年12月1日,《人民文学》1卷2期发表何其芳的评论《文艺作品必须善于写矛盾和斗争》。

1950年12月1日,茅盾、丁玲等145人签名的《在京文学工作者宣言》发表在《人民文学》3卷2期,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更好地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进行工作”。

1951年12月1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南薇、宋之由、徐进等改编)在北京上演,该剧剧本在《人民文学》5卷2期发表。

1954年12月1日,冰心译的《印度童话六篇》发表在《译文》12月号。

1956年12月1日,老舍的《救救电影》发表在《文汇报》。

1956年12月1日,李准的短篇小说《妻子》(后改名《信》)发表在《长江文艺》12月号。

1958年12月1日,《译文》第12期刊载《马克思所搜集的民歌》及《各国民歌选》。

1963年12月1日,老舍的《戏剧漫谈》发表在《湖南文学》12月号。

1978年12月1日,巴金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首篇《谈<望乡>》。直至1986年8月20日刊载最后一篇《怀念胡风》,共150篇,42万字,历时八年。其间陆续出五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五集总题《随想录》。

1979年12月1日,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召开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就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儿童文学的任务和作用进行讨论。

1984年12月1日,王安忆的小说《一千零一弄》发表在《上海文学》第12期。

1988年12月1日,林希的散文《我爱北大荒》发表在《散文》第12期。

1989年12月1日,中国文联以副主席冯骥才为团长的代表团赴澳访问。

1990年12月1日,中国作协山西分会等单位在山西沁水县联合召开山西省第三次赵树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苏联等学者在会上介绍了赵树理作品在国外产生的影响。

1998年12月1日,总政宣传部与中国作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在京联合举办抗洪题材报告文学座谈会。与会者就《决胜三江》《遏制江河》《九江狂澜》三部作品的思想艺术性及现实意义进行讨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