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杏坛

文学沙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杏坛 > 文学沙龙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时代盛景 笔下山河
[ 作者:教鹤然] 来源:文艺报1949微信公众号 [ ]

 

时代盛景 笔下山河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侧记

 

百川同源,共享沧海。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中华各民族作家交相辉映、携手并进的历史。民族文学创作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中异彩纷呈。

 

7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委员会从2020年至2023年间由少数民族作者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符合评选体例要求的381部作品、11位译者中,遴选出了25部获奖作品、5位获奖译者。新时代新征程,民族文学事业迈上繁荣发展的新台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突出贡献。11月16日,以“人民大地 文学无疆”为主题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金桂花厅隆重举行。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获奖者们,身着庄重典雅的民族服饰,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奔赴桂海,齐聚一堂,共同演奏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大交响。

 

晚会在来自南宁市艺术剧院、广西民族大学的近40位乐手表演的开场乐舞《万马奔腾》中拉开序幕。乐手和舞者身着民族服饰,用马头琴、艾捷克、月琴、天琴、弦子、马骨胡、二胡、手鼓、中国鼓等传统乐器,演奏《赛马》等民乐曲目,以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情绪、奔放的旋律,让层峦叠嶂的群山、奔腾嘶鸣的骏马在舞台上鲜活生动起来。

 

开场乐舞《万马奔腾》

 

群山环绕的山谷中,梯田、河流、村寨相融互补;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雄鹰、奔马、牛羊和谐共生……开场主题短片《万马奔腾 锦绣华章》带大家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与深沉之韵。盛典舞台主屏幕造型如同翻开的书页,美丽的田园风光与温润的文学光芒珠辉玉映,各民族作家共同绘就了新时代文学的盛大景观。短片向所有为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辛勤劳作的人们致以崇高敬意,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因他们的才华和勤奋、探索和创造而荣耀,文学的光芒照亮了时代的星空。

 

艾布“文学跨越山海”主题短片

 

在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旋律中,身着维吾尔族服饰的表演者们手持果盘、载歌载舞,带来了夏日新疆的阳光与青春,燃起了生命如火的奔放与热烈。在《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中,舞台上五扇金色的书型大门缓缓开启,东乡族翻译家艾布、蒙古族翻译家朵日娜、维吾尔族翻译家玉苏甫·艾沙、藏族翻译家赵有年、朝鲜族翻译家郑风淑来到舞台中央。“回望翻译和写作之路,每一个字句都凝聚着心血和梦想,是孤独中的坚持,也是灵感闪现时的喜悦。”艾布把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广西瑶族作家红日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翻译成维吾尔语,原著与译著荣获同一奖项,在骏马奖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在代表翻译奖获得者发表感言时谈到,写作能让祖国辽阔大地上相距遥远的地方通过文学心心相印,这也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艾布不无激动地说:“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支持过我的老师和朋友,是你们的陪伴,让我有勇气继续前行。这份奖项是对那些不眠之夜的深情回应,让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落笔就有力量!”

 

“把自己沉入西北乡间,用一本书,翻开来自南方的热烈。”在作家短片“文学跨越山海”中,跟随着艾布的讲述,红日的驻村日常在新疆的广袤大地上重现。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寺门村与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巴扎结米镇阔什艾肯村,虽然相隔五千公里有余,但同样的驻村经历、同样的奋斗场景,让翻译穿越时间、跨越山海,让原作与译文在辽远的天地间共情共鸣。“不同的语言里有一样的希望,不同的生活中有一样的热情,脑海中闪现的场景,在文字中缓慢流淌。中国乡村的昨天与今天,也在文字中交融成新的风景。”新疆的木纳格、长绒棉、防风固沙生态林,广西的桂七香芒、金玉柚、高山草甸……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场景在镜头中交错闪现。艾布、红日及千千万万驻村干部在村中的每一个日子、遇见的每一个表情、崇敬的每一份希望,都化作同样的日升月落,与生活水乳交融,与时代休戚与共。他们以笔为犁,把丰收、幸福的中国故事,化作笔下的山河;他们以梦为马,让奋斗、向上的中国梦想,驰骋在文学的原野。

 

苗族舞蹈《银落舞》

 

舞台灯光渐暗,深蓝色的幕布上闪烁着点点银光,仿佛夜幕中耀眼的星辰。舞者们一袭黑裙,穿戴精致的银质头饰,宛如从仙境降临凡间的精灵。她们脚尖轻踮,裙袂翩然,身上的银饰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声响。这是由广西柳州市艺术剧院带来的苗族舞蹈《银落舞》,舞者的每一个舞步、每一次转身,都像是在邀请观众走进民族文化的丰饶与美好,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那萨代表诗歌奖获得者发表感言

 

伴着西藏歌曲《家乡》高亢嘹亮的动人旋律,舞者们身着蓝白金配色的藏袍,带着雪域高原的圣洁与辽阔,用优美的舞姿为这场盛典献上洁白的哈达。壮族诗人黄芳、朝鲜族诗人金荣健、布依族诗人牧之、藏族诗人那萨、佤族诗人张伟锋走上舞台中央。在获奖诗集中,我们能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看到富有民族特色的诗与远方,用文字丈量丰富辽阔的祖国大地,以诗意盎然的方式领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学景观。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诗人那萨在代表诗歌奖获得者发表感言时说:“成为一名诗人,是我从年少时候开始的梦想。得到这份肯定与鼓励,我心怀感恩,也会继续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敬畏。扎西德勒!”她出生在长江、澜沧江、黄河三江的源头,那里的自然环境让她更喜欢“向内看”,更注重内在的体验和感受,用文字呈现内心,思考和探究内心和世界的关系。

 

回族歌曲《唱开花儿等你来》

 

在回族歌曲《唱开花儿等你来》的旋律中,戴着圆帽、盖头,身着鲜艳长裙的舞者们翩翩起舞,橘色的上衣像朝阳般灿烂,裙摆的蓝白渐变似天空与云朵的交融,优美而富有律动的舞姿,诉说着回族人民庄重热烈的生活氛围,讲述着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白族作家北雁、回族作家柳客行、羌族作家羌人六、藏族作家王小忠、土家族作家向迅五位散文奖获奖者一同登台领奖。出生于宁夏固原县的柳客行本名马骏,父亲希望他像一匹矫健的骏马一样顶天立地,有朝一日策马扬鞭。遗憾的是,因为命运的玩笑,他从小就不能走路,是父亲有力的肩膀,29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背着他。他在代表散文奖获得者发表感言时说:“我是一个眼睛高度近视的人,只能用心去感受世界。我有幸被‘文学村’接纳,成了吃文学的‘百家饭’的人。”这世间善美的种子播种成的粮食,让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慢慢长大。他曾以为自己一辈子都无法离开故乡,未曾想被文学的善意托举,进入了充满大爱的文学家园,遇见了善良温润的家人。“这个孩子,愿意用一生时间去播种真、善、美,还有爱。”

 

柳客行的“文学照亮人生”主题短片

 

“小时候,我以为门口的青白石阶就是我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作家短片“文学照亮人生”中,柳客行说,是父亲的肩膀给了他走出家门的力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则像暗夜里的火把,照亮了他的生活。他在史铁生的书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想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看看广阔的世界。他特别喜欢永清湖公园的树,看到这些树抽枝发芽,就像看到自己的内心在茁壮成长。“文学的光照亮了我的生活,读书成了我最好的习惯。文学让我学会在苦难里寻找光明,在文学的世界里,我自由自在,我的双腿能站起来。”短片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幕,是柳客行坐在书桌前沉静地阅读、写作,明亮的灯光将他的身影倒映在墙上。他本人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墙上的影子则缓缓从轮椅中站起,奔跑、跳跃、飞驰,奔向有无限可能的远方。他说:“命运夺走我站立的资格,我用文字的翎羽鼓风飞翔。”文学照亮了他的世界,他也梦想成为那道光,照亮更多的人。

 

在灯光璀璨的盛典现场,柳客行的身影显得格外沉静,散发出一种坚韧的力量。不能行走的双腿,是生活给予他的特殊印记。在生活的荆棘路上,他虽不能奔跑,却用文字铸就了一双最有力的翅膀。他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杯,郑重地捧在胸前,仿佛那是他最珍贵的宝贝,又像是在拥抱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梦想。奖杯的上半部分,是青铜材质的半身奔马塑像,造型古朴庄重,每一处纹理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虽然没有雕刻出强壮的四肢,但那栩栩如生的马头造型、迎风飞扬的马鬃,分明象征着作家们以心为墨、以行为笔,笔耕不辍、步履不停的姿态,是对民族文学创作者们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创作精神的生动诠释。

 

歌曲《光亮》

 

歌手汪小敏、广西南宁市越秀路小学“秀·乐”合唱团、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学生代表,以及来自作家周立波的故乡、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创作地——湖南省益阳市清溪村世通学校的学生代表们,共同演唱了歌曲《光亮》,将晚会的气氛推至一个小高潮。临潭县是多民族聚居交融的高原山乡,中国作协定点帮扶临潭26年来,一批批作家深入当地的乡村、学校,书写临潭、宣传临潭,用文学的力量助力临潭乡村振兴,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去年,临潭县冶力关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还参加了“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的演出。今年,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生代表们登台表演,他们身穿各民族传统服饰,手持“书型夜灯”,呼应着歌词中所唱的“黑暗中一根火柴燃烧的光明”。歌声婉转动人,与取自苏轼词句的戏曲念白“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相得益彰。“可是啊,我却愿意去相信,最渺小最微弱最柔软最无畏的你,用尽了全力努力地回应,再无边再无尽再无解总有一线生机,光亮你自己……”这句歌词,激励着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即使身处困境或力量微薄,也能凭借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光亮。

 

牛海坤代表报告文学奖获得者发表感言

 

舞者们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在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旋律中走上舞台,她们的手臂有力地伸展,好似苍鹰振翅,在辽阔的天空中翱翔,举手投足间,每一道衣服的褶皱都仿佛在诉说着草原上的传奇故事。藏族作家吉米平阶、蒙古族作家牛海坤、侗族作家姚瑶、苗族作家张雪云、满族作家周建新五位报告文学奖获奖者一同走上舞台。牛海坤在代表报告文学奖获得者发表感言时,向科尔沁右翼中旗那片温情而辽阔的土地表示敬意:“感谢那些用粗粝的双手绣出美好生活的绣娘们,她们耕作,放牧牛羊,用一针一线讲述创造与重生的故事,用自己的生活诠释了伟大的时代,也诠释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正是她们的坚韧与顽强,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感动。”贫困农牧民靠刺绣脱贫走向新生,在中国北疆发出脱贫攻坚最炙热的回响,她们是全世界妇女脱贫的“中国样板”,她们的故事值得“让世界看见”。

 

情景舞蹈《山乡巨变看今朝》

 

美丽的刺绣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幸福的家园是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砖一瓦共同建起来的。情景舞蹈《山乡巨变看今朝》展现出新时代作家用手中的笔,记录日新月异的山乡巨变的生动景象。伴随着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一页页翻开,作家踏上采风之路,深入祖国各地,在不同民族的地域风情、人文民俗中,在与各族人民的欢歌热舞中,迸发无限创作灵感,书写各民族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乡巨变”。节目集成《赶圩归来啊哩哩》《阿佤人民唱新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生动表达了“石榴籽”的意象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容,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成果。素有“马中熊猫”之称的德保矮马,也在训练师的引导下“崭露头角”,展现出一幅绿水青山家常在、山乡巨变焕新颜、人与动物和谐美的生态宜居画卷。

 

凡一平的“文学源于土地”主题短片

 

在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耳熟能详的旋律中,身穿傣族服饰、手持银钵的舞者做出泼水的舞蹈动作,寓意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蒙古族作家阿尤尔扎纳、彝族作家包倬、壮族作家凡一平、蒙古族作家娜仁高娃、土家族作家少一五位中短篇小说奖获得者一同走上舞台。凡一平在代表中短篇小说奖获得者发表感言时,热情地用壮语向大家问好。他说:“上岭的父老乡亲们平凡而坚韧,像鱼群一样抱团。上岭的村庄世代同心同德,和睦相处。上岭是我生命中最亲切的土地和摇篮,《上岭恋人》是献给我的故乡上岭最真诚的礼物。”作为河池籍作家,凡一平还特别谈到,河池的文学土壤主要得益于浓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域风情,河池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些年,我写了很多作品,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每当这时,一些儿时的记忆,总会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外婆讲的民间传说,母亲给我攒的小人书,都是我儿时最初的文学启蒙。”在作家短片“文学源于土地”中,凡一平走在被青山和竹林环绕的村庄上岭,走在平凡自在、与世无争却无比地热爱生活的上岭人中,对他来说,上岭是一个村,也是一个人,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这些年我的创作都与上岭有关,故事里的裁缝、说客、侦探、歌王,他们身上,满是上岭男人、女人的性格和气味,他们的经历中有冒险和神秘,有坚忍和大气,有才艺和想象,还有忠诚和善良。这些作品,也是我献给上岭的一杯甜酒。”离开上岭时乡亲们送上那一捧碧绿的油菜苔,就是挥不去、抹不掉的故乡味道,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精神原乡。

 

马伯庸代表长篇小说奖获得者发表感言

 

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响起,舞者身着淡绿色壮族服饰和头饰,舞姿曼妙如清水泛波,在青绿山水间闪动粼粼波光。维吾尔族作家阿舍、瑶族作家光盘、满族作家马伯庸、藏族作家尼玛潘多、塔吉克族作家肉孜·古力巴依五位长篇小说奖获得者一同走上舞台。“写完一部长篇小说,就像是完成一次马拉松长跑,它出于兴趣,始于技巧,成于素质。但最终支撑我们跑完整个赛程的,是一个人的坚定意志。”马伯庸代表长篇小说奖获得者发表感言时说,“长篇小说的写作是一场如此漫长的旅程,我们需要调动每一块肌肉、每一个细胞,殚精竭虑,全力以赴,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受伤。但沿途的风景、多巴胺的分泌、挑战极限的乐趣,都足以让人乐此不疲”。于他而言,长跑是考验自我的身体极限,而写作则是在探索自我的心智边疆。写作者的动力永不枯竭,“因为故事就在那里”。

 

每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才情和编辑的辛勤劳作。编辑工作者以深厚的人文情怀树立审美标尺,以工匠精神打造文学精品。在见证文学作品的光芒和作家荣耀的时刻,也不能忘记在背后默默奉献的编辑们。在“致敬编辑”环节,获奖作品的17位编辑代表登台,由获奖作家代表为他们送上广西壮锦。这一段锦绣是他们共同织就的华美篇章,此时此刻,作家与编辑们共享文学的荣光。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向所有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文艺工作者们致敬,向每一位籍籍无名的幕后英雄致敬。

 

华彩渐收,余韵悠长。在这个星光闪烁、荣耀交辉的夜晚,在这收获满满、憧憬无限的时刻,杰出的文学佳作就像是一泓泓滋润心田的清泉,在时间的长河中静静流淌,以奔腾的姿态汇入时代的浩瀚汪洋。盛大庄重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见证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在新时代交汇交融的葱郁盛景,各民族作家、翻译家和编辑们以赤诚情怀与深厚笔触,描绘出各民族的精神图谱,这些文字如粒粒种子,在新时代文学的沃野播撒,生根发芽,茁壮生长。本次盛典在歌唱家吴碧霞、刘海嘉共同演唱的歌曲《爱我中华·多谢了》中徐徐落下帷幕,所有人的心声共同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爱我中华。

 

 

骏马奔腾处,笔端起风云。当文学的骏马驰骋于岁月的莽原,每一个字符,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每一篇华章,都凝聚着华夏儿女的共同信仰。在新时代的文学浪潮中,以文字为舟,以情感为楫,于文化的浩渺沧海破浪前行,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学灯塔。

 

盛会虽别,壮志不歇。愿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携骏马之勇毅,扬时代之风帆,怀文学之初心,在未来的征程中,继续为新时代文学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  隐私保护
京ICP备1204736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4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