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与生活的大海里,
我们都是一朵朵浪花”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引发热烈反响(之一)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开幕式现场
9月2日至3日,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青年作家、评论家通过分组讨论、平行论坛、大会交流发言等多种形式,热切探讨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气息、传递人民心声、饱含创造活力的优秀文学作品。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会议让他们对新时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将进一步牢记初心理想、勇担责任使命,关注时代生活的火热面貌,为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青年一代的独特贡献。
石一枫谈到,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大处着眼的“天成”,也充满了小处用心的“偶得”,好的作家正是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有过人见识的作家。“通过参加此次青创会的学习交流,我更明白好题材是好作品的一半,但只是一半。有了好题材,更不能糟践,要从方方面面提高一部作品的完成度。”在他看来,文章是一个人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体现,要想写出好作品,青年作家尤其需要锻炼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作家不仅是文辞家,也要兼具广博的视野和全面的素养。我将会把这次青创会的学习交流成果带到今后的写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境界。”
“人民的生活是辽阔的,人民的感情是深厚的,这是写作者应该站立和扎根的地方。只有在这样的辽阔和深厚里,写作者才能被更好地滋养和孕育。”蔡崇达表示,作为青年写作者,要把自己的创作放在时代和历史的进程中,从个体中看见宏大、从经典中习得创新,继承来自这片土地的、带着强大精神秩序的文脉,以敬畏之心观照自我和大地上生长的人,说出关于当下的话,也说出关于未来的话。他表示,自己会铭记和珍惜此次青创会的学习交流成果,“和众多写作者一起勠力同行,努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1987年5月,诗人艾青不远千里,从北京来访澳门,澳门文化学会举行了澳门中葡诗人欢迎艾青伉俪的座谈会,并举办了中葡文对照版《艾青诗选》发行仪式,不少澳门诗人亦在《华侨报》发表欢迎诗作。”袁绍珊从艾青来访澳门的故事说起,追溯了内地作家和澳门作家间源远流长的交往友谊。她谈到,作为一名澳门青年作家,这次交流让她深深明白,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自我精进,加强学习、深化研究,持续挖掘、整理、书写澳门的生活和历史,让更多人了解澳门在向葡语系国家翻译、输出、推广中国文学方面的独特贡献。澳门青年作家应充分发挥澳门的独特优势和平台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中国文学的能见度和影响力。
王昆表示,这次会议让他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作家的关怀、期待和鼓励,“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人民、今天的中华民族,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写出具有美好精神气质的作品、反映时代蓬勃腾飞的作品,写出承载着人类共同尊崇的勇气、坚守、忠诚、奉献、乐观与不屈精神的作品”。他谈到,广大中国人民的奉献和坚守、奋斗和热爱,那些基层工作者和一线官兵无私忘我的奉献,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伟大、永恒的力量,代表了当今的青春中国。“作家也是战士,我将以这次青创会为精神动力,把军人的勇气、坚韧与血性融入今后的创作中,写出反映无所畏惧、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反映无私大爱、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好作品。”
班宇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作家作为文学事业的生力军,肩负着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的重要使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青年作家应当志存高远、勇于担当,不负时代召唤和人民期待,以实际行动为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具体而言,青年作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同时,要勇于探索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用新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
文学何为?这个问题一直回响在诗人王二冬的创作历程中。参加此次青创会,他深刻理解了新时代文学的内涵,更坚定了写好新时代诗歌的决心。“人的一生可以做无数件事,但对诗人来说,至关紧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写什么样的诗和如何写出好诗。”王二冬表示,对他来说,难的不是题材,而是为谁写和为什么写,答案就蕴藏在对新时代广阔现实的学习和理解之中,蕴藏在对新时代文学的把握和践行之中。
会议期间,索南才让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2024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沉下心来读经典。“想得深能不能代表写得深?作家的责任是什么?在这次参会的过程中,我似乎得到了一些答案,可是知易行难,如何能够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事,又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我想,青年真是任重而道远。所谓青年,从某一方面来说,的确意味着能力还不够、思考还不全面、创作还不稳定。如何在不断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将刚刚学到的知识沉淀下来、精炼出来,然后稳定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我觉得是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不断地去锻造和突破自己。”他谈到,自己接下来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作品上,真正走出一条长久而宽阔的艺术道路。
“全国300多位青年作家集结在青创会,凝聚起一种文学的气场。青年作家在创作中应当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格局,在新时代做一个勤于思考、承担责任、传承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新青年’。各位文学前辈对青年作家的勉励和关怀,以及与各位同辈作家的交流,对我而言都是深刻的心灵碰撞和文学感召。”冯娜谈到,文学作为世界文化交流、人类文明互鉴的信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特别是在全球互联的时代,要有意识地将中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体系中,积极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世界性格局。“‘青年’并非只是年龄的表征,更是焕发锐气、激情、勇气、创造力的生命状态。我愿以‘新青年’的心气和志气与同仁们共勉,以踏实、笃定、开放的创作实践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生机与更多的可能性。”
在曾攀看来,青年作家的成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事实上,青年作家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现实历史与所有作家是一样的,大家都处在相同的世界中,处在当代的场域里。重要的地方在于,要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释放‘青年性’或‘年轻感’,表现思想的自由与创造力,塑造自我写作的风格和调性。这是写作从青涩迈向成熟的标志。”他表示,“青年”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挑战和自造难度的过程,指向的是个体的蜕变和自我的革命。好的文学始终是稀缺的,青年作家只要不断地将自我推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便将创造出新的天地。
“青创会闭幕式上,10位青年作家代表的发言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会议期间的分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欢声笑语不断。大家畅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向经典学习’,让我备受鼓舞和启发,决心要聚焦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积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力量、青春力量。”羌人六说,青创会向广大青年作家发出的号召,至今回荡在耳边。“会议虽然结束了,但文学创作新的航程开启了。回到各自工作岗位的我们,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积极拥抱生活,回应时代重大课题,用青春热血讲好中国故事。”
“这次参加青创会,我体会到了别样的青春活力。”庞羽激动地说。在她看来,青年作家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参与新时代文学的建设事业,就要时刻坚守人民立场。随着时间的流逝,青年作家也在不停成长,迎面而来的是更大、更具体的挑战。青年作家既要用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锐气直面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也要脚踏实地深入具体的生活之中。“随着青年作家的成熟,我们的写作也必须落地、上岸,深入具体的生活,走入摸得着的人群之中。在时代与生活的大海里,我们都是一朵朵浪花,我们要融入它,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故事。”
“作为青年创作者,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文学事业发展的重视与关切。”李桂玲谈到,此次青创会的召开正逢其时、振奋人心。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下,青创会的召开为青年作家指明了创作和前进方向。“前辈们在会议上的发言和讲话真挚而恳切,既有温暖的关怀,又有殷切的希望,坚定了我们继续投身文学事业的信心,必将激励青年作家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攀登文学高峰。”她表示,未来将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时代变化,记录社会发展,积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志存高远、奋发有为,不负时代召唤和人民期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每一个青年作家的努力,我们也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文艺报》记者集体采写,罗建森统稿)
|